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称帝,在此之前有2人称过帝,是怎么回事?

第二层皮


看了你这个问题,你应该是有理解上的错误,首先帝与皇帝不是一回事,按你的题问应是把“帝”与“皇帝”理解成一个意思了是吗?

自然“帝”与“皇帝”不是一回事。哪秦始皇称的就不是“帝”,准确说是称“皇帝”,应该说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称皇帝的人,而不是第一位称帝的人。

秦始皇为什么不称帝而称做皇帝呢?说起这个就长了,如要详说要从三皇五帝至战国相关故事完才行,但我们主要讲一此重点为什么称皇帝就好。

秦始皇是战国未期秦国的一位王,称“秦王”。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他出不是出生在秦国,他是出生在赵国,才几岁就开始面临差一点被杀了,在它还小时得益她母亲是赵国贵族之人,才得于保得命,后得贵人助才得回秦国。

回秦后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免13岁就即了王位,但直到嬴政二十多岁后才真正掌权。由于嬴政是在一个战乱的时代成长,且他不是出生在秦国,因此他做上王位后,没有什么贵族支持,所以直到他二十几岁后,就大量重用士人,因此秦王是战国时代第一位真正敢用士人的人,公孙鞅与孙宾都是魏国不敢重用后,才跑到秦国,后被嬴政发现才能后重用的士人。

因嬴政敢重用士人,因此他身边很快就有来之各国的有才士人,得到士人帮助后,特别是公孙鞅即商鞅变法,很快秦国又开始从内乱中强大起来。

由于嬴政出才在战乱时代,他深体会到,如果战国不回到周朝之初统一,是没法保全自已稳定的,所以嬴政一直有一统各国的结心。

得到士兵人公孙鞅变法,再加上孙宾军事其才,嬴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仅用十年时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就完成了一统中国大业,灰复回周朝时的统一,但在商鞅变法后,把周朝的分封制改成集中制了,建立起一个以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了。

嬴政统一全国后,觉得比前人三皇五帝还要利害,觉得光称“皇”或“帝”不足以显示前人利害,脑筋一转就皇与帝两字都要,称“皇帝”,因此嬴政就成为中国第一位使用“皇帝”两字连起来叫的帝王。


软加媒古研会


秦始皇阴沉着个脸站在讲台前,一边敲着讲台一边继续唠叨:成绩一不好就往俄身上推,都说是俄焚书坑儒的原因。没给你们留书啊,没给你们划重点啊!

李斯一看秦始皇发怒了,赶紧上前劝说秦始皇:陛下息怒,气坏了身子可不好,再说徐福他们还没回来呢!

秦始皇继续发火:跟他们讲了多少遍了,俄是第一个!居然还有人答错!把俄气死了对你们有什么好?

胡亥在下边偷着乐,这道题就是胡亥故意答错的。大家都以为胡亥肯定知道答案,所以全都是从胡亥那里抄的答案。

秦始皇越说越气,把讲台敲得山响。李斯继续劝秦始皇道:陛下不能再敲了,再敲讲台就哗啦了!都是大秦的资产……

秦始皇这才停顿下来,让李斯给他们补补课。

李斯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上了“始皇帝”三个大字。然后问台下:咱们陛下叫什么?

讲台下面异口同声传来:始皇帝!

李斯当年也是出师名门,他的导师可是鼎鼎有名的荀子。所以李斯也开始摇头晃脑地念道:始者,始也!皇帝者,皇帝也!始皇帝者,第一个皇帝也!

秦始皇听到了这里立刻站了起来:李斯,这道题列为今年大秦的必考题!

这时候有个学生站了起来道:这不对吧!秦昭襄王约了齐闵王,两人一起称过帝的。

秦始皇腾的又站了起来,李斯一见赶紧再劝秦始皇:陛下息怒,我再给他们讲讲这个概念。

李斯转身在黑板上又写上了“白马≠马”:大家碰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多看看例题,也可以套用现成的公式。

看着同学们不解的眼神,李斯敲着黑板道:白马≠马,就是白马不是马!套用这个公式,那就是皇帝≠帝。所以咱们陛下是第一个皇帝,懂了吗?

又有个学生站了起来问道:既然有了“帝”这个称号了,那为什么还要再弄个“皇帝”出来呢?

秦始皇听到有人问到了这个问题,脸上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李斯清了清嗓子道:当时啊,是个国家的君主就称作王。王这个称呼已经不值钱了!秦昭襄王为了彰显大秦的声威,所以就和齐闵王一起称为帝了!

