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的後裔是什麼民族?蚩尤死後陵墓在哪裡?

用戶58720230176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咋說呢?這事他有點亂,到現在史學家們都沒整明白,說法都有好多種。如果讓您自己去翻,最後的結果就是兩眼一抹黑,直接就懵圈了。

那麼為嘛會這樣呢?

蚩尤這事那是原始社會時期發生的事,那會壓根就沒有文字,想弄個隻言片語的留下點東西,幾乎就不可能,只能一輩一輩的口口相傳。

上輩人嘚啵嘚啵這麼一說,下輩人他也不是嘚啵嘚啵這麼一聽,多多少少的加入一點自己想想的東西進去,這一股腦傳到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行整理,這就和真實的事件有點區別。

再說他每次往下傳的時候,也不是一個對一個,是一個對多個,這時間越久,他這版本就會越多。

要不咱為嘛叫這個時期為神話時代呢?這神話他也是歷史,咱得從這神話中尋找歷史的真相。

舉個例子,咱老說蚩尤有八隻大腳丫子,三個腦袋外加六條手臂,這腦袋是銅做的,額頭是鐵整的。這聽著就有點玄,但您要說咱大華夏地頭上壓根就沒這人,俺第一個就不同意,有那著急的一準拿大腳丫子踹你。

畢竟蚩尤是咱大華夏地頭上最初的戰神,擱現在祭祀蚩尤的地方還有很多。

這是一個已經被神話了的人物,雖然他敗在了黃帝和炎帝的聯手之中,但依然是一個勇不可當的人物,雖敗猶榮!

那麼要想知道蚩尤的後裔是什麼民族,咱就得從蚩尤與黃帝和炎帝的大戰說起。

開頭的需要交代的一些事。

話說在原始社會末期,咱大華夏的地頭長江中下游,以及黃河下游,就在這片區域生活了很多的原始人。

這些人慢慢的通過聯姻,或者吞併變成了一個個的部落,接著這些個部落結盟又形成了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就是傳說中的九黎,他們的首領就是蚩尤。

說道九黎這,大傢伙一定會想到這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這事,蚩尤這老爹是咋做到的呢?

其實是這麼回事,這個九黎是九個部落的聯盟,而每個部落他又包括九個兄弟氏族,您用那乘法口訣算算,九九八十一,可不就有了八十一個兄弟了,所以這所謂的八十一個兄弟其實就是八十一個氏族酋長。

畢竟團結就是力量,這些人在蚩尤的帶領下這就成為了東邊最為強大的部落,他們最早進入了中原地區。

寫到這裡,咱插一句,還有一個版本說這蚩尤原本是黃帝手下六相之首,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種,而且管理的就是冶煉金屬這塊。

這種說法在不是儒家學派的文獻當中有記載,您比方說《莊子》,《山海經》。春秋時期的管仲,戰國時期的韓非,都這麼說而且對這蚩尤多有同情之意。

當然還有其他的版本,說這蚩尤和炎帝是同屬一個部落的,皇帝先是打敗炎帝部落,而蚩尤作為炎帝部落的後代,為報仇要和黃帝大戰。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你這都說了三版本,快閉嘴吧,俺都不知道相信那個了。你倒是告訴俺,那個是正確的,這就得了,別到你肚子裡那二兩墨水了。”

瞧你說的,說道根子上,咱也不知道那個是真的,畢竟咱不是那時代的人不是,史學家都沒搞明白,咱到哪裡搞明白。

咱就這麼一說,大傢伙就這麼一聽,知道有這麼一檔子事就得了。

那麼他們的關係,咱就說這三個,就這三個大傢伙瞅著也夠複雜的。

但不管是哪個,所有的版本最終都指向了一場戰爭,黃帝聯合炎帝擱逐鹿這塊和蚩尤進行了一場大戰。

這場戰爭是原始社會末期部落之間最龐大的一次大決戰。

大戰

戰爭初期,黃帝手裡的兵少,加上地形還不熟,懟上蚩尤吃了大虧,九戰九敗,按照史書上的說法就是九戰九不勝。

後來黃帝制造了指南車辨明瞭方向,又有風后和玄女的幫助,實力大增,最終轉敗為勝,此戰的結果就是蚩尤被殺。(話說這段有點神話了)

黃帝雖然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打他這裡開始,歷代帝王都把蚩尤奉為兵主,視為戰神。

為嘛呢?因為在《龍魚河圖》中有記載,說蚩尤死後,天下又有了戰亂的跡象,於是黃帝把蚩尤的形象畫了出來,威懾天下,天下的人以為蚩尤沒有死,惹的八方來拜,這天下又平定了。

