从北上广深回到郑州是什么样的体验?

gaodaf21


没有具体的数据,简单聊聊看法。

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的不同,首先是人的不同。

外乡人的占比和人口基数,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见识有时候确实会影响看法。只有足够复杂的环境,才能领悟包容的技能。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素质,或者叫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然后第二点就是产业结构。

通俗而言就是挣钱能力和花钱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分层说过,挣扎于温饱线的人们是不会有稳定的精神追求的。

依此来看下郑州。人口基数还可以。外乡人的占比怎么衡量呢,就以讲普通话的人数而言,和北上广还是会有距离的。就像混血儿会比较好看,城市里的人群越丰富,城市里要处理的关系就会越复杂,市民的包容性也会整体更好一点。

第二点产业结构的话,郑州和北上广比的话,提供更多的都是基础性产品和服务,市民收入和一线城市比应该还是比较吃亏的。基础性的东西,一般都是廉价或者用纯量增的忙碌来争取更多收入的可能。这种挣钱的方式和技术型政策型城市进行互动时,深感乏力,并无优势。

但郑州还真有别于北上广的特别之处。那就是本省的人口占比很大,很难做到短时间原始居民的占比有很大的稀释。所以市民的包容性和共情能力会需要更长时间的磨砺。

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靠发展来解决,如果觉得不够好,一定是因为还在发展。


酒盏轻纱


刚刚结束上海的工作,决定回到郑州,不请自来回答一波。

我是去年毕业的,毕业的时候在郑州买了房子,不过是期房,要今年才交房,所以当初就想着去大城市学习学习,今年房子交房就打算回来。

先说好的:

以前在郑州(大学四年在郑州)没有发现,但在上海呆一年后回来,发现郑州的生活成本真的太太太友好了。

先说房价吧,上海郊区闵行的房价将近6万一平米,我租住的小公寓,20多平米就得120多万,对比一下月收入,感觉想在上海不那么偏的地方买套80平米的两室两厅都得下辈子了。。。

但郑州房价,不说东边,其它几个区大概就是上海四分之一的房价,虽然也不低,但至少让人感觉还有点奔头。

其次就是房租,郑州房租只有上海的一半,水电费的价格也只有一半,但今天刚租的房屋面积(自己的房子还没交房装修)却是我在上海租房面积的两倍!

再说说日常开支:楼下的餐饮,10块内就能吃的很饱,想要吃好点,20块左右就相当不错的,这个五谷鱼粉+丸子+汽水只要17,在上海起码30+。水果买了一兜,一串提子、2个油桃、2个毛桃、四分之一个西瓜,价格只要26块多,在上海吃水果,今年买了几次桃子,论个卖,一个9.9。

最后还想说一下,回到郑州才发现郑州人的包容程度真的比上海强多了,以前觉得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对外很包容,去了才发现,上海本地人排外现象不是一般的严重(不是绝对,但自己认识的上海本地人,10个里面8个骨子里就排外),最严重的一个上海本地人,去舟山旅游,小小的感冒发烧连夜开车回到上海治疗,说上海以外地区的医生都是庸医。

再说不好的:

第一:生活成本低,相应的整体收入也就不高。跟生活成本差不多,整体收入就是上海的一半。但也分行业,比如我是写文的,平时靠约稿之类的,回到郑州后收入并没有减少太多,毕竟人家也不会说因为你在上海多给你一点稿费,都是看文章说话。

第二:郑州这边工作时长明显比上海长。如果说上海市8成公司双休,2成公司单休或大小周的话,郑州就恰恰相反,大多数公司都是单休或大小周的作息制度,比较熬人。

第三:郑州的交通发展太慢,基础设施跟不上。这个不用多说,上海已经运营的地铁有16条,基本上去任何地方都有地铁,然后换个小黄车就可以到。但郑州只有1、2、5(环线)和城郊线四条,不过也正常,毕竟上海市国际大都市,发展很多年了,以后慢慢赶上来就好(小小吐槽一下,郑州地铁的修建速度确实有点慢,和同级别的武汉比错了不少。)

