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西医又学中医的人,你觉得西医的哪些学科、知识对学中医的帮助最大?

洛雅水晶


我觉得西医所有理论与临床操作对中医都有帮助,特别是急诊医学。作为一个医生,最终目的是把病治好,把危重病人抢救过来。现阶段任何一种治疗模都不能单独治好所有的,就是中西医紧密结合也有很多疑难杂症治不好,只是相对能尽量多治疗几种病而已。有人说,己学中医又学西医是学不好,这个我不认同,就象一个画画的不能学好书法就是一个谬论一样。


营养一生


首先我要说,中医与西医两个系统,不能混为一谈。中医是治病救命,西医是治病救人,这两个关键词很为复杂,既不能说破,又不能不说。但是你要说到学过西医又学中医的人,我敢肯定的讲,此人一生西医西医不成,中医中医不成。你要问说为什么?西医与中医结合不治病很好吗?其实不是这样说的,所谓西医的理论,头疼治头、胃疼治胃、脚疼治脚,一个西医大夫学了一辈子,干了一辈子西医,还是专家,或者是院长,直至到死他都不会知道他的病是怎么得的,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病,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病。但真正的中医治病,首先要治的就是为什么造成这种病的根源,一般的情况来讲,头痛意味着肝、胃、脾功能有问题,这问题解决了,病也就好了。

为什么说学过西医的人再学中医,学不了,或者是说西医也不成,中医也不成呢,因为一个人学东西,基础理论知识,已经灌满了他的思想理论概念,你再想用新的知识,正确的理念往里灌,就灌不进去了,即便是硬装进去,也是个乱七八糟的概念了,所以说我还是劝他最好还是做好西医吧,起码几十年之内西医不会灰飞烟灭的。如果说你非要学中医,那我就劝你找一个医术比较高明的民间大夫,学习一技之长就可以了(按西医的话分内科,外科,妇科,皮肤…)。


饒政


中西医结合之路,现在一些人觉得西医可以开中药方,或中医可以做开西药就是中西医结合了,我认为这是个误区,比如,恶寒发热,咳吐白沫,体痛无汗,乏力,中医以麻黄,杏仁,桂枝,党参,生姜,干姜治疗,而如能西医就可以简单的服用阿斯匹林加B1就可以起同样作用。而中医诊断气滞血瘀形成良性肿瘤也可以用西医摘除。这才是中西结合,发挥西医优势,总之很多方面,在此简单一说,希望中西互借优势达到治病目地。


用户9610265037192


把西医学好,尤其是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中医学基础,大内科大外科,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化验诊断学,急诊医学之后(平均分要88分以上)。再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大成,易经(至少10年)。要有高人代教,聪明头脑,大爱精神。


姚研究


解剖学,统计学。英语。哲学

中医需要更多支持。但是同敌人战斗需要武器啊。统计学,英语就是武器。

一般来讲,要想真正学好中医要彻底把以前学过的东西忘掉。因为中医是我国先民在与疾病斗争中形成的自成系统的体系。

学过西医的人的毛病就是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

然而中医恰恰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学不会了。因为你的信念不够坚定了。在临床的时候,动作就会变形。

我因为家里都是西医,所以下定决心要跟他们不一样。

即便转学了中医信念也很坚定。所以这关过的很快。

然后我就发现解剖学有大用。这里的解剖学,不是课堂那种。看看书就可以。而是要实际剖死人。分析患者死因,及变化规律。大概剖个几十人吧。功夫就练成了。

现在好多医生练不出来,也和这个事情有关系。我后来接触到了一些民间高手,才知道民间也是要过这关的。反而是学院派,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失了精髓。(要一边剖,一边思考,大卸八块谁都会)

统计学和英语是武器。他们是没有偏向的。

最后的哲学,则是西医没有,中医有。并且最终的pk

哲学的终极问题是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

要想知道中医在哪里需要一个参照物,原先我们是跟自己比,跟汉,唐,宋,明,清比。

现在有了现代医学,很多事情就很清楚了。


逍遥药师


人类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的探索,出现了不同的理论方法,现在中国出现了中医西医并存,其实还有蒙医,藏医苗医,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论特色,也有神奇的疗效案例,与中医大同小异。

