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要去攻打苏联,而不去攻打土耳其占领中东?那里不是多石油吗?

拉阔空间


希特勒取道苏联南下夺取巴库油田是最适合德国人的战役选项,因为当时的德军不具备远征土耳其甚至中东的能力,把军队通过巴尔干半岛派到中东的风险不进入英伦三岛作战的风险更高,在德军没有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身陷岛上的德国陆军会全军覆没,而当时德国的海空军实力同样不能够掩护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这个交通线,在中东作战的德军很有可能被英国地中海舰队截断后路这同样是灾难性的后果;希特勒不愿意对土耳其动武的原因还包括盟友意大利的态度。

本来按照德意两国的战略部署,土耳其、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中海沿岸国家都应该是意大利的势力范围,他并不在希特勒大德意志帝国的版图设想之内,包括南斯拉夫在内的巴尔干国家也都是留给意大利的,只是意大利远征希腊的军队一败涂地、南斯拉夫政变推翻了亲德意的政权希特勒才选择推迟巴巴罗萨计划向南发展,但是它绝对没有进一步远征土耳其的打算,这太冒险也对不起自己的盟友墨索里尼。

而1941年进入6月份之后在希特勒看来是吞并苏联最后的机会,因为苏联红军已经扩张到600万人并按照闪电战的战术进行严格训练,这支力量的最前沿距离柏林不过700公里(布格河到奥德河的距离,前者是苏德边界后者是柏林的最后防线)让它如鲠在喉,而且疑神疑鬼的德国情报机构“盖世太保”不停地提醒希特勒,苏联入侵德国的所谓“大雷雨计划”切实存在且正在逐步实施,也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希特勒放弃征服英国腾出手来尽快消除苏联这个隐患。(下图是苏德瓜分波兰后的版图,可见驻扎在布格河上的红军距离柏林仅一步之遥)

不仅是苏联的压力让德军不敢离开东部边境去远征英国或者土耳其,而且1941年的苏联正式军队大调整的虚弱时期,至少在希特勒看来当时是消灭苏联的最佳时期,而以土耳其为跳板远征中东可以暂缓。当时的苏联正在把分配给步兵的坦克集中起来整编为德军那样的独立装甲师,而关于这种力量的使用还处于摸索阶段,也就是说它的步兵师因为失去坦克而战力大减、装甲兵又因为刚组建而毫无战力可言,最重要的是苏联正在进行一项巨大的防御工程“莫洛托夫”防线的建造。

在1923年的苏联边界上苏联耗费1200亿卢布修建了“斯大林防线”,现在斯大林要求把这条防线彻底拆除并把设备拆下来用于在新边界上修筑“莫洛托夫防线”,从波罗的海到黑海1500公里长的斯大林防线上拥有21个坚不可摧的防御工程,每一个都远比马其诺防线牢固,而斯大林的工程人员在1941年上半年用数千公斤的炸药将这些工事爆破拆除,为德军进行闪电战清除了最头疼的障碍,因此希特勒要在莫洛托夫防线尚未修建完成的1941年下半年抓扎这最后的机会消灭苏联,这回或许是他不考虑通过土耳其远征中东获得是有的主要原因。(上下图是斯大林防线与莫洛托夫防线的位置对比)


利刃军事


谢谢邀请!苏德之间的战争必须打,这是斯大林和希特勒心知肚明的,只不过早打还是晚打,斯大林的愿望是尽量拖到1942年,希特勒认为晚打不如早打。因此希特勒打败法国后,在与英国空战未果的情况下,迅速抽调兵力于1941年6月22日攻打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酝酿己久,希特勒之所以迅速攻打苏联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的:一是苏联认为德国不会过早进攻苏联。因为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曾在1941年想加入轴心国条约。虽然被希特勒拒绝,但是斯大林认为苏联的最大敌人是英法,而不是德国。况且德国正与英国空战,德国不可能去攻打苏联,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国进攻苏联,使苏联毫无防备、措手不及,事实确实如此;二是苏军经过斯大林的大清洗后,使苏军战斗力大损,苏军没有能力抵挡德军的进攻。由于德军在欧洲的闪电战,让希特勒变得极其自信和狂妄;三是希特勒判断苏联军队不会超过200个师,凭借强大的德国军队可以瞬间击垮苏联军队。希特勒曾豪言:“只要一支脚踏进去,整个房子就会垮下来”;四是苏军进攻芬兰,54万大军被几万芬兰军队打的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希特勒认为苏联军队亦不过如此;五是希特勒要称霸世界,岂能允许一个庞然大国在旁边虎视眈眈,况且苏联有和希特勒瓜分欧洲的用意。


