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怎樣從蝙蝠傳到人的?中間宿主是蛇、水貂,還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大學有話說

引發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溯源工作一直備受關注,也是從源頭防範傳染源的關鍵。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早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完成對新型冠狀病的分離和測序。病毒的“身份證”已確定,而傳染途徑和機制還有待研究。

2月7日,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

新冠病毒是怎樣從蝙蝠傳到人的?中間宿主是蛇、水貂,還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大學有話說

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華南農大的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與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聯合攻關,他們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穿山甲中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據介紹,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這些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此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長期傳播,也有助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

新冠病毒是怎樣從蝙蝠傳到人的?中間宿主是蛇、水貂,還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大學有話說

從穿山甲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電鏡照片

中間宿主可能有多種野生動物

據悉:研究團隊並沒有大規模獲得很多的穿山甲,樣品量並不是特別大。穿山甲也並不是從華南海鮮市場獲得的樣品。

沈永義表示,由於華南海鮮市場已經消毒,追溯傳染源頭的難度很大。本次研究只是確認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而中間宿主可能有多種野生動物,後期研究會繼續關注。

此前有一些研究推測,中間宿主可能是蛇或水貂。

1月22日,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醫學病毒雜誌)的論文指出,與刺蝟、穿山甲等其他動物相比,2019-nCoV的密碼子使用偏好與蛇類似,因此蛇最有可能是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

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文章指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為中間宿主。

中間宿主是指天然不攜帶某種病原體,但是可以被天然宿主攜帶的病原體感染,並可以向其他物種傳播病原體的宿主。

新冠病毒自然宿主或為蝙蝠

自然宿主是指天然攜帶某種病原體的宿主,病原體可以在宿主體內維持複製,但是不會導致宿主發病,並且能夠向其他物種傳播這種病原體。

1月2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以預印本的形式在bioRxiv網站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及相關研究結果。研究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 96%。這篇論文後於2月3日由《自然》在線發佈。

目前科學界據此推測,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來源於蝙蝠,蝙蝠是新冠病毒自然宿主。

新冠病毒是怎樣從蝙蝠傳到人的?中間宿主是蛇、水貂,還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大學有話說

自然宿主-中間宿主-人

此次武漢疫情爆發在冬季,蝙蝠處於冬眠狀態,直接感染人的機會微乎其微,病毒從蝙蝠傳播到人,需要一個橋樑作用的中間宿主。

依據目前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源於蝙蝠,然後通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

1月31日,百度曾發佈《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拒絕野味篇》。報告數據顯示,在過去近十年裡,穿山甲和豪豬是人們最為關注的野味,穿山甲居首位,兩者加一塊佔比近5成。而蝙蝠和果子狸這對“非典”元兇,同樣得到了很多人的持續關注,走勢不降反升。

確定了穿山甲是潛在的中間宿主,對疫情防控有什麼意義?沈永義表示,冠狀病毒要通過中間宿主才能感染人,比如SARS病毒的源頭也是蝙蝠,但是蝙蝠的病毒不會直接傳染人,要經過果子狸這一類的小型食肉動物之後,才能傳染人。中間宿主在病源和人類之間起到了橋樑作用,並且放大。

後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此次新冠病毒的源頭是蝙蝠,但是病毒如何從蝙蝠傳播到人,即中間宿主是什麼,至今仍是個謎。研究團隊認為,穿山甲並不是唯一的中間宿主。在病毒從蝙蝠傳播到人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多箇中間宿主,也就是說,病毒可能是在中間宿主主體內,通過不斷的變異,最終獲得傳播到人的能力和機會。

通過這個研究取得的成果,將對做到真正的疫病源頭防控有所幫助。如果動物源頭無法找到,疫病會反覆從動物感染到人,無法徹底清除。“後續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尋找中間宿主是怎樣把病毒傳給人的。”沈永義補充。

“鑑於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性,我們選擇將研究結果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希望有助於疫情的科學防控,併為更多科學家開展進一步工作提供借鑑。”劉雅紅教授表示,疫情當前,學校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體現責任和擔當,將論文寫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綜合:央廣網、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