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從2020年1月20日起,網絡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逐漸變多,直到24日大年三十春晚緊急無彩排增加疫情防控節目《愛是橋樑》,再到各地聯防措施、防控宣傳等逐步推進,我們這十八線小縣城裡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老年人才都開始重視起來。

新聞、謠言、闢謠,這些真假混摻的消息對於缺乏辨別力的普通大眾來說,傷害往往不在於表面。在全網鋪天蓋地的防護宣傳和疫情報道下,甚少有人關注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問題。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刷微博熱搜,查看最新確診人數漲到多少,又發佈了哪些新的政策、舉措,再去刷一遍朋友圈看大家又集中炮轟誰,晚上睡前也是如此。

一天刷新社交軟件無數次,似乎我們的生活只有它了。

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這場從湖北武漢開始的疫情,如今已發散至全國各地,小至一個家庭,大至整個國家、整個全世界,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2020勢必會籠上一層霧,和17年前的非典一樣,或許在多年後我們再提起此事只會有唏噓。

儘管未來會來,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該怎麼過?


我們在慌什麼?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人類最大的敵人不在於饑荒、地震、病菌和癌症,而在於人類本身。”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流行不同於地震、海嘯等災難,加之春運期間人口流動數量之大,涉及的人群面、地域範圍之廣,病毒的不可見性、傳染的高強度,都影響人內心的安全平衡。

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會出現一系列心理、生理、行為的反應,也就是應激反應。

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圖源:pixabay/whoismargot

適當的應激反應能幫助人們重視疫情並積極防治,但是過度則能導致人們心理上過分誇大疫情嚴重性,終日惶恐不安,所造成的損害甚至可能超過病毒本身。

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恐懼源於個體,但是擴散於人群或社區,具有心理感染性,能形成一種“恐懼氣氛”。

只要有一個人慌了,周圍的人都會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地跟從。在內心的恐慌面前,理性不堪一擊,這才有了搶鹽、搶板藍根,到這次搶雙黃連口服液的荒誕行為。

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圖源網絡

因此,防疫工作並不只在控制疫情蔓延,也要注意減少恐慌心理造成社會損失的影響。

歸其根本,人的恐慌都源於對病毒、疫情缺乏科學認識,

心理上安全感崩塌,從而對自己周遭的不信任感加重,懷疑身邊哪都是病毒。

大量的小道消息矇蔽大眾,只要加上“鍾南山院士說”就是秘傳配方,瘋傳的群聊截圖我分分鐘能給你P一百條出來。

要知道,謠言的社會本質就是製造恐懼,傳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安的始作俑者。

用現代科學思維去分析這些謠言總會覺得荒誕至極,年輕人們都努力和家中長輩爭辯,勸說信官方信科學,攔也攔不住出門搶口服液,只能安慰自己,好歹長輩還記得帶上口罩也算是重視疫情了。

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圖源微博:@人民日報


城封了,心別崩

如果你對疫情有了“恐慌症”,失眠、心煩、無力等症狀,或許你該認真對待了。

01. 加強對疾病的認識,減輕恐懼。

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等官方建議的有效預防措施,瞭解疾病主要傳播途徑,做好個人防護,相信官方,拒絕各類小道消息。

02.過自己該過的日子,少點懷疑。

冬末春初本就是流感頻發的時間,這次疫情的早期表現和普通感冒、流感相似,很多人只要有點發熱、咳嗽頭疼就慌張不已,沒被感染去了醫院都可能被交叉感染

假如做好所有該做的防護還是不放心,那就做點運動放鬆一下,該吃吃該喝喝,身體免疫力好才能更好抵抗病毒,減少和疫情有關的討論、社交聯繫,不要整天盯著新聞有沒有更新。

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微博熱搜#該追星的追星該看劇的看劇#熱門微博

03. 不行就斷網。

很多人出於同情、共情的原因,對病人、醫護人員、疫區情況等過於擔心,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痛苦,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替代性創傷”。

建議這類人群儘量少看有關疫情的消息,做點別的事轉移注意力,實在不行就

斷網吧。

疫情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恐慌情緒的爆發或許是民眾長期積累的結果。

社會保障措施不完善、公共機構的社會公信力欠缺等等都是影響民眾心理不安的重要原因,長期積累的焦慮、不信任、對未來的不安在一瞬間徹底崩潰。這不是一下就能解決的問題。

我的朋友說,“當確診人數數字足夠龐大的時候,人的同理心、同情心都容易麻木。只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才能喚醒另一群淚汪汪的人。我們真的需要‘齊步走’的感覺,那是一片黑暗裡也讓人堅持前行的力量。”

所以,看到醫護人員緊急集合奔赴一線,看到一線工作者不分日夜的奮鬥,看到各種熱心市民默默捐贈救援物資,看到基建狂魔的背後那無數真實有血有肉的雙手,即使這個國家並不完美,我仍為她感到驕傲。

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圖源微博:@人民畫報

如果這場災難確實影響到你,不要自責,不要內疚,放下手機,狠心卸掉微博放棄社交軟件,不要再看那些給你負能量的消息,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這樣,已經是對我們、對社會、對國家,最好的幫助。

我知道,眾志成城,我們,一直在一起。

這場疫情最可怕的也許是,人的恐慌

我常提醒自己,要警惕自認清高,因為我不是天上的雲,我的根就在這黃土裡,灰塵揚起的時候,我也乾淨不到哪裡去。

如果能轉發這篇給更多人看,或許能讓更多朋友放下恐慌。


〔參考文獻〕

[1]田恬.透視“非典”非常心理[J].中國減災,2013(06):20-21.

[2]王雨鑫. 突發公共事件的心理應激探析與干預[C]. 杭州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臨床心理的浙江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長三角城鄉社區發展研究院,2019:118-124.

[3]Tamarine Foreman. Wellness, Exposure to Trauma, and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A Pilot Study[J].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2018,40(2).

[4]Halevi Eytan,Idisis Yael. Who Helps the Helper?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s an Indicator for Resisting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J]. Psychological trauma :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2017.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0年02月010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封面圖源:阿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