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王謝家族有多顯赫?

燈火闌珊37677


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以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為代表的士族,就是中國古代名門望族的代表,曾經顯赫一時。不過把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的顯赫,其實在東晉和東晉和南朝時期,曹魏、西晉時的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並不顯赫,而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也一直在南朝不在北朝,把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的顯赫置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顯然不準確。

山陰路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 這裡的“王謝”,就是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這裡的“晉書”指的就是東晉。可見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最顯赫時是在東晉,而非整個魏晉南北朝。

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發跡於魏晉交替之際,當時比較有名的是王氏子弟是王戎和王衍。

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是名重一時的魏晉名士。曹魏後期,王戎曾被司馬昭闢為掾屬,曾擔任過河東太守。由魏入晉後,王戎歷任荊州刺史、豫州刺史、侍中、光祿勳、太子太傅、尚書左僕射、司徒等職,卒於任上。

王衍是王戎的堂弟,他也是魏晉名士的代表之一,他不喜實務、崇尚清談,是清談高手。西晉建立後,王衍歷任北軍中侯、中領軍、尚書令、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司徒、太尉等高級官職。五胡亂華時,他被胡人首領石勒所殺。

琅琊王氏,真正走上巔峰是在東晉時期。王氏子弟紛紛出任東晉的顯官要職,琅琊王氏之盛,當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琅琊王氏開啟了東晉百餘年的門閥政治。

(晉元)帝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 —《晉書·王敦傳》

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導,助力司馬睿登上帝位,勞苦功高。司馬睿在政治上依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王敦和王導這堂兄弟倆,是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也是助建東晉的大功臣,特別是王導,是司馬睿建立東晉的首席功臣。

衣冠南渡後,王導以北方士族領袖的身份,聯合南北方士族共同擁戴當時毫無名望和實力的司馬睿登上帝位,這才有了東晉。東晉建立後,王導被任命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隨後又任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在司馬睿登基儀式上,司馬睿甚至請王導和他一起坐坐龍椅。足見司馬睿對王導的寵信。

司馬睿稱帝以後,東晉執政權一直在琅琊王氏手裡。司馬睿不甘心大權旁落,曾試圖從琅琊王氏把權力奪回來,遭到了琅琊王氏的反制,手握重兵的王敦起兵造反,挫敗了司馬睿重振皇權的企圖。

王敦後來發動第二次叛亂謀求改朝換代,最終被朝廷平定了。此後琅琊王氏由盛轉衰,特別是王導死後,琅琊王氏衰落的態勢更加明顯。王氏子弟再沒有人出任高官要職,儘管如此,琅琊王氏在社會上仍然非常大的影響力,東晉當權士族仍然會拉攏琅琊王氏以加強自身實力,如陳郡謝氏執掌東晉時,就曾和琅琊王氏聯姻。謝安的侄女娶了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

東晉滅亡後,門閥政治宣告終結,包括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在內的士族門閥,開始走下坡路,無法繼續執掌朝政。因為琅琊王氏在東晉的巨大影響力,南朝的皇帝仍然會大力拉攏琅琊王氏,只是不給予實權,多半出三公之類的榮譽性官職。儘管如此,琅琊王氏在南朝期間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皇室和琅琊王氏聯姻,其他世家大族和琅琊王氏聯姻,在南朝都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琅琊王氏憑藉著在東晉積攢的影響力,在南朝依然是頂級豪門,時人以和琅琊王氏結交為榮。琅琊王氏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雖不及東晉,但在士族中居於首位。

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在西晉名聲不顯,在東晉初年的政壇也很寂寥,陳郡謝氏發跡是在東晉中期。後來的淝水之戰,更是把陳郡謝氏推向名望頂峰,成為和琅琊王氏比肩的頂級士族,

陳郡謝氏執掌東晉時,謝安在朝廷擔任宰相,他的族人謝尚、謝萬、謝石、謝玄、謝琰等人也在各地領兵,陳郡謝氏幾乎掌控了東晉王的軍政大權。

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謝安,有大功於東晉,一次是阻止桓溫篡權,一次是和自己的侄子謝玄配合,打贏了淝水之戰。