李斯看了看旁边的秦始皇继续说道:咱们的陛下灭掉了六国,功绩是“五帝所不及”的。“帝”这个称号已经显示不出陛下的神威了。所以我们经过商议,决定给陛下一个“泰皇”的称号。

李斯刚说到这里,秦始皇就站了起来:俄虽然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但是怎么能和“三皇”相提并论呢!所以啊,俄就取了个“皇帝”这么个名称。比“五帝”稍高点儿就中了!

秦始皇刚说完,李斯就带头鼓起掌来,台下随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等到秦始皇和李斯离开教室,同学们又聚在一起研究了起来。

根据白马≠马,可以推出皇帝≠帝,那么就会得出秦始皇帝≠皇帝。

得出了这么个结论之后,这帮同学们全都退学了。这帮学生里面有刘邦、项羽……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名誉院长的我给你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有毛病,在秦始皇之前称帝的并非战国后期的齐闵王和秦照相王,之前称帝的数不胜数,你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能说明你历史课是外语老师教的。下面本院长帮你科普一下先秦帝王史!

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第一代帝王是从有华夏文明开始的,上古时期有五帝,分别是轩辕黄帝、帝喾、帝颛顼、帝尧、帝舜,可见当时对天下共主的称谓就是帝。

二、夏、商两代对天下共主的称谓依然延续帝的称谓。夏朝的第一代君主是帝禹,(大禹治水那哥们)开国君主叫帝启,亡国君主叫帝桀;商朝的开国君主帝汤,亡国君主叫帝辛(因其暴虐又为亡国君主,后人在记载中故意降低称谓称之为纣王)

三、东、西两周对天下共主称之为王,西周开国君主为周武王,亡国君主为周幽王,到了东周时期,一些不是出自东周册封的诸侯开始用王的称谓,如:楚王、越王、吴王等,到了东周末年(战国末年),周天子对天下诸侯的控制能力已经形同虚设,天下诸侯开始纷纷称王,以示自己的强大。如:秦王、齐王、燕王、赵王、韩王、楚王等,此时的秦王为了显示自己比别的诸侯国强大,就在咸阳自立为帝,东边的齐国见了以后在山东地区也开始沿用帝号,史称东西二帝。

作为一位刚刚当选的历史研究院名誉院长,也只能回答这么多了,望各位学生们采纳!







不惑读书记


这个问题明显是把“称帝”的概念给混淆了,秦始皇是第一个称帝的人,但是这个“帝”是“皇帝”的简称。在秦始皇之前,称“帝”的人有很多啊,“五帝”(关于五帝到底都是谁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就是《史记》中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就是啊,后来也有帝乙、帝辛(即商纣王)。但是周天子却统一称王不称帝,所以秦始皇之前几乎已经八百年没有“帝”了。

但是也有例外,就是题主说的那俩,他们都在秦始皇之前。一位是秦昭襄王,一位是齐湣王,这就是“齐秦互帝”的故事。

大家知道,周王室衰微之后,以秦齐楚燕赵魏韩为首的七国彼此争霸,完全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同时,他们已经逐渐僭越称王(之前都是称公、称侯)。到了公元前288,秦昭襄王自称西帝,同时派魏冉劝齐湣王自称东帝,这样他们在名号上就比周王室以及其他各个诸侯都要高一号了。秦国劝齐湣王称帝的同时,还希望齐国能够出兵,支援秦国攻打赵国。

齐湣王真的称帝了,但是后来他又听从了苏秦的建议,在称帝两天之后就自行取消了帝号,两个月之后,秦昭襄王也去帝号,继续称王。

齐国看明白了,你秦国这是要把握架到火炉上烤啊。秦国也看明白了,别人没烤成,继续烤自己也没啥意思啊。


国史通论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之中只要说起谁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出是秦始皇,的确秦始皇是第一位自称皇帝的帝王,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皇帝。

可是有人提出一个质疑,秦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称帝,在此之前有两人称过帝,史实确实如此,在秦始皇之前的确有两人已经称过帝位,可他们只是称帝而不是以皇帝自称。

我们首先要知道帝与皇帝有着很大的不同,秦始皇之前就有我们熟知的三皇五帝,还有秦襄王和齐愍王也称过帝位。

三皇五帝的帝位是我们后世对于他们功绩的赞可,是后世对于他们的尊称,故一直有功迈三皇,德兼五帝的说法,当然这也是秦始皇自称皇帝的理由,因为秦始皇一统六国,然后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功绩,自认为功迈三皇,德兼五帝,并且从秦朝开始进入了大一统皇权朝代,所以秦始皇在自称皇帝。

秦齐之前的称帝之说完全是一个计谋在作祟,当时在诸侯国之中最强大的楚国失势,此时的秦国和齐国并列为强大的诸侯国,秦国一直消灭其他诸侯国之心,其他诸侯国迫于秦国的强大,试图联合起来一同抵抗秦国。