第四:空气质量,卫生环境。咋说呢,上海市偶尔轻度污染,郑州市偶尔轻度污染,绝大多数中度、重度污染。。。不少街道上也被电动车堆满,比较脏乱。

直观地感受就是上面这些了,虽然郑州现在和一线城市的差距很大,但还是希望郑州越来越好~


用时间酿酒


北漂10年,20080903/20191027,回到郑州。特别特别不适应,在此奉劝在外的河南老乡,能不回来就不回来。

我是迫于压力30岁了,女朋友不跟我来北京我只能回郑州。

回郑州后:找工作面试时,面试官拿着简历轻飘一眼,从北京来的?我:恩。这边工资可没有北京的高。我:恩,知道的,能找个稳定点的就好。心里真的想骂他,肯定知道工资低。

最后才知道一月5000,单休,没有五险一金,要想上可以,等工作稳定之后有五险,公积金就别想了。

而且这边公司大部分都不正规,下班后都没人回家,也不知道忙什么,上班都拖拖拉拉的。玩游戏,看视频。干了一个月被扣了将近1000,说我违反公司规定,我说公司有特殊规定为啥不在入职培训告知,当时就跟所谓的老板吵起来了,干了一个月就离职了。

不在吐槽了,说下好处:1.离家近,家里朋友都在随时能聚会。2.房价便宜,买车不摇号。3.工作真的很轻松没有啥压力。

衡量下利弊,总要有新的开始,在北京没户口总感觉外地人,以后孩子上学是最大问题。

不管在哪都要努力奋斗,共勉之~






名人八卦集


广州深圳漂五年,北京漂四年,九月三号从北京回来,九月四号入职,到目前为止在郑州刚工作半个月,我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拥有发言权,哈哈哈……

工作九年一直从事游戏行业,回来依旧从事游戏事业,至于是游戏里的哪部分螺丝,就容我保持点神秘感,哈哈哈哈!

这半个月郑州生活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薪资真的低,消费也真的低;回来一趟砍了我一大半工资,直到现在想想都还肉疼,但是吃饭租房交通什么的也确实低,不过扒扒除除每个月剩余下的工资还是比北京少了许多;

2.技术和水平真的落后;当然我这里说的技术水平仅限于游戏行业,其他行业没接触过,所以也不作置评,目前我在公司的状态是与人沟通对方完全听不懂!对,是听!不!懂!现在我每次在公司与人商量问题的解决方案时都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不过既然打算留在家乡,那么也只好努力适应,现在也正在慢慢适应中;

3.郑州员工工作没有压力!这是我在我现在公司的感受,其他公司我不清楚,在北上广的时候每天从进入公司大门开始就基本上脚不挨地的写方案,与各个部门对接,推进项目进度,验收项目进度,数据分析,方案改进,等等等等,但是在郑州,目前感受是大家都很平缓,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马不停蹄的熟悉项目,项目规划,项目整改,虽然私心觉得当前所在项目真的是个烂摊子,救不活的的那种烂……

不过先不管其他人如何,我目前依旧保持北京工作的节奏和态度,甚至比在北京时的节奏更快,态度更好,没办法,刚回来,好多东西要适应,也有好多东西要解决,先解决眼前工作的难题,然后还是一样能够横向发展一下自己的能力,毕竟,我也没奢望过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带动现在的整个团队甚至公司,一个产品从头开始做简单,但是想把一个错误的产品调到正确的轨道真的难,而且还有时间、环境、条件等的各种限制,所以,emm,加油!


雪弗兰上的英雄


作为河南人,我在很多问题上都会说郑州的好,但这仅仅是面对全省而言,郑州也是河南省最好的城市。但是北上广深是我国的一线城市,城市建设、精神风貌、交通便利度、环境建设的确是不一样。

就拿上海来讲,上海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市,有着魔都之称,也有2400多万的常住人口。地铁十几条、别墅区成群、楼盘更是不计其数。我在上海出去吃饭一碗面十几块,并且分量太小,回到郑州吃一碗普通的烩面十块钱还是满满一大碗;在上海的时候我一个月赚了4500块,算是很低的工资,但是在郑州能有3000以上我就知足了;在上海上班要提前两个小时起床,坐公交、地铁好不容易赶到,在郑州可以离上班的地方很近。