希特勒及早进攻苏联,还要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石油和乌克兰地区的粮仓。由于德军战线拉的过长,战争补给问题显得极其重要。另外,英军经过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躲在英伦三岛苟延残喘,除了有限的空军以外,己经没有能力进行一场战争。所以希特勒进攻苏联,即没有后顾之忧,又势在必行。那么希特勒为什么不去攻打土耳其直接占领中东石油呢?实际上希特勒进攻苏联,占领高加索石油和乌克兰粮仓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摧毁这个布尔什维克政权中心,对自已称霸世界所构成的威胁。
希特勒之所以没有去攻打土耳其占领中东石油,是有诸多因素的,概括起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占领中东必须路过土耳其,而土耳其亲德,虽然没有出兵配合德国,但也给德国大量的物质援助。土耳其历来都是左右逢源的国家,当德国呈现败势之时,又投向了盟军怀抱。现在在叙利亚仍然在美俄之间左顾右盼;二是二战时中东并不是石油主产区,也就是人们还不知道中东蕴藏着大量石油。在二战后中东才开始大量开采石油;三是中东当时仅有伊朗和伊拉克生产石油,但都被美国控制,希特勒在没有打下苏联前是不想得罪美国的;四是中东当时是非常贫穷,尚没有进行石油开发的贫穷地区,希特勒实在不必要去兴师动众。


适情雅趣


希特勒在完成西欧战役后,与英国人隔着英吉利海峡打了3个月的空战,希望逼迫英国放弃对德敌对政策。然而主战派丘吉尔在1940年6月4日下院做了《我们将战斗到底》的演讲:“…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敌人占领,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们有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赢了战争输了帝国的丘吉尔)

按照希特勒的设计,当战争打到1940年9月,法国已经投降,北欧战役也已经结束英国已经被孤立在欧洲角落做困兽之斗,此时应该到了英国求和的时候,而德国将会慷慨地给予英国和平的承诺。

期待中的求和没有到来,丘吉尔振奋人心的演说和英伦三岛上空不断损失的德国空军力量,让希特勒认识到德国面临着严重的地缘危机。虽然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对将条约当成废纸已成习惯的希特勒来看,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斯大林也是这么看待问题的。

德国的战争资源不多,所有的战争计划和武器装备都是按照速胜理论来设计的。通过《我们将战斗到底》的战斗演说,希特勒意识到英国人将和德国人打相持战。速胜对德国有利,相持对英国有利。

更为致命的问题是,美国国内已经取缔了同期法西斯的组织,并且通过了租借法案,盎格鲁-萨克逊人主导着美国的政局。美国作为英国的盟友出现在德国的敌人名单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那么德国独霸欧洲大陆势必会将英美海洋势力挤出欧洲。缺少大陆上的支点,这对海洋霸权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德意志第三帝国与大英帝国以及未来的美国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不可调和的,战争迟早都要爆发。

(踌躇满志的希特勒)

在未来要发生的大陆强权与海洋霸权的对决中,希特勒要想取得胜利,只能占据亚欧大陆,以亚欧大陆上的资源与英美国家对峙,对美国和英国实施反封锁。

既然德国的海军只能在大西洋上阻击英国的运输船队,还不足以击败英国海军,那么德国经略亚欧大陆的努力只能由陆军去实施。

德国陆军的辉煌战绩,使得德国总参谋部也对德军的战斗力充分信任。在进攻苏联之前,德国确实还可以通过土耳其进攻中东地区,进而前出伊朗,占领印度,在经济上断绝英国的战争潜力。彼时的中东地区,对德国抱有好感的国家不少,伊拉克、伊朗都有倾向德国的政治团体,土耳其虽号称中立,但是频频与德国暗送秋波。维希法国治下的叙利亚,也可以被视作德国的势力范围。

