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提起加州(California),你會想起什麼?是左擁碧波萬頃、右逢山巒疊翠的夢幻一號公路(Highway 1),還是洛杉磯(Los Angeles)郊外的電影夢工廠好萊塢(Hollywood)和老鷹樂隊(Eagles)那首輕搖滾經典之作《加州旅館》(Hotel California)?作為多元文化的匯聚地,加州豐富的旅遊資源與活力四射的文化氣息令人心馳神往。但作為一名葡萄酒迷,目光卻只想聚焦在鄉村小道與葡萄園交界處的濃情酒鄉——納帕谷(Napa Valley AVA)。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圖片來源:napavintners.com

納帕谷——加州的美酒聖地

從舊金山(San Francisco)東北部出發,驅車一小時便可到達納帕谷。這片葡萄酒聖地坐落於連綿起伏的丘陵地帶,本該是安靜樸實的鄉間,卻遊人如織。這裡最核心的吸引力源自佳釀,極具產區風情的莊園、餐館和旅舍亦為這張美酒名片增色不少。

納帕谷的四季趣味盎然。早春溫暖,葡萄藤新芽萌動,山坡一派青翠欲滴的景象。夏日和煦,山谷間的晨霧與聖帕布魯灣(San Pablo Bay)吹來的習習海風將熱氣驅散,為葡萄的生長創造了近乎完美的氣候條件。外加山谷地勢變化多端,該地擁有多種不同的微氣候,土石結構也頗為複雜。這讓納帕谷不同地區的佳釀風格相差甚遠,品鑑的樂趣不言而喻。

不少酒莊會藉著宜人的夏景競相開展各類活動,當杯中的酒香恣意奔放,整個納帕谷都湧動著喜悅。到了秋季採收期,納帕谷的葡萄園裡人頭攢動,忙碌非凡。冬季來臨後,城鎮終於稍稍歸於平靜,此時於小酒館中品飲暖心美酒最愜意不過了。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山谷間的濃霧

若想找尋納帕谷最具表現力的品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必須榜上有名。加州的整體氣候較為炎熱,這恰好契合了赤霞珠喜溫的天性,再加上納帕谷獨特的微氣候,該地得以成為種植赤霞珠的天堂。而如果將時間倒回1976年的巴黎審判(The Judgment of Paris),你會明白納帕谷為何能夠憑藉這一國際性品種站上世界大舞臺,並獲得廣泛認可。在這場盲品會上,來自美國加州的葡萄酒和法國波爾多及勃艮第的名酒一同參與評選,最終鹿躍酒窖(Stag's Leap Wine Cellars)的赤霞珠紅葡萄酒一舉打敗了參與評選的波爾多頂級酒款,獲得了盲品會的最高分。一戰成名之後,納帕谷翻開了葡萄酒行業的新篇章,納帕人信心大增,將赤霞珠的風格逐一發掘,為世界呈送了一款款頂級美酒。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赤霞珠(圖片來源:www.napavalley.com)

尋覓納帕谷的波爾多情調

納帕谷與波爾多遠隔重洋,氣候、人文與葡萄酒風格不盡相同。但或許是赤霞珠的魅力太大,大到足以讓兩地的釀酒人產生惺惺相惜之感。巴黎審判後,越來越多的波爾多風格葡萄酒誕生,加州還由此催生了一個葡萄酒新名詞——梅里蒂奇(Meritage,即波爾多風格混釀葡萄酒)。與此同時,“波爾多人在納帕”的故事也接連上演了……

1. 莫意克的納帕之夢——多明納斯酒莊

波爾多莫意克(Moueix)家族的第二代傳人克里斯蒂安·莫意克(Christian Moueix)曾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攻讀葡萄栽培與釀酒學。初遇納帕谷,克里斯蒂安便瘋狂迷戀上了這片酒香四溢的土地以及這裡的美酒,即使學成歸國,他對納帕谷始終難以忘懷。1981年,克里斯蒂安來到納帕子產區揚特維爾(Yountville AVA),他慧眼識珠,相中了佔地50公頃的納帕努克園(Napanook Vineyard),並與葡萄園的擁有者達成了合作關係。克里斯蒂安心心念唸的納帕之夢有了歸宿——多明納斯酒莊(Dominus Estate)誕生了。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克里斯蒂安·莫意克俯瞰多明納斯酒莊的葡萄園(圖片來源:dominusestate.com)

當法國莊主遇上美國葡萄園,會擦出怎樣的奇妙火花呢?雖然引進了法國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葡萄園內種植的亦是波爾多經典的混釀品種,但克里斯蒂安不打算照搬波爾多右岸酒莊的發展模式,而是為多明納斯量體裁衣,探索出一條最契合納帕風土的發展道路。於是,你會發現多明納斯發展的細枝末節都貫穿著自然主題。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那帕努克園中的溪流與葡萄園內栽種的鮮花(圖片來源:dominusestate.com)

