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開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七下西洋的鄭和

哥倫布的美洲之旅,開啟了西方文明的大航海時代,繁榮的航海業對世界的探索與開發起到了極為重大的意義。但早在哥倫布出海的一百多年前,古老的中國就已經有了成熟的遠洋航海技術,鄭和的七次遠航西洋,更是不遜於哥倫布的偉業。

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開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七下西洋的鄭和

鄭和下西洋

說起鄭和的身份,他原本應該姓馬,回回出身,元朝名臣賽典赤·贍思丁的後裔。正是這元朝餘孽的身份,導致了他被俘後遭到了淨身,投入宮中作為下人服侍貴人。不過也算是因禍得福,還是小太監的鄭和被髮配到偏遠的北方去服侍燕王朱棣,近距離地接觸到了這位貴人後,鄭和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朱棣的信任,併成為了他的心腹。緊接著四年靖難之役,朱棣從一位邊境王爺一躍登上皇帝寶座,再加上鄭和在靖難之役中表現出了不錯的軍事才能,作為他親信的鄭和自然也水漲船高,得到了皇帝親賜“鄭姓。而這種種經歷,也為鄭和下西洋埋下了伏筆。

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開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七下西洋的鄭和

明朝疆域

由於元朝蒙古鐵騎征伐天下,作為繼承者的大明王朝也見識到了世界的廣袤,不過不同於元朝的四處征戰,也不同於後來的閉關鎖國,明初的統治者在積極與周邊國家交流時,也儘量試圖展現出一種和平的態度,試圖建立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世界秩序。但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年年征戰,國仇家恨誓不兩立,很難從陸路上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於是海路就成了唯一選擇。永樂元年,鄭和出使暹羅,然後第二年又訪使了日本,緊接著永樂三年,聲勢浩大的第一次西洋之行便登上了歷史舞臺。

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開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七下西洋的鄭和

明成祖朱棣

為了選擇下西洋的人選,明成祖朱棣也是頗費了一番心思。首先作為出使的使者,負責這麼重要的事情,必然非心腹重臣莫屬使者代表著整個大明的顏面,無論容貌還是言談都得是上上之選。而鄭和雖為宦官,卻生得高大威猛,一看就很有氣勢,長年服侍在宮中,心思玲瓏剔透,不用擔心像莽夫一樣壞事。

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開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七下西洋的鄭和

另一方面,南海各國與中原少有往來,對大明是什麼態度也說不準,或許有國家以禮相待,奉為上賓,但也有可能有不知好歹甚至不通教化的野蠻部落存在,而參與過靖難並獲得過功勳的鄭和,早已經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由他指揮船隊,也不用擔心船隊在武力上會吃虧。更重要的是鄭和在異國的文化習俗方面頗有造詣。

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開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七下西洋的鄭和

鄭和下西洋

鄭和本身就有外族血統,家族有不少伊斯蘭教的信徒,後來進宮後,明初的宮廷流行佛教,鄭和又接觸到佛學,還負責刊印了《佛說摩利支天經》這一佛學經典。亞洲各國之中,伊斯蘭教和佛教信仰流傳廣泛,作為精通兩教的鄭和在文化交流方面先天就佔有優勢,再加上鄭和此前兩度出使外國,算得上經驗豐富,由他負責下西洋一事自然是當之無愧。

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開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七下西洋的鄭和

鄭和《堪輿萬國圖》

歷史也證明了鄭和的成功,從永樂三年到宣德五年,二十多年間鄭和七次出使,率領船隊下南海,過西洋,遠航印度洋,最遠抵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岸,與三十六個國家建交。若算上永樂元年和永樂二年出使的暹羅和日本,鄭和一生九次出海訪問邦國。在這個過程中,鄭和也一直秉持著大國風範,貫徹著明初的外交政策,以和為貴,不但與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聯繫,同時也幫助各國調和矛盾。憑藉大明水軍強大的武力保障,強力鎮壓了那些好戰的國家,幫助弱者抵抗侵略,使不少侵略成性的國家不得不放棄戰爭,維護了地區穩定。

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開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七下西洋的鄭和

鄭和七次下西洋圖

另一方面,精通佛教和伊斯蘭教兩家典籍的鄭和也幫助印度洋沿岸各國的信仰進行統一,調節和避免衝突,緩解了不少國家地區的緊張局勢。這些所作所為無一例外促進了各國的和平,而和平帶來的便是貿易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畢竟在那個時代,鄭和的船隊幾乎是唯一能完成這樣遠洋航行的船隊,大多數國家都無法支撐這樣的遠洋貿易。而以鄭和為紐帶,印度洋沿岸各國才有了一條互通有無的渠道,極大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繁榮。

煮酒看茶聊歷史

即使是放在今日,鄭和下西洋也是不遜色於“一帶一路”這樣的偉大成就,他所展現的探索精神和熱愛和平的品質是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應學習的精神。

1、《明史‧鄭和傳》

2、 吳晗,《十六世紀前之中國與南洋──南洋之開拓》,清華大學學報,1936年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