看似在进攻印度的通道上,德国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有了同盟军。然而德国却犯下了一个严重的失误:没有在第一时间以空降兵占领马耳他岛。英国为了维护地中海霸权这个事关大英帝国生死的利益线,对不服从命令的法国舰队开战,对待在塔兰托的意大利舰队开战,对叙利亚的维希法国军队开战,将德国势力清除出了地中海周围。英国军队如此紧张,原因就在于担心德国封锁了苏伊士运河——德国甚至都不必前往印度,卡住苏伊士运河就能够逼迫英国投降。

(马耳他位置图)

马耳他岛虽然看起来不大,但却是英国在地中海霸权的支撑之一,且距离陆地不远,德国航空兵可以就近支援,意大利海军势力也可以依托该岛打出来一条海上安全通道,为在北非战场上的德意军队提供支持——英国的势力就会被逐出地中海。在德国军队前出到中东后,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和伊朗地区的石油,德国可以通过土耳其通道(盟国),安全运抵巴尔干半岛,在罗马尼亚炼化用以供应军队。

可是地中海霸权在英国人手里,从中东地区千里馈油,运输成本高不说,运输安全始终是个挥之不去的难题,德国人根本没有那么防卫兵力来守卫这样一条漫长的补给线。

希特勒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斯大林对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态度。德国的间谍也会跟希特勒絮叨苏联正在密谋进攻德国云云。即使传说中的“大雷雨”计划不存在——苏联将多达300多万部队配置在一线,而没有考虑防御纵深,这本身就是进攻部署——德国前出中东、伊朗后,也会与苏联在中亚地区接壤。这样,德国的战线长度会成倍增加,运输补给难度更高。苏联可以在其中任何一点,尤其是土耳其这个世仇处发起突击,这样德国进入到中东地区的军队就被拦腰切成两段,首尾不能相顾。德国创建亚欧大陆基地的设想,就将付之流水,第三帝国也会随之覆灭。

在英国没有被击败,苏联在旁边虎视眈眈时,德国能够出的牌其实没有多少,只能兵行险着,综合各种利弊,以德国最强大的陆军进攻苏联。其实希特勒的胃口也没有多大,他和他的参谋们明白德国的国力,不足以吞并整个苏联,他的目标只是占领乌拉尔山以东的东欧平原和高加索地区。在这片地区,有白俄罗斯、乌克兰的粮食,有顿巴斯的煤矿,有巴库的油田,这些战争物资对德国与英国将要开展的封锁与反封锁战争至关重要。

(德国占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德国的战争机器不可能停下来,不管是英国、还是苏联都不会坐视欧洲出现一个强大的德国。对于希特勒来说,征服法国只是开端,打垮苏联也只是第二步,与英国、美国争夺世界主导权,才是最终的战略目标。

德国独自挑战法国、英国、苏联、美国,确实力不从心,这也怪他选择的盟友质量太次,本来东非、北非、中东的战役,应该由意大利来完成,在亚洲内陆会师将由德国、日本共同完成。结果,意大利没有打出欧洲,在希腊就差点被反推;日本没有进攻亚洲内陆,反而去太平洋袭击了珍珠港。德国在欧洲孤注一掷,冒险进攻苏联,又让英美国家与苏联尽释前嫌,组成了反德同盟。所谓命途多舛,其如是也。

所以,苏联未灭,德国不会选择进攻中东。如果德国大兵在中东地区陷入与英美军队的缠斗,那么镰刀红旗会在1943年就会飘扬在国会大厦楼顶——至于石油,在德国速胜理论下,原本就没有那么重要。


而知而行


希特勒可以保证不打前苏联,但他也要保证前苏联不打德国啊;



1941年-1942虽然前苏联战备不咋滴,但架不住前苏联体量大,当时前苏联可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与最大的军事力量,而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际就是擦屁股纸,只要斯大林想撕随时可以撕,而且斯大林一向的表现就是:有利的条约我就遵守,不利的条约我就撕。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的道理不仅我们懂,希特勒也懂,万一哪天斯大林这个“大流氓”突然反过来咬德国一口怎么办?还不如趁前苏联战备差的时候打过去。


而当时世界石油格局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整个欧亚大陆只有前苏联的高加索和伊朗的海湾油田有点油,连利比亚、沙特都没开发,而希特勒想要维持德国的经济和军队就必须要出去抢油田,而去抢油田就铁定要打毛子了。

而即使希特勒不打前苏联打土耳其也是一样的,别看当时土耳其和俄国都打了几百年仗,似乎土耳其与前苏联是世仇,但那是因为俄国想抢夺土耳其的黑海出海口,打通俄国黑海到地中海的航线。


如果土耳其被希特勒占领了,那前苏联不就等于几百年都白忙活了吗?怎么可能答应呢!

