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国学曾经有过哪“热潮”吗?有没有世界连锁性的?

蜜蜂文学


滢月斋,以女性视角解读古今文化,为你诠释不一样的世界。

在中国历史上,国学曾经有过“热潮”吗?个人认为出现过,主要出现在这五个时代:

一、先秦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诸侯国开始寻求变革,以期获得更强的国力。此时,也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很多思想流派,在这个大争之世,他们开始各抒己见,相互争论,并先后得到了诸侯的任用:孔子曾被鲁国任用,邹衍被燕王任用,吴起被魏国、楚国任用,商鞅被秦国任用,他们对战国时期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这些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华思想的基础。董仲舒在总结先秦诸子百家的基础上,才创作出“天人三策”,汉朝初年的黄老之学也是由儒家和道家思想融合而成。这些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并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虽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还是采用“外儒内法”的方式治国,并造就了一代帝王功业。

这一时期的儒家学问,在继承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等儒家大师的思想基础之上,又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思想,成为了一种新的学说,更适用于统治者的需要。此外,汉朝还产生了王充为代表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同样影响后世。

三、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长达三百年多的大分裂,将胡、汉文化相互融合,儒释道三家基本处于并存状态,虽然没有产生出新的思想,但也奠定了中华文化在亚洲地区的特殊地位。

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向世界传播,日本、朝鲜等国家纷纷向唐朝派遣使者来学习,这些使者不但深入学习了中国的诗歌、儒学等,还和中国诗人成为了好友,最典型的就是晁衡,他的原名叫阿倍仲麻吕,看过《妖猫传》的人想必不会陌生。

阿倍仲麻吕不仅通过科举成为了唐朝的官员,还和李白等唐朝诗人成为了好友。在当时,像阿倍仲麻吕这样的遣唐使很多,他们将唐朝的建筑、文化带回了日本。至今,我们还能在日本见到很多唐朝风格的建筑、妆容和茶道等,这些都是唐朝文化留下的印记。

四、宋朝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就定下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他甚至还定下规矩:宋朝皇帝不允许杀读书人,并将它刻在了石碑上。宋朝皇帝在即位之时,每次都要在石碑前发誓。对于读书人来讲,宋朝可谓是最好的时代:皇帝会厚待读书人,还能拿到丰厚的俸禄,因此可以拥有更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大多过着精致的生活,并影响到了整个宋朝社会。文人们所推崇了“四般闲事”成为宋朝社会的流行产物,程朱理学也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妆容和瓷器等等,并影响至今。

五、明朝时期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就以程朱理学立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直到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在继承继承陆九渊思想的同时,将心学发扬光大。王阳明创建的心学体系,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明朝社会,还传播到了日本、朝鲜等国。

近代史上,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以王阳明的心学为基础的,日本的很多当代企业家也将将王阳明的思想奉为经典,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回答完毕,请采纳!


滢月斋


在中国历史上,国学曾经有过三次“热潮”。

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力政,合纵连横。知识分子则获得了从未有过的 思想自由,涌现出春秋时期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战国时期以孟子、 庄子、荀子为代表的一批思想伟人,也产生了一批对后代影响巨大的皇皇巨著。

第二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思想自由度较高,学者们或参与朝政,或著书立说,或设坛授徒,他们在哲学、历史、文学、地理等多个领域建树颇丰,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和文化巨匠。

第三次在民国初期。

这个时期清帝国覆灭,学者们获得了空前的思想自由,再加上五四运动以及西学东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国学热”,涌现了诸如章炳麟、王国维、陈寅恪、胡适等一批国学大师。

先秦时期一批思想文化巨人,他们的出现是带有世界性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概念。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几乎在同一时期(大约公元前6世纪前2世纪),世界范围内几大文明古国,在相互隔绝、独立发展的情况下,都分别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中国有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古希腊有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

他们对于人类所关注的宇宙、社会、人生等最高层次的根本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两千余年的漫漫征途中,润泽着人类饥渴的心灵。

这个“巨人时代”,在中国恰值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无疑是典型的衰世、乱世与浊世,但它又是以“百家争鸣”为标志的中华文明史上第个群星灿烂、光焰四射的文化昌盛期。

现代学者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大人物,多在乱世衰世。所谓大人物,他不仅在当世,还要在身后,对历史有影响、有作用。比如,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孟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庄子,其影响后代中国,实在大极了!”


