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次疫情中,我们应该学到什么


从这次疫情中,我们应该学到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是个好东西


新型肺炎大规模爆发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整个春节都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下,我们不能出门,不能走亲访友,只能待在家里,过着一种自我隔离的“战时生活”。


当我们在家无所事事的时候,不妨回顾一下整个疫情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思考,从这次疫情中,我们到底应该学到什么,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层面


1、生活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危机意识。平淡的生活过久了,大家容易养成一些惰性思维,觉得平安、和谐、幸福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发生了意外事件,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如果提前有所准备,遇事不慌,心态从容,就更容易平稳度过危机。


2、随时准备Plan B,“战略储备”意识要加强。世界变化太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次意外就有可能让我们失去工作,没有收入,我们如何还房贷、车贷、养家糊口?Plan B就是一份“生存保险”,当正职工作没有了,还有副业/兼职的收入,只要活下来,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面对危机,个人也需要做一些物资储备。家里常备口罩、酒精、消毒液、温度计,日常的油盐柴米酱醋茶也适当多备一些,当然更重要的是,多攒点钱。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哪怕凛冬将至,我们也有信心熬过冬天。


3、人人都要学会面对孤独。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经过这次疫情,很多人只能独自待在家里,自己做饭、干家务、看书学习、远程办公,开始学着一个人生活。我们不能再依靠父母,生活的重担总要自己一肩扛起来。一个人的时间,需要自立、自律,一边反思过往,一边自我提升,这就是成长的修炼。


4、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拒绝野生动物。科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传染性都来自于野生动物,这些病毒原本跟人类毫无关系。可是总有少部分人,喜欢乱吃野味,捕猎野生动物,打破了大自然的平衡,这才造成了病毒的肆虐。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坚决不吃野味,尽量不接触野生动物,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参与非法动物交易,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5、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一次疫情都是一堂生动的卫生课,它告诉我们,病毒会通过空气、皮肤接触、体液等各种渠道传播,提醒我们需要时刻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比如,经常对生活环境消毒、保持家里干净卫生、勤洗手、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等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好方法。


6、身体健康的极端重要性。俗话说得好,金山银山,身体健康才是靠山。当病毒来袭,很多体弱多病的老人早早就被夺去生命,而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多数都有不错的抵抗力。


要知道,新型病毒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我们平时如果多做一些锻炼,多注意一下身体的保养,有了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即便是不幸感染上病毒,也有很大概率能够完全康复。


7、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爱和温情。人生无常,一次疾病就能突然夺走一个亲人的生命,留下许多来不及说再见的遗憾。以前我们喜欢幻想未来,现在开始请活在当下,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珍惜身边的爱人、亲朋和好友,多陪伴父母,多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不要留下遗憾。


8、独立思考,提高对复杂信息的甄别和判断力。疫情笼罩下,海量的信息层出不穷,有造谣的,有带风向的,有煽动情绪的,有暴力攻击的。如何甄别信息的真假?需要独立思考,多做查证,不能一味盲从。


疾病事关生死,而生死无小事,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就尤为重要。在这个自媒体当道、人人都是大喇叭的时代,更要冷静思考,以官方信息为基准,从常识出发,越是广泛传播的说法越要质疑,多处验证,不信谣不传谣。


9、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当新型肺炎这样疫情降临,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不管你是富豪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在病毒面前一律平等。所有的隔岸观火、冷言冷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帮倒忙扯后腿,都是害人害己的愚蠢行为。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大灾面前,我们要多想想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我隔离,积极上报,不造谣,不传谣,不添堵,不添乱,守初心,尽本分,帮助他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10、对未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19世纪美国残酷的内战后,迎来30年的大繁荣;经过二战的创伤,日本和德国在战后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08年的经济危机和大地震,让中国一枝独秀,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尽管19年以来中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但是从历史的眼光看,我们对未来完全有理由保持信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大灾过后,定有大福。


从这次疫情中,我们应该学到什么


(二)国家层面


1、战略储备有待进一步增强。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疫情的突然爆发,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而在节假日产能又供应不足,当时很多医院都直接向社会求助,反映了政府战略储备的紧缺。


通常,为了应对战争、天灾等紧急情况,政府会储备一定量的资金、武器、石油、粮食、生活必需品等战略物资。经过这次疫情,可以考虑增加口罩、药品、医用设备等物资的储备,避免下次疫情再出现短缺的情况。


2、公共信息公开需要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疫情初期,地方政府对相关信息的公开显得支支吾吾,尤其是对于“是否人传人”这一关键要点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无形中让民众降低了警惕,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病毒的传播。


重大卫生疫情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民众自然享有知情权。政府可以规范相关的信息通报机制,比如每日通报,各地都要开新闻发布会,相关科研成果也要统一口径公开发布。信息公开的及时和通畅,有助于降低民众恐慌,更好达成防疫成果。


3、完善重大疫情的SOP流程。SOP即标准化操作流程,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有4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但显然还不足以应对这样史无前例的重大卫生事件。在以往的“停工停学”等隔离管控措施基础上,这次又实施了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封城”措施,还有最严厉的交通管制,小区封闭管理,网格化排查等手段,这些措施都可以完善到相关SOP流程里,形成制度化的安排。


4、建立对“吹哨人”的制度性保护。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引发了公众对于“吹哨人”的大讨论。所谓“吹哨人”,就是告密者、内部举报人,出于社会公义而举报违法行为的内部知情人。显然,“吹哨人”的存在,有助于揭露机构内部的不法行为,提升监管效率,保护公众权益。


特别是卫生系统的“吹哨人”,更是攸关性命的重大角色。试想,如果有人一开始就向大众公开疫情消息,无疑能够挽救很多人的生命。所以,我们不仅应该鼓励这样的行为,还要从制度上保护“吹哨人”的权利,给予特别奖励,免除其事后被训诫和报复的后顾之忧。


5、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疫情防控。中国的制度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突发的灾难性事件,能够短时间内调集大量社会资源集中应对。但是,我们目前仍然是以行政命令主导,受政府自身效率、规章制度的约束,仍然有很多社会力量游离在外,无法参与到防控工作中。


除了资源以外,疫情防控本身是一件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可以让更多民间力量进入,比如生物科技类公司、科研院校、民间慈善组织、科普类意见领袖等,形成以官方力量主导、民间力量参与的立体化防疫机制,群策群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因为疫情被禁足在家中的我们,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从过往的经历中学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满怀希望。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好的东西是不会消逝的。”



从这次疫情中,我们应该学到什么

来自公号:叶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