其次,土耳其旁边的伊朗和前苏联是穿一条裤子的铁杆盟友,如果德国占领了土耳其必然就会威胁伊朗(谁知道希特勒会不会打伊朗石油的主意?)前苏联也不会坐视不管。

所以左右都是和前苏联开打,自然希特勒选择主动进攻前苏联了!


天真小科普


这个问题需要分成几个方面来回答才可以回答清楚:

1、希特勒为什么要在打败法国之后去攻打苏联。

在欧洲历史上,苏联在沙俄时期开始,就一直都是欧洲国家的心腹大患,从拿破仑时代开始,沙皇俄国就一直觊觎欧洲地区的温暖土地,为此沙俄连续不断的与欧洲国家发动战争,来吞并欧洲的土地。

等到二战时期,虽然沙俄发生红色革命,但是新生的苏联实际上与沙俄并没有什么两样,仍然将国家战略的重心放在欧洲方向,企图找机会向西扩张。在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之后仅18天,苏联就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为根据,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入侵波兰,最终苏德瓜分波兰。

表面上看,苏德两国虽然都遵守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实际上两国之间相互提防的情绪更严重了,双方为了防止对方入侵,都制定了主动出击的战争计划。

其中德军制定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巴巴罗萨》行动计划,行动时间为1941年6月22日;同样苏联也制定了与德国相同的进攻计划,叫《大雷雨》行动计划,明确决定“6月12日开始进攻”德国,但由于准备不够,只得推迟,最后因为德国的进攻而取消。

因此从史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如果不是苏联准备不充分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两国究竟谁先打响第一枪,都是不得而知的事情,所以德国当时打完法国之后就立即进攻苏联,很显然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2、德国为什么不去打土耳其。

德国在二战时期之所以不去攻打土耳其的主要原因是,土耳其在二战早期和西班牙一样,表面上是中立国家,但是私底下是支持轴心国的,虽然这个国家没有同德军一起出兵攻打同盟国,但是在战争期间,土耳其对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所以在二战期间,德国就没有制定进攻土耳其、西班牙等国的作战计划,主要目的还是为了

尽量的拉拢像土耳其、西班牙这类的中立摇摆国家,防止他们因为进攻遭到进攻而倒向同盟国集团。

3、德国有没有攻打中东

根据二战中轴心三国的攻略方向,当时的划分是,日本攻略亚洲、德国攻略欧洲,而攻略非洲、中东的任务则是由意大利来实施。

但是让人跌破眼镜的就是,意大利的军队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士气常年处于负数,不仅战心全无,而且在战争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奇葩笑话,各种段子满天飞。

比如在沙漠中意大利的军队会堂而皇之的拿珍贵的饮水去煮意大利面;在与英军对战时,因为没有撬棍去撬开弹药箱,而决定向英军投降;德军在北非作战时携带的都是弹药、汽油、食物,而意大利军队在作战时携带的物资却是意大利面、红酒、弹药。

意大利这样的猪队友,可以说让德国伤透了脑筋,最后希特勒没办法,将德军优秀的装甲部队指挥官隆美尔将军派到了北非参与作战。

隆美尔带领着进入北非的德、意军队,从利比亚地区开始,沿地中海海岸向埃及地区前进,主要作战任务是夺取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以及中东地区的石油产地,但是最后由于德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失利,导致德国在北非战场上投入减少,最终隆美尔也没有攻下埃及。

所以德国虽然在二战中算有进攻中东地区的计划,并且也投入了作战,但是由于这个行动计划并不在德国的主要进攻方向上,因此投入的作战力量并不充足,最终导致计划受挫并失败。


落下m


这是因为,在号称“欧洲陆军强国”的法夷,在抵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后,就向德夷投降了。所以,在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不少人都认为德夷军队已是“无敌于天下”,整个纳粹德国的朝野,都弥漫着不可一世的骄横气息。