当时的秦王自然是看出其他诸侯国的意图,随即与当时另一个强大的诸侯国齐国联合,提出齐秦互帝之策,也就是说秦国和齐国并称帝位来一同主宰其他诸侯国,齐国面对帝位的诱惑最先称帝,后来其他诸侯国看到齐国称帝选择疏远了齐国,齐国知道自己上了秦国的瓦解其联盟的计谋,随即撤销了自己的帝号,秦国也是如此。很显然秦国和齐国短暂称帝并没有秦始皇自称皇帝的一统天下,也没有周天子那样掌管诸侯国那样,只是一个帝号而已。

夏商周虽然也有一个最高权利的王,可是他们只是人王和天子,以分封制度来管理天下,并不是实质的大一统皇权至上的王朝,也就说夏商周三朝就算有称帝的天子与人王,但并不符合皇帝之称。

时间来到了秦始皇时代,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强大的秦朝,一系列改革让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大一统中央集团的时代,皇帝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秦始皇的制度可谓是旷古绝今,是第一位实现了大一统的帝王,也可以说秦始皇皇帝之位对历史的影响是第一人。秦始皇自认为功迈三皇,德兼五帝,在三皇五帝各取一字,自称皇帝。

《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六》曾经记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帝之位的就是秦始皇,而秦始皇之前的帝王称呼分别是人王、天子、诸侯国君,秦齐所称帝也只不过是东西二帝之名,并不是皇帝。


豫北老崔


秦昭襄王十九年,秦昭襄王派遣穰侯魏冉去齐国劝说齐闵王和秦昭襄王一起称“帝”,以此来显示出齐国的国力强大于三晋、燕、楚。好大喜功的齐闵王接受了“帝”号称为“东帝”,秦昭襄王称为“西帝”。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前后不过半年。

“帝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中国古代第一位拥有“帝号”的人物是黄帝,之后是颛顼,再到喾,少昊,尧。黄帝是上古时代的人物,所以“帝号”是上古时期就存在的称号。

秦始皇嬴政的称号不是“帝”,而是“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制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时,当时的群臣一致认为,“五帝”已经比不上秦始皇,不应该再以“帝”为称号,应该以“三皇”中,最为厉害的“泰皇”,作为称号。秦始皇嬴政非常的不满意,觉得“三皇”的功绩也比不上自己,然后灵感受到启发,从“泰皇”两字中把“皇”字取出来,然后再结合“五帝”中的帝字,称为“皇帝”。群臣一致同意。从此,嬴政称为“始皇帝”(始是开头的意思,称号为“皇帝”)。

秦昭襄王和齐闵王,运用的是上古时期就存在的称号“帝”,而秦始皇嬴政用的则是自己开发出来的称号“皇帝”。





永乐解史


严格来讲,秦如皇并不是称“帝”,而是称为“皇帝”。

“帝”和“皇帝”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

古有“三皇五帝”之说,“皇帝”即来源于此。

在不同的典籍当中,“三皇五帝”是指谁并不一样。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为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帝则为远古五方上帝,分别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后来,“三皇五帝”的说法不断演变,在《尚书》中“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农,《春秋》中“三皇”则为伏羲、女娲、神农,小孩从小就读的《三字经》当中,“三皇”则是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的说法也各不相同,《吕氏春秋》称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资治通鉴》则将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称为“五帝”。

尽管“三皇五帝”到底是谁并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三皇五帝”很厉害,都为远古的华夏民族所崇拜。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最牛掰的称呼是“王”,比如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等等,秦始皇觉得自己比他们厉害,不能称王,那来个什么称呼好呢?

李斯等文人拍马屁的机会来了。大家想到了“三皇五帝”,就说秦始皇,那时候还不叫秦始皇,叫赢政,你的功劳太大了,前无古人啊,比“三皇五帝”还牛掰,就叫“皇帝”吧。

于是赢政就叫自己秦始皇,以后叫二世、三世……N世。

所以说,秦始皇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

至于称帝,古有“五帝”,早就有称帝了。

据说还有两个人称过帝,战略时期,秦和齐是“战国七雄”当中比较牛掰的主儿,曾经“秦齐互帝”,也就是互相称帝,秦昭襄王在西边就为西帝,齐湣王在东边为东帝,不过没几天,也就不叫了。

称帝不是第一,但称皇帝,秦始皇绝对是第一个,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刘亭长


秦始皇确实不是第一个称帝的人,而且秦始皇的一生,他也没有称帝。称帝对于他来说,简直就像侮辱他一样。

因为在他看来,称帝不足以显示他的历史功绩。要知道他可是历史上第一个把中国给统一在一起的人,历史上既然有人称帝了,他怎么可能也称帝呢?

