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屆奧斯卡獲獎出爐,《寄生蟲》大獲全勝!-論韓國影視圈

第92屆奧斯卡獲獎名單全部出爐,《寄生蟲》成為最大贏家,榮獲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四個最具份量的大獎,可以說是大獲全勝!連導演在獲得第三個最佳導演獎的時候也說,以為領完前面兩個獎(最佳原創劇本和國際影片)就沒他什麼事了。沒想到還能獲得導演獎。

其實《寄生蟲》的成功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意料之中是因為,它獲得國際影片是毫無疑問幾乎沒有任何對手,然而到領最佳導演獎的時候,就有一點出乎意料,畢竟對手包括馬丁·斯科塞斯,昆丁·塔倫蒂諾這些不僅在美國甚至在全球都響噹噹的大導演,獨具自己的風格而被所有人推崇。當奉俊昊剛提到馬丁的名字時候,還沒等翻譯,所有人都站起來鼓掌致敬馬丁,可想而知這些大導演在好萊塢的地位。最後一個懸念無非就是最佳影片,之前還在想不會是《1917》吧?這部被無數獎項推崇的影片,以一鏡到底拍攝手法揚名。但說實話,整個影片還是比較沉悶的,整個人物設定比較單薄,覺得那個最佳攝影是可以,但最佳影片總覺的不能服眾。《好萊塢往事》和《愛爾蘭人》這兩部極具導演風格的電影,中規中矩是非常好的影片,那麼多的影帝齊聚一個影片當中,簡直就是視覺盛宴!然而看過《寄生蟲》影片的人,都會覺得這種從內心震撼的影片才是實至名歸。這種現實魔幻主義題材的影片,聯繫當下能引起眾多共鳴!就像當初看1984以後那種壓抑感,回想起來久久無法平靜。獲得最佳影片實至名歸!

回看奧斯卡這個美國影視界的最高獎,隨後變成世界影視界最高獎,每年有多少其他國家去爭奪最佳國際影片這個獎項,因為得了這個獎意味著受到了世界的認可。要想除此之外獲得其他獎項真的難如登天,這就不得不說,奧斯卡獎其實還是一個美國本土獎項歷史的原因。奧斯卡其實也不想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國際獎項像戛納、威尼斯等。他們還是注重美國本土的發展,歷史上得了大獎的影片和導演很少是本土外的影片,很多導演雖然是外國人但是他們的影片製作或者整個配備人員幾乎都是好萊塢出產,包括當年獲得最佳影片的末代皇帝,也只是外表包裝中國文化的好萊塢影片。之所以說這次《寄生蟲》出乎意料,就是因為這部片子純粹的韓國影片。這在奧斯卡歷史上非常非常罕見。

然而會看一下這些年韓國影視界的發展,不難發現很多影片的質量早可以站在世界的舞臺。無論電影和電視劇早就脫離早年那種愛的你死我活,不是白血病就是親兄妹的套路。韓國影視的多樣化呈現,讓這個人口5000萬左右的小國家從東方亮到了西方。從國內限娛令開始,之前嚴重依靠中國消費的韓國娛樂圈開始做不同嘗試,接軌國際。包括歌手們,BTS在西方國家的大成功,讓韓流不斷伸入西方文化。可能大家有個共識,不同文化內部發展,總歸相對比較容易,這個是一個共同文化的認同感,適合的包裝,迎合當下的風潮很容易捧紅。然而去那種文化完全相對或者陌生的環境想要完全成功,極其困難,可能有效範圍的成功,但是大規模的被接受認同和喜愛,是非常艱難的。然而去看了在倫敦的BTS演出會真的不得不感慨,西方人對這個團隊的熱愛,到了瘋魔的程度,從還沒開始的幾個小時前就開始尖叫,整個演出會下來根本沒聽清楚在唱什麼,都被周圍的尖叫聲所覆蓋。這標誌著韓流文化不再只是適應東方的土地也同樣適應西方的文化。

韓國的影片很早之前就開始呈現多元化,而且在題材上以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為主,主要對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改編和創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具社會價值,而且拍攝手法不拘一格,不同故事在用魔幻手法創作同時,反應不同人性,其實更具現實意義,像是當年大火的釜山行。撥開魔幻的外衣,其實還是在探討基本的人性。

韓國影片今年能在國際影展上大獲成功,絕對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這麼多年來,韓國影片的改革和創新機制帶的。也許就像奉俊昊得獎時感謝昆丁一樣,昆丁極力推薦這部影片才能有機會將寄生蟲這部片子放在最佳影片的list上面,才能有機會上評委們去做評判。這也側面說明能把影片放在這個list裡面已經是最大的成功,導演不僅僅要靠實力還是要靠運氣。我相信韓國的影片就算不在今年大成功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獲得國際榮譽,因為一個影片的成功不是個人的成功而是整個社會產業成功運用。所以求求了,國產片多出點有意義創新的影視片,別再無腦的去做一些侮辱智商的片子了。

MaeDesignStudi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