在这种局势下,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沦为苏联的南冠之客的鲍罗斯,拟定了被称为《巴巴罗沙计划》的攻苏计划。该计划狂妄无知的认为,只要集中德夷的大规模机械化陆军部队和空军,就可以在半年的时间之内,迅速的攻占苏联的欧洲部分,并迫使苏联投降,从而实现德夷与倭狗在西伯利亚和帕米尔高原的会师!
在当时,土耳其表面上宣布“中立”,实际上和德夷关系亲密。土夷不仅允许德夷的舰队自由的出入黑海海峡,而且还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在苏联被德夷打倒在地上后,土夷再跳上去踏上一只脚!

陶醉在西欧速胜的喜悦中的纳粹高层,认为苏联不过是像西欧一样不堪一击而已。而土夷及中东等地,在苏联
被打倒后,就会自然向德夷俯首称臣,哪里还会用得着德夷亲自派兵去征服他们呢?所以,在纳粹高层的计划中,是没有用军队去进攻土夷及中东的计划的。



然而,纳粹高层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敌方的实力,敌方的抵抗意志。终于,纳粹德夷没有能如愿打倒灭亡苏联,它自己反而被苏联打倒灭亡。(图片来源于网络)


孤独的人209381559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希特勒之所以进攻苏联而不从土耳其向中东进军,是由希特勒面对的内外环境决定的。“静夜史”认为希特勒主要有以下考虑:

1、苏德必有一战,所以希特勒必须进攻苏联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第二卷中将上台后实施的战略阐述得很明白,即消灭苏联,向斯拉夫人要土地。

并且在上台后,与1936年和日本、意大利缔结了《反共产主义协定》,矛头直指苏联。

而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虽然深受整个西方世界的敌视,但是因为法西斯的强烈扩张,逐渐引起了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的不安,苏联遂看到了和英法等国结盟的希望。

但是从1939年4月谈到8月,由于英法等国矢志不移地推行“绥靖政策”,摆明了将苏联往苏德战争的火坑里推,谈判终告破裂。

没有安全感的苏联最终和德国在1939年8月23日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这份协定被后世称为苏联和德国肮脏的分赃协议,但是对于苏德双方而言,保证了双方的和平。德国可以避开两线作战的窘迫,从容地在西线收拾英法,而苏联则可以暂时避免遭到德国的闪击,可以抽出时间整军备战。

但是,笑容的背后是冰冷的刀枪,协定的侵犯并不代表苏德双方的沆瀣一气,希特勒对共产主义根深蒂固的敌视决定了苏德必有一战,这一趋势在希特勒推平西欧后更加强烈起来。

而斯大林也不会坐视自己的身边出现一个法西斯庞然大物,况且苏联一直渴望将革命向欧洲输出,所以即使德国不动手,苏联也会对德国发起攻击。

所以,苏德在跟时间赛跑,最终因为苏联深受大清洗等运动的影响,备战速度远远落后于德国,希特勒最终夺得了先手。

此时对于希特勒而言,进攻苏联有以下优势:

首先苏德瓜分波兰后,苏德成为邻国,两国交界处基本是平原,便于德国机械化部队大规模快速推进。这一点,在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半岛都无法办到;

其次苏联境内除了有高加索油田,还有德国梦寐以求的乌克兰黑土地。要知道,德国发动战争不仅仅需要石油,还需要更多的粮食,苏联完美满足了这一点。而土耳其及中东地区基本都是热带沙漠气候的不毛之地,除了石油,这里没有价值。而且最关键的是,此时的全球石油产地,并不是在波斯湾沿岸,而是在高加索和伊朗的里海沿岸,而这些地方占据苏联之后都可以得到!

最后,进攻苏联和英法的目标达成了一致,英国干涉的可能性更小。而如果德国进攻土耳其,首先英国就不答应,因为叙利亚等地是英国的托管地,英国不会答应。所以进攻苏联可以说是“顺应了历史潮流”。

最重要的是,进攻苏联消灭了苏联先动手的可能性,德国的先发制人能够取得更大战果!

2、中东还不是产油重地,且不确定因素太多

前面讲过,此时的中东虽然开始了石油的开发,但是此时的石油产区格局是:石油产地主要位于伊朗高原和高加索地区,这是里海沿岸地区,和今天的波斯湾沿岸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希特勒知道从哪里能到里海,那就是占据苏联!