小强爱写作


国学乃晚清以后的东西,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仅没有,也没有过国学热潮。国学,乃与晚清以后的西学相对。主要是清朝遗老遗少们为了抵制西学而立。在西学强烈冲击下,他们又不得不被迫借用了一些西学皮毛加在国学里面。国学成为热潮时髦是现在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先秦有诸子,楚辞之学,两汉有今古文经学,黄老之学与诗赋之学,唐代不过注的各经,宋代有理学,明代有心学。这期间还杂有各类学问。可以翻阅二十四史经籍志艺文志,可知大要。统称也可以叫四部之学。即经学,史学,子学与集部之学。并无国学。

比如宋代并没有把理学叫做国学。也不需要这么弄,普天之下,唯理学第一。宋代其他各学,也不认为是天下一国之学。学问乃天下之公器。如果叫国学,岂不是自己把自己看成了一隅之学。有背中华文化精神。

在比如先秦,孔子是鲁国人,他也不说自己学问是鲁学,而是天下之学。中华文化,抱负远大。是以历经磨难,终成一统。人类大同,是中华文化的理想,不仅是理想,也是努力的动力。

思想就以思想者的核心内容来称呼来命名,思想属于人类。


启思


在中国历史上,国学发生质的变化发展,经历了三次。

一是伏羲八卦,奠定了古代领袖人物靠人格魅力治国的王者天下的时代。

二是大禹洪范,奠定了封建统治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

三是当代共和国,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开启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在此过程中,国学经历了两次热潮,一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二是清末民国初的改良运动。


三易和尚


论何为国学和真正给世人的贡献和启迪?

论国学,世人呈之,皆之乎者也古文尚沏,此沏犹如《武林外传》子曰矣,

何为国学?诗词歌赋曲艺苑舂?难懂又得天赋高解宵熬?

自曹植七步诗,赶孔子述周礼,古之传今,有文化的诗词歌赋髯苟,此苟譬如俺们潍县故瞅李清照,她戏份不比林妹妹少,然矣,林妹妹也不差李清照能舒文,,

一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甘躯五粮液,不如酱喉道德经,岳飞辛弃疾武将捧文急手,明朝于丹老师大雅,“明朝那些事儿,”

难说归会说,会说归位文言,易中天老师品三国,马未都老师枪炮架青瓷,青花顺圆明园,不冤也未都,莫言难堪矣,管公老叟俺们潍县高密的,一本四十位大学知名教授捧骰,浩焉之治也,马未都老师水平参目餐高露,

何为国学?不是大家亦不非得是专家,而是人人都可能和能,

国学难懂乎?三人行,必有我师。

何谓之文人相轻也?

我感觉是共同对国学的围绕和团结注目吧,

这种围绕与之的国学魅力和团结力量,

犹如自清末李鸿章发起的洋务运动以来,

国学大家五味子,犹如王国维跳湖,亦犹如朱自清瞥粉冕宿,

国学有功,国学有能,更是历史传承之纽带,这种纽带让诗人讴歌,让世人围颌,让千年祖国繁荣永树也。

敬中华文化传承樱衣长灌粟天河,,

谢谢😜


农民杂品家


我国古代成就,已达到世界顶级。

特别是为人处事方面,更是别国无法比拟的。

我国自古就在不断经历内忧外患的袭扰,也涌现了不少民族人物,完善了民族精神。

国学不足就在于科技方面,数千年的封建时代,让我国错过了工业革命。

把时间精力都耗费在为官经商上,也为日后落后挨打埋下祸根。

国学中再好的思想理念,也要在和平文明年代,才能充分展现她的魅力。

国外对人性的研究了解,远不及国学的内涵。只是现在人多被西化,熟不知世上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外国顶尖文化科技人才,也是在研习中国文化,特别是国学。而国人却无视这些存在。

因而,不论哪国,哪个时代,只要是先进理念,人类智慧都会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袁少安


国学中的经典诗词歌赋。自奴隶社会以来,像阳光雨露一样,美丽向上。一直陪伴着我们,从未间断过。

无论哪朝哪代。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它像宇宙之光,点亮东方。

它像空中之音,穿越古今。

召唤着我们,激荡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在时间的前方。令人向往,势不可挡。

自汉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的西天取经。东西方文明在交融着,渗透着。不断的荣华发展,相互借鉴,不断完善。

所以是一个有机整体。


英皇骑士


中国“国学”能广泛接触世界,影响世界非二十一世纪莫属,应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文化现象。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兴起蓬勃发展并出现热潮,这要从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说起 ……

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渐渐地富强起来,老百姓不在吃不饱穿不暖了,老百姓日子好过了,老百姓不但有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 …… ,还有宽敞的住房、小汽车 …… 这些充分说明中国国力的提升,随着国家的富强,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学习汉语、汉文化,了解中国,与中国沟通、贸易成为世界各国国民及政府生活及执政的理念,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学”在世界形成一股股热流、热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啦!


张一郎


在“国学”的历史上,没有“热潮“,只有“反弹”。也就是说,愈是摧毁之、践踏之、压制之,国学复苏劲道,愈是蓬勃兴旺无可阻遏。

譬如“焚书坑儒”之后,譬如“五胡乱华”之后,譬如“西风东渐”之后,譬如“十年探索”之后。

切记,切记 —— 国学真实蕴含,并非中国经典之学,实乃中国生存之学。


闻鲁生


国学”作为汉字词汇,在历史上最早是指周代在国都建立的国家官学。20世纪初,我国学者提出“国学”的概念,总体上是作为“西学”的对照概念来使用的,其中的“国”是指“本国”,“学”是指学术文化。中国人所使用的“国学”当然是指区别于外来文化的、中国本有的学术文化,这是近代国学概念产生的最初意义。(文字来源于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