北上广深城市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当地人的精神风貌,年轻人比较拼,老年人比较清闲有活力,环境建设的比较好,公共交通便利,这些郑州与它们相比还有非常大差距。

总之,体验就是会形成很大的落差,但也只是短暂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郑州起步晚比着一线发展也慢,但总是在不断前进的。

我是海域蓝豚,河南自媒体,与你分享更多本地问答,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90后,在郑州上的大学,从毕业后一直但在外面打拼,四处奔波,可能跟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为了拼命赚钱,

但我在春节前,去年11月初选择从上海回到郑州,既然说什么体验,那肯定是你在这两个城市都生活过一段时间,通过对比才有感触,好多人回答问题是为了赚钱,专捡好的说,那么接下来我就说说我的感受和体验,希望跟我一样的年轻人看到后能有所感触

首先我在上海是在链家房地产工作,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去上海,前两次是在大学期间,因为寒假工去了两次,都是短暂的停留,对上海没什么了解,这次在上海呆的时间不算短,平时在那边也出去玩玩,因为我自己去链家房地产也是想着房地产赚钱快点,但后来由于市场原因,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上海房价贵,这是出了名的,同时干了这个行业,更是感触很深,七八十年代的老工房破的不像样,这种房子在郑州根本找不到,但是在那边都是抢着买,均价在11到13万一平米,户型大多还是一房,有的卫生间厨房还是三四家共用,六层不带电梯,可能说出来大家都不信,都感觉上海是“摩都”,摩天大楼遍地,但我说的这些就在他的旁边,上海也有另一面,不要羡慕他们

上海租房,还是这样的房子,只有一个空调,破的真的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住过这样的房子,一个月要3800,并且稍微装修好一点的一房或者两房,一个月都5000多,要不是在那边合租,一个月不吃不喝刚好够交房子

但是在上海,人们的素质确实挺好,不过这些说的大多都是外地人,因为上海外地人和老外比较多,这点从各方面还是挺影响自己的,其实本地人素质也不高,说话也可难听,因为我们平时经常跟这些房东打交道,

然后自己又回到郑州什么体验,那肯定是好,因为有了一种平衡感,在郑州租房子三个月的房租加起来还不够再伤害住一个月,并且是家电齐全,感觉比上海幸福(只是针对我们这些没钱的来说),

论发展,上海可以说各方面很成熟,但是郑州更有发展潜力,我自己一直很看好郑州,因为我从上大学就决定,以后不管去哪里发展,肯定会在郑州买房定居,因为第一、因为郑州是全国火车,高铁🚄的主要交汇处,以后不管想去哪里都很方便,第二,航空港是国家在全国批准的唯一一个,以后不管做生意货运,还是出国旅游,都可以直接从这里到大全世界各地,不用再转机之类的,同时将来航空港不是交道的飞机场,他是一个航空大都市,建成后是目前郑州四环以内面积的1.5倍,大家看了《航空大都市》这本书,和我们河南电视台拍的《逐梦长空》纪录片,就知道郑州未来有多牛逼了,

第三,虽然郑州总体来比较北上广不管是在文化素质,还是教育,医疗,商业发展都有点落后,但是我通过在上海生活后,发展郑州还是挺适合自己的,因为自己感觉这里对于知识水平不高,没有过好的竞争力的自己,郑州更适合自己,

并且自己之前一直都想去外面闯,去南京,杭州,上海,最后发展其实个个城市都差不多,最主要看自己怎么发展,那个城市适合自己!


铅笔视频


看到这个问题,自己溜达进来的。

朋友是郑州人,这次和朋友一起回郑州看看,说实话,已经过来好几次了,每次回来都有的感受来说一下。

1.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并没有比北京便宜,反而有的比北京还高,举个例子,昨天去一家咖啡店喝咖啡,(不是星巴克或漫咖啡)就是自己社区一楼外面开了个门这样的,拿铁38一杯!美式40一杯!这在北京这样的店里是没有这样的价位的!