龍亢桓氏的桓溫執政時,剛開始和謝安關係不錯,但隨著桓溫流露出不臣之心,並做出各種篡逆之舉。謝安開始疏遠桓溫,並堅決反對桓溫篡奪晉室。

桓溫廢帝自立後,以祭掃皇陵之名進入建康,同時召見謝安和侍中王坦之。此舉讓文武百官大為驚恐,更是傳言桓溫將要滅掉王謝兩家。

謝安和王坦之前往拜見桓溫,王坦之嚇得話都不敢說。謝安很淡定,侃侃而談,最終說服了桓溫,打消了桓溫作亂的念頭,保全了晉室。

既見溫,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坐定,謂溫曰:“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溫笑曰:“正自不能不爾耳。”遂笑語移日。-《晉書·謝安傳》

桓溫急於稱帝,多次上表要求朝廷給他加九錫,都被謝安以文書不合格為由退了回來,就有這樣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次,謝安最終熬死了桓溫。

桓溫死後,陳郡謝氏執掌東晉。謝安入主中樞。當時前秦伐晉的勢頭很明顯,於是謝安推薦自己的侄子謝玄出任兗州刺史,鎮守廣陵。淝水之戰中,謝玄不負眾望,在前線擊敗了前秦。

淝水之戰的成功,成全了陳郡謝氏的美名,陳郡謝氏的名望也達到頂峰。戰後,因為晉孝武帝十分猜忌陳郡謝氏,有意提拔宗室鉗制陳郡謝氏,謝安當時在朝中也沒有有力的援手,不願意和晉孝武帝徹底翻臉,打破淝水之戰後的穩定局面,於是他離開朝廷,出自廣陵。謝安此舉,標誌著門閥政治開始謝幕。

謝玄是謝安的侄子,他成名於淝水之戰。當時謝玄以晉軍統帥的身份,和是十倍於己的秦軍在淝水展開對峙。

由謝玄親自訓練出來的北府兵,是東晉最精銳的部隊。謝玄率領8萬北府兵,以少勝多,戰勝了強大的秦軍,大敗秦軍,使得東晉轉危為安。

東晉能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謝玄的功勞是最大的,他也是淝水之戰的東晉方面的靈魂人物。戰後,朝廷只是象徵性地給予了謝玄一些封賞,不過謝玄不以為意。後來46歲的謝玄病死在會稽內史的任上。

陳郡謝氏執政時,名望越來越高,作為後起之秀的士族門閥,通過不斷的努力,終於和老牌門閥琅琊王氏平起平坐,世稱“王謝”,是東晉和南朝時期,兩大頂級名門望族。

東晉之後,南朝宋建立,陳郡謝氏和其他士族一樣,喪失了對朝政的控制和影響。但和琅琊王氏一樣,在社會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南朝的名門望族,也以“王謝”為尊,成為南朝皇室和其他執政者拉攏的對象。和琅琊王氏一樣,陳郡謝氏子弟在南朝,一直都是擔任位高權輕的職務,政治影響力遠不如東晉,但是社會影響力不減當年。

結語

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的顯赫,主要集中在東晉時期,西晉時琅琊王氏剛剛冒出頭罷了,陳郡謝氏則籍籍無名。真正讓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成名的是東晉時期,琅琊王氏是第一個執政的士族,陳郡謝氏是最後一個執政的士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一前一後,在士族門閥最鼎盛的東晉,書寫了士族門閥的傳奇。

東晉滅亡後,南朝恢復了皇權政治,士族無法再像東晉那樣操控政權了,但是作為士族門閥的代表,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在社會上依然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依然是一流士族和頂級豪門。南朝不管是皇室,還是其他執政者,都極力拉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人們都以和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有交情或者有關係為榮。


袁衛宇


魏晉南北朝的王謝,指晉代四大盛門裡的四大姓氏中的前兩位,王氏、謝氏!魏晉南北朝四大門閥之“王氏、謝氏、袁氏、蕭氏”四個家,王氏是四大家族之首。



別稱: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也作“王謝桓庾”,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