題主的事

但蚩尤這個死法,可就有點慘烈了。但咱也不能糾結,畢竟那會是原始社會不是。

據說黃帝認為蚩尤是一個難以對付的人,防止他復活,就把蚩尤大卸八塊,這分開的屍體,分散到了不同的方位進行了埋葬。

所以到現在多地都出現了蚩尤墓,您不能說這中間只有一個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畢竟被分成了好幾塊不是。

蚩尤的肩髀,也就是脖子和胳膊連接的地方,這塊被埋在了山東省鉅野縣,那麼蚩尤的主體墓現在考證是在山東陽穀縣的皇姑冢。

現在這個主體墓屬於龍山文化遺址,光面積就達到了四千平方米,而鉅野那個墓也是這數字,後來還考證高度都一樣,而且周圍都有一個六萬平方米的橢圓形的城池,所以咱可以知道蚩尤各地的墓大小規格應該都一樣。

如果您要問,其他的墓呢?頭部被他的部下偷運到了壽張。

他的後代。

話說蚩尤是咱大華夏地頭上的三始祖之一,他被殺了之後,他的後代一部分南遷進入了江南,一部分就留在了山西,另一部分被俘虜,成為了奴隸。

今天北方地區闞姓、鄒姓、屠姓等居民都是其後裔。

再有一個說法是苗族,他們是當初沒有融入炎黃部落逃散的蚩尤後裔。依據就是現在擱苗族的神話裡有很多關於蚩尤是先祖的傳說。

所以他的後代大體就是這麼幾個類型。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在中國神話中的他是兵主戰神!他曾與黃帝大戰,最後被黃帝斬殺。那麼,蚩尤死後被埋在了哪裡,還有就是他的後裔後來成了什麼民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二。

上古時期,在中原地區有三位大佬,分別是黃帝、炎帝、蚩尤,他們各自都掌握著強大的部落,其中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領,實力強大,一直都是黃帝的勁敵。後來,黃帝聯合炎帝與蚩尤在涿鹿展開激戰。蚩尤神勇無敵,雙方打得昏天地暗,最後黃帝請天神助戰,才將蚩尤斬殺。蚩尤死後,首級化為血楓林。黃帝還將他的頭像畫在自己的軍旗上,各個部落見了就不戰而降。

據《涿鹿縣誌》記載:傳說黃帝怕蚩尤轉世反他,擾亂天下,叫人將蚩尤屍體大解數塊,各埋一方。而在今河北省涿鹿縣保岱村北有一座錐形五畝大方丘,此墳佔地約2700平方米,高約6米多,被稱為“蚩尤墳”。另在山東省鉅野縣城東北郊的固堆廟村前,有蚩尤墓,又稱蚩尤肩髀冢。甚至還在南方的苗族地區也有蚩尤墓,但這些墓都真假難辨,還是需要進一步的考證,畢竟時間太過於遙遠了。

在蚩尤死後,他的後裔的去

向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一大部分九黎部落的人被併入了炎黃部落,成為了一部分漢人的祖先;二是一部分蚩尤的後裔西遷,與當地的土著融合,形成了古羌族;三是還有一部分蚩尤的後裔南遷到今天的貴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區,成為了苗族、瑤族的祖先。

總之,蚩尤雖然戰敗,但他的後裔以及族人早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成為了我們中一些人的祖先。實際上,我們不用分得那麼清楚,在長期的民族融合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56個民族是一家,相親相愛一家人。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在我國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這個地方就位於貴州省的從江縣裡面,在這裡有一個叫岜沙部落的苗寨,裡面生活的就是苗族人。這個族群的人非常有意思,男性成員都是特別喜歡槍,因為這能幫助他們守衛家園。而女性則特別愛擁抱,因為得到的擁抱越多,代表自己受歡迎的程度越高。所以每次有遊客來這個地方遊玩,當地姑娘們就會非常熱情的上去擁抱。另外,這個部落裡面還有從祖上就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從這些神話故事裡面來看,他們的老祖宗應該就是蚩尤。據說是因為當初蚩尤戰敗了,所以逃到了這個地方生活,因此才有了這個村寨。但這也只是當地流傳的傳說,具體是真是假,我們也不得而知。

不過蚩尤和苗族倒的確是頗有淵源。根據一些書籍記載,苗族的人將蚩尤奉為大祖神,所以他在苗族人的心中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而且苗族先祖最初也是在黃河流域一帶活動,後來由於蚩尤被打敗,所以才遷徙到了貴州、湘西等地方。而除了苗族以外,羌族這邊也和蚩尤有關係,甚至有人認為蚩尤可能是羌族的祖先才對。

