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諡文敏。精於書畫鑑賞,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書畫理論方面論著頗多,其“南北宗”的畫論對晚明以後的畫壇影響深遠。工書法,自謂於率易中得之,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其書畫創作講求追摹古人,但並不泥古不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後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加之他當時顯赫的政治地位,其書畫風格名重當世,併成為清代藝壇的主流。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集》、《畫旨》等文集。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明董其昌書白羽扇賦軸》

《明董其昌書白羽扇賦軸》尺寸: 257x83.6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寫於壬申(1632年)秋,董其昌已經七十八歲高齡,仍然不失一貫的秀逸暢快的節奏,令人覺得餘韻無窮。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明董其昌書陸暢詩軸》

《明董其昌書陸暢詩軸》董其昌以草書抄錄唐陸暢〈驚雪〉:“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暉。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此作書於綾本上,整體的書寫效果與紙本相當不同,墨色的深淺變化較不明顯,稍微暈染的性質也讓整體線條精緻度下滑。相較董其昌紙本書法對於材質與用筆的講究,綾本的特性讓他在書寫態度上無須如此精謹,用筆也可以比較率性而不假修飾。無論是書寫或是視覺表現上,此作都反映出較多應酬書法的特性。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明董其昌行書卷》

《明董其昌行書卷》天才俊逸,能詩文書畫。精於題品。獸畫山水,風格清潤。分山水畫為南北宗。尊南宗為文人畫正脈。畫風與畫論與後世影響頗巨。書法自成一家。初學顏虞,後棄唐書而追魏晉,轉學鍾王。自謂於率易中的秀色。清代康乾間,備極推崇。影響書壇幾代人。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杜甫謁元皇帝詩》

《杜甫謁元皇帝詩》紙本大小52.51*185.27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幅墨跡實為臨摹唐代大書法家徐浩所書寫的杜少陵詩《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董其昌晚年楷書承顏魯公圓勁樸厚之風。而我們要知道,在唐代,事實上徐浩的書名要遠遠超過顏真卿。據說,徐浩曾傳授顏真卿以筆法,可謂顏魯公的老師。那麼,董其昌臨徐浩的文本,則是其追索筆法的用意了。你看,董其昌寫清楚了,他所臨的版本“相傳為徐季海所書,雖方實圓,脫去虞褚姿媚態,餘每臨之,此其一也。”董其昌追顏真卿樸厚之書,更往上追溯到徐浩。古人學書,用心之深可鑑。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杜甫謁玄元皇帝廟詩》

《杜甫謁玄元皇帝廟詩》軸灑金箋紙本,行書,181.5*46.1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卷為杜甫詩《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摹徐浩所書版本,行書謄寫,工整雋秀,頗有顏書之圓勁樸厚之精髓。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楷書勒稿本卷全圖》 絹本,橫4143cm,縱26.8cm,書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遼寧省博物館藏。是董其昌親筆書寫的明朝萬曆皇帝對其父母、妻子封賞的詔書。卷首有乾隆御筆題跋,原收入清宮《石渠寶笈》。董其昌楷書《楷書勒搞本卷》為高麗箋紙烏絲欄格楷書告身二通,裝裱成一卷,前段為追封其父董漢儒、母沈氏告身,後段為封董其昌本人及夫人龔氏等告身。前者書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閏八月二十四日,後者書同年同月二十八日,二者僅隔四天。引首有乾隆長題,講述誥封產生及演變。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紫茄詩卷》

《紫茄詩卷》 長卷,長414釐米、高24.5釐米,清新雋逸、秀美絕倫,然又不乏老辣,雖不能說是董氏極品,但也是其上乘代表作。此卷作品疏朗閒適,輕歌曼舞,是一種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不計溫飽、寄情翰墨的精神生活寫照。此卷《紫茄詩》行草長卷,董其昌落款紀年為“丙子三月望”,也即明崇禎九年(公元 1636年),董其昌已八十二歲高齡,並於這一年的十一月份去世。所以此卷書作實為董其昌之絕筆,彌足珍貴。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行草書羅漢贊書卷(試筆帖)》

《行草書羅漢贊書卷(試筆帖)》紙本,縱31.1釐米,橫631.3 釐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是一幅不經意之作。顧名思義,是在墨研好後,用筆試墨的濃淡、色澤,是處於創作前的一種準備狀態。這幅作品為橫幅,字的大小參差錯落,一行多則三字,少則一字,線條流暢,映帶連屬,氣韻飛動,既有懷素的狂勁,又見二王的韻味。從墨色上看,潤澤淋漓、濃淡相宜。董其昌作書追求“古淡”,他說:“自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淡處。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趨右軍也。”(《畫禪室隨筆》)這幅作品便有一種清新淡雅的意境。這幅作品可以說是不刻意工而工之作。

不刻意工而工是指書法家在創作時完全放鬆自己,去掉功利思想,“陶鈞萬物,貴在虛靜”,心裡無任何負擔,一任毫端揮灑,正如王靜安所說的一種“無我之境”。這是常人難以企及的一種境界。試想董其昌在試墨時是一種漫不經心地書寫,他把精力放在墨的效果上,心理隨墨的有無而律動,正是所謂不刻意工,然而寫完之後又十分工。這幅作品具有一種不可重複性,董氏無法再創作出同一作品來,這就是一種意境。如果不是試墨,而是進行創作實踐,心裡無形中有一種壓力,或擔心寫不好,更過多地考慮“法”,這種純自然而然的意緒便蕩然不存了。董氏的這幅作品也啟示我們在書法創作中儘管尋求一種“無我之境”,一種“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境界。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