琅琊王氏肇端於西漢時期的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發展於曹魏西晉,確立於東晉初年並達到最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延續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後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時間裡,琅琊王氏在政治、倫理道德、朝章國典、文學藝術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衣冠南渡、舉族遷居金陵。南渡之後,因對故鄉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棲霞區)。

始祖考證



琅琊王氏出自姬姓,最早的開族始祖是春秋時期的齊國大司馬王子成父,王子成父是周桓王的第二個兒子,因避“子克之亂”而投奔齊國,齊桓公時期,因管仲舉薦而被任命為齊國大司馬,齊桓公死後,王子成父的後代,繼續擔任齊國的將領,於是定居在了齊國,並世代以“王”為氏,此為琅琊王氏之始。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琅琊王氏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的後代,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時人稱為“王家”,子孫遂以“王”為氏。從宗敬下傳到十五世為王翦,王翦與其子王賁、孫王離,三代皆為秦國大將,是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功勳之臣。秦末,王離之子王元為避秦亂,“遷於琅琊,後徒臨沂”。西漢昭、宣時期,王元四世孫博士、諫議大夫王吉始家皋虞,後徒臨沂都鄉南仁裡,成為於史可考的琅琊郡臨沂王氏家族的始祖。

經過古代諸多文獻記載,於是琅琊王氏一致被認為是周靈王太子晉的後代,這一說法在所能見到的記載中。以東漢人,王符所撰的《潛夫論·志氏姓》為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揚光大,隋唐以後成為共識早期的相關文獻、世系、墓誌、佛經、詩文等記載,尤其是《潛夫論·志氏姓》,東晉孫綽《丞相王導碑》、南朝齊《故永明敬太妃墓誌銘》、梁陶弘景《真誥·延象篇》、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勱德行碑》、北魏《王紹墓誌》及《王誦墓誌》,《文選》唐章懷太子李賢注引《琅琊王氏錄》,唐李翰《鳳閣王侍郎傳論贊並序》、林寶《元和姓纂》、李白《感遇》、李珏《琅琊王府君(袞)墓誌銘》,北宋邵思《姓解》、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等等,都對太子晉和琅琊王氏的關係作了大致相同的記載。

王氏富貴顯耀,第一望族!

西晉永嘉之亂後,以王敦、王導為首的士族擁立琅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王導的堂兄弟王曠認為:北方夷族太多,建議司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金陵。

公元313年,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永嘉南渡,整個中原地區的北方名門望族,以及政府機構、官員、甚至士族家中的傭人和雞鴨牛馬都被帶過了長江。這次以門閥士族為主要力量的大遷徙共有90多萬人,琅琊王氏是其中最重要一支。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晉室,史稱東晉。

由於對司馬政權的大力支持和艱苦經營,琅琊王氏被司馬睿稱為“第一望族”,並欲與之平分天下,王氏勢力最大時候,朝中官員75%以上是王氏或與王家相關的一杆人等。

族人風範

孝悌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典故主人翁王祥。

二十四悌之【王覽爭鴆】典故主人翁王覽。


奚譽賢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年王謝兩家的盛況從辛棄疾的這首詞裡就能窺得一二。

南朝王謝兩家在當時眾多的門閥世家中可以稱得上是佼佼者,是貴族中的貴族。很多人都知道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知道王家是僅次於皇帝司馬家的存在,殊不知謝家是僅次於王家的存在。舉個例子就知道了,當時王謝兩家的婚事要麼是和皇帝司馬家通婚,要麼就是王謝兩家通婚,其他的家族根本入不了眼。

謝家在東晉尚未建立時就已經是當時的上流家族,一直到南梁時才突然衰敗,最露臉的時候應該是淝水之戰,在謝玄的領導下、謝安的指揮下,東晉重創前秦南侵的70萬軍隊,謝家的聲望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

