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待了十幾天,你會焦躁嗎?為什麼?

承諾7年丶讓妳寂寞7年


不焦躁,因為為了這次個疫情快點過去。把病毒悶死在家裡。聽從政府的文件,也算做一點小貢獻。在家看看書,做家務。也就不感覺焦躁了。


廣發東北貨


但是說實話,除了上面的喜歡,也有很多的不方便,比如農村裡面衛生是一個問題,因為生爐子自己燒暖氣,所以灰塵比較多,才兩天孩子的衣服,小手就不成樣子了,哈哈,還有自己,就算待著什麼也不做,手指裡也是灰,衣服也會自己變髒。另外一個溫度肯定是沒有辦法和樓房比的,白天很熱,平房的採光也是遠遠好於樓房的,所以很舒服。可是到了晚上,睡覺前壓了爐子,半夜特別是快早上的時候,家裡就比較冷了,有些不適應。其次還有就是上廁所,這個也是沒有辦法和城裡比的,農村的廁所都在外面。半夜出去冷,白天也冷啊。

今年的春節,是一個特殊的春節,因為疫情的影響,所以我們大年初三早早的就回來了,怕封村出不來,回到了城裡,住在房子沒有出去。憋了這十多天,除了睡就吃 ,突然一下好想農村,至少有自己的小院子,可以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可以在小院裡散一下步,無比的懷念。甚至都有了想自己回家蓋房的念頭。所以說如果現在讓我選 ,不公不會焦躁,還充滿了懷念,還有嚮往 。


毛毛姐生活錄


大家好!

不會焦慮!第一次不出門和家人在一起待這麼長時間!給大家分享一下居家堅守的生活縮影。

2019年底,我開通了頭條號,每天發發短文、視頻忙的蠻有意思,因為喜歡,所以快樂!元宵節過後,等待復工的心情有點忐忑不安,但是沒有焦慮。期盼著疫情早早過去,各行各業生機盎然!

愛人是見過“大世面”的,2003年“非典”時期愛人在醫院工作,經歷過艱苦卓絕抗擊“疫情”最終取得勝利的時刻,所以深知隔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安撫疏導家人舉家隔離的這段時間裡,起到了關鍵作用。照料著家人的一日三餐,每次下樓到小區大門口拿快遞小哥送來的蔬菜,都是愛人前往,沒有例外,向愛人致敬!

上大三女兒現在的網名是“起床困難戶”,集中表現就是一日三餐改成了兩餐。亦不是光吃“白食”,自發承擔起了“後勤保障”工作,搶拍“大潤發超市”、“天貓超市”、“餓了麼”、“美團”上的蔬菜、水果、雞蛋輔食,亦是個眼疾手快的技術活。

六歲的兒子在家是橫衝直撞,上竄下跳,胡吃海塞。看到外面下雪了,非要鬧騰著下樓去堆雪人,愛人不動聲色的說:可以啊,先送你去幼兒園,下午放學了再堆雪人。兒子就裝作沒有聽到,立馬擺出“戰隊機”的架勢,呼嘯著“飛”去了臥室。

元宵佳節舉辦了家庭演奏會,恭祝全國人民平平安安!早日戰勝疫情!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歷盡生活艱辛,感謝生活給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0f00075d05a6bb7306\

菩薩亦喜歡實在的人


我在家已經窩了十七天了,前幾天由於不適應上火引起了牙痛頭疼,不過吃了藥已經好了。至於焦慮媽?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不過對比於病毒的可怕性,每個人都能在家自覺隔離,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重新獲得外面世界的新鮮空氣與自由!



於忠民


剛開始待在家裡不習慣,感覺憋悶,焦慮,後來慢慢的習慣了,只能坦然面對。

在家裡待了半個多月了,生活節奏也有所改變,以前出入自由,想吃什麼幹什麼都很自在,現在一下子憋在家裡不能出去就出現了焦慮要憋的透不過氣的感覺,這時調整好心態很重要。

自己尋找樂趣,看看書,多和家裡人溝通交流,放開音樂在家裡活動活動,慢慢就習慣了憋在家裡的生活,也可以穩定焦躁的情緒。

最關鍵是雖然不能出去,要把自己的生物鐘定好,有自己的作息習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保持身體健康。


麗姐愛生活1


許多人都沒想到,“躺著支援國家”也並不輕鬆。因疫情在家裡待了十幾天,大人、孩子都開始感到莫名的煩躁。

而這其中最讓年輕人受不了的,可能要算父母的嘮叨了。一會兒“手機看多長時間了?”,一會兒“作業寫完了嗎?”,一會兒“跟你說了要多穿點,著涼了怎麼辦!”……面對這樣的嘮叨,孩子們要麼沉默以對,當作聽不見,要麼直接懟回去,爆發“家庭大戰”。

前兩天就看到一則新聞,深圳一名14歲的女孩,因為受不了媽媽的嘮嘮叨叨,吵了幾次之後,趁媽媽不注意,偷偷溜出家門,想到火車站找父親。

結果女孩到了火車站,看到人人都佩戴著口罩,想起嚴峻的疫情,心生悔意,卻發現連手機都沒帶,只好跑到派出所求助。最終,媽媽在派出所接上女兒,並帶她回家了。

從理性上說,這個女孩的行為實在有些衝動了。但是從感情上說,相信許多年輕人都很能理解女孩的衝動,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曾經因為父母的嘮叨而抓狂。

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嘮叨、指責孩子,還總是冠以“都是為你好”的冠冕堂皇?