吃饭什么的消费也挺高了,就是去普通店里吃啊!

2.关于交通:开车回来的,已经不是第一次开车回来了,郑州的路实在是开不明白,好几层桥啊感觉,一会儿走辅路,一会儿上桥,一会儿靠右,一会儿靠左,开不明白就算了,司机们都好像是带着情绪出门的,路上各种鸣笛,违规超车,加塞,举个例子,昨天忘记了在哪坐高架上,正下桥还是弯道,一辆车把另外一辆车别在那儿了,就下车直接处理问题,这样难道不危险吗?!

除了汽车,最多的就是电动车🛵,太可怕了,真的,开电动车的叔叔阿姨,姐姐妹妹,哥哥弟弟们,逆行,穿越机动车道,还能来回超车,这样真的不怕吗?

3.关于意识:晚上开车几乎都习惯性开远光这件事真的好吗??而且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一次我提示超到我前面的车,闪了远光告诉他,然后我发现,后面的一排车开过来都是远光,就这样,我们知道了,不是素质问题,而是意识问题。

4.关于卫生:修路修地铁的地儿就不说了,毕竟城市在建设,在发展!那么我们可以坐到的是不是至少,不随地吐痰!垃圾不要随便扔,路边都有垃圾桶,遛狗捡狗屎。现在很多人都把狗带出小区遛,其实我是不喜欢在马路上遛狗的,真的太脏了,回来带着我家狗,每次在小区遛完拉臭臭都会捡起来扔垃圾桶,毕竟,小区卫生靠大家啊!

一个小区,一个城市,如果住在这的人自己都不爱护的话,还指望谁去爱护它?

每次都想着和朋友一起回郑州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每次都待不到两天就抵触心理的非常严重了,说真的,这是一个让我们又爱又抵触的城市,爱,是因为是朋友的家乡,抵触是因为各种的不适应。

可能有些人会说,在哪儿都有这样的情况,又不是只有郑州有,对,说的没错,但这是一个大多数和绝少数的概率问题,举例:在北上广深,可能10个人过马路,有8个人是遵守规则的。但是,在郑州可能就是相反的!

当然每个城市都是有素质,热爱城市,有生活的品质的人!

我朋友说,她越来越害怕回郑州,每次回来后整个人变得厉气很重,心是浮躁的!





阿季0823


看到这个提问给朋友们分享一下我北漂7年转郑漂一年的真实感受!高中毕业后陆陆续续在广州番禺,新疆奎屯,郑州打过2年酱油.后在北京去年大拆迁结束了长达7年的北漂回来郑州发展了!下面来对比一下俩个城市的局部特征!

1:交通,北京是真堵,北京的堵是真的堵早晚高峰打开高德地图满眼的动态红.本人是做汽车配件的每天都是在路上送货,调货,所以对北京的路况有切实的感受!每次出货首先打开地图躲避拥堵研究下路线再出发!这是大城市的通病,出行问题真的看运气了。郑州就不一样了,经历过北京的交通了那就感觉郑州的环路条条是封闭高速一样畅快,比起限速北京就像是一个笑话!不过郑州的高架环路规划设计是要吐嘈一下的,如果不熟息郑州的道路错过一个出口你就像进入一个死循环一样能绕晕你,如果把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放在郑州郑州可能要原地爆炸吧。关于交通规划郑州还在成长中,毕竟都说郑州郑州天天挖沟,在一个全城基建的新一线城市中还是希望郑州规划越来越好!

2:生活,最明显的对比就是租房的租金,北京4环外的板房公寓一间都要1500左右,郑州1500可以整租郑州3环外的俩室一厅,城中村的小平房更便宜!不过相对于北京日常消费我感觉是可以持平的

3:人文:北京,整体素质很高,五湖四海,外地人比较多融合的比较好,比较年轻有活力,服务意识比较强!郑州的整体素质是有待提高的,大多比较懒散和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这个可能和郑州是个大发展中力争大突破的新一线城市有关,我想等郑州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引进新鲜血液,国际郑指日可待

