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从何学起?

蓝领大咖


学中医首先从巜中医基础学》巜中医诊断学》,巜中药学》,慢慢边学边用,积累新老中医经验,多向老中医老师指点方可,要向民间医生或高手老中医师傅学习,总结经经验方可。


钟其奖


自学中医有“从难到易”和“从易到难”两种方法推荐:

1、从难到易

所谓从难到易,既是从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开始学习。


自古以来,历史上所有的中医大师,无不推崇四大经典的论述。这些是中医的源头,后世医家很多的经典论述都是从黄帝内经中发展而来,比如“补土派”李东垣的《脾胃论》就是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

但是这些著作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通篇是文言文,医理深奥,晦涩难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言文功底是很难读通读懂。

学习针灸,可以看《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学习脉法,可以看李时珍《濒湖脉学》。李时珍的脉学书,以诗歌的形式表述27种脉象,细细读之,则感觉其形容的十分贴切,文笔深厚,非常推荐大家去学习。


所以如果想要学好中医必须要学习四大经典。

2、从易到难

本科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书浅显易懂,用现代的文字去理解和转述古人的思想,适合大部分人的学习,是很好的参考学习资料。还有《药性赋》、《医学三字经》等书籍,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可以轻松的引导我们进入学习中医的殿堂。

江西省的名老中医姚梅林教授《临证脉学16讲》将脉法细分为三十几种脉,但是分类方法简单,容易理解操作,不失为自学脉法的一本好的指导资料。

台湾的针灸大师倪海厦,他所讲述的人纪针灸,内容广泛,讲课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也是自学针灸首选的参考资料。

总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自学中医离不开勤奋好学,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好中医的。中医非常适合现在社会的“亚健康”的治疗和调养,学好中医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祝愿大家都用中医调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幸福。



这个问题已提了好几次了,本来不想回答,看了评论区大多数回答,好象没有一个是真正学中医的,动不动就是各家各派,金典名著,自学者又怎么能看得进,学得通呢?纵或语文功底好的人,能钻进一本书,或几本书,学到白头,我也可以肯定,也只能学到几个前人的部分经验,是一个小家子气的中医,就好象是空中建小楼,无根无基,

想学中医,必须先学基础,现在的大学教材,中医基础学就很好,在学中医学基础的同时,结合黄帝内经,熟悉中医理论。人体五脏六腑(相当西医的解剖学)的功能。许多东西不但要理解透,许多概括性的经文还要背记下来,如:当你学完这些基础,再去理解五脏六腑功能时,仅一句话,五脏者,藏而不泄也,六腑者,治而不藏也,是何等地高度概括,其含义,又是何等地深奥。对日后的诊断治疗又何等地重要,所以,想学中医,必须是中医基础理学起,

中药学是用药的基础,同样重要,药的性味归经,寒热温凉,升降沉浮,必须牢背牢记,还有同类药,同味药的区别,何谓同味药,指的是同一味加工不同,功效不同,用法不同,如,生内金化石,熟内金消食,生姜有生姜,炮姜,煨姜,干姜,姜皮等,当归有全归,归头,归身,归尾等,还有同一种值物各部功效不同,如桑枝,桑皮,桂枝,桂皮等,

方剂学是处方的基础,不但要熟背方剂,更要理解组方意义,

以上三科,可以同时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决定你后的高度,然后学习诊断学,所有的基础学都可贯穿于诊断学中,

接下来,你可以大量地去学习各家各派的金典名著了,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用户489309824636


《中医学概论》南京中医学院 编著,这本书已经有年头了,是一位中医学博士推荐的,我大体上能看懂。中医需要背诵,我这方面很差劲,还需要努力。

读懂了这本,再慢慢去读中医经典著作,了解古代文化,需要一点点理解,多读几遍。如果可能选择相对近的医学著作,如明清医家著作,血证论,医学衷中参西录。再次读懂了,不妨继续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等。

我看中医书纯粹传承传统文学为目标,能懂点也不错,起码看古代书目说道阴阳调和,或者开药方能够知晓一点。

鉴于目前中医热,建议教育行业能专设普及中医知识课程。出版行业应该趁机会整理有关书籍,尤其是针灸之类。



七品草民


中医志士们讲说的都很好,学习中医即简单又难,普通中医,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就能学会,先决条件是,必须深爱这行,要说难.深不见底。把普通中医学好了,一样可以诊断治疗,维护四方。我是走过来的,我把我的学习方法讲述一下,供爱好者参考。八零年前后,我买了一本《高等中医诊断学》,新版。作者得有十几个,现在这本书从我朋友家,如果有喜欢者,抽时间发个照片,那本书有两公分之后,十六开版本,要看完这本书,需要三至四年时间,看到最后,前面忘的一干二净,就是全部背诵下来,到临床诊断也是一窍不通。

在中医学中,首先确定目标,在这本书中,有阴阳辩证、八纲、气血辩证、维分辩证、六淫辨证、经脉辩证、五行辩证等等.........。就这套辩证也能把学子们辩晕了,就是真能背诵下这些辩证来,也只能在讲台上宣扬一气,或写几篇论文,不能实用。我学习中医的目的是诊断与治疗。怎样才能学会诊断与治疗?