而關於蚩尤的陵墓,主要有幾個地方算是比較的出名。一是陽穀葉街村。考古學家們曾經來這裡進行了三次探尋,第1次在1973年,這裡挖到了一條深溝,然後將這裡定為了仰韶文化遺址。第2次是在1994年,考古學家們又在這裡發現了一部分城垣,所以這裡又被命名成了龍山文化。第3次就是2006年,這一次當地是被全面的探查了一遍,發現這個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

而還有一個陵墓是在河北省的涿鹿縣中的保岱村。據說當年蚩尤戰敗了,黃帝將他殺了,並且將他的屍體分身而葬,最關於蚩尤的墓穴,其實一直都比較有爭議。像這個村莊裡的蚩尤墳,總共大約是佔據了有2700平方米。除了這些後,還有地方又被稱之為蚩尤墓,而這就位於山東省的鉅野縣中的城固堆廟村。除此之外,南方的一些苗族地區也稱他們那裡有蚩尤的墓地。所以這些說法真真假假混雜在一起,讓人完全分不清。若要將這些地方都一一探查完的話,然後找到蚩尤真正的墓地是在哪裡,不過這要查完估計還會要一段時間的。


紫禁公子


現代能找到的蚩尤墳,都是衣冠冢而已。因為4500年前,蚩尤戰敗之後,被軒轅黃帝給殘忍分屍了。

《竹書紀年/黃帝16經/正亂》記載:軒轅擒拿蚩尤之後,剝下蚩尤的皮、製成靶子,讓人去射,中靶的有獎賞。薅下蚩尤的頭髮,掛在竿子頂端,名叫蚩尤旌旗。把蚩尤的胃脘填充毛絮,當成球踢。把蚩尤的骨肉,剁成肉醬,讓大家吃,還不能吐出來,非要大家吃乾淨不可。軒轅警告大眾:誰要是像蚩尤、共工一樣作亂,就讓他跪下,吃自己的糞便,搞得半死不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墊在地上當墊腳石。

軒轅為什麼對蚩尤的屍體這麼憤恨?這是有深刻原因的。

5000年前,西戎O3α血統,從西域走廊,學到了小麥種植,法號神農炎帝。4500年前,北狄O3β血統,從漠北草原,學到了馬拉戰車,法號軒轅黃帝,也就是老司機^_^考了駕照的人,就是不一樣哈?

5000年前,雅利安族R血統,發明馬拉戰車,馳騁西半球;1500年前,鮮卑族C3血統,發明馬鐙,馳騁東半球,因為騎兵比車兵更機動、更靈動。北狄本來是個邊緣部族,學會馬車戰術之後,軍力大增,先是收服了種麥的神農,然後組成炎黃聯軍,在河北涿鹿,戰敗了在中原種粟的蚩尤夸父O3d聯軍。驅逐到南方去,形成三苗:苗族、瑤族、畲族。

雖然最後戰勝,其實,軒轅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戰事非常艱辛。蚩尤畢竟是當時的中原老大,家底豐厚。軒轅九戰九敗,在山上仰天長嚎,據說得到了九天玄女的兵法,才最後戰敗蚩尤。擒拿蚩尤之後,軒轅心有餘悸,扒皮吃肉。


醉哪吒


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裡說:“九黎族是九個部落的聯盟,每個部落包含九個兄弟氏族,共八十一個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酋長……。九黎族驅逐炎帝族,直到涿鹿,後來炎帝族聯合黃帝族與九黎族在涿鹿大械鬥……結果蚩尤鬥敗被殺。九黎族經長期鬥爭後,一部分被迫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後來建立黎國;一部分被炎黃族俘獲,到西周時還有‘黎民’的名稱。”

相傳蚩尤“宇於少昊”。又《帝王世紀》載:“少昊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可見蚩尤集團原居於山東曲阜,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有“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所以後人將其列為戰神,而且“蚩尤作冶”、“以金作兵”,能製造和使用金屬兵器,打得炎帝招架不住,逃到黃帝處求救。

《史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其實,黃帝與蚩尤打過好幾回,曾九戰而不勝。但是,涿鹿一戰蚩尤慘敗,炎黃“執蚩尤,殺之於中冀”。“涿鹿之戰”影響深遠,可謂中華文明的里程碑。因怕蚩尤死後作亂,將他的頭和身子分別葬在相距甚遠的兩地。如今河北涿鹿縣就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洞、蚩尤廟等。

“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諸部族懾於黃帝威嚴,都安分守己,不敢輕易發動戰爭,這樣就使得中原及周圍趨於安定。