即使希特勒孤注一掷,本着未来波斯湾石油一定爆发的想法想要进攻土耳其进而是中东。那么德国的行动更容易失败。

前面说过,想要从土耳其进攻中东需要穿过巴尔干半岛,这个半岛上分布着品都斯山脉、罗多彼山脉等,根本就不利于德军的机械化部队推进。

从巴尔干半岛进攻土耳其需要穿过土耳其海峡,这又是一个难题,因为德国最强大的军种是陆军,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但由于海岸线较短且被英国等封锁,德国的海军一直不强,

即使幸运地越过了土耳其海峡,在小亚细亚半岛,分布着安纳托利亚高原,这也是非常不利于机械化部队推进的。

所以如果不是希特勒脑子进水了,他是断然不会选择这条道路的。

最关键的是,因为海军的缺乏,德国在中东的行动会随时受到英国和苏联的夹击。

因为苏联的黑海舰队,就是游弋在黑海海面,对于土耳其海峡,苏联红军知道意味着什么。

而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传统意义上一直是同盟国的势力范围。在北非,埃及虽然已经独立,但是英国依然在叙利亚等中东地区保持着强大的存在,特别是英国控制者苏伊士运河,他的安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二战的走向,所以这里绝对不能被德国染指。而一旦德国从土耳其进攻,那么英国势必不能坐视不管。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会和苏联对土耳其境内的德军形成夹击。而由于德国的海军实力不够强大,所以被动挨打是肯定的。

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拿下中东了,能走到中东都费劲!

所以,希特勒是断然不会选择这条线路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希特勒在“海狮计划”失败后,不去打好打的土耳其,而是去攻打一个更强大的苏俄,理由很简单,希特勒压根就没瞧得上这只土鸡。用《亮剑》中李云龙的话说,“暂七师一头扎进运河,它就死定了”。这个时候,希特勒已经征服了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南斯拉夫等国。在欧洲大陆上,他的主要敌人,除了龟缩在英伦三岛上被打残了的英国人,就剩下了被他视为劲敌的苏俄。拿下苏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样不入流的仆从国都能收拾土耳其,这个一战中曾经的盟友不投降,就只能跳海。

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位置图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过分相信和欣赏他的“闪电战”,“闪击波兰”、“闪击法国”无不大获全胜,打苏俄一个出其不意,闪击莫斯科,打掉苏俄这个红色帝国的意志,迫使苏联定城下之盟,就能完成他统治欧洲大陆的野心。

如果贪图眼前的利益,先打土耳其、进军中东,去猎取石油,一来,在当时德国最先进的战机Bf109的航程不够,才使“海狮计划”流产,留下了英伦三岛这个欧洲反法西斯的重要的根据地,二来,再把战线拉到中东,兵力过于分散,犯了兵家大忌,也有违“远交近攻”战略的常识。

“海狮计划”构想图

进攻苏俄,在希特勒看来,也是要打下一片广袤的战略大后方。苏联的顿河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粮食、煤炭和石油的重要产地。这才是刚刚从一战中恢复元气的德国急需的,支撑战争的物资产地,而非单单需要石油。这也是在闪击莫斯科失败后,希特勒紧接着就发动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原因。就像希特勒准备攻打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时,先拿下丹麦和挪威,保障了德国的海上战略基地,和瑞典的铁矿沙的供应,以保证战争所需。

斯大林格勒战役示意图

可以说,希特勒这个挑起二战的法西斯祸首,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只是他错误地低估了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的坚强斗志,才最终导致了德意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覆灭。


燕北林丛


这个想法是一种忽略了多个事实,中东在当时不是主要的石油产地,那时全球最大的产油区在北美,在苏联,却不在中东地区。

有关中东地区是否出产石油的问题,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后期才被证实,但是在中东地区发现了石油,因二战已经临近,相关的开发计划被取消了。那时的中东也不具体开发的石油,基本条件太差,也就是说,即便德国占领整个中东,也不可能获得石油供应,明明地下有油,开发不了,有与没有有什么区别那?