诊断就四种,望闻问切,望而知病为神,闻而知病为圣,问而知病为精,切而知病为巧,我不想当什么神,也不想当什么圣,只想一巧看病,就是切脉。在切脉中又有候脉,

候脉:是浮取,等脉来。有句俗语,天气不可测,只能等,也就是候天气切地气。切脉是中取和沉取,浮取能知神之在,沉取能知病之根,中取能知病之苦,只要学子们的手指敏感,每天寻摸二三十个脉象,不出仨月就能掌握脉象。学会脉象,再应对藏府,学会藏府辨症。此后学子们根据学得的脉象查看本书中的案例,最好是跟老师,边学习,边实践,从脉象上分析病理,在加空中学习汤头歌加减,如果把这些学通了,就是一名很好的医生,就可以诊断病情。这时再学习药理,翻回头去再看辩证,读上两句就能知道下文,。这就是普通中医的学习方法,学子们只能作参考。只因理解异。.............

在此处我随时加点更新医学知识,..........


无名1898146086933


中医爱好者应该多看一些较好的入门书、丛书、医案、医话等著作。如程曦等人编写的《医家四要》(1884),是一部有助于初学者的入门书。书共四卷,对脉决、病机、方歌、药赋都有简明扼要的论述。如“方歌分类”、“药赋新编”,即是在《汤头歌决》、《药性赋》的基础上增删而成,每药下注明简单的炮炙法,并指出与某药配伍的疗效,内容既全面简明,又通俗易诵。


dai春华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想学习中医是为了什么?

你问如想自学中医怎么学习?

我想通过两方面回答你这个问题。

学中医无非有两种原因,第一学习这一传统医学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补驾护航。如果是这个原因,你可以学习一些中医药的基础知识,重点在于养生保健,方面儿的中医药知识。现在购买这方面的书籍很方便,你可以在网上或者当地的书店购买。也可以在网上一些免费的中医养生课堂去收听这方面的知识讲座。

我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就不全是你想自学中你需要得到的答案了。因为如果你想自学中医的目的是下面我要谈的目的的话,要实现这个理想,仅仅靠自学是达不到目标的,因为你自学的同时,要达成你的目标,一定要满足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行。这个学习的原因就是学习中医知识,想把它变成自己的职业,当成是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如果你为了这个理想学习中医的话,如果你的年龄在30岁以内,并且经济条件许可,我建议你回到高中课堂补习一下高中知识,然后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如果你高考的分数达到了中医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你就可以填报志愿选择中医学专业,被录取之后去读书,然后毕业了找到一所能够接受你的医疗机构去实习,一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和规定,参加职业医师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凭借执业医师证资格,你就能够为自己谋得一份你想要的中医医师工作。特别说明的一点,参加高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如果你高考的成绩能够达到350分以上最次,你也能够被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医专业录取,虽然只是专科学历,但是只要是国家正规的统招学历,你就具有了将来报考职业医师的资格。只有统招学历才有资格报考中医职业医师,其他的国民系列学历虽然国家承认,但是却没有报考的资格,因为医学是属于一种特殊的行业,国家在这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儿。

如果你的年龄超过了30岁,并且拖家带口,还有其他的工作和事业,而你又特别喜欢中医学,将来想成为一名中医师的话,我还可以给你推荐第2种成为中医师的方法。那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的法规有一条,就是传统中医学的师承人员取得师承证书之后可以报考中医医师。如果你想走这条路的话,你就需要在你们当地找一个名老中医,拜他为师,并且要去当地的卫生局和当地的公证机关公证你们两人之间的师徒关系,并且要有5年的学习经历,还要有学习过程当中的带教笔记等等。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顺其自然2019917


如果您是中医爱好者,最好的方式是推荐您走中医师承。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的千年古法,通过“师带徒”模式让民间传统医药传承下来。

师承教育的重点在临床治疗上,在老师出诊时,学生们通过侍诊的形式,在临床上掌握了很多中医药知识。当老师遇到有意义的病例时就会现场给学生讲解,使学生通过长期跟师吸收知识,耳濡目染,将老师的学术经验学到手,在用药和疗效上有所提高。师承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实践,将教学寓于实践中。通过师承有效提高了中医的效率,增强了学生对中医的信心。【更多讯息请关注公众号,师承专长考试辅导】

而现在中医院校中医学的课程体系,仍旧是仿照西医学的教学模式设立的,基础理论课与临床理 论课的脱节现象与重复现象共存;几经波折而勉强维持下来的中西医课时6:4的比例,出现了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不能保持中医特色的弊端。

最新办法对于师承指导老师的条件如下:

(一)具有中医类别中医或者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资格;

(二)从事中医或者民族医工作15年以上,或者具有中医或者民族医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独特的技术专长;

(四)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信誉良好;