九黎族戰敗後,族人流散,演變為“三苗”,或稱“苗民”、“有苗”,一些學者認為就是今天的苗族先民。“三苗之國,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嶽州之地是也。”《山海經》如是說。此外,南方瑤、黎、畲、羌等民族也祭祀蚩尤。


小重山


傳說上古時代,約五六幹年前在中國東方,有三個主要部落首領。



第一個是黃帝,居軒轅之丘,故稱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有土德之瑞,所以叫黃帝。教化民眾,始製衣冠、建舟車、指南車、制音律等;第二個炎帝,號神農氏,亦稱連山氏等,因懂得用火而得到擁護,所以稱為炎帝。嘗百草而製藥,為民治病,還教化民眾墾荒種植等;

第三個是蚩尤,原來是炎帝的一個武將,是個很厲害的角色,他想獨霸天下。率領九黎部落,自稱南方大帝,想把炎帝從南方趕到北方去。據說蚩尤牛首、背生雙翅、銅頭鐵額、三頭六臂,是牛圖騰和鳥圖騰的首領,有這樣的兄弟八十一人,還有夸父、刑天等厲害的幫手。很快炎帝的部落明顯佔下風。不得已,炎帝被迫一面抵抗,一面帶著部落倉皇向北撤離,並向黃帝求援。黃帝和炎帝迅速結成聯盟,炎帝退出,尊黃帝為部落首領,並且統一了華夏部落,通過休養生息,神農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治麻布等,逐漸強勢起來。
蚩尤已向北打到涿鹿,黃帝下令重整隊伍,兩軍開始了新一輪對壘。黃帝想我和炎帝攜手並肩、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打敗蚩尤!但他們低估了蚩尤的實力,因為他們發現了自然金屬“銅”,並且第一次把銅製成武器,可見人家兵多將廣、武器精良、能吐煙為霧、揚沙為塵。剎那間天地間揚起一場濃霧,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炎黃軍隊什麼也看不見,被打得節節敗退,九戰九敗。

面對蚩尤一意孤行,不死不休,仍然製造戰爭、禍害黎民百姓(華夏炎黃的人是個個有姓氏,故稱百姓;蚩尤的人是沒有姓氏,故黎民)
。黃帝決定奮力一搏,在玄女的幫助下,和炎帝商量作戰計劃,並讓人利用太極推演兵法,還發明指南車不僅辨別方向,而且可以加快水的運輸,後來又派人到蚩尤的九黎大本營,探聽軍情,已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的地步。(打有把握之戰)
馬上知道蚩尤又要再次反攻,又施妖法,頓時昏天黑地、狂風暴雨。現在黃帝已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此時用骨頭當鼓槌雷響夔牛皮做的戰鼓,戰鼓之聲震天響,使得聯軍士氣大振,士兵變得更英勇,一鼓作氣,把蚩尤軍團團圍在低窪地帶,用巧妙的水淹七軍的方法。終於將蚩尤的部落打得落花流水,蚩尤也被俘虜。不肯投降的蚩尤被黃帝下令斬首。(有的說蚩尤車裂而死)

進而炎黃部落,統一了整個中原。各部落都尊黃帝為公主,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這就是“華夏”的由來
。戰敗的九黎部落一部分也融入“華夏”民族!一部分東逃直到大海邊,遷到濱、鄒、屠等地,他們的文化相對低些,被稱“東夷”(在現在山東省和江蘇北部);一部分向南遷,被稱“南蠻”和“百越”(在洞庭湖、鄱陽湖的長江流域江、浙、雲、貴、川等地);北遷一部分融入“北狄”;向西逃走,直到甘肅、寧夏等地慢慢的融入“西戎”。後來華夏不斷融合壯大,四方民族都慢慢接受華夏文化,產生了龍旗標誌的新圖騰,大都納入了傳統華夏文化點範疇,華夏也成為中華文明的代稱了。(黃帝、炎帝、蚩尤都被稱中華三祖)

至於蚩尤的墳墓,在山東陽穀有“蚩尤冢”,已被確認的闞城遺址(今陽穀);在河北涿鹿也有“蚩尤墳”,蚩尤三寨,蚩尤血梁山等遺存;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叫“蚩尤冢”;另一處在山東鉅野縣叫“肩脾冢”,顯然是肩膀和大腿的部分。可見是車裂而死!