4:发展,这一点,郑州之于北京还是友好的,北京已经进入饱和筛选阶段没有大资源大实力在北京很难发展的,各方面成本都很高,国家战略设雄安新区都是为北京做减法的,郑州处于一个新一线城市,又是国家战略中心,交通枢纽,国家内陆航空港!人口也是处在逐年增长的状态!城市框架拉的很大,所以郑州很适合北上广回流的有志青年回来创业

5:总结一下!每个城市之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用心生活,在这个交通这么发达的国家真的是可以四海为家的!包容的看待事物,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殿辉记


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买的起郑州的房子。

最近,有两个上海工作的朋友,委托在河南的父亲替他在郑州看房,用一天时间,推荐了六个楼盘,目前看中了南龙湖的房子。

价格9000不到,他攒的50万用不完首付,还能再买个车位。

张帅,28岁,没有女友,和父亲一起攒钱50万,在上海没有买房的可能性,打算买到郑州,毕竟老家许昌距离郑州不远。

因为没有房子,上海谈不到女友,甚至老家的女孩也看不上他,无奈之下,只能抓紧时间买房。

而郑州是他可以接受的工作地点。

汽车行业,郑州汽车厂家在东南方向的多,再加上老家许昌,因此选择龙湖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零度房产


你的视野决定你的世界,这是秦朔朋友圈的一句话。

先说结论吧,我认为年轻时还是要出去闯闯的,只有曾经沧海过,才可以看淡一切。这些城市的一些理念也许你不认同,但应该知道。

我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13年时在郑州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目前所在单位13年招的是双985毕业生)。于是投了北京和上海的设计院。由于世博会时去上海了一次对魔都印象还不错,而去北京做测绘的半个月体验不是很好,最后决定去魔都工作。17年夏天又回到郑州工作。

说说逃离北上广的契机。16年时像吴晓波、秦朔这样的财经媒体人还在倡导年轻人勇于向更大城市打拼,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勇于走出国门。其实现在我还挺崇拜邻居家那个姐姐(我家在农村,这位姐姐真的是靠个人努力改变人生轨迹的),河南科技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了几年,自费去美国深造,现在在新加坡工作。书归正传,17年前后,新一线城市概念提出,自媒体开始宣扬去新一线城市的政策导向。而且魔都的房价是我所不能承受的。如果房子问题解决,我真的想留下。

在魔都四年,开始两年一心一意想回来,到最后却想留下。

我简历是58上投的,开始一周住的青年旅社是58上找的。然后住了九个月厨改卧,后来在浦东内环边整租了个两居室。九十年代的安置房,家电齐全,三个空调,微波炉,燃气热水器,期间燃气灶和冰箱坏了房东给买的换的新的,水管爆了一次我找工人修的,九百块也是从房租中扣除的。六层住在二层,65平左右,14年租了两年月租金三千,16年三千六。17年年末房东房子卖了。(14年房子挂210万,我简单算算,我这房租还不够200万的利息呢,16年初涨到370万时我明白了)。回来后,我住在大上海附近的老小区,没物业,七层住六楼,楼道没灯,一居室一千六,房子装修比较新,就是没有燃气没有暖气,厨房抽油烟也不行,所以很少做饭,只早上煮个粥。所以租房上我感觉没在魔都体验好。不过现在郑州房租在降,上海在涨。郑州的房价我还能承受起,最近在看房,郑州买房比租房划算。

在郑州,工作餐想吃的便宜些,十元的还是很多的,在魔都即便便宜些也要十五了。但是出去聚餐,商场里的餐饮消费,相同品质的两地几乎没差别。但是魔都样式比较多。我之前有记账习惯,在魔都每月画在吃饭上差不多要一千三四,回来要一千左右。书店里的茶吧消费,郑州比上海贵。浦东世纪大道地铁站的百联世纪我觉得比大卫城要高一个档次,从装修、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来判断。我在那里的书店“言几又”办会员卡卡,充值500百是86折,花完后又充了500变成78折。打完折一壶茶也就二十七八左右了。在郑州无论是二七万象城的西西弗,还是购书中心的书吧,还是人民路的新华书店回声馆。都很少有折扣,每次去一壶/杯茶都要三十以上。

