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为什么没落了?

白丨芍


道家的没落在于传统文脉被阻断,而随着文脉的修复,道家也将回归到其应有的地位。

道家学说,强汉后从显学变成隐学

道家学说,从上古到汉朝,一直都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并以官学、显学的形式出现在士人面前。周朝的没落,使得道家失去了官学的地位,并开始向民间传播,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等门派成长起来。

汉朝的没落,特别是汉武帝后,使得道家逐渐失去了显学的地位,走向了隐匿。汉朝的消亡,道家文化从此再也没有走上政治舞台,就此开启了隐门阶段,通过道教的形式和杂家的面貌出现在世上。

道家学说,从满清开始彻底走向没落

道家虽然隐匿在世上,但作为汉人王朝,依然将道教尊为国教,唐朝、宋朝、明朝都是如此,这为道家文化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到了满清王朝,道家的国教地位彻底丧失,道家的核心天文历法体系,被西洋牧师掌控。剃头、易服、文字狱等等蛮族统治,消亡了道家文化与汉家的连接。到了科举制度的取消,传统文化的根彻底被断掉。基于文言文体系(周易为代表)的修行体系和中医、符咒、占卜都逐渐消亡,道家的各类经典在民间也被仸教和其他教派取代,道家文化彻底走向了没落。

道家学说,从新中国后逐渐回归、复兴

1973年马王堆出土了《黄帝四经》,才让世人了解了道家文化也是可以治理国家的,可以作为显学的。道德经和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出土,带来了文化的延续,更在潜移默化中为道家文化续了命。从祭祖开始、中医、诗词、礼乐、汉服,各种形式的汉家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劲头复兴着道家文化。这就是大势所趋,道家文化作为汉家文化的根底,与汉家文化天然的统一和谐,汉文化的复兴,必然是道家文化的复兴。


云隐


作为道教弟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道家只是一种学术界给定义的学说上的流派,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是从祖天师张道陵开始的。

其次,不提道家与道教之别,“道”这种独特的思想学说,并没有什么没落兴盛与否,兴盛没落都是“道炁”运转所致,作为道家弟子当行大道,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

世间所有都在道的规律下运转。即使你所说的道家没落了,“道”依然存在。


由于道家,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等思想,道家弟子大多并没有特立独行,好多在家修行的道家弟子,可能就在你身边,他们也有会说脏话,抽烟喝酒烫头什么的,所以看起来道家好像已经没落不见了,其实并没有只是不显而已。

道本来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早已渗透阴于到我们各类文化思想中,所以是没有没落之说的。

最后,作为道教弟子也希望“诸天炁荡荡,吾道日兴隆”


术数天地


非常遗憾,道家真的在没落,佛家也在没落,传统文化其实都在没落中。

肯定有许多喜爱传统文化者愤怒,哪里没落了,佛寺道观不是越来越多,信道家佛家的中国人还有许多人嘛!那么,这些佛寺道观进去要买门票吗?烧香价格又如何?许多人进寺观仅仅烧香请愿可以视为信众吗?

要看一件事的成败可以观察青年人是否热情关注和支持,现在又有多少年青人看过佛经与道德经?又有多少年青人经常谈论佛经道藏易经八卦?如果烧个香戴个珠串挂个神像就是信众,那么这门槛是否太低?

而且,许多人入佛寺道观并非信仰三清、信西方三圣,他们只信赵公明大财神,他们只是希望诸天神佛为其财富之路大开方便之门!甚至专门坑蒙拐骗的也不忘烧香求保佑一路顺风!社会风气如此。道家佛家的香火越旺,却离真正信仰越远!又如那位某地道协副会长,家产上亿,豪门风范,道家学问无师自通,这是什么情况?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古代时道家往往掌握天文历法、武术、医术、机关术、帝王学、风水术、音乐等等,等于是站在当时之科技潮头,是最高人文、艺术、技术的传承者,现在又如何?只念经不入世,只定坐不行善,这道还能够修练吗?

最大证明就是→谈论明星事迹往往有上千言论,而谈论佛道的人数很少,道家要推广很的很难!











云灵寻道


谁说的?我们一直都在。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会越来越好。

不是自我感觉,而且现在社会太过于浮躁功利!

就像南怀瑾老先生所说:道家是良药。

这病,得治!

顺便发几张我修行的道观照片吧





玄真观三泽


道教是没落的,但道家呢?

