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參加神龍政變而被封王的五人最後都沒有得到善終,是什麼原因?

神龍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等大臣在首都洛陽紫微城 發動的軍事政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李顯復辟了唐朝的事件;因為是改朝換代的舉動,又稱神龍革命;政變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所以,又被稱為“五王政變”。

因參加神龍政變而被封王的五人最後都沒有得到善終,是什麼原因?

參加神龍革命的五王下場並不好!這是為什麼?

1.神龍革命進行的並不徹底。

敬暉和桓彥範等人誅殺了五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兄弟之後,深謀遠慮的洛州長史薛季昶曾經要求敬暉藉著兵勢誅滅武氏宗族勢力,匡正王室安天下;敬暉多次向張柬之提起,但張柬之都不同意,他解釋說: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以勇烈聞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夠親自鋤奸立威。

張柬之足智多謀,有超越他人的遠見與策略,送武氏殘餘勢力給中宗李顯剷除以立威揚名,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是正確的主動;可惜,李顯不是清朝滅和坤的嘉慶,他沒有接受這份"大禮"。

因參加神龍政變而被封王的五人最後都沒有得到善終,是什麼原因?

2.李顯復辟後,變得怯懦無能,為五王悲劇埋下了伏筆。

李顯在廬陵王期間處於幽禁狀態,每時每刻都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已嚴重消磨了他的鬥志,變得怯懦與昏庸,政治智慧已不復當年。

此時的李顯已失去了銳意進取的勢頭,變得心慈手軟,並沒對老媽孃家人下手,這為大唐留下了隱患,甚至,李顯的太子李重俊及李顯本人之死,都於李顯的婦人之仁,沒徹底清除武則天的勢力有關。

因參加神龍政變而被封王的五人最後都沒有得到善終,是什麼原因?

3.武三思的作用。

在武則天舊臣上官婉兒的客串與鼓譟下,武三思不僅成為李顯的皇后韋氏的情夫,還成為了李顯身邊的紅人;武三思趁機與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內行相事,反易國政”,武氏家族中人及其黨羽仍當權用事,武氏宗族勢力沒成死灰就復燃為熊熊大火,“為天下所患”。

後來,張柬之等五王人被武三思和韋后捏造事實,構陷譖毀,先後全部被貶官。 敬暉失掉權柄,受制於武三思後,每每捶床嗟嘆惋惜,直至彈指出血,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慘遭殺害。接著,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袁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

因參加神龍政變而被封王的五人最後都沒有得到善終,是什麼原因?

神龍革命領袖下場如此悽慘,令人人痛徹心扉,扼腕嘆息!

神龍政變標誌著武則天政治統治的結束,讓李顯提前復辟了帝位,政權重新迴歸李唐王室;一切立法制度、社會規範又重新回到唐高宗李治時期。

神龍政變之後,耄耋之年的武則天自己又向皇帝李顯要求迴歸大唐皇后身份,與李治合葬乾陵,因此武則天沒有成為眾矢之的,在當時也沒有被口誅筆伐,避免了一般亡國之君的悲劇下場;神龍政變是有進步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