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漩渦中心的醫藥行業,誰被擾動?誰在變革?

疫情當前,中國的醫藥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從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試劑盒,到新聞中可以“抑制病毒”的雙黃連口服液,再到真假難辨的各種抗病毒藥方,短短几十天立,我們學到了很多聞所未聞的醫學名詞,丁香園一躍成為最熱的公眾號,而藥店則是線下零售蕭瑟寒冬中的一抹亮色。


01 2003 VS 2020

在此之前,民眾有限的大型傳染病疫情記憶主要來源於2003年的SARS疫情。


也正因如此,許多投資者在本次疫情早期就開始關注SARS疫情期間國民經濟所受到的衝擊,通過覆盤以期獲得短期投資上的啟發。

然而基於我們的分析,至少在醫藥行業,這樣的覆盤意義有限。


▼ 2002-2004年醫藥工業

月度累計收入增速(%)

疫情漩渦中心的醫藥行業,誰被擾動?誰在變革?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根據我們對SARS期間醫藥工業累計收入增速的覆盤會很清楚地發現,疫情對醫藥工業僅帶來了3-6個月的階段性增長波動。

具體來看,藥品、衛生材料等多個子行業出現短期、階段性收入增速上升,尤其是衛生材料出現短期需求激增。而疫情造成短期需求衝擊較小的化學原料藥則無明顯波動。

而在疫情結束後,相關領域增速環比回落。醫藥行業在當年事實上跑輸了上證綜指,並在次年同期由於基數原因造成業績增速的放緩。

可見,二級市場短期炒作難以改變醫藥板塊本身的軌跡。

其次,中國醫藥行業在過去的17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簡單的市值、上市公司數量對比,還是板塊結構、產業成熟情況,都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 2003年 VS 2020年

疫情漩渦中心的醫藥行業,誰被擾動?誰在變革?

因此,我們認為還是應該結合當下產業的實際中長期趨勢,做出有效的投研判斷。


02 疫情之下,各個領域冷暖自知


對於本次2019-nCoV疫情,我們認為對部分細分領域有階段性需求的拉動影響,包括基於民眾預防儲備自我消費的醫用耗材,以及相關OTC藥品、零售藥店,以及IVD產品和服務。

疫情集中爆發期間,公眾健康防護需求陡然增加,醫療機構用於搶救、生命維持的器械需求也有所增加。由於2019-nCov的起始症狀較輕,臨床診斷上與普通感冒區分較為困難,這也讓核酸檢測這一專業流程進入了公眾視野。

受此影響,我們認為民眾基於預防、儲備的自我消費需求導致的感冒/抗病毒類藥物(尤其是中藥OTC)銷售額將大幅增長。而對於治療腫瘤等重疾的專科處方藥,患者擇期空間很小,預計受到的影響有限。而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均為長期、規律用藥,影響可能會更小。

需注意的是,和2003年一樣,短期需求增加可能會導致後期增速回落。比如疫情結束後個體再發生普通感冒,患者會直接消耗“家庭庫存”藥品,而非新增購買。

至於醫療器械,疫情防護中涉及的醫用手套、口罩等銷售預計會有明顯增加,這也可能帶動作為此類藥物終端的零售藥店銷售額大幅增長,而疫情結束後,增速也會隨之回落。

此外,疫情相關的流感檢測、CRP、PCT、呼吸道檢測等產品短期需求激增,預計未來也將帶動CDC、醫院和基層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檢測能力進一步提升,相關診斷產品的需求會繼續增長,這可能會是為數不多有深遠影響的子領域。


▼ 首批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比較

疫情漩渦中心的醫藥行業,誰被擾動?誰在變革?

數據來源: NMPA,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03 檢驗產品需求激增——POCT和ICL價值凸顯


本次疫情暴露出來的檢測能力掣肘,讓分子POCT診斷產品價值凸顯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主要基於傳統PCR技術,對實驗室和人員資質、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儘管國家藥監局啟動了應急審批程序,共批准7個核酸檢測試劑盒上市(包括之江、捷諾、華大、達安、聖湘、伯傑的熒光PCR產品和華大的測序產品),此外近百家企業亦研發成功(仍需正式報批)。但已獲批核酸檢測產品受操作繁瑣、耗時長、需要集中送檢等限制,不能滿足當前快速增長的大量疑似患者、無症狀感染者等排查診斷的檢測需求。


為此,2月8日科技部發布了《新冠病毒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研發應急項目申報指南》,遴選項目擇優支持,推動相關產品上市。


快速檢測產品是指全自動分子POCT產品,這一技術突破現有檢測技術對人員/場所的限制,縮短檢測用時,提升便捷程度,推動診斷前移下移,實現疑似患者快速診斷和密切接觸人群現場篩查。預計藥監局將啟動第二批相關檢測試劑應急審批,目前萬孚等多家企業已完成抗原/抗體POCT(免疫層析法)、分子POCT產品研發,其註冊進程有望加快。


短期來看,與新冠病毒鑑別或輔助診斷的流感等呼吸道病原檢測、血球、CRP、PCT檢測產品的短期需求激增(有相關產品的包括萬孚生物、安圖生物、邁瑞醫療等)。不過受疫情防控影響,醫院其他科室門診和檢驗量短期下降,後續有望逐步恢復。


疫情對公司短期影響是結構性的,產品線可能不同程度受終端需求、復工、排產、發貨等影響,綜合影響仍然有待觀察。長期看,CDC、醫院和基層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檢測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帶動相關診斷產品需求增長。


此外,目前全國各省市陸續發文,允許和支持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助力提升病毒感染確診效率,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短期看金域、迪安等公司核酸檢測業務量將明顯上升,其他檢測業務受醫院門診量下降影響(疫情結束後將逐步恢復)。長期看,ICL在疫情防控工作發揮重要作用,有效彌補現有醫療體系檢驗能力不足,客戶認可度和行業地位、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04 疫情對其他醫療領域的影響


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由於醫療機構目前集中資源抗擊疫情,消費醫療和擇期靈活度較大的醫療活動被大量推遲。因此,擇期手術中使用的高值耗材如骨科關節、脊柱、消化耗材等受患者避醫情緒影響,預計需求有所波動。

同樣被延後的還有疫苗的接種。不過長期來看,疫情有助於推動公眾提高防範意識,流感等二類疫苗接種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外mRNA疫苗研發正式立項,相關進展值得關注。

出於防疫需求的考慮,多數城市都在春節假期後採取了延遲復工的措施。這對於CRO行業也造成一定的擾動:


  • 臨床前CRO、CDMO等業務,預計企業正常復工、生產力正常,基本不受影響;
  • 臨床CRO業務短期受醫療資源和就醫需求影響,患者入組速度可能階段性減緩節奏、部分訂單週期可能延長但基本不影響訂單完成。


長期看,CXO行業的整體景氣度仍較高,將持續進入整合爆發期,MAH和創新利好仍能不斷催化各公司併購整合及業務能力的延伸,同時國內業務的比重會繼續上升。


05 保持冷靜,堅定前行


我們再次重申,和SARS疫情的影響類似,以上的分析均為階段性影響節奏,疫情結束後將逐步恢復,不會改變終端市場和產業自身應有的發展軌跡。


長期來看,醫療消費量對應的是真實的臨床需求量,醫療行業的增長內核仍然是基於患者需求升級的技術進步。

在此時此刻的情境下,無論出於專業考量還是同胞之情,我們都不會選擇用“受益”來形容此次疫情與中國醫藥行業正在面臨的局面。


湖北人民的戰疫,也是中國醫療體系、醫藥行業的戰役。

我們衷心地希望,自此一役,華夏無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