首先,酒莊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理念,儘可能降低人為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納帕努克園擁有蜿蜒的溪流,太平洋鮭魚生活於此,酒莊為此建立了保護系統,維護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酒莊還建造了不少專屬貓頭鷹與藍知更鳥的巢穴,用天然的方式控制藤蔓上的蟲害。在葡萄樹旁栽種的鮮花等覆蓋作物不僅有效防止了土壤侵蝕,還為蟲害管理增添了一種方式。

此外,獨特的旱作方式為酒莊涵養水源做出了不少貢獻。就連葡萄園內行駛的車輛都是電動高爾夫車,一來降低了汽油能耗,二來電動車不會令葡萄園塵土飛揚,繼而造成土壤鬆動。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手工採摘(圖片來源:dominusestate.com)

釀酒方面,酒莊則走在科技的前沿。光學可視葡萄分揀機可以細緻挑選品相最佳的釀酒葡萄,真正做到一絲不苟、顆粒分明。釀酒師會對篩選完的葡萄進行溫和萃取,然後分批進行發酵。發酵完成後,酒液會在法國橡木桶中進行熟化。

與波爾多右岸以梅洛(Merlot)為主的葡萄酒不同,多明納斯酒莊紅葡萄酒(Dominus, Napa Valley, USA)從1991年份開始便不再使用梅洛進行混釀,在該年份之前的酒款中,梅洛的使用比例也較低。如今,酒莊更多地將主力擺在納帕的王牌——赤霞珠身上,對於品麗珠(Cabernet Franc)的使用大都控制在10%以內,酒中還會輔以少量的味而多(Petit Verdot)增添單寧、顏色以及香料風味。雖然各年份的年情略有差異,但多明納斯的葡萄酒往往展現出森林地表、泥土與深色水果的複雜風味,單寧細膩華美,餘味悠長動人。

2. 強強聯合,塑造“美國酒王”——作品一號酒莊

在納帕的另一個子產區奧克維爾(Oakville AVA),專注於生產波爾多風格紅葡萄酒的作品一號酒莊(Opus One Winery)在此誕生。該酒莊由波爾多1855一級莊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前莊主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和加州葡萄酒的先驅人物羅伯特·蒙大維(Robert Mondavi)於1980年共同創建。承載法國葡萄酒的傳統,融合美國葡萄酒之精華,當兩位重量級人物攜手聯合,佳作的誕生水到渠成。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羅伯特·蒙大維(左)與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右)親切交談(圖片來源:en.opusonewinery.com)

作品一號酒莊的建築被鬱鬱蔥蔥的葡萄園與青草地所包圍,穿過這片草木茂盛的柔和地帶,主建築才緩緩映入眼簾。磚色的高大半圓形石築環繞四周,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外形輪廓卻引人注目。訪客一踏進大門,就彷彿置身於羅馬鬥獸場,雄偉氣息撲面而來。整個建築將法國城堡的經典風格與加州現代簡約的格調糅合在一起,展現了創始人在釀造美酒的同時,又融合兩國文化的共同心願。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酒莊四周環繞著葡萄園(圖片來源:en.opusonewinery.com)

作品一號酒莊的四塊葡萄園均坐落於奧克維爾西部。其中兩塊位於著名的喀龍園(To-Kalon),佔地約40公頃,這裡是作品一號酒莊最主要的釀酒葡萄來源。另外兩塊葡萄園——河濱園(River)以及貝樂斯特拉園(Ballestra)則包圍著酒莊,佔地約28公頃。酒莊多年來一直堅持種植赤霞珠、梅洛、品麗珠、味而多和馬爾貝克(Malbec)這五大波爾多混釀葡萄品種。俯瞰作品一號的葡萄園,這裡佈局方正,春夏綠意盎然,秋季金黃璀璨,遊客絡繹不絕。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圖片來源:en.opusonewinery.com


為了保證成酒的質量,酒莊對細節極為考究,工匠精神貫穿釀酒過程的始終。在採收季,酒莊會進行人工採摘,收穫品相最完美的葡萄果實。不同地塊的果實將分門別類,這一舉措對把控葡萄酒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發酵與熟化完成後,釀酒的最後一步由釀酒師邁克爾·薩拉齊(Michael Silacci)在實驗室中完成。這個實驗室設備完善,頗具規模,日日夜夜,釀酒師就在這裡品嚐葡萄酒樣本,對基酒進行精心調配,每一支作品一號都出自這裡。


在這般講究的工藝下,釀製出來的葡萄酒的品質也的確不負眾望。作品一號贏得了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詹姆斯·薩克林(James Suckling)和李志延(Jeannie Cho Lee MW)等眾多酒評家的高度評價。2013年份作品一號紅葡萄酒(Opus One, Napa Valley, USA)在薩克林評選的2016年納帕谷“百大名酒”榜單中榮登榜首。

當加州納帕谷遇上法國波爾多

作品一號酒莊紅葡萄酒 (圖片來源:en.opusonewinery.com)

這樣兩座蘊含濃厚法式情調的加州名莊會讓人逐漸忘卻大洋彼岸的文化差異,無論你身處何地,說著什麼樣的語言,葡萄酒就這樣化成了一道橋樑,讓酒與人文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文章結束仍意猶未盡?點擊下方鏈接,下載【紅酒世界】APP,閱讀更多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