秦始皇干了历史上其它的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他的称呼当然也要和别人不一样了。这样才能更显示他的与众不同。

为什么我们说秦始皇没有称帝呢?

要知道称帝和皇帝不是一回事。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作皇帝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功劳,是盖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称帝的人的。

因此,他才取了一个“皇”字,然后又取了一个“帝”子。

也就是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我们都听说过三皇五帝,他们是在秦始皇当皇帝之前,功劳最大的人。

三皇:神农(农皇)、伏羲(羲皇)、燧人(燧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秦始皇觉得自己一生做的事情,是他们比不上的。

所以秦始皇就取了三皇当中的一个“皇”字,取了五帝当中的一个“帝”字,这样的意思,就是说他的功劳是在三皇五帝之上的。

所以说秦始皇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人,而是历史上第一个称作皇帝的人。

另外,还有战国时期有两个人,他们也撑过帝。那时候秦国为了打破苏秦的六国攻秦,秦昭襄王开始称帝,同时他也建议给自己联盟的齐国的齐闵王也称帝。

他们两个人就是历史上的西帝和东帝。

可是,他们这个称帝和秦始皇的称帝,具有的意义不一样。

所以说秦始皇并不是称帝,而是称作皇帝。

事实上今天看来,在我们的印象里,秦始皇的功劳确实比三皇五帝当中的任何一个人的都要大。

可以说只要我们说到千古一帝,我们就想到了秦始皇。

这就是秦始皇比其他人要厉害的原因。


不才讲史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称帝,在此之前有2人称过帝,是怎么回事?”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也会疑问: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到底是谁呢?秦始皇算不算第一个呢?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难道没有皇帝吗?甚至再早些的"三皇五帝"也不算吗?其实,这里面有个认知误区, 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谁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在大秦王朝一统天下之前,历史上各个朝代,皆称王朝的一把手为“君”或者“王”,也就是说之前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是称自己为“皇帝”的。即使是到了战国后期,当时的秦国和齐国曾经一度还称 "帝”,注意不是“皇帝”。因为当时这个"帝”的称号并不流行,所以也没有流传下来。

到后来,秦国的蠃政统一六国,蠃政觉得之前的“王”和“君"这些称号已经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了,因此赢政也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并下令让大臣们商议其称号,在经过一番的商议之后,大臣们觉得秦王蠃政的功绩前无古人,甚至五帝也甘拜下风。

然而,古有天皇、地皇、人皇,其中以人皇最为尊贵,于是大臣们建议秦王采用"秦皇"这个头衔。虽然这个头衔已经非常高贵且至高无上了,甚至都超越了以前的所有的“大人物”,但是秦王对此不是很满意,只用个"皇"字。而且古有"三皇五帝"之说,于是他就在"皇"字的后面又加了个"帝"字,这才有了”皇帝”这么个新的头衔。

从此之后,“皇帝" 就成了我国古代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因此,秦始皇也就成了第一位拥有“皇帝”称号的人,称自己为“始皇帝”。并规定:等自己死后,皇位是要传给自己的子孙的,继承者称为二世皇帝、 三世皇帝,乃至万世。可惜的是,秦国皇帝到了第二代就挂掉了,秦始皇的“万世皇帝”的美梦也就破灭了。


大史官


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称帝,当然了,称帝在周朝以前商朝都是称帝的。我们说的商纣王,实际上叫帝辛,商朝的君王称帝号。周朝称王,周武王,周幽王的。

上古有三皇五帝,称皇的我只知道有伏羲氏,叫羲皇,后面称帝的多如牛毛。

有人说治理国家有四种方式,对应四季都春夏秋冬,君主有四种称谓:皇帝王霸。

秦灭六国以后,嬴政功劳最大,真正做到一统江山,文字,度量衡,等等都统一了。功盖三皇五帝一点都不为过,于是自称皇帝,是第一个皇帝。

以前三皇治世,犹如春天般温暖和煦。到了五帝治世,犹如夏天般热烈激荡。到了周朝王道治世,犹如秋天般收获丰收。后来王道废驰以后,霸道流行,巧取豪夺的战国时代出现,直到最强霸主嬴政扫平了整个天下,最后称皇帝,实际上他就是霸的一种,完全靠智慧和力量得到天下叫霸。

后来又有西楚霸王,直到刘邦又称皇帝,刘邦的皇帝其实就是王道,跟皇和帝本质上有区别的。

秦始皇不是第一个帝,但是是第一个称皇帝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