道家的东西在民间也遗失不少我承认。

但还是蓬勃发展的,例如道法、拳法。

我们从道家创始人老子说起,

祖师爷是公元前571年农历二月十五生人,

对,道家还很年轻,才两千多岁。

这时候,道家还只是一个哲学思想。

几百年之后,到后汉时,公元184年,

有一群农民出来挑事,叫黄巾起义。

这有点道士的雏形了,因为现在道士还叫黄冠。

领头大哥大,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为什么叫太平?就因为他得了本道经《太平经》,

《太平经》可以算的上道经的老太爷爷

我们说道家的没落,一定要从道教开始。

同时期,还有位高人叫张道陵,比太平道还早。

他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师爷,因为入教要交五斗米,

被称作五斗米教,这是俗称,广场舞大妈的说法

人交个五斗米,也就相当于跟普通人划清了界限。

这就是道教和道家的区别了,道教有统一的组织。

这之后,很多皇帝都是崇道的:

例如隋朝,隋文帝,他的年号是“开皇”,

这词就来自道家,道家称有五劫,

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

劫不是不好,是个时间节点,例如他的年号:

开皇劫,就是生天立地,走进新时代的意思

唐朝的皇帝和道士更是热乎,皇宫里都很多。

全国各地兴建道观,有官方的,还有私营的。

据说官方道观,唐朝前后一共修了1900所。

武则天还挑大拇根极力推荐,说:

《道德经》是好书啊,得设为考试科目。”

这可好,贡士和举人又多了本教材。

再往后,宋朝还是兴盛的,

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再往后,金元时期,又开一新教派,叫全真教。

威海人应该对他很熟悉,

王重阳来烟威地区收了七个徒弟,叫全真七子

威海很多全真七子修炼的遗迹,

我第一次辟谷就是在圣经山。

全真七子里面,属丘处机发展的最好,

他又创立了龙门派,名号很响亮

70多岁的时候,成吉思汗喊他喝茶,

他从山东,一直往西走了两年多,

跑到了阿富汗去了,当时成吉思汗的地儿。

丘祖在时,道教还是很兴盛的。

回来元朝政府,扬佛避道,烧道书烧了好几次。

让全真派道士,削发为僧。

这算是没落的开始。

明清时期,道教都抬不起头了

王小二过年,是一年不如一年。

道教天师在明代是正二品官职,

乾隆时直接将到五品,还不允许传度。

道光更狠:“天师不得入朝。”

再往后,文革认为道教是落后的文化,

是封建主义的玩艺儿,是四旧。

道观被破坏,道士被驱散。

这就是道教的没落史。道教是没落的,

但道家思想我认为还是早晨的太阳。

道家思想融化在我们每一言一行

我们每天都在用,就是不自知。

在拳法里,你不合道,就不会赢;

在养生里,你不合道,就会生病。

道法的博大精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的。

《道藏》是道家经典大合集,是百科全书。

别念错了,“藏”念“zang”,第四声

青岛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道藏》,

一共有4516册,整整120箱,就这还不全

这一套《道藏》原来放在崂山太清宫,

文革时要烧,被文物部门拦下的。

我辈衣食住行、琴棋书画拳,

那一样离的开道家?

师父常说武医不分家,医道也是不分家的,

古代大医葛洪、张仲景、孙思邈都是修道之人,

葛洪《肘后备急方》、张仲景《金匮要略》、

孙思邈《千金方》,都在《道藏》之中。

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是四旧没错。

旧的也不一定就不好,大家都说的话也不一定对

所谓的没落,是推广力量太小,那是我辈的耻辱。

信而好古,我觉得这四个字,应是我辈的责任


玄同说太极


道家没落了吗?其实这是你看到的假象,好像社会上很少有人再宣扬道家思想,反而在近现代以来有许多国外的思潮涌入到国内,什么个人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或者自由主义等等甚嚣尘上的思潮占据了人们的视听,如此一看似乎道家思想确实给人一种日渐式微的感觉。

其实不然,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已经早已经说透了,说明白了,已经没有什么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的地方,倘若有那也只是个体的领悟深浅而已。道家思想实际上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为世人熟知,它真正面临的难题不是去解读它,而是人们是否做好了选择它的准备。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理论,现在人人都可以花十几块钱买上这么一本凝聚了伟大思想的著作,市面上同时也有大量的解读《道德经》的书籍,几乎可以说要让一个人理解《道德经》究竟阐述了什么思想并不是难事,但其根本问题在于人们是否敢于按照《道德经》所阐述的思想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乃至国家?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走的是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儒家却推崇有为而治,所以两者相比,道家并没有像儒家那样建立一套精细的“有为而治”的理论和措施,而这恰恰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表现。

通过分析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就会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道家提倡“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其目的是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境界。而儒家则不同,《论语》、《大学·中庸》都是在建立一套标尺,这是两者之间根本性的不同。

由于儒家有了这么一套精细化的标尺,所以被推崇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而道家则鲜少得到重视,那么是否可以说道家没落了呢?

