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和叔叔同時來家裡做客,誰應該坐主賓位置?

個創小胡先生


這一命題有幾解,根據不同情況可靈活處理,過於叫真也是一種無禮!

先說條件分析。一是叔叔是爸爸的弟弟,定比爸小,。二是來你家做客,稱客定是你爸和你叔沒常在一起住,有事或過節才來你家做客。三是舅舅為你媽哥哥或弟弟,年齡有可能比你叔大,也可能比你叔小。四是叔叔舅舅同時來做客的,說明飯局是以你家為主人,不管在你家還是在飯店。五是問誰坐主賓位置,一般北方才講主賓位置一說,所以下就以北方通用習俗為條件回答。

一按傳統來說,所謂親戚是講內親外戚。族內為親,也稱血親,是因血緣關係為親,俗稱族人,家人,現稱自家人。族外為戚,也稱姻親,是因聯姻關係為親,俗稱孃家人或姥家人,或姑家姨家人,往往以俵相稱,現在通常說親戚的泛指。由此之說,你家請客,叔雖是來做客也視為自家人,。比如話間會給你叔說咱家咋樣等語,還比如人多飯多忙不過來,你叔會讓你嬸進廚房幫你媽做飯,恰似主人身份一樣。而你舅到了你家就標準的客人孃家人。所以應該讓舅舅入坐主賓位置為宜。

二按年齡來說一般同輩份一家親戚在一起吃飯,一般誰年齡大讓誰入坐主賓位置,以體現對年長者之尊敬。

三按社會上庸俗厚黑之說,一般只要有飯局都是按權、錢、名大小來排坐位。三者又相互制衡和相互交叉和相互轉換。你叔和你舅有一位是當地大官、大款或大名人,那位就必坐主賓,以示權貴。如果兩位都是官就看誰職位高,如果都老闆就看誰錢多,如果都名人就看誰名氣大。如果一官一老闆,要看老闆的企業另一官管得住不,比如一鄉鎮企業一縣領導,那要領導上坐,如一全省大企業老闆,另一縣鄉領導,老闆必上坐。以此相同權、錢、名三者可互比和轉換。此法較俗,但實際一般用之。

四按有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如兩人都沒以上三條過分的條件和講究,有時會根椐屑小特殊原因來排位也不足為奇。比如叔和舅哪位比較熟悉常見,另位由於各種原因來趟不容易,也可說叫稀客,一般讓他入坐主賓。還比如兩位同時來你家,一位是來給你家幫忙或辦正經大事的,另一位沒啥大事就剛好來了,一般請當天辦正事之人入坐主位,同時酒倒好後,開場語也會講各明今天飯局是請誰誰,以示感謝誰誰之功勞。

另有其它不盡之宜,自我考慮!






趙家老五96226800102


舅舅同叔叔一塊到家,應該誰坐主位其實很明白的。按傳統,叔叔是家人是當時的主人,舅舅是外親,舅舅來家裡做客,舅舅當然應該坐主客位,如果還有妗妗就坐次客位。叔叔是主人應該坐主人位,如果有嬸嬸就坐次主人位。如果還有其他人其他人可以依次順序排。


沉默的諾亞


舅舅和叔叔同時來家,誰坐主賓位置?不久前,我的舅舅和三叔正巧同時到我家,飯好菜好,三叔幫端菜,菜畢。三叔把舅舅推到主座上,因為,三叔在我家他同樣是主人,舅舅是客人了,尊重的是客人,所以,舅舅坐上座是有資格的。


九九雷


都是同輩人,就看誰年齡大,這也不是什麼誕席,而是平常串門,沒有那麼多說頭,俺家姊妹七個,二姐,二妹妹,二弟弟,在過二年七十歲了,不管在什麼埸合,我從來沒那麼多講究,三個外甥,四個外甥女,加二個姪,訂親,結婚啊,我很隨便,從沒有說頭,也不會挑理,


山頭16


讓他倆猜丁殼,誰勝誰坐主賓位!

或者擺兩桌飯菜,兩人都坐主賓位!

或者留他們住兩天,一天一個坐主賓位!再或者這酒菜一請四年,今年舅坐主賓位,明年叔坐;後年叔坐主賓位,大後年舅坐主賓位……。

頭暈了吧?這就叫痛並快樂著!有舅有叔多熱鬧!


日月明rym1220


舅舅與叔叔同時來家裡,誰坐主位,誰坐賓位?

我們這裡已經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講那麼多規矩了。

認真的說,有講究,有規矩,還是我小時候的事情。

怎麼樣排座次,首先要清楚他們的關係。

內親外戚。叔叔是父親這一支的人,為親,是一家子。一家子是有權代替父親招待客人的。而舅舅是母親那一支的人,為戚,是客人。

這樣,就分出了主賓。叔叔為主,舅舅為賓。

在封建時代,主賓坐次是有嚴格規定的。一般來講,左邊為主,右邊為次。如果坐錯了位置,就有喧賓奪主之嫌。

這是平常來客的規矩。

如果設宴款待,則不然。

舅舅為客,是必然坐上位的。叔叔是主,是在下位相陪的。這是在同桌都是平輩的情況下而言。

這樣坐,其實也是為了方便。坐席上如果缺少杯筷或一些器具,叔叔是主,取這些肯定方便些。飯菜端來之後,叔叔可以將盤碗從端盤上端到桌子上。這些活當然是應該做為“主人”的叔叔做的。

這些規矩,已經成為了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原因就是過去講男尊女卑。而現在,婦女已頂“半邊天”了,甚至已經佔到了主導地位。

不知你們那裡的規矩一樣否?

謝謝閱讀交流!


草田張


舅舅,比叔叔更大,上位是舅舅做,理所當然了。


用戶三江


按照農村民俗來說,叔叔是家裡人,是家裡的常客,父親的哥兄和侄兒的關係是親如一家的人。當侄兒的舅舅到家作客時,作為叔叔的肯定是要客氣的相邀舅舅在主賓的上首座位坐下,而自已則同肩坐在次位相陪。

在家庭中舅舅是母親的哥兄,古有父親叔大,母親舅大,這是古時的聖賢之人對母系親屬的尊重,顯得對異姓家人的一種尊敬。因此一直到今天人們都在將這種文明的禮節延續和傳承,很少有人打破這種規矩,真有叔叔和舅舅爭上下席位的事還真的不多,也沒人敢破這個風俗,而自討沒趣。


星空攬夢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大伯叔叔當然是上賓,請上座o錯了,北方有句俗話,那就是:孃親舅大,不論大伯、叔叔等也同時在場,舅舅為上座,大伯叔叔次之這是我們山東人的做法o

請各位網友評論。


愚公愛喝茶王傳義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當然是舅舅坐上座。因為叔叔是自己家人,是主陪。舅舅是外人,是主客。坐上座沒毛病!

有些人認為這是糟粕文化,我深不以為然。酒桌文化體現了中國人的人文情懷和家的文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幾千年的積澱豈是一句糟粕就能抹殺的??準確的講大場面上不講究禮數那是沒有禮貌,沒有文化的體現。

這點禮數都不遵循的話,恐怕也就太隨便了。不過我們也經常看到,現在的孩子已經逐漸的摒棄這些傳統的禮節。這不是揚棄,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萬一遇到一定的場合就會露怯,甚至遺笑大方!

所以,應當讓孩子們補上這堂課!尊師重教,禮儀之邦。只要在中國,就永遠不會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