这不仅仅简单的是说,那里有石油就行了,有了油田要研究开采问题,开采出来原油又要运回德国,然后再精加工,开采,运输这两项就是一个梦想。

在当时的情况下,占领中东并不解决德国的石油问题,相反还会给德国造成相当大的麻烦。当时的德国连北非都没有占领,又怎么可去研究什么中东问题,其实德国确实想对中东进行渗透,伊拉克也发生过反英活动,但是目标不是石油。

1940年下半年之后德国实际已确定了东进的方案,但是它的目标不是为抢占苏联的石油,而是苏联这个强大的对手,如果德国把精力转向其它方面,那么后果就是1941年,德军就没有条件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如果抢到1942年,那么德国就没有胜算可言了,在战争动员速度上,苏联占据更大的优势。


浴火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件事情一开始是前苏联做事情做了厚道,为什么当时第一次是大战刚刚结束,德国国内,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大权旁落,整个德国国内一片混乱,这个时候德国共产党出现了,不管当时在德国国内的这个共产党跟前苏联有无关系,反正希特勒当时跟这个苏维埃的仇或者说了梁子算是结下了。

当时就推行共产体制,然后德国国内一批军人看这么干怎么能行,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一起纠结起来做了个组织帮助德国民众一起把这个德国共产党给打下去了。

然后等到希特勒上台的时候更是通过了国会大厦纵火案,利用德国共产党这个众矢之的,然后一步登天。

从本质上来讲,希特勒跟德国共产党还有前苏联的苏维埃之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所以说德国跟前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全世界都乐呵啦,这两个国家怎么搞一块儿去了。

并且前苏联也并不是以前那个孱弱的沙皇俄国了,前苏联在斯大林的主持之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开发,前苏联的工业化产值已经位列到世界第二的水准,是工业化产值就代表你的军事生产能力和军事化能力,希特勒不是傻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怎么输的,两线作战的失败历历在目,在纳粹德国的两边,一个是英国,一个是前苏联,总之这两个敌人首先得解决掉一个,否则两边开战,德国顾及不过来。

对于其他的来说,他更倾向于打前苏联,当然,希特勒对英国存在某些遐想,这是一个原因。与此同时,希特勒你也看得出来,斯大林这个人也是一个野心家,并且他本人在日记里面对于斯大林这个人表示高度评价,这么一头猛虎就摆在你面前,你是趁着他还没有强壮起来,把他给杀了呢,还是说等他强壮起来以后再等着它用爪子挠死你呢?希特勒的选择尽早开战。

与此同时,(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英国和美国之间也是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至少这两个国家说的都他妈是英语,如果说把英国给逼急了提前把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希特勒来讲他也是不想看到的事情,你包括洗头的,听到日本发动珍珠港战争,把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骂日本,你这个猪队友把最不应该惹的敌人给卷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所以说英国,前苏联,美国这三个国家在希特勒心里排序的话,那应该是美国的威胁最大,苏联其次,英国最末,美国暂时惹不起,也打不到他,所以先拿你前苏联开刀,把下的前苏联,我拿了你的工业生产总值,我拿下你些土地,我拿下你这些资源,我好接下来对付最终boss,也就是美利坚合众国。

所以希特勒,一直在鼓吹他所谓的生存空间,也就是拿下前苏联在欧洲的那些领地,包括他最后的三个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以后,他就拥有了完全对抗全世界的资本。也就是说全世界就到所有国家同时跟他开展他也不怕了,并且三个轴心国意大利跟德国是待在一起的,还有个日本隔着个十万八千里,总得跟他先汇合吧,前苏联就是一个最好的跳板,换一句话来说,如果说进攻前苏联的话,说不定能跟日本一起进攻前苏联,二者可以互相分担压力,希特勒想,心里美滋滋啊。

如果说去拿土耳其或者去中东抢夺土地,要人口没人口,要资源没资源,要工业产值没有工业产值,他靠什么跟美国打?它靠什么跟前苏联打,说不定到时候他三线作战,他更烦。

所以简单点,先把离得最近的前苏联给搞定了,然后咱们再接着去谈如何占领整个全世界。

只能说天注定吧,由于世界杯没有进八强,洗头了,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日耳曼战车线落在了莫斯科的沼泽之中,今年,德国人再次来到莫斯科结果再次线落在了莫斯科的沼泽之中然后又没进八强,历史总是让人感觉惊人的相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