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客家人不敢承认是畬瑶人的后代?

湾区新动力


我们可以在客家人的族谱中寻找到畲族瑶族的烙印,譬如紫金县中坝镇的客家孙氏的《孙氏族谱》,客家孙氏刚刚模仿汉族建构族谱时,其族谱记载:一世祖是“孙伯三十三郎,其始祖婆是“妣骆八十娘”,二世祖开始,其族谱收录的名姓才与汉人无异,说明紫金县中坝镇客家孙氏的始祖,在未汉化之前……是以“郎”称谓男人,以“娘”称谓妇人的。男人以“郎”称谓,女人以“娘”称谓,此风与畲族瑶族相同,我们汉人从来没有这种“郎”或“娘”称谓的习俗,证明客家人来自畲族瑶族汉化,绝非空穴来风。

唐朝初设漳州、汀州。中央在此地开始施政,汉人迁徙居住,就遇到了三千余户二万黄连洞蛮围汀州,这说明畲民不少了,何况,宋末,拥众十万。这样强大的畲族,就算是汉族以婚姻形式入赘进入畲族,改变为汉族宗谱,也无法取代畲族的地位,只能属于畲族融化了少量迁徙的汉族。南宋末期,赣、闽、粤之交的漳、汀、潮、梅、赣五州毗邻区域已成为畲族的基本住地。畲族族源主要包含百越后裔、南迁武陵蛮和入畲而被畲化了的汉人三大部分。这些地盘全部成为客家人居住,成为客家人,没有畲民的踪影了?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江西横水、左溪、桶冈等地爆发畲、汉人民大起义,主要领导人中有畲族谢志珊、蓝天凤等人,他们“各又自称盘皇子孙,收有流传宝印图象,惑群贼,悉归约束”。证明明朝时期还有畲民,难道到了出现客人之后,畲民就消声匿迹从人间蒸发了?

明末清初,闽粤赣山区曾经数量庞大的徭人(古代畲民瑶族的统称)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客家族群的突然冒起,这表明,有大量畲民瑶民已融入到汉族之中,已经汉化成为了客家人,客家文化形态也已完全成熟。

客家人以“中原衣冠”、“中州古调”为荣,如果确证是如此,那么,中土文化传统也许就成为客家人思想上一个沉重包袱了。客家人重视正名,有其历史原因,因为中国是重视正统的国家,“名不正,则言不顺”,这观念已流贯千年。为了掩饰来源,美化自己的族群,对客家问题的研究,客家主流学者大多在“纯”字上做文章,做得纯之又纯。有人甚至做过了头,认为当今中国汉家血统,唯有客家纯,其余多“杂种”。这就矫枉过正,贻笑大方了。








搞三搞四用户


现代的DNA基因检测已经有了答案!客家人的汉族血统高于广府人!为67%左右的汉族血统!广府人为64%左右!北方汉人也就70%左右!


朕就是来了解民情的


我是梅州兴宁客家人,这是今年除夕回祠堂祭祖斗门上的对联,祖上传了几百年的对联,说明了我们祖上来自何地。如果说我们是畲瑶人的后代,我们何必祖上要留下这个对联?还有如果我们是畲瑶人后代为啥我们没有一点畲瑶人的印记,现在保留下来的族谱,家规,还有风俗都是跟古汉族相似呢?如果我们畲瑶族人后代,为啥几百年都在掩盖畲瑶的印记,编造自己祖上来自哪里,而且这个东西一编就是几百年?看图吧……



He小Bo


我是眼史,我来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不敢,而是不能承认。虽然根据现阶段权威的说法,大部分的学者秉持客家人“中原迁徙说”的说法,认为客家人是由中原南迁的民族。

关于客家人的迁移说,几乎都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有关书籍的记载,从“五胡之乱”到最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反清复明”的运动,客家人一共进行了六次的大迁徙。由于迁徙的次数较多,迁徙的规模也是空前绝后,因此涉及的范围也就越广,如今的客家人,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四川、湖南、海南、贵州、香港、澳门等省区以及美国、东南亚等国家都有分布。

