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世界高速公路總里程最長的國家,如何發展我們的汽車文化?

北美楠哥


汽車文化的形成需要哪些因素

  • 改裝文化

  • 老車文化

  • 高等級賽事

  • 普通競技賽事

  • “錢與閒”

上述五點是形成汽車文化的核心因素,然而真正的核心只是第五點,有爭議嗎?


汽車文化的兩大版本

第一板塊應為車型文化,比如北美的皮卡文化、歐洲的旅行車文化、日本的Kcar微車文化等。在不同的地區熱銷的車型正是汽車文化的體現方式之一,因為每一種車型都代表著一種性格。皮卡車造型粗獷奔放但實用性很強,這是美國西部牛仔文化在工業時代的體現;歐洲旅行車文化很大程度因特殊的道路情況影響,或者說因傳統文化建築的保留讓汽車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形態。而日本的Kcar文化雖然比較低端,但也能體現出日本人節能環保的意識有多強,這也是一種文化以汽車作為媒介進行的體現。

在車型文化領域目前國內尚未形成,因為地域過於遼闊且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初期的技術又多來自外國汽車品牌的支持。因此形成了至少三種用車文化,其一為依靠一汽與上汽大眾兩大企業輻射的德系車文化圈,其二是以滬市為中心以通用汽車集團形成的美系文化車圈,其三是以兩田一產從80年代以特殊方式從南方進入閩粵瓊等地區的日系文化車圈。自主品牌從起步到成熟也有這三大車系的借鑑,所以產品風格也可以分為三類(不再贅述)。

以三大合資車系形成了三種汽車文化,很顯然這三者之間絕不可能融合,結果只會是在相當長時間內的衝突。而自主品牌形成自我個性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那麼在這種“混戰”的環境中何談汽車文化呢?最理想的結果是在各車系的競爭中,實現各車系產品力的提升,同時引導消費者走出“品牌信仰”的怪圈;讓品質高於品牌影響力,達到大部分量產車能夠高品質才是現階段的重點問題。


第二板塊:改裝車

知名的改裝車風格有DUB和VIP,這兩大系統的改裝車可以說極難在中國汽車市場風靡,因為改裝成本實在太高。一套鍛造級的DUB輪轂基本等於平均可支配年度收入,加上懸架系統的強化與改裝,一臺車的淺改裝成本可以讓一個普通汽車用戶喝一年的風。要知道保有量最大的是普通的消費級與入門級汽車,這些汽車的用戶大多還在為生計奔波,讓這些汽車愛好者不考慮生存而考慮玩車,想來18歲的毛頭小子才會這麼幹吧。

改裝車是一種比較奢侈的愛好,任何一個改裝車文化足夠成熟的地區,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準總會很高。所以現階段不用考慮一些不切實際的所謂汽車文化,也不宜涉足極其小眾的改裝車領域創業;汽車後市場目前能夠生存的行業無非是維保養護與車輛裝飾,改裝車短期內不建議涉足。




天和Auto


說到汽車文化,歐洲我們會想到F1,gt,wrc等頂級汽車賽事,精緻的歐洲小鋼炮,合式的超跑,美國我們會想到大排量,大馬力,直線加速賽,一望無際的公路,日本我們會想到JDM,漂移等等。

一種文化的建立前提是它必須有足夠的土壤去讓它生存發展。而我認為這個前提是當物質到達一定程度之後,精神上感到空虛匱乏。

所以可以看下,我國的經濟水平根本還達不到這一階段,還有多少人買個車之後把車祖先一樣供奉起來的。你問10個人,可能10個人都沒試過把油門踩到底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車只是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只是一種撐面子的工具。而那群富二代現在一隻推崇的玩車方式,是我們大眾能夠玩的嗎?所以他們只能永遠自己玩自己,也不會跟你們玩。改裝車同理,玩改裝一點也不便宜,把改裝的錢拿去吃了他不香嗎,拿去投資不好嗎?

總結:等中國人什麼時候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工資就能買到一輛過得去的車的時候,再說汽車文化吧


外國汽車日誌


我國的所謂汽車文化就是年檢和排放標準,以及千方百計阻止百姓買車的同時質問為什麼不買。


老鵪鶉蛋


這個問題先分開幾個階段看:

首先是買車文化,國內從無車,到八十年代開始慢慢有私家車,再到90年代發達地區開始普及、再到2000中葉開始廣泛進入普通家庭,已經走過了40年,但將汽車作為身份象徵的思路一直如枷鎖般為國內的汽車賣車、買車文化塗上陰影,麻木崇拜某些品牌、將汽車當作奢侈品,以這樣的出發點就大大限制了汽車文化的基層發展。

再者就是用車文化,因為普遍用戶對汽車基本機構知識的缺失,導致了用車文化中常年迷信、依賴“原廠”,盲目相信“原廠就是最好”的消費觀念,也限制了汽車文化中的多元化發展。

至於更高層次的改裝,改裝本身就是基於對汽車基本機構的熟悉、對用車觀念是否有自己主見下的產物,而大部分人除了對其嗤之以鼻、片面地認為改裝就是個性化、是小孩子的玩意之外,其實對改裝的真正含義是一無所知的,更加不要跟他說改裝會有多好多好了。

汽車文化上不去,我覺得不能怪國家不開放改裝之類的,全世界也只有日本有成文的改裝法例,而包括美國、歐洲等都沒有,他們的改裝業發達,最主要的原因是全民化了,這只是所謂的法不責眾而已。國內離真正的汽車文化很遠,因為汽車或者私家車這個概念僅存在了幾十年,跟那些過百年的、經歷過數代人積累下來的,真的還有很遠很遠!


Hon達誌


我們國家根本沒有汽車文化,人家外國造車都上百年曆史了,我們國家才幾十年。

總結一下,我國汽車文化就是:

夠大,有排面,能夠相互攀比。


呂致遠


這個咱們個人怎麼努力也白搭吧,這東西得車企或者國家有想法,才能帶動,你就比如說改裝車,國家根本不允許,你再有個性又如何


大箱子BB


我們國家壓根就沒有汽車文化,怎麼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