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暖人心窝的口罩的故事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底线的自媒体,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从不接厂家公关,更不会收钱去发厂家写好的所谓"通稿"。虽然只要复制粘贴下就能万儿八千的进账,但这种事情只要碰一次,就永远失去了"中立客观"这个自媒体最最宝贵的标签。一日软文、终生软文,如坠深渊不可自拔。

但是!今天我要亲自写一篇软文,我要跪舔一次比亚迪,做全套的那种。

昨天,汽车圈里到处流传着比亚迪生产口罩、消毒液的消息。日产500万只,还只是初期产能,这个数字让很多手头只有几个单层棉布劣质口罩的人们瞬间看到了希望。毕竟疫情爆发前,全国口罩峰值产能也只有不到2000万只/日。而且,虽然平时大家都喷比亚迪,但那是汽车圈的事,到了面对圈外的时候,谁要是敢质疑比亚迪产品的质量,大伙都得跟他们急。BYD三个字母在俺们汽车圈是LOW B,人人都可以踩,但在其他领域那就是品质的象征,是金字招牌。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充电器、电池、笔记本、PAD、电工电器等等等等。

这就好比自家孩子,我可以称其为犬子,不争气的东西。但是你不能啊,你一个外人,跑来说这个,肋叉子给你打折!

一时之间,汽车圈的人都玩命的跟比亚迪的人联系,有过合作的就找媒体对接,没合作的甚至之前有仇的,也拐弯抹角的通过各种关系,只为能弄到些比亚迪产的,靠谱牌的口罩。

为了这个我就发文跪舔比亚迪?你们也太小看我们有理想有底线自媒体人的节操了。各位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比亚迪对外宣布,2月17日开始量产,初期产能500万只/日。还有人爆出,说这就是比亚迪速度,这就是深圳速度;说他们三天出图纸,七天自建生产线,十天投产。

事情真的是这样么?图纸、生产线什么的其实没啥好质疑的,毕竟比亚迪一直以来就是不仅使用生产线,而且设计制造生产线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国家规定,医用口罩类产品(包含YY/T 0969-2013、YY0469-2004等标准),生产结束后必须在无菌无尘环境下放置满14天,在进行表面病原检测后,才允许上市。比亚迪作为一家二十多万人的大型集团公司、AH上市公司,一定会遵守此标准进行生产。

那么问题来了:2月17日开始供应的话,第一批产品的生产时间最晚应该是2月3日。就算他们真的能够三天出图纸、七天自建生产线、十天投产的话,比亚迪真正开始动手的时间,最早也是1月23日。

2020年1月23日,是个很特殊的日子。他是腊月二十九,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停工,返乡人员基本到家,等着第二天过年了。而就在这一天,武汉宣布"封城"!,全国从这一天开始,真正进入全力应对疫情的紧急状态。而比亚迪,最晚也就是在这一天,就开始全力进行口罩、消毒液的转产了!而医疗器械的生产资质等环节,比亚迪更是早已齐备。可以想见的是,数以万计的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产业工人、后勤保障人员无法回家过年,而比亚迪则支付5倍以上的薪资来全力促成这些一线必备,国家紧缺、老百姓迫切需要的医疗防护用品尽早投产!

难怪圈内人都说比亚迪王传福的战略没输过(战术没对过,战斗没赢过/偷笑),其实比亚迪只是不擅长2C业务而已。针对普通用户的产品营销,稚嫩的像个小学生,但在他起家的2B领域,几乎在所有涉及的行业都是翘楚,至少也不出三甲。代工硬抗富士康、电池单挑宁德集群、光伏储能全球领先、商用新能源车世界第一。就是在大家都嘲讽他的汽车领域,其科研能力也是傲视群雄。实力差距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止2018年底,中国所有汽车企业(包括合资),拥有发明专利数TOP 10,比亚迪雄踞榜首,更可怕的是,它拥有的发明专利数,是第二到第十名之和!

窥一发而知全身。一只小小的口罩,它所折射出的,是比亚迪敏锐的战略反应速度,门类齐全的生产制造能力,强大的执行力,以及最最重要的,作为民族企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去年王传福所说的"感恩改革开放、立志产业报国"绝不是一句空话。比亚迪一直宣传的:"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不是一句空话。

国难当头,幸得志士!逆行的医疗队如是、开赴疫区的解放军如是、日夜建设火神山的建筑工人如是、千千万万在各自领域全力保障的华为、京东、顺丰、比亚迪如是。数以亿计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如是。

没有冬天不可逾越,没有春天不会来临。在疫情面前,我们的社会制度优越性尽显,我们的民族凝聚力空前。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在种花家!让我们继续努力吧,疫情终将过去,未来更加美好!

此文没有版权,欢迎转发,不用署名,谢谢大家!

一只暖人心窝的口罩的故事

一只暖人心窝的口罩的故事

一只暖人心窝的口罩的故事

一只暖人心窝的口罩的故事

一只暖人心窝的口罩的故事

一只暖人心窝的口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