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雙方擰成一股繩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複雜的任務。”近年來,在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理念的指引下,汶上縣第二實驗中學努力尋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契合點,在踐行新時代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了一系列家校攜手、和諧共育的方式方法。

理念引領,知行合一。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家校合作已成為一種新的家校共育模式。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藉助教師研修這一平臺,通過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學習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並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學校不斷摸索,促使教師和家長攜起手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活動引領,互補互助。經過摸索和實踐,學校提出了家校共育的“八個一”活動:1.召開一次學校領導幹部例會。開會時,邀請校家委會成員列席,並鼓勵他們對學校教育工作提出意見建議。2.舉行一次升旗儀式。讓家長參與學校的一次升旗儀式,做一次國旗下講話。3.開展一次家長培訓活動。學校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學情和特點,學期初邀請專家舉辦家教講座,並讓優秀學生家長代表現身說法,傳授家教經驗。4.邀請家長代表參加一次校園安全巡視。定期邀請家長代表對校內設施和學生活動場所進行安全巡視。5.給學校提一個合理化建議。在每次家委會會議召開之際,學校鼓勵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建言獻策。6.舉辦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在開放日,學校歡迎家長進校聽課。家長真正走進課堂,瞭解孩子的課堂表現。7.倡導家長與任課教師每週進行一次談話、交流。家長與任課教師談話、交流,能夠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及時跟進,形成家校合力。8.參與一次親子活動。為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支持和鼓勵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

制度完善,規範管理。學校以實現“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為目標,形成教育合力,至今成立了3屆家長委員會,形成了一系列對家長的培訓制度。從入學之初的新生家庭教育培訓會,到貫穿始終的家長學校培訓課。每月的家長開放日更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樑。家長通過參加聽課活動,參與學校的評師議教活動,真正走入校園、走進課堂。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家長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孩子的好習慣、好品質、好興趣、好心態來自家庭教育。教師與家長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引領者,有著相同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孩子成人成才。因此,家校雙方要擰成一股繩,書寫素質教育的新篇章。(作者單位:汶上縣教體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