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弱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這樣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髒的世界忽然變得美好的瞬間。”

——是枝裕和

《比海更深》取名自鄧麗君的歌曲《別離的預感》,鄧麗君在日本的知名度很高,她曾以一首單曲《愛人》創下日本有線點播榜連續14周的冠軍佳績。影片取名《比海更深》或許不只是人們解讀的因為愛,也是因為一個作家的人生理想,像鄧麗君一樣輝煌,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最想傳達的東西帶給人們,同時借用鄧麗君的經歷暗示主人公顛沛流離的感情。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人人都想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想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只可惜,天不遂人願,生活的常態是愛而不得,夢想不成真,所以才有那麼多人許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美夢成真。《比海更深》講述的就是最平凡的落魄中年人良多的故事。他懷揣著作家夢,發表了一本小說之後再也沒有創作靈感,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寫作的夢。沒有經濟來源的他去當了私家偵探,所謂的私家偵探其實就是每天把自己裹挾在別人風流狗血的私生活裡。經濟壓力導致他離婚,最終和妻子和解但分道揚鑣。

影片用平和的敘述基調,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沒有太用力的節奏和情緒,卻能直擊人心,讓人落淚。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影片進行解讀:

  • 設定:現實和夢想兩條相互交織的主線
  • 情感:兩對夫妻、父子關係的交疊衝突
  • 表現手法:兩個封閉空間的感情昇華

設定:現實和夢想兩條相互交織的主線,突出現實和夢想的撞擊與衝突,強化了觀眾對於矛盾的感受。

影片設立了兩條主線,一條是良多的作家夢;另一條是他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的物質主線。本片的高明之處是這兩條線一直是交織在一起的,現實和夢想的碰撞讓矛盾突出的很激烈,這樣就算敘述平和也能讓觀眾感受到良多深深地挫敗感和無奈。引發人們對於中年危機和少年夢想的思考。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夢想:

良多上高中的時候,夢想是長大了以後當公務員,因為他不想像他的父親一樣,無所作為又沒有固定的收入,只能靠偷母親的錢過活,讓全家人討厭。

長大之後的良多還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想去追逐他內心最渴望的夢想:成為一個作家。他也確實發了表了一篇小說並且獲獎了。後來失去了寫作靈感的他,沒有了經濟來源,每天跟在男人女人背後打探私生活,被拍僱傭來拍私密照為生。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已經做了很多促狹猥瑣的事情之後,他還是不願意接受去寫一部漫畫,雜誌社理解他作為一個作家的清高,提出如果漫畫出版給他錢但可以不署他的真名,他拒絕了。

很多人覺得他這種做法是沽名釣譽,都揭不開鍋了,寫一本漫畫怎麼了,不比當私人偵探高尚多了,他有什麼理由拒絕。可我認為,他是不想妥協,他在現實生活裡過的有多骯髒他都不想去玷汙他的創作世界,因為一旦連那個世界都失守了,他就再無精神寄託,會變成行屍走肉。

現實:

影片伊始,良多的姐姐和母親聊天,調侃良多大器晚成,實則是嘲笑他不務正業。

良多不賺錢,養不起老婆孩子,他老婆跟他離婚了。離婚後的良多過的更落魄,他付不起房租,更給不了兒子贍養費。父親去世後,他去母親家找遺產未果,看到獨居的母親捨不得花錢買雪糕,把飲料凍在杯子裡解暑。同很多中國老人一樣,

良多的母親並不肯承認她的節省,只說是買來的雪糕吃完了,暗地裡卻在撿垃圾賣錢。她只是想省錢給子孫。

他內心充滿矛盾,本想回來要錢的他,給了母親一萬塊。母親嫌棄良多不賺錢,不好意思對外人說良多做私人偵探,但在外人面前說他是小說家的時候滿眼都是光芒,母親的隱忍、恨鐵不成鋼和自豪矛盾的交織在一起,站在一旁的良多內心一定很痛吧。

良多每次給前妻打電話,都以是催要贍養費而告終,他好不容易賺了錢帶兒子買雙球鞋,懂事的兒子挑了便宜的一雙。良多不忍心,選了一雙最貴的,在付錢之前為了能打折故意弄髒鞋子。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良多多收了高中生的錢,男生恨恨的對良多說:“我以後絕不會變成大叔這樣的人。”這樣直接的侮辱讓懦弱的良多再也難以控制,他臉上抽搐了一下說:“你長大了就會知道,要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有多難。”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理想之所以稱之為理想,是因為太難實現了。良多的中年危機讓人覺得恨鐵不成鋼又很無奈,很多人活著就耗光了力氣,更別提有房有車,自由多金。很少有男孩子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買一套大房子,可是長大後太多人選擇向房子妥協。

破碎的現實和夢想混合在一起,直擊觀眾的內心,引導人們著眼於最平淡的日常,向生活的最深處思考。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情感:兩對夫妻、父子關係的交疊衝突,把最直觀的現實打碎展現給觀眾,破碎的現實中夾雜著不被理解和難以實現的理想。

兩對夫妻:

良多的父親是個不努力工作的人,年輕的時候他們住的房子不堅固,每刮颱風全家就心驚膽戰,後來搬了家一住就是四十年,再無錢換房子。他活著的時候經常偷妻子的錢,死後留下的只有一堆彩票和當票。良多的父親死後,母親對良多說:“我那天在路上碰見一隻藍蝴蝶,我總覺得那是你父親,我就跟它說,你走之後,我一個人過的好好的,挺快樂的,你先走,不要著急帶我去。”可見母親和父親感情不深。影片沒有直接描述良多父親的部分,都是從各種人的嘴裡拼接而成,從各種細節可以知道他的父親是個不作為的人。這個家庭得以保全都是母親的奉獻和隱忍。