但是要說軍事上最大的成就應該是創建了北府軍鎮守京口,使得當時東晉最有戰力的荊州軍再也不敢動不動就攻打建康。後來北府軍在劉裕的手裡再次發揚光大,不但北伐路上難逢敵手,最後還取代了東晉建立了劉宋。


歷史淘沙


魏晉南北湖時期,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合望族者,輒推王謝,可以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王謝兩族,在當時達到了門閥士族的巔峰。

僅僅從兩個家族中我們熟知的人物,就足以看得出王謝家族的顯赫:

1、王氏名人

王氏起自西漢王吉,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王氏成員能夠有傳記的人物,“正傳六十二人,三公令僕五十餘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書二十五人。”足以彰顯琅琊王氏家族的顯赫。

(1)王衍

王衍為西晉末年重臣,位極三公,最後是僅有的抵抗匈奴入華的大臣之一,雖然被後世認為是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但才名與地位超然。最後,王衍被石勒活埋。

武帝聞其名,問戎曰:“夷甫當世誰比?”戎曰:“未見其比,當從古人中求之。”

王衍的堂兄王戎,對司馬炎評價王衍,只能從古人當中,找尋能夠跟王衍比較的人。

(2)王導

王導的地位顯赫不用多說,一手締造了東晉初期“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對於司馬睿的東晉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歷經三代東晉皇帝,是東晉王朝的重要奠基人。

(3)王敦

王敦最出名的事蹟就是謀反了,不過卻是跟王導一起,建立東晉的功臣。只是最後因為位高權重,受到忌憚,最後謀反,下場很慘。

不過,王導卻沒被王敦的謀反所影響,依舊在東晉朝中有著重要地位,不得不佩服王導的厲害。

(4)王羲之、王獻之、王徽之

其實相比前三位在政治軍事上的功績,最熟悉的還是王羲之及他的兒子幾人在藝術層面上的成就。

2、謝氏名人

謝氏在東晉初期四大家族“王謝袁蕭”中位居第二位,也是名人輩出,在謝安時掌控東晉朝政時為謝氏家族顯赫的高峰。

(1)謝安

謝安最大的成就可以說是在與北方勢力對抗贏得了“淝水之戰”,為東晉的穩定贏得了重要的時間。政治上,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的篡位意圖。

(2)謝玄

重新組建北府軍,是後期東晉顛覆的重要伏筆。

(3)謝道韞

著名的女詩人,三字經中“謝道韞,能詠吟”。是謝安的侄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的妻子。

(4)謝靈運

南北朝時期著名文人,文學上的成就遠遠超過出仕的功業,山水詩對後世有巨大影響。“才高八斗”出自謝靈運。


最後

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其實已經是左右整個朝局社會的最重要部分。從曹魏開始,到司馬家族的承接,再到後來江東士族的推動,士族門閥的影響力一點點擴大,併成為左右每個朝代的關鍵因素。


亭安讀書



兩晉南北朝那個時期中國士族如林,可是,幾乎沒有哪個世家大族堪與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比肩。

“王謝”的並稱便是那樣昌盛繁榮,在中國歷史上,有些家族的譜系可能續的比王家還長,卻沒有王氏家族權位那樣高;有些家族可能曾經在權勢上勝過王家,卻沒有王氏蟬聯的那麼久。

三百多年來,王、謝兩家族能人輩出,仕宦顯達,他們或引領一代之風尚,或執一朝之牛耳,從漢魏入兩晉歷南朝,一直繁盛、麼榮耀。雖然家族內部族系龐大,各個分支升降不一,時而此支顯貴,時而彼支榮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卻能互相幫助,保證家族始終能夠站在時代前沿。

第一望族

公元313年,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永嘉南渡,整個中原地區的北方名門望族和精英,以及政府機構、官員、甚至士族家中的傭人和雞鴨牛馬都被帶過了長江。

這次以門閥士族為主要力量的大遷徙共有90多萬人,琅琊王氏是其中最重要一支。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晉室,史稱東晉。由於對司馬政權的大力支持和艱苦經營,琅琊王氏被司馬睿稱為“第一望族”,並欲與之平分天下,王氏勢力最大時候,朝中官員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真正的是“王與馬,共天下”。

