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阳系是按中国的五行取名的?对此你怎么看?

云淡风庼569


西方按照古希腊神话的神来命名,中国以自己的五行文化来命名,就是那么简单


枫镜夜672


在英文世界金星叫Venus、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水星Mercury,可不是“金木水火土”。用五行命名行星是汉语文化圈独有的方式,体现亚洲古代天文成就。

世界各地的居民在古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对天体产生兴趣,仰观宇宙之大,很容易生出人无限渺小的情绪,加上古人寿命较短、气候变化无常、国家兴亡命运难测,于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将满天星辰和人乃至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观测天体的运行昭示人或者国家的命运,所以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的天文观测体系,当然都是靠肉眼。肉眼观测到的天体运行会因为大气环境的变化而更加难以揣测,所以我国古代有“荧惑守心”等说法,指的是在地球上观测火星,火星的运行轨迹并非单纯的弧形,而是忽东忽西的。我国古人创造性地用天干地支加上五行等测定天体运行,而用五行命名天体运行,并不是一直都有的,至少在很长的时间内,它们的名称都还不是金木水火土,辰星(水星)、启明星长庚星(金星)、荧惑(火星)。

人不同观测的方式也不同,西方才开始也是肉眼观测,将五大行星和古老的神话联系在一起,将它们抽象化了,也不是单纯的天文观测活动。到了伽利略时代有了望远镜,科学家们对天体的运行把握得更仔细,到了牛顿时代,经典力学诞生了,有了解释天体运行的巧妙办法。在我国引入西方的科学体系后,观测方式什么的都改变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地进行天文观测,而为了表示我国古代的天文成就,于是沿用了金木水火土的称呼,是仅限于汉语文化圈的几国家,是亚洲独有的,而西方的叫法因为历史上的文化扩张在世界更广阔的范围内盛行。不过那些古老文明的后裔,也有对几大行星的独特称呼,当然也是和他们古代流行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南美的玛雅文明曾在古代达到相当高的天文成就,不仅制定了精确的律法,还计算出了金星等行星的运行规律,但在他们眼中金星即不叫金星也不叫Venus。

所以太阳系并不是以金木水火土命名,换一个少数民族的人,他们的语言也会导致对这些天体的称呼不同。题主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不能因为我们这样称呼行星,就说太阳系是按照中国五行命名,实际上仅我们汉语文化圈这样搞而已,在古代的历法中还将日、月、火等均称“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古代中国,韩国,日本,朝鲜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现在日本还用这种体系。


来看世界呀


我觉得这种说法只是一种错觉。太阳系的天体名字在每个国家的叫法都有所不同。只是在咱们国家把太阳系中5颗肉眼可见的行星按照中国的文化命名了。

比如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在咱们国家之所以叫做水星。是因为古人发现水星呈黑色,黑色属水,故名水星。即便是在中国古代,水星也有好几个名字。早晨的水星叫做“辰星”,黄昏的时候叫做“昏星”。

其实最早发现水星的是闪族人,他们给水星命名的名字是“Ubu-idim-gud-ud”。这个名字有会读的吗?我不会。古代巴比伦人叫水星“gu-utu”。然而现在西方国家称水星为Mercury(墨丘利)。西方国家对行星的命名则是以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人物的名字命名的。墨丘利是古罗马神话中的信使的名字,因为古人认为水星跑的很快。

然而近代发现的海王星、天王星和冥王星的命名可就是西方人命名的,我们的叫法是翻译过来的。海王星英文名字Neptune,是古罗马神话中海神的名字。天王星的名字则是Uranus,是古希腊神话中宇宙之神乌拉诺斯的名字。冥王星的名字Pluto,古罗马神话中冥界之神的名字。这三个行星由于是西方人首先发现的,所以名字就按照他们的习惯叫了。

对太阳系行星命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咱们一起聊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兔斯基聊科学


名字,有的很重要,有的只是一个标签,标记方法,名字本身有的并不重要。

表面上来看,阴阳五行,都用于命名天体。太阳,太阴,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这是古人把自己身边熟悉的观念,赋予了我们并不了解的天上那些星体。在古人心目中,地上是阴阳五行,天上的日月五星则是阴阳五行的“在天之精”,精华。比如李白《古朗月行》“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阴精,即称月亮为“太阴之精”的意思。

换句话说,古人给日月五星起名字,也是按照“用身边熟悉的东西,给远方不熟悉的东西起名字”这个原则来的。

因此来说,这个名字,仅仅是个记号而已,并不真的代表什么。

就像古希腊人,把火星称为马尔斯Mars,即神话里的战神。火星、战神,和天上那颗星星的联系,仅仅是因为那颗星星是红色的,中国认为那代表火光,希腊认为那代表流血和杀戮。

当然啦,太阳系不仅有5颗行星,还有更多,比如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矮行星、小行星、哈雷彗星,等等。仅仅用阴阳五行来起名字肯定是不够的啊!