源於糟糕的觀念

許多家庭裡都有些糟糕的觀念,比如:無論怎樣,孩子都必須尊敬父母;孩子就該安安靜靜的待著;必須聽父母的話等等。

還有些不可嚴明的規矩,包括:你必須永遠需要我、你不能比我快樂、你不能離開我等等。

如果父母持有這樣的規矩或觀念,一旦你遠離了規矩,就會觸動爸媽的“逆鱗”,嘮叨幾句還是“輕”的。

源於“恐懼”

為人父母有許多恐懼,對自己工作、收入不足以養家的恐懼、對變老的恐懼、對自己不夠完美的恐懼。而最讓他們恐懼的,是孩子長大後可能對自己的“埋怨”。

我就聽過一位媽媽的哭泣,因為孩子小時候看手機沒有控制好,結果上小學時就戴上了眼鏡,這讓這位媽媽後悔不已,總覺得孩子的近視全是自己的錯。

這位媽媽一看到孩子看手機、看電視,心裡就開始煩躁,不到十分鐘,她就要開始嘮叨、甚至大吼大叫。

源於不自知

還有許多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很嘮叨,我媽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她覺得我嫌她嘮叨,就開始自我辯護:“我嘮叨嗎?我一點也不嘮叨……“

老公實在忍不住,跟她說:“媽,你剛剛已經說了十幾個嘮叨了……”,把我媽逗得直樂。

整日奔波的父母,常常缺乏自我知覺的能力。換句話說,他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正陷入恐懼和糟糕的觀念中,他們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以獲得片刻的平靜。

面對父母的嘮叨、甚至責難和控制,孩子們很少知道如何應對的。其實不但是孩子,即使是成年人,在面對父母的


鬵某某


我個人觀點認為有人歡喜有人憂 幾家歡喜幾家愁,因為有人每年都短短的在家待兩天就要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今年比較特殊,能夠多陪陪家人,多親近孩子。

焦慮的人當然會是因為錢,一家人沒有了生活來源,每天待在家裡都會特別的難受,焦慮不安,我就是那個焦慮不安的那種[捂臉][捂臉]



長春小匠vlog


最開始比較焦慮,但是後面慢慢的就習慣了,也就比較坦然了。

最開始焦慮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收入來源,缺乏一種安全感。同時,面對自己的父母,會有一種愧疚感。

大家都知道,等一個人成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的時候,沒有工作就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了。可能年輕的時候你還有藉口逃避,覺得短時間的待業沒什麼大不了,甚至覺得是為了以後蓄勢待發。

但是,如果上有老下有小就會變得很不一樣了。比如說你會擔心要是自己沒有收入,會交不起孩子的學費,父母生病了也拿不出錢來,甚至感覺家裡已經沒有辦法維持正常的生活了。

想太多之後,真的會比較頭痛。所以,我覺得焦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相反,不焦慮恐怕才有問題。

但是我想說的是,焦慮解決不了問題,但是行動能。如果一直讓自己處於一種比較焦灼的狀態,一是對自己的身體不好,二是讓家人也跟著著急。

比如我有個朋友之前待業在家很頹廢,父母還要去操心他,讓自己不成為他的負擔。想想這樣一來,是不是更麻煩了。所以我覺得,與其焦慮,不如想辦法靜下心來,想想解決辦法。

現在社會上工作這麼多,沒有了這個,我們還可以找另外一個。或者不找工作的話,自己也可以好好利用這段空窗期學點新技能。俗話說技多不壓身,總有一天能用上的~

所以,不要焦慮,不要心急。我們還年輕,可以慢慢來~


希小逗


這樣可以在家多陪陪家人!以往都是初七都要正常上班了!現在可以在家喝個茶,聊一聊家常非常好!這只是一個過度期,在疫情沒有結束前,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最好放法就是踏實在家。疫情終究會過去,一切都會正常,焦躁是對自我和疫情過度擔憂造成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西安阿偉


你好朋友!很榮幸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簡單說說最近的感受!

首先,能呆在家裡為國家做貢獻,這是一件很榮幸的事,相比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我們有什麼焦慮的?

其次,呆在家裡,能和家人共處,一起渡過難關,這應該是更榮幸的。同時也是修身養性的好機會,多看看書,看看新聞,彈彈琴,陪孩子玩一玩。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合理安排時間,調解好情緒,祝福祖國早日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