似乎可以将客家人和畲族人进行联系的,就是语言,如果不仔细听的话,畲族人的“畲语”和客家人的“客家话”是很难分辨的。但是,在少数的语词和语音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客家人和畲族人的联系,很多要从他们的起源来说。畲族人同客家人一样,都是游动的民族,有意思的是,畲族是游耕的民族,且是生活于我国南方的民族。畲族人自称“山哈”,其意为“山里来的客人”,这是畲族人迁移到汉族的地方,汉人都叫他们“客人”,有后来者为客的意思。很显然,这里的“客人”和“客家人”并非同义。

关于客家人和畲族的联系,还有一个说法是源于一个远古的民族——古越族。有专家认为,古越族是南方畲族人的祖先,实际上这是没有得到大部分认可的说法。而客家人的起源,也曾经提到过这个古老的民族,认为客家人是与南方古越族交汇后的后代,因此提出了两个民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实际上,关于客家人和畲族人的说法,并没有一个确切被证实存在的关系。而能将两者放在一起的,想必是在居住的地方有很大的重合之处,因此将两个民族联系在一起也是可以理解的。关于两族是否有联系的说法,始终是有待考证,因此客家人不承认是畲族人的后代,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因为这样的断论,找不到有力的证据可以支撑。

不管这两个民族之间是否有联系,在我们的中华大家庭之内,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应该有民族的歧视。


眼史


不是不敢承认,而是客家人根本不是畲、瑶,你又沒什么证明,让人家怎么承认?

客家人是古代几次战乱中从中原逃出来的汉族,并且大部分是有文化、有地位的王公贵族,或者是世家大户,所以才被称之为"衣冠南渡"。

不说秦始皇、两汉时期到南方的汉人,就从"永嘉之乱"的西晋末年开始,当时南方还是百越、苗瑶的地盘。南渡的汉人依靠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文化、产生技能,逐渐站稳了脚跟。

可以想像,当时最终能到南方的,肯定是男人居多,包括一些军人。这些人通过战争或婚姻,与当地百越、苗瑶(那时还没有畬族)等各族女性结合,而繁衍更多的后代,这些后代中,当然会有百越中畲、瑶的血缘,要不南方汉人,包括客家人,怎会在相貌上与北方汉人有一些区别呢?

但是,家族往往是以男性的遗传基因来区别的,而男性的y基因是不会改变的,只会传给下一代的男性,所以说,即使与其它族女性共同的后代,也只是提供了母系基因,而不能改变决定其汉族特性的y基因。

这已是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的,而且,现代基因学也证实了,汉族包括客家人,是世界上基因最纯正的民族。

如果以语言有些相近为理由,那更是不科学的,像现在非洲、美洲有许多国家民族都讲英语,他们能是一个民族吗?如今回、满、土家族都讲汉语,他们也不是一个民族啊!

据记载,畲族是从广东潮州风凰山为根据地向江、浙、闽迁移的,到了别人的地盘,也会被人叫做客家,渐渐地就与从中原束此侨居的客家人混淆了。

再一个,汉族和畬、苗、瑶,都属于汉藏语系的不同分支,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在语言、生活习俗方面有近似的地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所以说,客家人不承自已是畲、瑶,也是很正常的事,你说呢?


醉眼朦胧看天下


提主提的问题,是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畲族是浙江景宁畬族自治县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客家人的分支。客家人有很多分支,瑶族,苗族都是客家人的分支。就是广府人也有很多客家人转化的,就是越南的阮姓,都是有一半是李姓改性的。现今有很多客家人讲话都是粤语,因为讲白话的都是在城市,客家人进城谋生,都是要讲白话才能有站得脚。所以慢慢就变了广府人。中国人的中坚力量都是客家人,因为改朝换代,杀戳的都是前朝姓氏,比如晋朝,清杀的是曹姓,前宋朝清杀的是司马姓。所以改朝换代,改姓成为辟免杀戳。

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整个东南亚都是汉族人的变迁,也属于蒙古种人,黄种人基因。总之:畲族是客家人转化的,并不是畬族转化客家人。


绍明6481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说到客家人的起源,如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中原迁徙说,另一种是畲族土著说。

目前支持这两种说法的人还是有很多,双方各执一词,好像都有各自的道理。在最终还没有一个定论的时候,我觉得题主所说的“一些客家人不敢承认是畲瑶人的后代”有些欠妥。客家人是否为畲族后人还没有定论,又何来承认或不承认之说?

客家人与畲族的关系

我在客家人的起源问题上查阅过不少资料,还特意去听了畲族人的“畲语”,感觉与客家话真的很像,当时我也在想,难道客家人真的就是畲族后人?

