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池塘有一種魚,被叫做“屎光皮”,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農夫也瘋狂


“屎光皮”的稱呼不知道是哪裡的稱呼,聽著不怎麼好聽,但是我們家對這種魚的稱呼也不怎麼好聽,我們家叫“腰皮”,因為這種魚後面窄的比較明顯,就像人纖細的腰一般,所以我們家人給它這種稱呼。



即使現在,我們家這種魚仍然比較多,不管是深秋魚塘起魚,還是平時釣魚,亦或者下雨天在溝渠裡,都能見到這種魚。最近豬肉買不起,吃魚就比較多,華哥前兩天去釣魚,還釣到不少幾條這樣的魚,但是因為也就幾條,燒起來比較麻煩,索性就拿回家餵雞了。


但是這種魚在我們家“難登大雅之堂”,我們家來客人,是不會用這種魚招待的,因為雖然這種口感不錯,但是肉比較少,體型不大,放在盤子裡顯得不是那麼大氣。一般自家人沒事到了冬天就喜歡吃這種魚,醃製曬乾,然後爆炒,是一道不錯的下飯菜。

這種魚學名叫鰟鮍,在我國有著廣泛的分佈,但是每個地方的種類不盡一樣,目前在我國有十幾種。我們家的鰟鮍顏色不深,長度相對較長,食用性要比觀賞性強一點。


說到這種魚現在為什麼會成為香餑餑,這主要與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有關,與它的量少沒有關係,這種魚就目前來說,數量上還不存在突出問題。

從藥用價值來說,鰟鮍含蛋白質,肽類,氨基酸,脂肪等成分,可以補氣健脾、解毒。

從觀賞價值來說,鰟鮍的色彩、體型是其作為觀賞魚類的主要優勢。鰟鮍是我國著名的原生態觀賞魚類。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於養生越來越重視,對於生活品質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基於鰟鮍的藥用和觀賞價值,鰟鮍自然是越來越受人們追捧。

總之,任何事物受到重視,根本原因是其所具有的價值。


華哥的三農


過去的農村池塘、水域由於環境好,水質好,水中的生物、魚類諸多,各種各樣的小雜魚品類繁多,而且水質清澈見底魚的肉質也相當的好,不像現在很多的魚都有一種淤泥的味道,在過去釣魚,我們最討厭的小雜魚莫過於是:麥穗魚、小白條和一種叫做“屎光皮”的小魚,這種“屎光皮”的小魚,身體呈扁扁的形狀,個頭雖然很小,但很喜歡群體活動,只要釣上來一條之後,就會連桿釣起,由於個頭小、據說是肉發苦,很少有人吃。

“屎光皮”個頭不大,扁扁的身體只有幾釐米大小,過去在水域之中非常的多見,也就是學名叫做:鰟鮍,也被叫做四方皮,外皮顏色會在陽光照射之下閃爍出五彩的光芒,是一種相當漂亮的可以作為觀賞魚使用的淡水小魚,過去這種魚成群結隊的出沒,使用鐵絲配上紗窗製作成為網兜,不一會就能夠捉到很多這樣的小魚,村裡的老人說這種魚的味道發苦,再加上個頭渺小,很多時候都被拿來餵鴨,釣魚時候遇到這種小魚,也都會被仍進水裡,感覺是沒有什麼用途的。

鰟鮍對於水質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有一段時間由於水質、環境質量的原因,這種過去非常多見的小淡水魚,變得數量稀少了起來,很多水域都沒有了這種長的像彩虹一樣的魚,也不知道是物以稀為貴,還是烹飪技術的更新,還是觀賞魚價值的暴漲,過去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雜魚,這幾年反而是混的風生水起,作為食材烹飪成為食材,價格還不便宜,作為觀賞魚養殖在魚缸裡,也是有人買單,被稱之為香餑餑,還真的是名副其實。

鰟鮍是一種食性很雜的小雜魚,據說繁殖時候跟河蚌有很深的關係,需要將卵產在河蚌之中,才能夠很好的孵化成為小魚,鰟鮍生性安靜、食性頗雜、生命力比較強健,也被稱之為入門觀賞魚,是很多喜歡養魚的朋友最愛,鰟鮍雖然個頭不大,但遊動起來,渾身的鱗片在陽光的照射之下,閃耀著七彩的光芒,觀賞性確實是很強,遊弋的小魚彩色的小魚,是諸多淡水魚都沒有的功能,所以鰟鮍備受喜愛也是有原因的。