第一豪族

陳郡謝氏的發跡史就是從淝水之戰的謝玄和謝石的豐功偉績而名滿天下,確實,如果沒有淝水之戰的東晉勝利,中國的歷史將改寫,華夏漢文明將遭北方蠻族的徹底滅亡。

歷史學界也認為,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淝水之戰奠定了南北朝,南朝為隋唐的核心文明奠定基礎,可見淝水之戰的影響深遠。

就是這次古代世界著名的淝水之戰陳郡謝氏扮演了主角,謝家才從一個普通士族變成了與琅琊王氏並列的最高名門望族,這兩族的名望在當時是連五代皇室(東晉,南朝)都比不上的。

南朝梁時期,侯景曾向梁武帝請求和王謝兩族聯姻,梁武帝蕭衍不答應,蕭衍說:“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侯景很生氣,後來娶了蕭衍的孫女,可見當時皇族以門第論確實比不上王謝兩族的。

總的來說,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那是響噹噹的字號。即使在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門也自視極高,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只在兩族之內進行。他們兩家在晉朝消亡之後仍是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大梟雄侯景向兩族求婚被拒絕遂視此為平生恨事,最後造反時順便將王謝兩族徹底誅絕。王謝的數代風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劉禹錫的一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後人懷詠。

幾乎沒什麼奢靡之事。因為王謝兩家本身就是奢靡。


菜菜講歷史




#魏晉南北朝王謝家族“如日中天”#

要真正談到王謝家族的地位顯赫與望族,其發生在東晉時期。

東晉時期,此時的王謝家族“如日中天”,在司馬懿時期就曾幫其奪取政權,一直幫助其鞏固政權,並立下汗馬功勞。



王謝家族,在魏晉南北朝那是個響噹噹的著名字號,就是放在魏晉南北朝之前的門閥林立的東晉時代,王謝家族也自視極高,其威望無人能比,無人能及的,除了婚嫁入宮攀龍附鳳之外,其它的一切事務都只在王謝兩大家之間進行,絕對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王謝家族即使在晉朝滅亡之後,仍然是風光無限,一直到梁武帝發起的大梟雄侯景向王謝家族求婚,被其直接的毫無情面的拒絕,激怒了梁武帝,最後在造反時順將王謝家族徹底除根,隨之而來的王謝的數代榮華富貴就此結束。


祥道


我家以前有兩本書,一本專門講王家的,一本是講謝家。我記得我看了講王家的那本,謝家的那本沒有看。不過看過的內容基本忘了。

王謝兩家在六朝時期是鼎盛的大家族之一,綿延長達兩三百年。那個時期雖然有其他權傾朝野或富可敵國的家族,比如恆溫和石崇。但都是曇花一現。

王家有兩支太原王家和琅邪王。大概琅邪王家更旺。做到一等公卿的六人。其他的只要生在王家都官做。大概有兩百人上下。8人是皇后,娶公主的有20人。有“馬與王共天下”的說法。

王導是東晉開國宰相,可以說是憑他一人之力穩定了政局。王朗,王戎,王衍,王羲之等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王氏家族的人。

謝家情況大概和王家差不多,這兩家也是互相通婚的。比如謝道韞就是王羲之的兒媳。


地主婆趕山


<strong>


王謝家族


西晉永嘉之亂後,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從北方南遷至金陵(南京)。


後因王謝兩家的王導、謝安及其後繼者們,兩家在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共五個朝代叱吒風雲,因文采風流、功業顯著而彪炳於史冊。


烏衣巷: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

↓↓↓

王謝之家,成為後世再無人企及的顯赫世家大族。這兩大家族到底有多牛?他們和南京城有著怎樣的淵源?一起來看看~



琅琊王氏


琅邪王氏在漢朝興起,四大家族之首,與陳郡謝氏並稱“王謝”;時人皆謂“王與馬,共天下”、“不以王為皇后,必以王為宰相”。


整個家族在東晉和南朝共出現過9 位皇后, 7 位駙馬, 1 位北朝妃嬪;六朝時代,琅邪王氏五品以上官員有161人,一品官達15人。


琅琊王氏代表人物有東晉丞相王導、東晉大將軍王敦、“竹林七賢”王戎、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等。