部分資料來源於《拾遺記》、《皇覽-家墓記》、《史記-五帝本紀》等。


說文解字侃文化


根據目前我國大多數歷史教材的描述,蚩尤、炎帝、黃帝三大部落集團彙集和爭逐與黃河下游地區和華北大平原,連續爆發多次戰爭。最後,黃帝聯合炎帝部落,同蚩尤九黎決戰於涿鹿之野,蚩尤兵敗被殺,而蚩尤子孫和九黎部落成員的一部分歸順黃帝,逐步同炎帝和黃帝部落融合;另一部分則被迫南遷,離開黃河下游平原。

關於蚩尤這個人物,《尚書》、《呂氏春秋·孟秋紀》、《左傳、《國語》、《大戴禮記·用兵》等史籍中均有記載,但大多過於簡略,並且被描寫成神話傳說中的妖魔形象,就連“不虛美,不隱惡”的《史記》也不例外。

史學界一般認為,蚩尤與炎帝同時,與黃帝一起並稱為中華民族之三祖。可以說,大多數學者對蚩尤與炎帝二人的獨立身份不表示懷疑。但二人的身份卻一直存在重合之處,導致很久以來就有人認為蚩尤其實就是炎帝。

比如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呂思勉等人就持這種觀點,其主要根據是《史記·五帝本紀》所記黃帝與炎帝大戰的“阪泉”與皇帝大戰蚩尤的“涿鹿” 實際上是一個地方。西漢賈誼就不止一處(賈誼的《新書》“益壤”篇和“制不定”篇)說炎黃大戰是在“涿鹿之野”。呂思勉在他的《先秦史》中說:“蚩尤、炎帝,殆即一人 ;涿鹿、阪泉 ,亦即一役。”

其實,歷史上有三種不同的關於炎帝的說法,一種認為炎帝就是蚩尤,涿鹿之戰就是阪泉之戰。第二種說法是蚩尤為炎帝后裔,涿鹿之戰也是阪泉之戰的延續,黃帝先在阪泉打敗炎帝,然後蚩尤為炎帝報仇,才與黃帝又戰於涿鹿。第三種說法是黃帝與炎帝為同父異母弟,他們聯合打敗了蚩尤。

所以炎帝、黃帝、蚩尤這三個上古人物之間的關係,至今還沒有定論,不過將蚩尤和炎帝兩個人分開,似乎更符合中國人的歷史接受心理,而要認定二人實屬一人,也還需要足夠的證據。在目前資料不足的情況下,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還會繼續下去。

至今,能夠與蚩尤聯繫在一起的族群,是苗族。大多數苗族學者都主張將苗族歷史追溯到古之三苗、九黎,並認為三苗為九黎之後。根據主要是《國語·楚語》中說:“及少皋之衰也 ,九黎亂德 ,民神雜糅 ,不 可方物 , ……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

九黎跟黃帝處於一個時期,而三苗則與堯舜禹的時代相當。蚩尤敗後,九黎南遷,沉寂多年又演化成強大的三苗部落,下昂北擴展勢力使與之相鄰的華夏諸部受到威脅。

在華夏集團勢力強大之後,堯動用龐大的武力,南下丹江、漢水流域,向三苗進攻。《呂氏春秋·恃君覽》載:“堯戰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南蠻也就是三苗。《竹書紀年》說:“堯五十八載,放子朱于丹水,故名丹朱。”這是說堯在攻佔了丹水流域後,以封其子丹朱。此後,舜繼續攻打三苗,到了禹時又對三苗發動戰爭,三苗被打敗後,相當一部分相繼遷入華夏王朝難以到達的深山中。因而,九黎、三苗、南蠻、荊蠻之間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他們是苗族不同時期的先民。

學術界目前關於族源問題的爭論主要在於蚩尤部落究竟屬於東夷集團還是苗蠻集團。徐旭生先生把黃河中下游的兩個龐大氏族部落群分別稱之為華夏集團和東夷集團,把長江中游的氏族部落群稱之為苗蠻集團,兵認為三苗為苗蠻集團的主題。但在他劃分的東夷集團中,除有太昊、少昊外,還包括蚩尤在內。

在堯舜時代之前,九黎就很可能居住在鄂豫一帶,這裡離中原地區不遠,具備北上爭鋒的便利條件,而九黎族的武力又特別強大,蚩尤四處征伐,威名遠播,因而中原很多地方不免留下有關蚩尤的遺蹟和傳說。許旭生認為蚩尤屬於東夷集團,制卡暗道蚩尤在中原活動的一面,卻並未意識到蚩尤不足最早的居住地實與中原相距不遠,並非一開始就在湘贛地區。因此把蚩尤與逐漸南遷的三苗聯繫起來,再結合春秋時吳起的敘述和近人包括錢穆等的考證,就不難發現吧蚩尤歸屬於南方苗蠻集團更接近歷史事實。

如此一來,蚩尤的後裔最大可能性就是從九黎到三苗,最後到苗族。而至於蚩尤的墓在哪裡?可能並不存在,因為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史籍資料記載中涿鹿之戰,蚩尤已經被黃帝殺了,想來在那樣的一個祖先崇拜都還沒有形成的時代裡,黃帝不會去給蚩尤建個墓穴吧。