很多人会把阴阳五行神秘化,觉得这是古人提出来的,肯定代笔高深的智慧。其实并非如此,古人也只是瞎猜猜而已啦!而且还猜错了。中国人以为是阴阳五行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希腊哲学家门以为是 土水气火四种元素。最后科学发现,这两种分类法、构成都不对,我们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还发现更基本的粒子。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新发现的知识会推翻过去错误的认知。有时推翻错误才是发现新知的前提。

可是,名字一旦形成,就不好再改了,沿用旧称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比如说火星,我们都明白,你要是非改成“4号行星”,那你多半还得再加个说明,就是原本说的火星。


松鼠老孙


中国古代正确叫法金星叫长庚星或启明星,比太阳落得晚,所以叫长庚,比太阳更早出现,所以叫启明,但故人并不知道两颗星是同一颗,故🈶️诗经“西有长庚,东有启明”,木星称岁星,取其公转周期与农业活动点联系“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冲,十二而一康”,公转周期大致为十二年,对应十二生肖,故称岁星,水星称为辰星或昏星,因为水星就在太阳边上,非常难以观测,总在太阳下方三十度的范围内,而一周天十二辰,一辰三十度,故称辰星,火星称为荧惑,红色主杀伐,给人以不详之感,被视为灾星,又因为在天上时而从东往西运动,时而从西往东运动,引人迷惑,故称荧惑,土星称镇星或填星,因其公转周期大致为二十八年,每年对应于一个二十八宿,就像轮流镇守,故称镇星,叫金木水火土是在五行阴阳说兴起后,古人将这五颗星与五行分别对应,加上日月,称为日曜七星,经天纬地,人为赋予其神秘意义,讲究一个天人感应,起于商周,兴于春秋,战国时代集大成,流传千古,金木水火土的叫法古时候很小众,近代才流行,这代表中国古人朴素的天文观


心很宽的大叔


楼主还是不是觉得,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脑子里使用的是中文,只是表达的时候的是各种语言啊?哈哈哈


MyHappyfruit


首先申明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太阳系“金木水火土”星按中国五行取名,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历史、文化和翻译的问题,但引申出来的问题却非常令人深思。

太阳系八大行星为什么有五个是按中国阴阳五行取名的?答: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翻译问题。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被中国人以中国的五行命名,其实在国际上它们分别还有另一个名字:金星被称为Venus(维纳斯)、木星被称为Jupiter(朱比特)、水星被称为Mercury(墨丘利)、火星被称为Mars(玛尔斯)、土星被称为Saturn,Cronian(克洛诺斯)。如果再加上地球“盖亚”、冥王星(现已被国际天文联合会降为矮行星)、海王星、天王星,太阳系八(九)大行星整个就是一个希腊诸神的族谱。

为什么国际上把太阳系八(九)大行星按希腊诸神命名,而中国却把前五大行星按五行命名?这主要是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由于强化君权神授的需要,所以在很早之前就设立了专门的“司天监”来观测星象,也在很早之前就发现了“金木水火土”这五颗星的存在。按照中国文化的命名习惯就以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加以命名,并且根据这五颗星的运行特点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譬如说木星就被视为“太岁”,主大凶之兆。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传承自古希腊文化的欧洲在发现这五颗星之后,自然也要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加以命名,所以就以古希腊诸神对这五颗星加以命名,也分别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含义。

(上图天王星的发现者威廉·赫歇尔)

等到欧洲文艺复兴,科学技术诞生之后不仅认识到地球也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而且通过天文望远镜又先后发现了天王、海王、冥王三颗行星(现已被国际天文联合会降为矮行星),以当时欧洲为主导的国际天文联合会因循旧制,就统一按希腊神话的诸神进行命名。而中国在翻译的时候,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因为之前自己已经有了命名所以仍然叫“金木水火土”,而新发现的天王、海王、冥王三星,由于自己之前既没有发现也没有命名,就按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名称直接进行翻译。

太阳系行星命名背后的深思,该如何看待我国古代的天文技术?答:我国不是世界天文学的主枝干!