(五)在工作中坚持实践,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师承公证

公证处:各地市公证处

公证费用:200元,如需要增加副本,每增加一副本为 20 建议一正本一副本,卫生局需要一份,自己手里最好也留一份,如果师父也想要,那就一正本两副本。

1、带齐相关材料,两人同时到场。

2、在公正处的复印处复印相关文件,免费 。

3、现场办理,就是按照公证员的要求在各种文件各处地方签字。

4、全部办理完毕一周后即可拿到公证书。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找一个机构

师承机构大家还是需要仔细选择,找像中域教育这样的大机构。



中医分为古中医和现代中医。 古中医是无病不治的,但是古中医是学不了的,古中医是修成的。现代中医其实不是真正的中医,现代中医是西化了的中医,即使没有被西化的所谓师承的中医也不治病。所以,中医可以学,也可以自学,但是学了也没有用。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中西医都是治不病的。这不是我一家之言,我们可以看看当下的社会现状:

1.现代科技发达,医疗仪器也很先进,药品也在不断升级,医院也越建越多。按理说病人应该是越来越少,但是现状却是病人越治越多,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据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当今97%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几乎人人皆病,仅仅中国14亿人口中有2.9亿心血管病人,每六秒钟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等等,网上都有资料,大家可以去查。央视曾有报道“六天死了三个名医,医生猝死频发,我们的健康交给谁?”如果说医生对患者治疗有所保留的话,他不会对自己也留一手吧!从这些社会现状来看,中医是不治病的;

2.现在的中医丢失了根本性的的东西——魂魄,神魂魄是中医的灵魂,国有国魂,军有军魂,神魂魄是中医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中医就是一具躯壳,就是一副行尸走肉,是治不了病的,因为一切病的的根源都是灵魂的问题,古代十大神医,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老师葛洪先生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葛洪在1700多年前就告诉了人们,人的病健生死都是魂魄的问题,部分魂魄离开人体,人就会生病,魂魄全部离开人体,人就会死去。现在的中医根本就不知道神魂魄,更不懂神魂魄,其原因是中医的神魂魄理论在1964年编撰中医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时,因涉嫌唯心论被删除了,2004年北京医科大学曾发文呼吁国家恢复中医神魂魄理论,但是至今没有恢复。不谈魂魄,何谈中医?没有魂魄的中医是治不了病的;

3.中医是学不成的,中医是修成的,真正的中医是古中医也叫中毉,中为正,中正为德,中毉乃是德毉,《大医精诚》中言医德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所以真正的医者要有佛的慈悲之心才配为毉;何为毉呢?在明朝裴一中的《言医》的序中说: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故,医神圣之业也,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势必慧有夙愿,念有专业,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毉不是学成的,医也不可以当做谋生的用具,用医当做职业来谋生就违背了作医的初心,是会成为庸医,误世的意思是小则成为庸医草菅人命,大则带来社会文明的倒退,即整体人类德降道滑。 真正的毉是可以通天地鬼神的,可以看到多维空间的暗物质暗能量,是正心修身的天人合一者,可毉天、毉国、毉人、毉病,所以,真正的中毉是毉天的,其次才是毉国,辅佐君主治理天下,在野可以悬壶济世拯救人间疾苦,所以,才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 中毉即是上医,即是上工,《黄帝内经》中说:上工守神,下工守形。下工就是庸医用药物,器械等在经络和肉体上下功夫是治不好病的,上工就是中毉,治病用神补,招魂复魄,在祛风除湿,人体的病就好了。上工守神的神即是心,叫心神,心即是灵,叫心灵,灵即是灵魂。

所以,中毉治病是追根溯源,在根本上下功夫,招魂复魄,病就好了。但是当下的中医一提神魂魄就说迷信,不相信神魂魄理论,怎么能治得了病呢? 所以,回到主题,中医是学不了的,学了也治不了病,没有德心,用医来挣钱就是在造业,会有报应的。 好好了解真正的中毉吧!中医药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宝库就是人体,本头条号“抱朴子文化”上传了相关中毉的视频和文章,想了解中毉就从了解什么是人体?什么是疾病开始吧!


抱朴子文化


学中医先要有悬壶济世的心,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之态度,这个是出发点。

从循序渐进出发,先认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以后一步步深入:

1.阴阳五行学说;

2脏腑;

3病因:

4.四诊:望闻问切;

5.辩证施治;

6.中药及方剂;

7.可能的话,学些针灸知识。

以上是系统性的要求。

可能要1――2.年的时间。然后学习张仲景的《伤寒论》。这本名著日本国研究最多最深入,並有《皇汉医学》问世。

为了提高兴趣,可运用毛主席建立井岗山根据地的典范,读《汤头歌诀白话解》中几条常用的背诵之。如:银翘散;桑菊飲;董香正气汤;保和汤;桂枝汤;等等。並读《药性赋白话解》能背诵些就背诵;《频湖脉学白话解》中的浮沉迟数滑脉等。《舌诊》中,注意:舌根属肾舌尖心肺,两边肝胆中脾胃;並会初步鉴别正常,黄苔,白苔等。有了根据地,自己如果有感冒或轻度腹泻等就可自疗,无效时再到医院诊治。(这是我们几个同学读中山医学院前的经历,供参考)。

入门易,深造难。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你,一定会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