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接水,噴酒精會漏?酒精消毒後不能防住病毒?真相到底是什麼

有朋友問我,說現在最好的防護是什麼,我說不出門,不去做2B、3B就是最好的防護,前段時間我跟大家說口罩不夠用的時候,用酒精消毒口罩最外面那層,晾乾以後繼續用,有人就說這種辦法不行,說酒精會破壞靜電吸附作用。

特別是最近有一些大V,也在做一個實驗,他們說用口罩去接水呀,用酒精去噴最外面的那層,然後就說水會漏下來,這樣的實驗就能證明口罩用酒精消毒以後就不能用了。然後呢我也做了個實驗,不過我做實驗是用用過的口罩,當時也沒拍視頻就不補拍了。的確呢你不管是用酒精或者用水去噴最外面一層它都會漏水,但是口罩呢它最關鍵的就是中間那一層,叫做熔噴無紡布。

口罩接水,噴酒精會漏?酒精消毒後不能防住病毒?真相到底是什麼

熔噴是一種高新技術,無紡布的意思就是不是織出來的布,他是噴出來的布,無紡布呢是完全沒有規律的一個結構的布,它的纖維都是縱橫交錯沒有規律的,它的纖維細到只有0.5到10微米,什麼概念呢,就是噴出來的這個纖維只有頭髮的十分之一,甚至是五十分之一。

這樣說可能有點複雜,說一個東西大家都知道了,叫做的確涼。的確涼是廣東那邊的音譯,英文叫做dacron,也就是滌綸。滌綸就是無紡布。但是滌綸是不是熔噴出來的我就不知道了。

的確涼有什麼特點?耐磨、不走樣,容易洗、幹得快、色彩鮮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輕。穿過純棉布料的人都知道,棉布厚重,洗後曬乾容易皺褶,需要燙平。但是滌綸衣服不用燙。所以經常拿來做襯衣啊、裙子啊。七八十年代也是風靡一時。

再說回這個熔噴無紡布。它用在什麼用途呢?它用在空氣淨化器、空調的過濾系統,還有就是醫療用途,現在最常用的就是口罩。

口罩是由三層組成的,內外兩層是紡粘材料,紡粘也是一個技術,這裡就不多說了,起到的作用就是吸溼或者是阻水的作用。 但是真正起到核心過濾作用的就是中間的熔噴無紡布,這一層吸附95%以上的PM0.3,也就是小於等於0.3微米的微粒過不了這一層。病毒是0.1微米。

那醫用口罩、外科口罩還有N95口罩在結構上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最大的區別就是熔噴無紡布這層的厚度,有人用電鏡觀察到,外科口罩的熔噴布厚度為 156 微米,而 N95 級口罩的熔噴布層厚度為 521 微米,是外科口罩的 3 倍 。所以你可以明顯地感受到N95比外科口罩要厚實。但是跟棉布口罩,也就是紡布口罩比起來,熔噴材料口罩還是輕很多。

口罩接水,噴酒精會漏?酒精消毒後不能防住病毒?真相到底是什麼

來自飛納電鏡


口罩接水,噴酒精會漏?酒精消毒後不能防住病毒?真相到底是什麼

來自飛納電鏡

那到底酒精消毒後的醫用口罩,會不會失去防毒功能呢?

有人就用電鏡觀察了用酒精浸泡、水煮、還有蒸汽消毒後的醫用口罩。發現合格的口罩,熔噴層結構完全沒有變化。在這之前,我聽到的是,熔噴材料不耐高溫,但是有多不耐高溫,電鏡給出了答案,在100°沸水中,熔噴無紡布纖維不會變形。同樣的,酒精浸泡24小時後的口罩纖維也沒有變形。

那前面提到的靜電吸附作用會不會被酒精破壞呢?的確,用酒精浸泡過後靜電吸附作用是沒有了,但是用酒精噴外層,靜電吸附作用沒有被破壞。

那是不是靜電吸附沒有了,是不是就不能阻隔病毒了呢?

咱們再來分析一下熔噴無紡布的結構。其實熔噴無紡布的結構很簡單,就是像漁網一樣的篩子的作用,把大魚留住,把小魚放過去。

熔噴無紡布的縫隙其實比病毒大很多,前面說了病毒大概是0.1微米,無紡布的間隙是1微米,甚至更大。光靠篩是篩不動的。

它還得靠這些理論:

1、慣性碰撞:大顆粒在直接撞上纖維

2、 攔截作用:中等顆粒被纖維黏住,雁過拔毛

3、布朗運動:小顆粒被壓抑的空間搞亂陣腳,一不小心被纖維抓住。

4、然後是靜電吸附作用。

病毒想要通過核心過濾層,得過五關,為什麼是五關,因為病毒大多是吸附在飛沫上,飛沫的尺寸比無紡布的間隙要大得多。

所以,口罩用酒精消毒,晾乾,是可以使用的。現在網友都說酒精都買不到了,那就節約點用,在外面一層噴灑。但是還是要注意前提,能不重複使用就不重複使用,重複使用也要注意是不是沾染了其他的分泌物,有分泌物還是要丟棄。

那是不是口罩多了就隨便丟掉呢?當然不是,就算是口罩充足的情況下,不是高密度場所、不是防疫一線,口罩也可以節約使用。

因為現在的熔噴無紡布價格已經漲到一頓1萬多塊錢,製作口罩的成本在上升。最近還聽說,柳州的五菱神車場都開始生產口罩,一天生產170萬隻口罩。

那還有一個消息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氣溶膠是什麼概念,提起一個東西大家一定知道,霧霾和PM2.5,氣溶膠簡單的說霧、霾、靄、煙,多的時候肉眼可見的模糊,少的時候,電鏡才能看得到。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那很有可能在空氣中漂浮,因為氣溶膠的特點就是在大氣底層盤旋。但是空曠環境病毒密度極小,需要注意的是電梯、房間等密閉環境內的氣溶膠。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出門就得帶口罩,不管是不是遇到人。當然目前對於氣溶膠的評估,還是尚不明確。我們還是注意身邊少出門、不聚集、勤洗手、多通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