隨著環境的改變,水質的變化,這種一段時間消失了一般的小魚,現在逐漸的多了起來,很多朋友去釣魚的時候會經常釣到這種小魚,大都會放進魚護裡面,拿回家去放進魚缸進行飼養,但也有時候成群結隊的連桿上起這種小魚,還是讓釣魚人深感頭疼的,對於這種叫做“屎尿光皮”的小魚,你的農村老家把它叫做什麼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棒奔霸


農村池塘有一種魚,被叫做“屎光皮",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為啥呢?在我們老家,只只過殺的火焙“屎光皮",單價在150元/斤,只要是我們當地河裡或池塘裡的,別人都搶著要,主要是老年人買給後輩吃或送禮用。



該魚在沒有去內臟的情下,有點苦。由於其吃食厲害,肚子老是鼓鼔的,殺魚時手一擠,就會擠出一大堆屎,所以我們當地人又把這個叫"鰟鮍屎"。以前野生資源足的時候,該魚較便宜,但是仍是做火焙魚的上品,現在野生資源較少了,只有池塘水庫中還有,而且價格昂貴,非常受我們當地民眾的歡迎。


其實該魚的學名叫"鰟鮍魚“,是一種雜食魚類,主要以水中水藻為主食,也吃枝角類、橈足類浮游動物。另外在食物缺乏時,也吃高等植物的葉子,水生昆蟲及沉澱的有機物。

該魚產卵,主要儂賴河蚌,找到開口的河蚌,雌魚會將產卵管伸進河蚌水管內在河蚌腮腔內進行產卵。而雄魚也會在河蚌入口處射精,當河蚌呼吸時,精液隨水流進入,這樣精子和卵子就能進行完美的結合了。隨後受精卵轉移至蚌殼的腮瓣,受精卵受河蚌呼吸水流的翻動得到充足的溶氧,孵化率特別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的時候抓河蚌時會有鰟鮍幼魚在裡面,以前一直以為河蚌吃小魚的。另外河蚌在鰟鮍魚產卵時也會將受精卵產在鰟鮍魚身上,讓自己的後代隨鰟鮍魚的活動而四處安家繁殖,這是多麼有趣的一種生物共生關係。


以前,我們農村的農田中以前隨處可見,而現在由於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鰟鮍魚只存在於池塘、水庫、河流等大型水體中了。又由於現在價格昂貴,又受到了人們的大量濫捕,生存環境也堪憂。不過慶幸的是,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有人大量飼養該魚了,希望能對人們的濫捕起一定抑制作用,讓這種小雜魚,能有更多的生存空間。


壞男人說小龍蝦


很多70,80後的農村小夥都有過抓“屎光皮”魚的經歷,但在以前這種魚在農村很少食用,都是用來餵雞餵鴨。如今這種魚卻成了香餑餑,售價高達100多元一斤,這是為啥?

1、“屎光皮”魚是什麼魚?

“屎光皮”魚學名叫鰟鮍,也叫四方皮、鏡魚、彩圓兒。我們當地農村把它叫做彩魚,你們當地這種魚叫什麼?這種魚扁平圓潤,魚鰭少,魚鱗細小,在陽光的在照耀下成彩色。在我國主要還分佈在華南地區,在90年代的江西農村在稻田旁小水溝中、池塘、河流中,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鰟鮍魚味道微苦,成年鰟鮍魚只有大拇指大小,在當地農村是沒有人拿這種魚來食用的,味道苦,難清理,都是用來餵雞餵鴨。



