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辛棄疾|文能濟世,武能安邦,他一生真的只愛江山不愛美人?


解讀辛棄疾|文能濟世,武能安邦,他一生真的只愛江山不愛美人?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是他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他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他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亦是他

以武出身,最終卻以文成業,成就一代"詞中之龍"者,也只有辛棄疾一人了。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 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他的一生帶著萬丈豪情,只想"看試手,補天裂",恢復萬里河山,"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無奈當時的南宋朝廷卻只願沉迷於"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杭州,心中早已消磨了鬥志,一心只想偏安一隅。辛棄疾的一生遺憾是時代的悲歌,但他為我們留下的千古詞章卻是時代的饋贈,辛棄疾的詞,帶著刀光劍影的豪邁,風霜刀劍刻字為詞,沙場馳騁心胸激昂,他的一生始終是抱有希望與壯志的,用一腔熱血點燃生命的激情,於他而言此生有憾(無法收拾舊山河),卻也無憾(拼盡全力無愧於心)了。

解讀辛棄疾|文能濟世,武能安邦,他一生真的只愛江山不愛美人?

【1】 熱血男兒,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生於1140年,此時北方已被金國佔領,其祖父辛贊雖任職金朝,卻一心想要抗金復宋,可以說他是身在金營心在宋,之所以在金為官就是為了竊取情報,已備時機成熟時可報效南宋朝廷。可惜他並沒有等來,只好把希望寄託在自己後輩身上,辛棄疾少年時,便常跟隨祖父"每退食,輒引臣輩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出自《美芹十論》),從小心中便埋下收復河山的強烈願望,眼前所見,耳中所聽,潛移默化的在這個血氣方剛的熱血男兒心中慢慢塑造出一種信仰,成為他一生無法磨滅的印記。

解讀辛棄疾|文能濟世,武能安邦,他一生真的只愛江山不愛美人?

辛棄疾的武功魄力與豪情熱血呈現在兩件事上,一是:追殺義端和尚。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21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2000餘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因辛棄疾文武雙全很受賞識,擔任掌書記。與其同行的和尚義端心懷不軌,趁無人之時偷走義軍大印,投奔金軍,辛棄疾慨然立下軍令狀:"三天時間把義端抓回來,若不能完成任務,願受軍法處置!"話畢,辛棄疾飛身上馬,直奔金營。那義端還來不及到敵營領賞,就被半路殺出的辛棄疾截住,一刀砍下人頭帶回營裡。耿京大喜,不但不辦辛棄疾的罪,反而對他更加器重。

二是:五十人奇襲萬人敵營,擒獲叛徒張安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辛棄疾奉耿京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當他回來後卻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憤而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就地正法。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用是見深知。"——洪邁《稼軒記》

正所謂"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僕姑。"他的一腔熱血與豪情全部獻給了自己心中那個偉大的事業,他的心中容不得一絲背叛,他用果決與堅毅詮釋了民族大義,此時的他,22歲年華,他的心中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熱血男兒本色。

解讀辛棄疾|文能濟世,武能安邦,他一生真的只愛江山不愛美人?

【2】 宦海浮沉,未曾消磨,心中萬丈豪情

辛棄疾在南宋40餘年,宦海浮沉,多次起落。因為起義軍中的優異表現,宋高宗任命他為江陰籤判,那一年他25歲,懷著滿腔報國熱情踏上仕途,接連寫出了《美芹十論》《九議》等北伐建議書,處處彰顯他想要報仇雪恥、恢復河山的雄心壯志,可終究他並沒有看清當時的朝廷,君臣苟且偷安,醉生夢死,四十幾年,他收復失地的志意和理想始終無法實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即便如此,他報國無門,卻依舊沒有失去鬥志與理想,他用生活踐行著他的詩篇,他是一個真正的有理想的才志之士,他屬於那種不用則已,一用總是要幹出點事來的,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去做好。

  • 在滁州為官平息盜賊流寇,向皇帝奏琉《論盜賊扎子》,指出:"民者國之根本,而貪濁之吏迫使為盜。"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恃其有平盜之兵也"。
  • 在湖南為官,他創建一支2500人的"飛虎軍",鐵甲烈馬,雄鎮江南,遭人檢舉,皇帝金牌詔令停止訓練建造營地,他卻將金牌隱藏直至建造完工才彙報收到,如此謀略與膽識,真乃英雄豪傑。
  • 在江西為官,正值饑荒,他便下令將公家錢財。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同時下令"閉糶者配,強糴者斬。"禁止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愛民如子,卻遭彈劾依舊如故。
  • 當他再一次被啟用抗金時,他已不再是那個少年郎,歲月將他兩鬢染白,此時的他年逾花甲,他在等待中慢慢老去,但心中的豪情卻仍然未被磨滅,"不以久閒為念,不以家事為懷,單車就道,風采凜然",命人打造軍服,招募士兵,全力訓練一支精銳軍隊準備抗金。卻在最後關頭遭彈劾被罷免,他的英雄夢又一次覆滅,便再也無法實現了。


解讀辛棄疾|文能濟世,武能安邦,他一生真的只愛江山不愛美人?