江畔初見月


蚩尤後裔是苗族、漢族,羌族等。

苗民,即九黎之後。《五帝本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漢族還有55個少數民族,苗族就是其中之一,苗族還是一個人口非常多的又古老的民族。

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我國居住的苗族大約是9426007人,在我國人口數量排名中佔第4位。苗族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苗族的祖先是英勇善戰的蚩尤。蚩尤是誰?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首領,五六千年前就和部落的人生活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

蚩尤和黃帝戰敗後被殺,他的後裔最多的就是苗族,但是還有漢族,瑤族,羌族等。

三日兵祖,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闞鄉齊之西境地。《漢書》

根據史書記載和專家考證,涿鹿之戰後,蚩尤戰死,被部落的人埋葬在山東陽穀縣十五里元鎮葉街村。如今蚩尤和黃帝、炎帝一起被稱為中華人文三祖,陽穀縣也修了氣勢雄偉的蚩尤陵墓,用以祭奠這位勇猛的戰神。

4600年前,蚩尤大戰黃帝、炎帝。

蚩尤和黃帝、炎帝一起被稱為中華人文三祖,但是幾千年前他們幾個部落為了爭奪中原地區也是打得天昏地暗,最後蚩尤被殺。

大約是4600年前,炎帝神農氏被戰神蚩尤打敗,跑去和黃帝救助,於是黃帝和炎帝組建成聯盟,激烈的涿鹿之戰爆發。

文獻上對戰神蚩尤的描述是:

蚩尤食鐵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劍戟,頭有角,有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

這裡的81個兄弟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家裡有81個兄弟,而是指的是蚩尤下面有81個氏族部落跟隨他,這些人同樣貌如猛獸,驍勇善戰。文獻中的蚩尤是面如牛首的怪物,為何有這樣的描述?第一是因為古人對動物的崇拜,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第二是因為蚩尤戰敗了,對他的妖魔化。

蚩尤和黃帝在迷霧中大戰九天九夜,還是沒有分出勝負,可是最後卻有仙人相助黃帝,雲霧散去,蚩尤被殺。仙人相助是神話傳說,是源於古人對自然現象的不瞭解,但是那場戰爭的確是悲壯的,戰敗後的蚩尤部落群龍無首,很多人都選擇融入了黃帝、炎帝的炎黃部落。

但是也還是有一些人不服輸,他們埋葬了蚩尤後,開始遷徙,在歷史上,苗族有過五次大規模的遷徙,有的人還遷徙去了國外。

蚩尤戰敗,苗族歷史上五次遷徙。

蚩尤在當時很有影響力,根據文獻記載,黃帝雖然殺了蚩尤,但是天下還是大亂,不得已的黃帝只得把蚩尤的畫像掛出來平息戰亂。

苗族是一個古老又悲壯的民族,為了尋找更肥沃的土地,或者戰爭失敗後,他們不得不一次次遷徙,在歷史上有過五次較大規模的遷徙。也是在多次的遷徙中,他們燒掉了自己的文字,現在的苗族只有語言,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但是卻沒有文字。

也是因為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遷徙,導致現在的苗族不僅居住在我國南方一些城市,還有很多居住在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也還有一些苗族居住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只是不管這些苗族居住在哪裡,他們都記得自己的祖先是蚩尤,記得自己身上血液流淌著戰神的基因。苗族的兒女勤勞善良,他們會經常舉辦祭祀祖先的活動,他們以自己是蚩尤的後人為榮。

苗族的服裝很漂亮,他們特別喜歡銀飾,其實這也和他們的遷徙歷史有關係,因為居無定所,所以他們要把貴重的物品做成銀飾戴在身上。如今的苗族小巷裡有很多銀飾品賣,不瞭解歷史的都會說銀飾很漂亮,可是瞭解歷史的人都會明白這些銀飾是這個民族驍勇善戰和不屈不服的象徵。

蚩尤的陵墓在山東陽穀縣。

壽張,蚩尤祠在西北洓上。洓與濟相通,西北洓上意為在濟水之西北。《漢書》

根據古文獻和考古發掘,蚩尤的陵墓位於山東陽穀縣十五里元鎮葉街村,經過多次翻修後,如今的蚩尤陵佔地面積有105畝,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有陵門、蚩尤銅像、南闕門、祭壇、寶典、北闕門、祭壇、寶殿、北闕門、碑亭、陵寢、闕樓九座建築,氣勢雄偉,來這裡祭拜的人絡繹不絕。