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客家话与畲语之间是一种相互渗透的结果。比如在梅州《丰顺县志》上有记载:“(畲民)其操土音,俗称蛇罗语,极难异。”由此可见,最早的畲语叫蛇罗语,后来是因为客家人迁徙过来后,与当地的畲民杂居,双方的语言彼此渗透,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畲语与客家话极为相似,这一点在《现代汉语方言》一书上也有说明。

从语言发展上可以分析出,最早是因为原住畲民与客家先民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同化。另外从族群数量上来看,如今客家人的数量远远要超过畲族人,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畲族人口为70多万人,而客家人的数量有几千万。如果客家人的祖先是畲瑶人,为何发展到最后反而畲民变少了?这不符合常理。

因此,关于客家人的起源,我还是偏向于“中原迁徙说”。客家人在历史上经历过几次大迁徙,人口遍布范围广,并且与当地居民生活过也有被同化现象,所以现在全国各地的客家话发音都不相同,而且差别还非常大!

结束语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古代因为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经历过很多次的人口大迁徙,每一次迁徙就会出现同化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客家人和畲族之间,或者是在其他各民族之间,大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客家人以“中原衣冠”、“中州古调”为荣,如果确证是如此,那么,中土文化传统也许就成为客家人思想上一个沉重包袱了。客家人重视正名,有其历史原因,因为中国是重视正统的国家,“名不正,则言不顺”,这观念已流贯千年。为了掩饰来源,美化自己的族群,对客家问题的研究,客家主流学者大多在“纯”字上做文章,做得纯之又纯。


瑶乡一粟


为什么我们嬴姓黄氏客家人做了基因检测是汉族???我觉得作者很奇怪,既然你说的我们客家人不是汉人为何基因还是汉族的,你不妨走进广州本地客家人村落去抽血采样。别再发布谣言行吗?


伯牙不绝


客家人是指是指西晋末年,安史之乱,以及靖康之难时,衣冠南渡的中原人 。所谓畲瑶人是指畲族与瑶族,他俩虽是少数民族,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是五溪蛮盘瓠之后。因此说客家人与畲瑶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客家人是躲避战乱迁居南方的中原人,畲瑶人是南方土著人。


据史书记载,畲瑶人起源于汉晋时期长沙的“武陵蛮”,即五溪蛮。在如今湘西黔东武陵山地区。三国时期,武陵蛮和蜀汉关系密切,他的首领沙摩柯曾跟随刘备讨伐东吴的孙权。在夷陵之战中,沙摩柯还斩杀东吴名将甘宁,后来陆逊火烧连营,沙摩柯战死沙场。

在畲族与瑶族中传说中,他们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外患,娶了三个公主为妻,随后迁居深山老林,盘瓠有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四女姓钟,最后繁衍成畲瑶人。应该说畲瑶人有华夏民族的血脉,在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平定百越后。因为秦末天下大乱,这五十万人就滞留南方,不能回到中原,这些士兵就与当地土著人通婚杂居(这其中就包括畲瑶人)。这些最早来到南方汉人最终融入到当地的土著人中,这些人不能称之为客家人。赵佗还因此割据南方建立南越国,直到汉武帝时期,南越国才再次纳入大汉的版图。




客家人真正的到来是西晋末年至明末1000多年间,中原人几次携家带口大规模南迁。畲瑶人称南来的汉人为"客家人",南来的汉人亦以此自称。这些南迁中原人带来了先进文化和农耕技术,促进南方的经济发展与繁荣。著名客家研究者罗香林在其所著《客家起源》中写道:“这些南渡人们,在经济方面,开发了南方经济,增进南方的生计。在民族方面增加了中原人与畲瑶人的融合……因此说客家人身上有畲瑶人的血液。”


按照公认的定论:客家人是中华汉族中特殊的一支,是中华汉族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的特殊民系。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建筑、民俗、民性等等的文化特质而有别于其他汉族民系,是一个独特的汉族分支。


所以说客家人不是一个少数民族,他更不是畲瑶人的后代。勤劳不屈的客家人早已走向世界,涌现出诸如叶剑英元帅,新加坡总统李光耀,泰国钱总理英拉兄妹等杰出人才。还有周润发、张国荣、楚钟红等著名艺人都是客家人后代 。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客家人有7000万之多,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