2、鰟鮍魚的是很多農村小孩的回憶

在90年代,當地農村種植水稻都是用豬糞不用化肥農藥,在稻田旁的小溪小溝裡就能看到鰟鮍。小時候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在稻田的小溝裡抓小魚。用泥巴把小水溝攔住,把水舀乾淨就可以抓小魚了,小溝裡經常有小鯽魚、小泥鰍和鰟鮍魚,小時候最喜歡抓的魚就是鰟鮍魚,因為它的顏色是彩色的,那時抓這種魚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觀賞,是小孩子的玩物。這種魚相比鯽魚和泥鰍,生存能力較差,鰟鮍離水後不用多久就會沒有生命。在那時我們抓這種小魚,從來不是為了食用,完全是為了好玩,抓到這種魚可以玩一個上午,就因為它的獨特顏色非常漂亮,是在當地農村唯一能見到的五彩斑斕的魚。


2、現在農村已經見不到鰟鮍的身影。

在2000年左右,當地農村的水稻種植開始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也是從那時開始稻田旁的小溝小溪,只留下生命力頑強的鯽魚和泥鰍。近幾年除草劑、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現在水稻旁的小溝小溪除了有水,其他的啥都沒了。鰟鮍魚成為了70,80後的兒時的回憶,現在農村幾乎見不到它的聲影。鰟鮍對水質的要求很高,而且喜歡生活在有流水的小溪小溝中,池塘水庫的水域流動性差,鰟鮍較少在這些水域生存。


3、鰟鮍為什麼成了香餑餑?

“物以稀為貴”加上炒作宣傳,使鰟鮍身價暴增。就算是現在,在農村抓到這種鰟鮍也沒有人吃,還是用來餵雞餵鴨。隨便百度一下農村的野花野草,魚類,哪個不是功效非常好。對於鰟鮍的營養價值就不累贅了,自己百度。對於那些宣傳的鰟鮍功效,農村人看了只會呵呵。在農村隨便拿些野菜野草都是功效顯著,反正鰟鮍在當地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沒有人吃,還是用來餵雞餵鴨。鰟鮍身價倍增最主要的原因是鰟鮍越來越少,它的生存環境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在如今處處被汙染的水土環境很難養殖出鰟鮍了,在當地農村只是農作物種植使用的化肥農藥,沒有工業汙染沒有大氣汙染,都很難見到鰟鮍魚了。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用品,對鰟鮍是致命的。非常不喜歡有些商家鼓鰟鮍的營養價值,在農村送給人吃都不吃,但鰟鮍用來觀賞還是不錯。農村沒人要的鰟鮍,由於飼養難度大,野生的鰟鮍幾乎絕跡,但不至於身價暴漲,從一文不值到一兩百元一斤,這都是商家炒作的結果。

結語:“死光皮”也就是鰟鮍,在以前南方農村的小溝小溪中非常常見,由於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鰟鮍好像消失了一樣。有些商家就開始鼓吹鰟鮍的營養價值,讓旁皮魚從一文不值變成了香餑餑。其實在當地農村即使現在抓到鰟鮍魚,也不會有人吃,還是用來餵雞餵鴨。你喜歡吃鰟鮍嗎?見過這種魚嗎?


昕瑞生態


農村池塘有一種魚,被叫做“屎光皮”,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老屋後的劉家嫂子生病了。

這次回孃家聽父親說,劉家嫂子病重,送到醫院全身作了檢查,大夫悄悄把劉大哥叫到一邊,囑咐他病人願吃點啥就吃點啥吧,肝癌晚期,最多還有半年的時間。

劉嫂子平時身體健壯,連頭疼腦熱的小病小災都極少有,上山幹農活,也是勤勞能幹能吃苦的主兒,只是最近半年的時間,飯量開始銳減,原來一頓能吃兩個大饅頭,減為一個,一個減為半個,最後連半個也吃不上了。

農村人有點病災的,不願去醫院,總覺得小病小災的,挨挨就抗過去了。劉嫂子以為是自己的老胃病犯了,這是過去吃不飽肚子的時候,落下的老毛病。要是往常幾天也就好了,沒想到這次卻越來越嚴重,劉大哥著了慌,三哄兩勸的拉著老婆去了醫院,沒想到檢查結果是絕症,這簡直是晴天霹靂。

回到家裡不到一個月,劉嫂就臥床不起了,想吃啥劉哥就趕緊想辦法弄。這天劉嫂提出想吃“活魚”,這可把劉大哥愁壞了。啥叫“活魚”呢,膠東農村方言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比如“大山”,叫成“大三”,“老師”叫成“老四”,而“活魚”是指“河魚”。