九黎乃分化為三,南曰三苗,西北歸羌,餘部留於中原,融入軒轅為將。

蚩尤陵上的碑文記載著蚩尤的後裔,戰火後被分化為三:一部分融入炎黃部落成了漢族;留在南方的這部分則演變為三苗,很多人都認為三苗就是現在苗族的先人;還有一部分人西行成了古羌族,瑤族等少數民族。

中華人文三祖:黃帝、炎帝、蚩尤

1992年,歷史學家任昌華先生提出了“中華人文三祖文化”,蚩尤也被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和黃帝、炎帝並排放在一起,確立了中華民族同祖同源的觀點,任昌華的觀點一提出就得到了無數人的擁護和認同。

為何這觀點會得到很多人的認同?

因為他的觀點沒有成王敗寇,沒有一家獨大,有的只是同祖同源,有的只是民族團結。

時光飛逝,戰火的硝煙早已散去,如今各民族在一起安居樂業的局面是大家都樂意看見的,因為民族團結是重中之重。


湘西小木魚


從物化的考古文物來看蚩尤與瑪雅以及西太平洋波西尼亞文明接近,當時人所描述形態與高山族日本原住民像。黃帝一族明顯帶有草原民族和西亞種族特點,有車用網。炎帝一族則由南亞經雲貴進入原始森林覆蓋的中原可能性極大,被蚩尤入侵驅逐,走頭無路之下闖入黃帝一族領地,被黃所擊敗,被俘的一部分與黃帝部族融合成為中華肇始,逃回雲貴的才九黎的。之後黃帝與蚩尤會於逐鹿,逐鹿從字面就能看出是丘陵草原地帶,而蚩字的意思是巨獸,(蟲字以前就是野獸,近代指昆蟲)尤則是龍或犬的改寫與變形,蚩龍一族從溫暖的南方帶著森林中吃人的巨獸一路殺來吞併、裹挾很多部族,81兄弟嗎😊,與黃帝一族在華北丘陵草原的逐鹿發生戰爭,這場戰爭實際上時間很長,幾經交手互有勝負,大概3~5年,其間雙方都請來援兵,蚩尤遠征帶來的野獸不能適應氣侯慢慢死去,內線作戰(補充得快)黃帝一族漸漸取得優勢,在五千年前秋盡初冬或者是冬去春來的某下(總之蚩尤的野獸主力死了很多,但從戰爭的經過來看是秋盡面大,因為在夏天蚩尤一直小勝可能是夏天)的某天,黃帝一族利用大霧的隱蔽,對蚩尤一族發動突襲,在大霧下野獸四散奔逃,螢尤一族驚慌失措自相踐踏死傷無數,黃帝大獲全勝。據上古時代傳統,極有可能殺俘的。黃帝一族為中華貢獻了原始共和制、分封制、會盟制(執帛者萬國)、車、網,蚩尤貢獻治銅、文化圖騰(龍),炎帝貢獻穀物種植、藥。三者皆中華始祖,生生不息。


禛旭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

談論起蚩尤的話題,那麼必然也就繞不開炎黃二帝兩位人物了。從小看過許多圍繞“蚩尤、炎帝和黃帝”三大部落之間糾葛紛爭的多部影視作品,在熒幕上,蚩尤總是以一副“青面獠牙、塗炭生靈”的罪惡形象呈現在大眾面前,但其實真實歷史上的蚩尤並不完全如其演繹。

翻開有關史冊,我們便不難發現: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的開拓者、人文歷史的締造者,但同時我們絕不能忽視蚩尤的貢獻。蚩尤同兩位人文先祖一樣,對華夏文明的締造起著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運用客觀辯證的眼光去認識蚩尤這位“人文初祖”之時,他是城市先導的開山鼻祖,也是兵家、刑法的起源之流,他的存在,不失為華夏文明添上了極其濃重且意義重大的一筆色彩。上古時代的蚩尤,沒有今人對其想象的那麼邪惡,他僅僅只是慘敗在了涿鹿之戰,只是以失敗者的形象站到了炎黃二帝的對立面而已。

1.蚩尤本人的民族(部落)歸屬

按理說“上古時期”的時間範疇應該徘徊於先秦三代(夏、商、周)之前,即皇帝時期,有讀者便會心生疑問:上古時期距今如此遙遠,記載這個時期的書籍保存至今的又有多少呢?中國歷史之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的眾多文獻典籍對蚩尤和炎黃二帝事蹟的記載浩如煙雨,但唯獨各家之言、各執一詞、各抒己見,矛盾之處書中時常可見。至於對蚩尤種族歸屬問題,多數史料的記載還是如出一轍的:蚩尤來自九黎部落,自身也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首領。西漢學者桓寬在其著作《鹽鐵論》中記載:蚩尤應是九黎部落當中的少昊、太昊集團。

