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家園 蘭州市數萬網格員值守各小區門口防控疫情

守護家園 全市數萬網格員值守各小區門口防控疫情

守护家园 兰州市数万网格员值守各小区门口防控疫情

業主進小區要測體溫登記

守护家园 兰州市数万网格员值守各小区门口防控疫情

對小區進行消毒 於永昭 攝

國有戰,召必至,戰必勝。庚子鼠年的春節,本是舉家團圓的日子,但為了加強疫情防控,蘭州市數萬基層網格員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時間,毫不猶豫、應聲而到,部分家在外地或者探親的幹部也及時返回蘭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穿上網格服衝在最前線。他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市民安心“宅”在家裡,減少疫情傳播。

他們是星空下帳篷裡的守夜人

面對全國疫情不斷蔓延的嚴峻形勢,城關區全面細化綜合性防控措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小區樓院這道防線的“最後一米”,用一頂頂帳篷和24小時不分晝夜的守護,支起守護轄區群眾安全的“保護傘”。

連日來,白銀路街道在轄區17處外圍露天卡點搭設帳篷,嘉峪關路街道為轄區5個“三不管”樓院搭建活動板房,團結新村街道設置10處卡口點全面開展聯防聯控工作……城關區各街道與時間博弈、與病毒賽跑,全力抹除疫情管控的空白點。與此同時,區屬單位抽調的200名包乾工作人員迅速響應,身著“紅馬甲”奔赴工作崗位,開始了新一輪24小時全覆蓋的疫情防控工作。

2月10日凌晨4時,白銀路街道轄區各樓院路口前的帳篷裡,透出星星點點的光亮,此時已經是氣溫最低點,駐守在各勸返點的工作人員,身裹軍大衣堅守在點位。夜已深,但只要有人員和車輛出入,所有工作人員仍舊嚴格實行著“五個一律”制度,嚴格詢問每一位出入人員,登記個人身份信息,詢問每一輛出入車輛,登記車輛信息及駕駛員個人身份信息,進行體溫測量,執行車輛消殺……面對疫情,城關區各街道、社區的黨員紛紛請戰,各包街單位落實“在職黨員進社區”,分批選派黨員志願者向社區報道,轄區內商務、樓宇、物業公司等各方面黨組織力量積極行動,切實守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最後一道“防線”。

火車站街道紅二村社區居民張曉慶也主動請纓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特意讓社區給自己安排了夜班值守,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人員登記勸返和車輛消殺工作。張曉慶說,自己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在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要“若有戰,召必回”。

他們是“六親不認”的守門人

2月10日,在七里河區天和苑小區,一位市民想進入小區找朋友,卻吃了閉門羹。該小區嚴格落實住戶出行要求,對進出小區車輛進行管控,對隨車人員進行測溫。在安寧區銀灘雅苑小區,值守人員嚴格執行對出入人員車輛的登記和測溫,落實憑證出入要求。為避免用筆登記時的交叉感染,小區採用了掃二維碼的方式登記業主信息。同時,物業安排專人處理小區內留觀人員生活垃圾,在保潔消毒後定點收集,由區環衛部門安排專門車輛拉運銷燬。

2月7日,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小區管理的通告》(簡稱《通告》),要求全市所有物業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從源頭上阻斷居民小區疫情擴散途徑,切實保障小區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2月8日是全市居民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的第一天,其實,很多小區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六親不認”的管理方式。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單位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多,回家時被小區門衛拒之門外,理由就是沒有‘出入證’就不能進入小區。”前些天,家住西固區福利路街道轄區某小區的張先生遇到了一件烏龍事,因為疫情防控,他被保安擋在了住了十多年的家門外。無論他怎麼和保安理論,保安就是不讓他進入小區。最後,通過街道社區與小區物業協調,他才算進了家門。

自疫情發生以來,隨著西固區防控工作的不斷加強,所有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所有業主進出都得配合保安完成消毒和測溫,達標後才能進入小區。如果不是本小區的住戶或沒有“出入證”的業主,原則上一律不得進入,所以也就出現了上述小區保安“六親不認”的現象。

他們是居家隔離戶的貼心人

“居家不出門就是最安全的防護”,對於居家隔離人員而言,雖然關起了一扇門,卻迎來了社會更多關愛、理解和包容。“吳先生,您好!您需要的生活用品,我們已經買回來放在您家門口,麻煩您出來取一下,祝你們健康平安。”疫情發生以來,蘭州新區彩虹、棲霞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多次為轄區內居家隔離人員提供“愛心服務”。社區根據居家隔離人員生活需求,每天安排專人到市場採購居家隔離戶所需的各類生活用品,提供代購上門服務,讓居家隔離人員在家安心度過隔離期。

“你們防護措施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你們想得很周到,我們感到很溫暖!”這是社區工作人員和轄區居民在微信群中的互動聊天,體現了社區工作人員對居家隔離戶的關心,也表達了居家隔離戶對疫情一線工作人員辛勤工作的謝意。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善意的微笑,讓居家隔離人員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並架起了一座隔離不隔心的“連心橋”。

縱觀全市,部分住戶也自覺加入到了各自小區疫情勸返點值守工作,配合街道社區做好轄區殘疾人、獨居老人、低保對象、城鄉供養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幫助,為轄區低保戶代發醫用口罩,做好防護知識普及,叮囑困難群體做好健康監測。對本小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居家隔離人員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幫助,代買代送生活用品、防護物資,幫助消殺消毒,確保打好小區保衛戰。

牛肉麵熱元宵溫暖防疫人員

為了抗擊疫情,把好轄區進出口,社區工作人員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很多人只能以泡麵、零食充飢。這時候,一碗牛肉麵就顯得難能可貴。

2月9日,西固區福利路街道轄區一家牛肉麵館的廚房爐火正旺,全副武裝的拉麵師父們正在灶前忙碌著。難道這家麵館已經恢復上班了?好些居民駐足向麵館裡張望著。但事實是,麵館並沒有全面復工,只有少數員工到崗,只為給社區、環衛、包抓單位的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免費愛心午餐。這份愛心將一直提供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只為讓這些連續值守、不能回家的一線值守人員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山丹街社區書記魏志強說:“我們的工作很平凡,但卻得到了轄區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這是激勵我們更好前行的動力。”在疫情防控期間,這樣的暖心事還有不少。

2月9日凌晨,城關區草場街社區西大院一戶居民端著熱氣騰騰的元宵和牛奶來到樓院門口的監測點,向值守人員表示感謝,“元宵是剛剛出鍋的,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你們趁熱吃。這段時間你們的工作我們全都看在眼裡,真是太謝謝你們了,辛苦大家了。”

2月9日寒夜,在城關區榆中街,一群裹著軍大衣的街道社區人員仍舊堅守在工作崗位。“外面天氣太冷了,你們堅守了一天,進來喝口熱水,暖暖身子吧。”雖然不能營業,榆中街市場沙場巷卡口點旁的一家牛肉麵館老闆還是打開了店門,就是為了能讓工作人員進店休息。店面的玻璃上貼著“團結一心,共戰疫情,為防疫工作人員提供24小時休息”的字樣。他說,生意可以慢慢做,生命健康最重要,“我也想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貢獻一點力量”。在這裡休息的工作人員相視一笑說:“等疫情結束,一定去你家吃一碗牛大!”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雨欣 滕效宏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