河裡的淡水魚品種可多了,比如說草魚、鰱魚、鯉魚等等,而招遠南鄉說的河魚是指學名叫鰟鮍的一種小型淡水魚類,這種小魚即使長大,成體也只是6cm左右,尾鰭叉狀,是鯉形目鯉科鱊亞科的通稱,又稱四方皮,可以說是縮小版的鯉魚。


在過去農村的池塘、水庫、機井、河流裡,都有這種小魚,被老百姓叫做“屎光皮”,為什麼叫這麼怪的名字,是因為農村老百姓認為這種魚太小了,除了魚屎光剩魚皮了,大人根本不屑於捕捉,只有村裡的小孩子們,喜歡幾個小夥伴作伴,在河裡摸魚捕蝦,捉到屎光皮、麥穗魚、小青蝦、小泥鰍等等,裝到有清水的塑料瓶子裡,拿著互相比較炫耀玩。

劉嫂是農村長大的孩子,那時候肚子都吃不飽,家裡曾經做過這種魚給孩子們吃。沒想到身患重病,卻想起了小時候母親做的食物。劉哥犯難的是今年的膠東半島大旱,村南的大河早就幹了,河床裡連一滴水都沒有,哪還有魚呢。

看著炕上病妻渴望的眼神,劉哥來找父親幫忙,屋前屋後的鄰居多少年,能幫上忙的肯定要竭盡全力,聯繫了幾位漁友,趕了四十多里地去了夏甸南部銀山後村和東丁家村兩村之間那條河流,河面寬闊魚類眾多,幾個人忙活了半天,用小扣漁網捕撈,抓了有半桶屎光皮,送到劉哥家裡去。油炸、清燉、熬湯等等幾種烹飪方法,劉哥都試過,讓劉嫂吃了個夠。

“屎光皮”在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是因為它菱形的外表,閃著銀光的鱗片,頭短口小,背、臀鰭頗長,側線鱗線條優美,符合現在人的審美標準,而且因為體型小,放在家裡的魚缸正合適,重點是生命力頑強,別的名貴魚種總是逃脫不了翻魚肚的命運,而在自然條件下活蹦亂跳的“屎光皮”,在魚缸裡照樣悠哉悠哉活得滋潤。


我是家在南鄉,期待您的點贊、關注和轉發。


家在南鄉


小時候,在池塘裡抓過好多這種魚。個頭有一塊錢硬幣那麼大,背脊上有綠色,暗紅色的魚鱗,很漂亮。但是這種魚不好吃,可能和它體內的黑膜多有關,油炸吃非常苦。我記得用一個竹筐,裡面放一塊饅頭,饅頭上壓一塊兒石頭,把竹筐放到池塘裡,三五分鐘一提起來竹筐,哇~裡面有泥鰍,塘蝦以及各種小雜魚,這裡面這種魚最多,別的小魚回家炸了吃,這種魚養到罐頭玻璃瓶裡,裡面放點水草、田螺、小鵝卵石等,養著玩兒了!


歡迎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三農的高度】,一起探討更多關於鄉村的事兒!

後來才知道這種魚學名:鰟鮍,有的地方叫“屎光皮”,我這裡叫“梨花面”。我就以梨花面稱呼它們吧!從我們當地人稱呼它的名字可以看出來,它的外表是非常漂亮的,要不然,當地人不會給它冠名梨花面魚!


這種魚由於長不大,刺多口感也不好,食用意義不大。當初抓到它們,大多數都隨手扔掉了,只有個別特別漂亮的梨花面魚,才能納入我們的視野,養著玩兒!