良多和妻子離婚了,他沒有能力養家,卻放不下深愛的前妻和兒子。前妻交了新男友,他一直偷偷跟著,不敢向前打招呼。他的不敢接近有他性格里懦弱的一分部,更多的是無奈,他一直明白妻子的心思:成年人是不能只靠愛活下去的,而他真的沒有養家的能力。

我認為影片從夫妻關係影射出來的主要是女人的訴求和無奈:人首先要活著,買房、買車、養育孩子;男人的痛苦和掙扎:人到中年無所作為的窘迫,家庭瑣碎和世俗裹挾下支離破碎的理想。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兩對父子:

良多想當公務員,最終還是做了小說家,因為這個事情,他跟父親吵架了。他從一開始的不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最終變成了姐姐眼裡父親的複製版:不務正業、偷錢、賭博、買彩票。當鋪老闆說:“你父親上次來拿著一副假畫,非說你住院了需要治病,我當時就知道他滿嘴跑火車。”外人眼裡良多的父親是個極其不靠譜的人,在友人的眼裡,良多也是這樣的人。

諷刺的是良多問他兒子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兒子回答:“公務員”。這也是良多小時候的理想,而這個理想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職業,只是出於對父親的不認可。這個場景就像《追愛》裡鮑里斯的小女兒問鮑里斯:“你是不是沒有媽媽富有?”,鮑里斯說:“為什麼你們眼裡的富有隻是有錢,而不是多讀了幾本書,不是豐富的經歷?”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父與子的關係實質上是一個人在追逐夢想過程中的不同狀態:

良多的父親:追逐理想階段(母親口中不被家庭認可的理想)→向現實妥協(他勸兒子良多去當公務員,不要去追不穩定的愛好)

良多:不想像父親一樣落魄,想成為公務員(向現實妥協)→追逐作家夢(自己真正的理想)→理想質疑階段→堅持自己平凡的英雄夢

良多的兒子:想成為公務員,放棄自己的愛好只為不變成像良多一樣的人

良多的兒子從小就立志當公務員(跟良多一樣),那麼他長大會不會變成良多呢?影片拋出這些問題讓我們自己去思考,也或許這些問題本就沒有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選擇,還有更多的人一直處在迷茫之中。

表現手法:兩個封閉空間的感情昇華,讓良多最終跟妻子和解了,帶著他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夢轉身離去。

影片的最後因為颱風的關係,良多和前妻被困在母親家裡,在這個封閉的沒有外界干擾的空間裡,母親對良多進行了靈魂拷問。

“我這一輩子都沒有愛誰愛到比海還深,大部分人不都是嗎?他們沒有太深的愛情可是他們依然過的很快樂,男人就是不知道珍惜,為什麼非要去追逐那些不實際的東西。”

良多的心裡是有愛的,比天還藍,比海更深,那就是他的妻兒還有未能實現的夢想。

良多半夜帶著兒子去了父親以前帶他去的管道里,前妻來找他們。前妻覺得良多買彩票是賭博,良多說那是夢想。或許他覺得有一天如果真的中了大獎,他就可以讓妻兒回家,能專心去寫作,一舉兩得。這是他人生最大的夢想,可是現在他想留住妻兒,他連資格都沒有,他的寫作也遭遇了瓶頸期。

那兩個封閉的空間,母親的家代表現實,父親帶他去的管道代表理想。

這場暴風雨讓他認真去考慮所有的問題。良多最終想通了,既然現實早已不受他的控制,他便不再阻止前妻向前的腳步,並祝福她。天晴後,他轉身離開,去追隨他心裡僅有的希望和歡愉。

沒有激烈的爭吵、用力的情緒表達,是枝裕和用平和的方式表達人生困境。有人說是枝裕和對無用之人很寬容,良多就是個很無用的人,但他對良多很寬容。他平和的敘述,沒有太強烈的諷刺,就像《海街日記》裡的女兒原諒出軌的父親,並替他養育第四個女兒一樣,他對無用的人都沒有太猛烈的抨擊。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平凡生活裡的英雄夢


我認為這正是是枝裕和的魅力,是那麼多人喜歡他的原因。他跟莫言一樣,是個看透世俗卻心懷大悲憫的男人。他能直抵人心的最深處,也能體諒平凡人的不易。這個世界上最多的是普通平凡的人,很多時候努力的作用並沒有我能想象的那麼大。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跟最愛的人在一起,甚至沒有愛過,不會發財,連房子都買不起。

很多人過著支離破碎,一地雞毛的日子。物質和現實是洪水猛獸,時刻驅趕人們向前,我們甚至來不及回憶,也沒有多少時間好好思索當下。有多少人還能記得最初的夢想併為之奮鬥,在良多這樣的處境下該怎麼樣去抉擇,朝著哪個方向去努力?

是枝裕和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年紀大了才會明白人生並不是非黑即白,成功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甚至什麼是成功都很難去定論。

是枝裕和的作品中有衝破原生家庭努力找回自我的勇者,也有家庭支離破碎但相互體諒的小溫情,他還能通過刻畫無用之人讓我們去找尋最初的夢想,用悲憫的情懷展現人間美好,是他對這個世間的溫柔和對美好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