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5.4的情况下lpr降息,降息给实体,能避免流入房市么?

屁民一枚hehehe


不管是降息还是释放流动性,流向市场的资金最后一定会有部分进入房地产,区别只在于多少而已。

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一种是个人投资,一种是企业投资。由于房价持续上涨和调控的影响,买的起房的人数量已经在不断减少,个人资金流入房地产是可控的。

企业投资流入房地产的情况相对复杂,从前期不断出现的上市公司卖房来看,类似的资金数额非常大,这才是需要控制的重点。

企业获得低息贷款之后,需要有投资方向,在市场状况不好时,就会选择最简单可靠的房地产,这是需要防止的第一点。

防止资金进入房地产,企业资金就会选择第二个投资方向,日常必需品,CPI就是这样涨起来的,这是目前最需要注意的。

降息的目的是要资金进入第二和第三产业,这需要资金进入之后能赚钱,想要达到目的,就需要给企业减负,继续减税和降费是最好的办法,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它们是经济活力的源泉,更需要大幅度降低各项费用。


海色民生


资金最后会有小部分进入房地产,但并非大部分都进入房地产。

1、市场无形的手

资本是具有逐利性的,若是市场资金充足,而实业生意又不那么好做,那资本会寻找利润高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就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

2、调控在起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市场的手是无序的,我们不能任由资金全部流入房地产业,因而政府的调控在起作用了。

比如央行定向降准降息支持实体,要求银行对实体企业进行专向融资,又进行房地产调控,限制市场资金流入楼市,引导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进入融资支持。

结语

对于实体而言,第一,向金融机构申请流动性支持,第二,在货币宽松时,不要盲目扩大规模或多元化经营,无论何时都要保持自己一定的流动性。


财思思


表面上是可以的。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绝对,如果一百分满分,能否上60分都打个问号。银行是企业,企业都有营利压力和逐利本能。而中国的大部分银行是法人负责制或叫块状管理,就是每一家分支行都是一个独立分公司,而领头人有很大的裁量权(不象外资银行多为以业务分类条状纵向管理),在利益驱使下,通过倾斜性政策,擦边球乃至灰色地带会有很多钱间接的,甚至直接的进入房市。至于实体,其实没必要或者不要预期去和房市抢资金,也抢不过。实体企业主方向应该是避免盲目扩大规模,而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最强主业上,专攻一点,以点带面。当你在某一细分领域很强的话,资金会自己找上门的。到那时候,比如格力电器,愿意的话都可以成立个房产分公司,那就是一钱两用,通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