不然,实际上道家思想已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为思想,修身养性,人生哲学等等都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的一部分。但是由于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操控风险,故并没有成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更多的是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核心,“道”一直以来是中国文化围绕其发展的原点,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根本就是在围绕着这个“道”在发展,什么君子之道,为人之道,治国之道,天道,人道,妇道等等都是围绕着这个“道”字。

所以你能说它没落了吗?

考察我国古代历史就会发现,道家思想绝大部分情况变成了文人骚客们的一种消极的隐世思想,比如仕途失意的文人很喜欢隐居山林,以排遣忧思和痛苦,或者暂时寻求一种宁静的生活。然而,这些都是他们被迫寻求的退路,鲜少真正有主动迎合道家思想而隐世而居的人,主要也是由于董仲舒独尊儒术以后使得文人的思想统一为了“治国,平天下”,所以就造成了这些人在思想上形成儒前道后的局面。

也就是说人们在思想上首要认可的是儒家的治国理论,只有当这个理论破灭的时候,道家思想才会跳出来发挥作用。所以,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人施展抱负的舞台,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这些人独善其身的庇护所,中国人对山水文化的情有独钟实际上就是道家思想的表现。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也在无时无刻指导着人们的思想,中国人做什么事都会下意识的向着一个道字靠拢,深怕违背了“道”而沦为众矢之的,归根结底,几千年的发展孕育让中国人对“道”充满了敬畏和崇尚,既害怕违背了“道”,但又崇尚依“道”而行,什么天人合一,替天行道阐述的就是这个思想。所以,并不是道家思想没落了,而是它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习惯里,你只是已经不在关注它而已。

其实,如果你对《道德经》稍有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没有了这块基石,中国文化这座大厦就会轰然倒塌。


文化十分钟


道家文化并没有没落,它只不过是蕴含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深处了。

之前看南怀瑾的文章,他说到儒家文化就像中国人的粮食铺,是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从中汲取营养的,道家文化就像药铺,当我们的民族和社会生病时,我们需要从道家文化中获得救治药方。

我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过道家文化,只是很粗浅地对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有一个整体上的认知。我觉得儒家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曾经构建了完整的古代思想与社会制度。先师孔子推崇的“仁”,其实师传于道教文化,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源,是生化万物的根本。老子提倡的“德”,则是道统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孔子提倡的“仁”是给每一个个人都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修道的方法。我们基于自身的德性,对我们的行为提出合乎道统的要求,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总体模式。

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我们中国的思想文化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百家争鸣的时代就已经成为过去了。其实这个问题有好也有坏,儒家文化确实有它的合理性和一定的高度,只有治世才适合这样的思想推广。就如我们的先师孔子,在他那个年代要推行“仁政”确实很难,因为各个国家都在不断的互相吞并之中。只有到了治世,到了汉朝的太平盛世儒家文化才有机会发挥它的功能。

古代的时候,之所以道教的存在感渐渐地降低了,就是因为道统文化是乱世的治世良方。当我们的国家出现朝代更迭和政治动乱的时候,我们国家往往会出现拨乱反正的道家人物,不管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后来的武则天,他们都极力推崇道家思想。也正如南怀瑾所说的那样,儒家是治世的粮食,道教是乱世的良方。

当今时代,与过去的时代更为不同了。在上个世纪,我们传统的道统文化面临了危机,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给我们带来了民主科学等思想,国内的精英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去寻找不同的治理国家的方式。在这个时候,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尔后的实践中,我们伟大的领路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治世思想。

而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我们的领导人提出了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口号,我们国家也在慢慢地恢复国学教育。其实我们的儒家思想和道统文化不是什么维护大地主阶级和封建王朝的理论武器,恰恰相反,儒释道的古老思想是我们中国人不可以抛弃的思想根源。抛除了这些思想,我们中国人就会像日本一样成了没有内核的“洋葱文化”。而事实是,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不曾中断的治世思想,我们也永远不会走入像日本一样的文化死胡同。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时期甚至提出要彻底抛弃日语,而改用英语。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也许这正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而不曾断绝的原因。现在我们虽然是共和国体制,但是我们国家的古老思想也正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生发光彩,相信经过正确的引导,古老东方文化一定会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在与我们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结合过程中重新焕发青春。