<strong>

01

王戎

竹林七賢之一;晉代大孝子


“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兼通仕、商、玄三道。自幼聰慧,身材矮小而風姿卓絕。據說能直視太陽而不目眩,中書令裴楷稱其“燦燦如下電”。


王戎在晉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時為其母守喪,雖逾越禮制,飲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體虛弱,連起身都要扶柺杖。中書令裴楷前往憑弔其母,說:“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衝必不免滅性之譏。”而尚書和嶠在同時遭母喪,雖然寢苫食粥,但哀毀不過禮,氣色不衰。劉毅稱之為“和嶠生孝,王戎死孝。”


02

王羲之

書聖;“東床快婿”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王羲之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有很多軼事流傳於世,“東床快婿”的主人公就是他。據古籍記載,當時有位老臣郗鑑,想在烏衣巷王氏家族中尋覓佳婿,就派了一個門客來找王導。


王導就說:“王家子弟都在東廂,你自己去挑選吧。”門客看後回去報告:“王家子弟個個都好,聽說您來選婿,但個個都很矜持,只有一個年輕人在東床上坦腹而臥,好像不知道有事一樣。”

這人便是王羲之,後來郗鑑就把女兒嫁給了他。流傳至今的成語“坦腹東床”“東床快婿”便是由此而來。而且王羲之迎娶的就是被譽為“女中筆仙”、書法也是頂呱呱的才女郗璿。(再一次被這個家族的牛氣震撼了~)


《蘭亭序》 局部

↓↓↓


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在東晉初年還只是一個普通士族,後謝萬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後,才開始崛起。


但是謝氏一族的輝煌,還要等到淝水之戰——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取得了勝利,保全了東晉江山。東晉政府追論功績,追封謝安為廬陵郡公,封謝石為南康郡公,謝玄為康樂縣公,謝琰為望蔡縣公。陳郡謝氏一門四公,自此,奠定了一流士族的地位。


代表人物有東晉名相謝安、東晉名將謝石、著名詩人謝靈運、女詩人謝道韞等。


01

謝安


風流宰相;淝水之戰大boss


東晉政治家、名士。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淝水之戰東晉方決策者 、挫敗桓溫篡位之意,被後人稱為“江左風流宰相”,帶領謝氏家族走上高門士族。


大家對謝安應該很熟悉了,上週我們介紹淝水之戰時也重點介紹了這位牛人。他少年時便很有名氣,但他表示無意出仕。直到前秦苻堅親率大軍百萬攻打東晉,當時謝安坐鎮京師任總指揮,正是以他為主的謝氏家族四人導演了一場震古爍今的“淝水之戰”。自此之後,謝氏地位日益增高,到達巔峰。



02

謝靈運


山水詩派開創者;著名驢友


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


謝氏族人都稱呼謝靈運為“謝客”,意思是一直客居他鄉。後世詩詞中提及“謝客”,“謝公”指的都是他。李白就曾寫過“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謝靈運出身名門,雖然仕途坎坷,但是他常常放浪山水,探奇攬勝,反倒成就了他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地位。


附贈一組王謝關係圖↓↓↓

王珉=王導的孫子=王獻之堂兄=王練父親=王珣弟弟=王洽兒子=謝安的女婿

王珣=王洽的兒子=王導孫子=王羲之堂侄=王珉哥哥=謝安弟弟謝萬的女婿

王羲之=王曠兒子=謝道韞夫君王凝之的父親=謝道韞的公公=王孟姜的父親=郗璿的夫君

王孟姜=王羲之、郗璿的女兒=謝瑍的丈母孃=謝靈運的外祖母=南陽劉暢的妻子

這兩家的朋友圈簡直不要太強哦!隨手一抓就是一個個歷史上響噹噹的名人誒!更多他們的風流故事,就在《南京》第四季“雅頌秦淮”第三集《芝蘭玉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