魔都的交通费确实高,无论地铁还是公交,不像郑州打折力度那么大。坐地铁只有月消费超过80(记不清了)才打九折。后两年换工作的缘故,坐地铁比较多,五十分钟的路程,一月内在地铁上我能看一本书。(魔都地铁安检效率高,秩序好;郑州公交前门上后面下执行的好)由于交通便利(比赛日,节假日地铁运营时间延长),我经常去看足球赛,有申花和上港,夏天还有欧洲豪门来踢国际冠军杯,看过马竞,尤文,曼联,多特等比赛。皇马的没抢到票。而回来一场建业比赛没看,也许五号线通了就好一点了。郑州交通比较混乱,电动车乱蹿。我在魔都经常骑行,还没摔过车。17年回来面试时,骑同学的公路车在中原路上摔了,因为电动车逆行。关于路况和城市绿化,郑州的“绿城”名头成为过去式了。法国梧桐由于长的快,深得激进派发展者的喜爱。春季时的毛毛着实让人难受。魔都的香樟树确实漂亮,而且沿河公园很多塑胶跑道很适合跑步。回来后骑行少了,跑步就如体育场。

工作

在上海可以接触全国各地的工程项目,配合的设计师也来自世界各地,大家的理念相互碰撞,学习机会很多。比如日本设计师对细节的追求,德国室内设计师对国内消防要求的理解和配合(国内有些设计师一味为了美观,忽略了消防安全)。在魔都甲方越来越正视你的劳动付出(修改费支付外企做的很好),政府部门效率高,我们工作效率也就高了。郑州的规划部门效率低,施工图都出完了,说报规划图有问题,早干嘛去了。问甲方要修改费,难!真心希望企业和政府都能不断进步,提高工作效率。总体上就是魔都工作成长环境,政商关系好。

生活

观念差别大,在上海身边的人大都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都是做工程设计的,魔都的同事更注重形象些。去年元旦前去魔都出差,跟对接单位坐一起开会,形象反差很大。但经济实力上,郑州的同事可支配收入可比魔都的多啊。而且一起去的几个同事除了我,都是几套房在手的。我刚去上海时,出去开会总是不带包,口袋里带一支笔,拿个小本子。后来领导提醒我要带个包之类的。其实你的着装有时可以显示出你对业主的态度。同样一个业主,两个项目。15年我去石家庄开会,我穿的比较正式,对方称我“*工”;去武汉,穿的白色圆领T恤,七分裤,休闲皮鞋,对方称我“小*”。不同的场合要对应不同的着装还是很有必要的,而现在身边同事,夏天裤头、拖鞋就来上班了。做设计的自己都搭理不好自己,如此审美,要求高的业主怎么看你。所以内地的项目,方案设计有品质要求的都找一线城市的,甚至世界顶级设计事务所。去年冬天因为刚回来不适应郑州的干燥,流鼻血,就买了加湿器放办公室,引起不小的波澜。平时还有个同事说我的衣着是去相亲的,过于我的衣着他们没少谈论(其实我也没买多贵的衣服,小米有品的,网易严选的,海澜之家的,我不太注重品牌,但要求有质量保证,比搭配得当一些)。有一点儿难受的是,在魔都,我们外来的都是乡下人,时不时就会被歧视,特别是河南人(刚去时,所长就说我们河南省喜欢跳槽,你要来至少在那里干两年)。由于工作需要,15年我想学英语,好跟外企沟通。在浦东八佰伴被华尔街英语推销员拉住,刚好我有兴趣,就去了解了一下,聊了一会儿,她就让我去刷卡(最近有篇文章讲他们如何一步步引诱你用信用卡买他们课程的),我说我再考虑一下,那个接待我的女孩儿于是开始从我的职业,但我的籍贯开始讽刺我(她也不是上海人,我就不说她哪里人了)。所以歧视不只是当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回来后大家都是外来人,郑州本就是个外来人聚集的城市(深圳也许歧视会少一些),而且大都是农村出来的,所以这一年了,让我对郑州有家的感觉,而魔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