觀賞價值:現在它能夠成為香餑餑,在於它的觀賞性很好。它的魚鱗會發出閃閃的亮光,而且是色彩斑斕,很美。在觀賞魚市場看到它們的時候,我大吃一驚,這梨花面魚身價倍增了。

如今家鄉的清澈的池塘裡,還有它們的身影。不過據我觀察,這種野生的梨花面魚和觀賞的梨花面魚有些不同之處。觀賞性的梨花面魚是經過選種培育的,色彩更加豐富;野生的梨花面魚,還是那麼幾種老顏色:青白色,綠脊青白色,暗紅脊青白色等!當地人除了一些小孩子抓它們養著玩兒,其餘的人,沒有人去專門抓它們。


三農的高度


這個魚在我們老家叫“苦扁屎“,小時候在老家魚塘,溪澗有很多,由於個小長不大,加上老人說這魚不好吃,名字又有個苦字,一直以為這魚是苦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的水庫、小溪澗已經找不到它的影子了,已經絕了跡,不過在河裡還是有不少,這魚對水質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有它的存在,水質還是不錯了。

由於近年來人們對食材的要求不斷提升,很多城裡人對於農村的農產品比較青睞,像這樣的小魚仔做成幹仔,價格還挺高的。所以現在溪邊經常有大叔大媽放一些小魚網,專門捕撈這種小魚和麥穗魚等,一天下來也有不少收穫,加上農村電商的興趣,不少電商下鄉專門收購此類小魚做的乾魚,有了供需關係,越來越造就它的執度,久而久之就成了午餑餑。


湘村老盧


還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吶,當年人人不屑的小魚兒如今竟然躍身擠進了貴族魚行列。


大家聽聽它的破名字就知道當年人們有多嫌棄它了:屎光皮。屎殼郎的親戚啊,想當年不被待見時賺了這樣一個名字。

那時候我們還小,村子周圍環繞著青山綠水,到處是碧波盪漾的池塘河道,“屎光皮”喜歡在清澈見底的池塘或者水庫裡成群結隊的游來游去。

那時候我曾經跟哥哥在水庫邊緣處的淺水灣,靜靜的等候小魚兒游到跟前,然後圈起兩隻手,成包圍狀態把小魚兒迅速捧在手心抓住,說實話“屎光皮”這種小魚確實不夠大,我和哥哥捉十幾只也只在水桶底看著稀稀疏疏沒多少,拿回家以後給了家裡的大胃王鴨子,鴨子倒是不挑食,總是狼吞虎嚥的吞了小魚兒。

記得有一年夏天,哥哥和他的小夥伴們在暑假裡的一天到村東山小壩裡用漁網撈了很多“屎光皮”,那幾天剛好我沒食慾,不願意吃飯,看到那麼多小魚兒的我,突然間就想吃魚了,於是央求母親給我做魚吃,母親看著臉瘦了一圈的我,再看了看水桶裡一丁點的小魚嘆了口氣:閨女啊,這魚不好吃啊,一是它身上沒有肉,二是它的肉發苦,算了吧,晚上你吃點菜算了。



所以那時候人們是不喜歡且不屑吃屎光皮這種小魚的,除了孩子們不嫌棄魚小,享受捉到小魚的開心快樂之後,把魚帶回家給鴨子和鵝,當年的農民沒有人去特意捉這種小魚兒。

不過最近幾年屎光皮翻身了,不知道誰研製出了吃這種小魚的方法,也不用刮鱗片,用蛋液輕輕裹在喂好的小魚兒身上,在滾開的油中炸一次,然後撈出來涼透,再炸慢火炸一次,炸出來的小魚兒味道鮮美,還酥脆酥脆的,連骨頭和魚頭都能吃進肚子裡。

如今我們村裡沒有人叫小魚兒“屎光皮”了,不知道誰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小媳婦”而它真正的學名叫做“鰟鮍”,雖然魚的個頭不大,但它的小小身體上走著遊走在水中,陽光一折射幾天閃爍著流光溢彩的鱗片,內斂的漂亮讓養魚人特別鍾愛,於是很多農民在家裡的水缸裡養了這種不張揚的“小媳婦”,算是金缸藏嬌吧。哈哈!

這是一種魚肉不多但作用卻不少的小魚兒:《滇南本草》:煮食(鰟鮍)令人下元有益。添精補髓,補三焦之火。

果實應該身價不菲啊,除了是很多人鍾愛的觀賞魚之外,它還具有藥用價值,還能做出美味的菜品,今非昔比啦!