66歲的他登上鎮江北固山,懷著不甘與落寞寫下千古名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解讀辛棄疾|文能濟世,武能安邦,他一生真的只愛江山不愛美人?

【3】 驀然回首,江山美人,均是萬種柔情

《青玉案 ·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首《青玉案》,讓我們看到辛棄疾心中的那萬種柔情,原來那個"金戈鐵馬""挑燈看劍"的熱血英俠也可以如此纏綿多情,"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夕夜玉壺光轉,是美好的時刻,遇見心中的你,想來也是一番動人的畫面,儘管大家將這首詞看作是辛棄疾懷才不遇的寫照,但能夠寫出這番意味的人心中必然是充滿情義的。

愛江山,也愛美人,自古英雄該是如此,很少人會覺得冷酷無情的絕世高手能夠成為心中的崇拜,胸中有天下,眼中有山河,心中有深情,這樣的人才真正是魅力無限的。

辛棄疾一生嚮往沙場,建功立業,收復河山,這是他的豪情壯志,但他卻絕不是一個不懂生活情趣的人,他自有他的可愛。儘管他自言"老子平生,笑盡人間,兒女恩怨",似乎英雄氣壯,兒女情淺。

宋範開評價稼軒詞曾說"其間固有清而麗、婉而嫵媚,此又坡詞之所無,而公詞之所獨也。昔宋復古、張乖崖方嚴勁正,而其詞乃復有穠纖婉麗之語,豈鐵石心腸者類皆如是耶。"

由此可見,辛棄疾心中也是充滿柔情的,江山與美人,誰說定然要對立起來。

辛棄疾的妻子範氏是位大家閨秀,他們一生相敬如賓,一首《浣溪沙·壽內子》讓我們看到他的婚姻生活其實是美滿的,九子一女,恩愛幸福。

壽酒同斟喜有餘。朱顏卻對白髭鬚。

兩人百歲恰乘除。

婚嫁剩添兒女拜,平安頻拆外家書。

年年堂上壽星圖。

正是有了夫妻的情深,也讓我們看到辛棄疾作為慈父的一面,"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簡單的詞句卻為我們呈現出非凡的生活意境。

除卻妻子外,據考證辛棄疾可能有侍妾七人(整整、田田、錢錢、香香、卿卿、飛卿、粉卿),自唐宋以來,文人詞客多有蓄妓養妾的風氣,辛棄疾的侍妾大都才華出眾,能歌善舞,他們之間,不僅是愛情的知己,也是藝術上的知音,一生意難平,有知音知己相伴也是值得欣慰的。

當然對於這位人中豪傑來說,他最理想愛情定然也是超出凡俗的,他的詞中頻頻出現具有超凡脫俗之美、志同道合的佳人,他心中的兩位佳人,一是李延年筆下遺世而獨立的北方佳人:"待說與佳人,種成香草,莫怨靈脩""昔時曾有佳人,翩然絕世而""照影梅溪,悵絕代佳人獨立",二是捨身救國而後歸隱的西施:"漫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掛帆西子扁舟,千古風流今在此""春水千里,孤舟浪起,夢攜西子"。

北方佳人是精神高潔品格的靈魂契合,西施是志同道合榮辱與共的現實追求。他一生所求,便是光復山河功成名就後有愛人美人相伴 悠遊山水之間,豈不快哉。這才是他心中最大的願望吧。

解讀辛棄疾|文能濟世,武能安邦,他一生真的只愛江山不愛美人?

壯志難酬時,他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想"了卻君王天下事"。無人理解時,便"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總夢想有一天,"平戎萬里" "整頓乾坤"。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是辛棄疾的精神,也是他的英雄夢。他心中也充滿萬千柔情,於詞中寫出他的豪情,也寄託著他的柔情,他愛江山也愛美人,但終究無法完成自己內心那個最美好的期待,但在悠悠歲月裡,終將有人讀懂了他內心的堅守與信念,理解他心中的豪情與熱血,看到他眼中的期許與柔情。

道一聲"幸甚至哉,得遇稼軒"!

文|珈樂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