2.蚩尤後裔分化開來的後世民族

後世記載頗具爭議的一個內容就是“九黎部落和三苗部落的關係”,最早史家認為三苗部落和九黎部落是同屬一個時期存在的,而且兩大部落之間多有紛爭。但據《國語》和《尚書》等典籍的記載和分析來看,三苗部落則可能是九黎部落在蚩尤兵敗自殺後的分化民族,也就是說,三苗部落出自於九黎部落。即便如此,大家也千萬不要將這裡的“三苗部落”和我們所熟知的“苗族”相有所混淆,這兩個種族實際上沒有絲毫聯繫。話說三苗部落之後的命運如何,《尚書·呂刑》中這樣指出:“上帝不蠲,降咎於苗。苗民無辭於罰,乃絕厥世。”雖然存在有關記載,但這樣疑神疑鬼的說法又能使得多少人所信服呢?

①漢族:史學界關於蚩尤最終的歸屬尚有兩種說法最具可能,蚩尤在逐鹿之戰慘敗於軒轅黃帝后,軒轅黃帝心善未曾斬殺蚩尤,於是蚩尤便率領殘存九黎族人一併歸順了炎黃部落;也有一說是蚩尤兵敗被殺後,部分九黎族人順勢歸順了炎黃部落,剩餘群體便演化而成了上年所說的三苗部落。華夏族的分支很多,但其後世的主體還是漢族,因故蚩尤的後裔部分存在於漢族當中。

②羌族:歷史上的羌族生存於西北邊陲一帶,早在春秋戰國之前“羌族”這一概念便已出現,春秋戰國(東周)以來,羌族迫於戰爭的威脅,故而開始了數次大規模南遷潮流,從西北輾轉反側遷徙到了如今的四川省地區。史書記載,蚩尤兵敗後,部分九黎族人便從中原地區向西部遷徙,這一時期正好在時間上同羌族形成有著極大的貼切性,因故推測如今的羌族也是蚩尤後裔的分支。更為官方的說法是,羌族本是華夏族的主要分支之一,和蚩尤並無關聯可言。

③苗族:上邊也提到過,“三苗部落”和如今的苗族並不是一個概念,也無半點兒瓜葛聯繫。至於苗族是蚩尤後裔的說法,主要來自苗族地誌和一些傳說、史詩,在苗族幾千年的發展當中,他們一直尊奉蚩仡佬為其祖先,而“蚩仡佬”所指就是蚩尤(也有一說蚩仡佬並非是蚩尤之意)。民國時期,呂思勉等學者對苗族的來源進行了客觀追溯,認為其先祖曾發源並長久生存於黃河流域(苗族在上古時代曾是九黎部落的重要成分),後來在蚩尤與炎黃部落征戰的過程中不幸戰敗,因不願對炎黃部落俯首稱臣,故而南遷至如今的貴黔、湘西地區。

3.蚩尤死後的墓冢所在

因史書記載說法不一,所以說對於蚩尤最為真實的墓冢所在的話題也是頗具爭議的,再加上如今地區文化和地區經濟的發展,“蚩尤的葬身之地到底在哪兒”的爭議也愈來愈熱。

①山東陽穀縣:逐鹿之戰後,軒轅黃帝順利將蚩尤擊殺之,但皇帝卻將其歸葬到了山東陽穀縣,並未將其屍首留於涿鹿地區;另外一種說法是,蚩尤雖敗於涿鹿之戰,但卻有幸逃亡至山東境內,面對炎黃部族的窮追不捨,蚩尤一部將舍其命同蚩尤更換了衣服,蚩尤這才逃離追殺。而這位部將為了遮掩蚩尤的面目,故而以頭撞在山崖而死,待炎黃族人追趕至此時,因面目殘缺而無法辨認,所以誤以為是真的蚩尤,便將其就地掩埋在此。而真正的蚩尤後來被埋葬在了涿鹿礬山鎮。《皇覽·冢墓記》中記載:復雲:“蚩尤冢,在河南濮陽臺前縣,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今山東陽穀縣)。”

②涿鹿礬山鎮:蚩尤埋葬在涿鹿的說法是至今大眾最為認同的,現如今在涿鹿縣境內,關於蚩尤的遺址有:蚩尤墳、蚩尤三寨、蚩尤泉和蚩尤血染山等。《水經注·卷十三》中記載蚩尤城舊址位於:“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根據第一點來看,《皇覽·冢墓記》中也記載了蚩尤死後葬在了涿鹿礬山鎮(“真蚩尤葬於涿鹿礬山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