然而真理只有一个,但这个真理你不可能穷尽他,发现…认识…解决,被否定,再发现…认识…解决,从系统到细胞,不断深入,到微观,这就是西医走的路。

以中医为首的民族医学。是从整体上宏观上寻找解决办法。利用原始的系统论辩证方法(阴阳五行)探索出人体各系统与疾病与药物的互相关系。

中西医走的是两种不同的道路,西医很难从中医那里借鉴到什么。

然而中医却能从西医的科学里借鉴一些东西。它的检测仪器可以补充和验证望闻问切的判断。西医的解剖知识会使中医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更加形象化。

可能还有更多好处(如对疗效的判断认定),我不是医生,只能谈显而易见的东西。

中国的民族医学有很多宝贵的东西,都被自己毁了,真让我痛心疾首。在北京曾经有一个叫“双桥老太太”的祖传正骨医生。有着极高的医德和极神奇医术,跑题了。

再总结一句话,中西医要结合,乃国人之幸也。但不是西医领导统治中医,而是中医要自主的吸收借鉴西医的科学知识。

一篇浅见拙识,欢迎交流探讨。


老知青147544332


西医学科特点分类众多,分类全如内科,外科,精神科,药学,超声,放射等学科,内科下面又分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科等。西医学科研究深如人身,细胞,分子等。正是因为西医学科的这些特点,多,全,深,细等特点,中医需要学习或借鉴以下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磁共振学,捡验学,急诊急救,微物学,药理学,药化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中医发展慢更要借鉴西医科研和论文等方面的知识。

西医缺点缺乏整体性,全局性,有些问题研究过于细节,为科研而科研,为论文而论文,缺少转化为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就是实践中出来的知识,能解决临床很多问题,有整体性,有宏观性提出天人合一思想,有些名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都可以看,相反西医呼吸科医生看不来心内科疾病,看不来内分泌疾病。但缺少理论,不精细,有些内容不能讲出道理,存在玄学,进步慢,发展慢。

总之中医应学习西医的优点博采众长,发展好中医中药!为人类健康作出自已的贡献!


周药师说药


现代医学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体系基础上的”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它涉及到“数学丶物理学丶化学丶生物学和人体生理结构”,也包括”伦理学丶心里学”等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知识体系。

”传统中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为主的古老哲学体系之上的,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以免陷入没必要的争论。那么在中国特色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传统文化丶民族情感等因素作用下,”西医”(现代医学)学点“阴阳五行”的中医观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其一,在沟通上医患双方更易相互理解。比如,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别管他是啥感染,细菌还是病毒,你用一堆科学术语很多人也弄不明白,还生出奇奇怪怪的问题一大堆。你看中医师,摸摸脉丶看看舌,”受寒”丶”伤风”或“暑湿”丶或“阴虚”丶或“阳虚”等,你说怪不怪,就两字,患者就理解了,没有一大堆问题纠缠你。又比如,口腔等炎证丶溃疡,还是两字“上火”,原来”上火”,牛黄解毒片,部分患者自已都知道买啥吃了,多简单。

其二,医学术语更易接受,比如上面说的“上火”丶”有寒”丶“湿气”丶阴虚丶阳虚等等,它不科学,但历经数千年文化传承,但是大字不识的老农都懂。尽管你仍然让他去拍片丶CT丶化验,也乐意接受,也不拒绝吃西药,还美其“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

够了,这两点就够了,哈哈哈,好处不就在这里么?所以,现代医生们学点“中医理论”用“中医术语”好处大大的,有西医大夫的朋友们去体会下吧。而中医师学现代医学,用现代医学手段治病都能得到双方满意的结果。


资料完善度低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医用微生物学

组织病理学

解剖学


新丰斋主


中西医学科在理论和观点上都是对立的各有所长。中医源渊流长百家争鸣学而不尽,知识浩如烟海真正能学好的没有几个。西医是可抓可见数据医学,高中毕业再上5年就是本科,其实就是基础数据医理小学结业。可以通过各种医检数据作出诊断和治疗。中医同样5年本科毕业其实只知中医皮毛。过去中医讲辩证论治药物随病变加减。现在问病开药一开7一10几天,有些病不重给治重就是药物没及时加减。有急性病还是要靠西医,慢性病要找中医。各有所长结合为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是科学的医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