道教文化从未走远,它那超越时空的智慧只会愈加强大。


冷風及月


“中国道家”并没有没落,而是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道家文化,最早起源于五千年前的“轩辕黄帝”,而后集成于道教的道祖“老子”,被后人称为“黄老之学”,在如今,中国道家文化,看似已经没落,但是我觉得,中国道家并没有没落,而是深深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道家的礼仪,节日,经文经典等,都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了。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与正月十五吃元宵“迎福气”。

在道家文化里,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之一的“天官大帝”下凡赐福之日,道士们会举行仪式,展开灯火,迎接天官大帝。后来道家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元宵节”其中吃元宵,猜灯谜,舞龙,舞狮仪式等,来迎接福气,道家文化中的节日,还有很多都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了,例如: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在道教七月十五,是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道长们会念诵“中元地官大帝宝诰” 以及度亡方生等科仪。

综上所述:“中国道家”并没有没落,而将道家文化,深深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金吾文化


中国道家无时无刻不在,无处无地不在。何来没落之词?

睁开眼,日月星辰。合上目,梦里他乡。

道家,自古都是一元混沌,阴阳两气,三才日月,四季平安,五行生克,六合共存,七星指引,八卦融洽,九九归一。

又,动乱里道士下山平乱,只是在太平盛世我们忘记了真正的信仰。

道家讲究修今生作为,而现实中无不在为自我生息而忙碌。

佛教总是说修一个来生来世,渡劫今生所欠的各种孽缘。

不是我们觉得少了,而且真正忘记了属于自己的信仰!!!

姜子牙受命于天,诸葛亮隆中帷幄,刘伯温平定战乱,哪一个不是道家所为。

道家思想是均衡天下,佛教理想是宽容大度。

福生无量天尊











山昌正


楼主好!你对道家思想和文化误解太深了,处在苏东坡诗里说的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惑状态。原因可能有五个方面,简析如下,供参考。

【1,不了解思想文化的基本传承规律】

从史籍看,中国本土的原始道家思想并不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而是更久远时就存在。自古迄今,随着时光流逝,道家主张和结论早就融入华夏文明的血脉里,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象语言、文字、历史、文学、雕塑、医学、建筑、农学、科学、教育等,几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所有学科门类里,都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连普通人的日常谈话,都离不开道家思维理念,如道理、道德、道路、道义、平等、宽厚、作为等大量词汇背后,都带着道家色彩,至于成语、谚语里就更多了!所以,现代或未来,道家不是消失或没落了,而是与过去不同,换个面目,继续存在下去而已。

【2,混淆了“道家和道教”】

自汉朝民间的“五斗米教”尊奉老子和《道德经》,创立门派,自封“道教”开始,误导了后世人,将“道家=道教”。其实,所谓的“道教”是歪解道家思想的一个民间流派,绝对不是道家相传的正脉。现在普通人分不清这个历史常识,说的“道家没落”,多是指身边所见、所闻、所感的“道教衰微”。

【3,不懂“道家”这个基本概念】

“道家”是古代至今的文化学者们对老庄思想流派的、约定俗成的泛称,这种思想发端于《道德经》和《庄子》,所以,只要这两本书在世,对之还有人研究和应用,就不能说“道家消失和没落”!

【4,不了解道家文化存世的形态】

老子在《道德经》里已经讲了,“道”无处不在,是万物的共性,是一切的母亲,即“道”是永恒的、绝对的,超越时空,天然存在,无生灭问题。同理,万物都是“道”的化身,当然,万物存在,“道”就存在,道家思想也就存在。明白此义,即知探讨“道家是否消失或没落”纯属多此一举,是错误的。

【5,不懂传承道家思想的方式】

从传承人的角度看,老子在《道德经》里已经明说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并将以“大、中、小”的三隐士形态落实“道”思想,因此真道士都在隐藏状态,不是普通凡夫肉眼能识别的。自己看不见,不代表“道家的消失或没落”。佛家给了一个识别办法,即禅定,只要功夫深,就能识别“谁是真道人,谁在何处行道和诲道”!

从典籍流传角度看,包含道家思想的所有书籍都可看做道家载体,不只是《道德经》、《庄子》和《周易》等有限的古籍。只要这些书籍在世和有人学用,就不能说“道家没落”。

总之,“道”不远人,人自远之。道家永不会“没落”,道教会“没落”;道家经典会“消失”,道家真理不会“消失”------这些意思不难理解。人都有登山的经历,在山顶看不到山脚的路,会误以为“路消失了”,而路是永远在的。一旦自己看不见,被视觉欺骗了,就会产生问题这个迷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