悠然見東山


題主所說這種“屎光皮”俺們小門小戶的還真是沒聽說過,不過出於好奇,我也趕緊到網絡上查了一下,這“屎光皮”主要是在廣東,廣西海南這些南方地區活動,所以我們北方這裡好像沒有見過,它的學名叫“鰟鮍”,各地叫法不一樣,有叫四方皮的、有叫鏡魚的、還有叫彩圓兒的,是體型很小的淡水魚,我們沿海地區還是吃海魚比較多。

現在很多市面上賣的魚,確實是過去農村人丟了都不惜吃的魚,而如今卻成了香餑餑,一躍躋身到名魚行列,要是去飯店吃,點上這麼一份魚特別有面兒,但是也特別的貴。我們膠東這邊請客吃飯有一個習慣,就叫“無魚不成席”,也就是說,要想表示對被請人的尊重和這個飯局的“大”必須要上魚,上的魚越好越貴,當然就表明這頓飯的檔次越高。其中就有這麼一種魚,過去丟了都沒有人吃,我們海邊沒有“屎光皮”,但是有“扒皮狼”。

這個霸氣的魚名南方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生活在北方沿海的吃貨朋友們,對扒皮狼應該是無不知曉吧,為啥呢?當然是因為它貴呀。一斤四五十塊錢,隨便點上一盤也得幾百塊錢,應該就像題主說的這種“屎光皮”,過去不起眼,沒有人愛吃,但現在突然間火了起來,成了魚中佼佼者了。



“扒皮狼”學名可洋氣呢,叫綠鰭馬面魨,就問大家這個名字是不是很高大上,就憑這個名字,怎麼也值個四五十塊錢一斤了吧。我們農村叫它扒皮狼,是因為這種魚需要扒了皮之後才能吃,吃魚還要扒皮,你說新鮮不新鮮?可能就是因為它這種特殊吃法,才把自己給帶火了,也未可知。總之現在它是一般人家吃不起,能吃得起扒皮狼的,也足以證明生活條件比較好了。


南方的“屎光皮”北方的“扒皮狼”,你們都是小魚中的戰鬥魚,從默默無聞,身價飆升到了高高在上,有機會我要到南方去品嚐一下這“屎光皮”,也歡迎大家來我們北方品鑑一下海魚扒皮狼的味道。


一品小十六


農村池塘有一種魚叫做屎光皮。說起這種魚已經是屬於我們小時候的回憶了。現在我們這裡農村,這種魚也非常的少,幾乎看不到了。記得小時候農村的小溪裡特別多的這種魚。在我們這裡不叫屎光皮,我們叫他鰟鮍婆。這名字聽起來是多麼妖豔呀。其實它的真正名字叫“鰟鮍”。


小時候經常和哥哥一起去河裡小溪抓魚釣魚的。那時河裡的魚也特別多,比如黃鱔啊,泥鰍啊,七星魚啊,羅非魚,還有鰟鮍等等,這些都非常的多。那時在農村,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魚,每次去小溪抓魚的時候也特別討厭這種鰟鮍魚的,這些非常的多,一撈起就一大把的,因為這種魚我們是不吃的。由於它的體型比較小,骨頭很多,而且有一大包屎,還有點苦口,我們不喜歡吃,所以我們特別討厭抓到這些魚的。有時心情好的時候就放生它。有時就拿回來喂自己的雞和餵豬的。


現在這種魚卻成了香餑餑。價格賣的也比較貴。是因為現在這種魚有觀賞的價值。這種魚的眼有彩色的光澤,背部呈淡綠色的,還帶有藍色的閃光,看起來確實比較好看,所以人們都喜歡用來做觀賞的魚,農村現在這些鰟鮍幾乎沒有了,而且也不容易養殖,所謂物以稀為貴。自然就會變成香餑餑了。就比如農村現在野生的黃鱔,野生刀鰍魚等等,凡是越來越少幾乎滅絕的野生魚類都會成為香餑餑。

之所以這些野生魚類越來越少,和人們大量捕捉還有農村使用大量的農藥,化肥等藥物是有關係的。以前小時候經常能看到很多的野生魚類,已經幾乎沒有了,這些魚類只能成為我們過去的回憶。在你們村裡還有這種鰟鮍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