从太阳系九大行星(现为八大行星)的命名这件小事,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一个事实,我国虽然有世界上最早、最系统的天文观测记录,但仅限在记录上,对包括五大行星在内的天体运行并没有科学的认识,更谈不上精确地测算,一切都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被肆意的、模棱两可的刻意解读。

甚至我国在清朝时,还没有认识到地球也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仍然秉承着原始的天圆地方的古老传统。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才只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命名,而独独缺少了自己脚下的地球。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发现天王、海王、冥王这三颗肉眼看不到的行星了。也正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世界天文学发展的中始终徘徊在玄学的边缘,宇宙中以中国人命名的天体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致力科学于科幻,专注深度,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这位可爱的小同学,太阳系万事万物早在几十亿年前就存在了,可不是某个民族或者国家发明的,每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老祖宗们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它们有命名权,不会引起冲突,更不会让太阳她老人家感觉不快。

在咱们中国,按照五行命名肉眼可视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可在国外,这几颗行星的命名却是另外的意思:

(水星距离太阳太近,半径较小,根本无水~)

英语:Mercury(水星),墨丘利,智神,信使,善跑。;

(金星可不那么美丽,表面温度400摄氏度,90大气压,充满了二氧化碳和硫酸雨……似乎和维纳斯扯不上关系)

英语:Venus(金星),维纳斯,爱神,美神

(火星无火,内芯已经冷却,它在天空中呈现暗红色,古人称为荧惑)

英语:Mars(火星),战神马尔斯

(木星当然无木啦,是一个直径14万公里的气态行星,不过它上面的大气层花纹十分奇特,倒是和不少木头的复杂花纹相映成趣,真不知到咱们的老祖宗拥有怎样的灵感才能够用“木”来命名它的,那是几亿公里之外的星星啊!)

英语:Jupiter(木星),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瞧土星的颜色,用“土”命名实在是恰如其分,中西方的命名都与“土”有关,土星以它复杂美丽的行星环闻名。)

英语:Saturn(土星),农业之神

好在我国古人没有能够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要不然还指不定用什么名字称呼它们呢。


作为现代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古老文化感到自豪,可不是骄傲或者狂妄哦,谢谢阅读!



诸葛小村姑



太阳系肉眼可以看到的五大行星,以五行命名的是中国。欧美国家并非以五行命名的。而是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众神命名。

水星命为墨丘利。水星在傍晚时,名为墨丘利;在早晨时,被称为阿波罗。

西方称金星为阿佛洛狄特(即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西方国家称火星为阿瑞斯。是罗马神话的战神。

木星是朱庇特,是希腊神话中地位最高的天神宙斯。

土星是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

【其他肉眼看不到,被西方先发现的行星。西方命名为海王波塞冬,冥王哈德斯等等。由于中国没有对其命名,我们就采用西方的命名。】

其实古代,五大行星有正式的名字。

《淮南子-天文》篇中,记载了五个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行星:东方属木之岁星;南方属火之荧惑;中央属土之镇星;西方属金之太白;北方属水之辰星。

由此可见,五大行星的本名,并非金木水火土。正式名字为: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

其中,太白星名字最多:早晨名曰启明星。傍晚名曰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

古人又根据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岁星属木,荧惑属火,镇星属土,太白属金,辰星属水。

古人同样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把东南西北中的五个方位,分别归属于木火金水土。

若把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称为金木水火土。依此理,五个方位也应如此称谓。别人问路:汽车站在哪个方向?你回答道:车站在火。这个回答很不符合习惯。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称五大行星为金木水火土。而不称其岁星、荧惑等正式名称。但对于方位,却称其正名。这是为何?

答曰:约定成俗。

最后再说一点。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石刻其字‘始皇死而地分。’

司马迁所用的,是其正式名称‘荧惑’,而非‘火星’。

中国典籍对于荧惑守心的记载共有二十余次。全部用‘荧惑’的正式名字。

最近的一次荧惑守心发生在2016年8月24日。出现罕见的三星一线天文现象。土星、火星和天蝎座最亮恒星“心宿二”,三星连成一条直线。


杨朱学派


太阳系最早发现的五大地外行星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它们的名字正好是取自我国的五行,这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它们的命名,而非世界通用。


在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中,曾经就有关于五行与方位、星辰对应关系的表述,主要意思就是东方木、其神太岁,西方金、其神太白,南方火、其神荧惑,北方水、其神辰星,中央土、其神填星,五行对应的颜色为:金白、木青、水黑、火红、土黄。这估计就是最早我国关于行星命名的规则吧。


我国古人当时都是借助于肉眼观测星辰大海的,远在石器时代就能够发现五大行星的明亮程度、颜色特征和运行规律,逐渐把火星称作荧惑,把木星称作太岁,把水星称作辰星,把金星称作太白或者启明,把土星称作镇星或者填星,后来根据五行对应关系,就有了金木水火土的称谓。

不同民族对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命名是不统一的,比如很多西方国家就利用了希腊传说和罗马传说中众神的名字,比如金星Venus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维纳斯女神,代表明亮与美丽;木星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朱庇特,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代表宏大与统治力;水星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的旅行之神墨丘利,代表速度与灵巧;火星Mars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代表力量和牺牲;土星Saturn是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代表孕育和重生。

所以说,古代人们对这几大行星的命名,深受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的影响,饱含着对宇宙和大自然的敬畏、崇敬和寄托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