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戒掉手机,让孩子回归生活?

清凉一夏HR


家长你好:

初三女孩子沉迷于手机世界,已经放弃学业,但是她又能安于享受父母所提供一切物质保障,凭什么她敢这样做?又特别坦然这样做呢?父母必须要先搞清楚孩子的内心想法,然后才能对症去解决问题。

原因分析:

原因一:父母最大的软肋,恰是怕不给孩子玩手机,她跑到外面去,发生危险。

事实上,家长的担忧成了孩子手里的利刃,她非常清楚父母怕什么。你们不是怕我跑出去出事吗?那你们就得允许我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玩手机。如果家长就被孩子威胁着,你们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你们缺乏改变孩子现状的勇气。我曾经指导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凡是失败的案例都是家长不敢改变现状,始终被孩子拿捏在手里。家长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软肋,先强化勇气,用绝不怕孩子出任何问题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才有可能把我后面给你的建议落实。

原因二:父母没有原则与底线,你们求着孩子放下手机,孩子绝对不会配合你们,因为你们没有威信。

孩子能有今天沉迷于手机世界的行为,其实是家长一手制造的,你们在最初给孩子买手机的时候,没有明确告知孩子,你只有手机临时使用权,而没有实际拥有权。你想获得这使用权,就必须要遵守父母给你立下的规矩,否则,我们绝对不会给你买手机。请家长想想,你们最初忽略这些最起码的原则与底线了吧?结果孩子在无手机使用规则的世界里,践踏着父母的尊严。到今天为止,你们已经没有任何威信。

原因三:父母没有让孩子清楚,如果你不接受管教,你面临的后果是什么。

现在家长看到孩子拿着手机不放手,并且已经荒废了学业,并且还威胁着父母。如果家长不怕孩子威胁呢?你们就告诉孩子,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明明白白做人,在这个家庭里,父母是你的生活保障者,我们可以根据你的表现提供保障,如正常上学、做家务、休息等,就享受正常的家庭待遇,如果做不到,对不起,你只能吃清水煮白菜,因为你没有付出劳动。我们不怕你往外跑,如果你有勇气到外面去独立生存,这不正好实现了我们的愿望吗?因为孩子早晚都要走向独立的。

解决策略:

策略一:把孩子零花钱的渠道切断,把家里储存的零食、水果、熟食品都清空,让孩子正常到餐桌上吃饭。

凡是手机不离手,且和父母关系比较紧张的孩子,往往是不愿意上餐桌吃饭的,或者到餐桌上吃饭也是低头不说话,做好饭得喊她吃,才心不甘情不愿上桌。吃完就扭头回自己的房间,根本不会帮着妈妈收拾餐桌。既然有这样的特点,那不妨先把她的零花钱渠道切断,让他不能网购叫外卖,或者去商店买零食、去饭馆吃饭。接下来再把家里零食、水果、熟食品都清空,让她只能老老实实到餐桌上吃饭。

策略二:降低伙食标准,让孩子肚子里缺“油水”,建立起她的饥饿感,从而知道没有父母保障她日子难过。

女孩子已经到了初三,生理发育实际上已经快进入末期了,让孩子经历一下饿肚子体验,对她的生理造不成什么伤害。为此,家长必须要降低家里伙食标准,先减少荤菜,多一些素菜。再渐次过度到没有荤菜,只有素菜。最后过度到素菜中连油水都看不到,用不了一周时间,孩子就会饥肠辘辘。唯有产生很强的饥饿感,孩子才会想念父母的好,但是你们不要看孩子脸色,不去问询她是否饿,更不要关注她放不下的手机。

策略三:鼓励她往外跑,但是以独立谋生为理由,让孩子知道你早晚得离开家学会独立,你离开越早,父母越轻松。

前面两个策略实施后,孩子可能会内心有不满情绪,认为你们对她不好,故意虐待她。如果她有这样的想法,说明她认知分辨力是很差的。家长只需要告诉她,你可以有较好的生活待遇,但是前提是你必须要接受父母管教,放下手机,正常回归学习和生活。如果你做不到,只能接受最低保障待遇。现在你受不了,可以出去打工,因为你早晚都得离开家学会独立。你独立的越早,父母就越轻松。做这一步时,家长必须要放下任何顾虑,因为你越勇气,孩子就越怯懦,她真害怕你们放弃她呢。

策略四:待孩子服软后,必须要重新拟定家庭规则,让家规来约束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行为。

对待青春期孩子的管教,切莫说的太多,因为孩子早已经习惯于你们的唠叨,你们的重复,你们的愤怒与责备,甚至是你们的担忧与害怕。现在反过来,你们少说,用实际行动来让孩子感受到她在家庭之中待遇的变化,用眼睛去观察父母是否再害怕她做出格的举动,如离家出走。当孩子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父母真不把自己当回事时,她就没有桀骜不驯的资本了,自然态度就软化了。这时再召开家庭会议,重新拟定家庭规则,让家规来约束大人和孩子的行为,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能否改变青春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取决于家长是否有主见,是否有原则与底线。如果你们没有,就永远处于被动状态,不要说教育孩子了,恐怕不管你们付出多少,孩子都不会心存感激。通过上面的原因分析和解决策略,希望家长能对比反思,一定要狠下心来去落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