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集中大型養殖是減少傳染病、減少環境汙染的根本辦法,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提倡散養?

掃地松


生豬集中養殖是加大傳染病,加大環境汙染。這個問題提反了。集中養殖糞便用化學劑處理,表面看環保了,其實還有臭氣化學物等有害物。


用戶z自由飛翔


過去提倡集約化養殖,高密度養殖。在去年和今年可以看出其中有不科學的方面,在生物安全方面更是有致命的缺點。從去年得非瘟的幾個大型豬場看,只要有得病的都是全軍覆沒。在其它分散的豬場來看,個別圈捨得非瘟,只要做好割斷傳播源的消毒工作,可以控制到損失最小。一斷時間後還能出售合格的生豬。現在分散養殖是國內剛剛摸索出的寶貴經驗,可是現在仍然有許多人不知道,需要政府部門積極推廣宣傳工作。從環境方面考慮有兩個方面,對養殖的本身來講分散後,環境會更好,對環保來說,周圍的土地能夠合理的收納動物糞便和汙水。


鄉村小能人


由於全國豬價持續不斷地飆升,只漲不跌的趨勢一直延續,引起豬價飆升的原因大家也很清楚了。但在原因後面的關於規模豬場增加、散養豬戶的數量減少對於豬價上升等原因,有了比較大的不同看法,涉及到題主所問的內容。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兩種養豬模式的變化,然後再回來討論這個問題,就會比較清楚瞭解問題的關鍵所在了。傳統散養在我國的悠久歷史大家都瞭解;要憑肉片才能買豬肉的定量供應時代,對很多年輕人就是故事了。




這個故事以後,中國迎來了近代歷上改變最大的改革開放。當時其中有句話我還記得:現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落後生產力的矛盾,各行各業開始加快步伐改革增效益,包括千家萬戶散養豬的傳統模式。



國家職能部門開始先行從國外引進瘦肉型豬品種,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當地土豬品種改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緊接著生豬集約化的規模豬場出現了,作為生豬需求量缺口的補充,規模養豬成了一種新型產業,滿足了市場豬肉需要。





農村散養大規模減少地原因是隨著加工企業、城鎮化發展、環境保護、散養不賺錢而自然消失的。到這裡我們就知道,散養和規模豬場都是經濟發展自然產生的結果。一直是以散養為主導,規模豬場為補充的這麼一個格局共同存在。




表面上局部地方散養和規模豬場的比例成了顛倒式的改變,規模養豬成為了主導,但從全國範圍看,散養仍然是主導地位。比如雲南,平地農村散養同樣是大幅度減少,但廣大山區還是散養模式,雲南成了全國前幾位的生豬供應大省。



個人從事養豬服務多年,確是感受到新豬種、新技術、工廠化、集約化的規模養豬有很多優勢:生豬出欄時間快、相同數量母豬一年提供生豬數量比散養多一倍,同時也有很多缺點導致養豬的技術要求和門檻提高。





無論怎樣改變,散養、規模豬場兩種模式一直是共同發展、互為有利的。規模豬場給散養戶樹立了好的養豬技術榜樣,和一些散養戶開始公司+農戶新型合作養豬模式。近期國家鼓勵豬場、農村養豬養豬新政策同樣是兩種模式都在鼓勵,特別提到立即停止符合法律法規內的禁養規定。




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地方當然是無法鼓勵散養和規模養豬。多年前像廣東豬場同樣是已經大規模搬遷到偏遠山區;發達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肯定也不允許繼續散養豬了,周邊鄰居的意見多大啊,豬叫聲、臭味、蚊蠅多誰也不能忍受。



總體上看,規模豬場代表著高效率引領養豬業發展;養豬數量上散養作為傳統模式和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主導的支撐,從來沒有誰輕誰重的無聊爭論;ASF特殊情況下,恢復生豬產能,平抑高豬價是養豬人的責任,兩種養豬模式或許有更大合作空間。

草木七舍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草木七舍


自從去年八月份開始爆發非瘟,全國大部分省份已經淪陷,特別是規模化養殖場和農村散養戶受到嚴重的經濟損失,目前來看生豬供應鏈出現供給失衡問題,近期國家出臺關於穩定生豬生產和肉豬價格的問題提出來五項措施,其中第一和第三條就是大力支持農戶養豬,其實就是支持農村農戶散養豬。

對於很多人提倡散養豬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規模化養殖硬件設施成本高


根據調查和了解得知,要想建立一個普通500頭規模的養殖場,需要有很強的資金成本,那麼費用包括場地費、硬件設施費、人工費等等算下來最起碼需要60萬左右,那麼對於現在一般家庭來說這是一筆非常昂貴的費用,很多家庭是付不起這樣的成本。

二,規模化養殖後期維護成本高

規模化養殖場一旦進豬後,那麼就等於開始燒錢了,因為需要支付豬苗費用(500頭豬苗每頭300-500元左右,自己算算)、飼料費、水電費、場地汙水處理費等等,根據調查和分析得知一個500頭規模養殖場出欄後,所有成本費用將近90-100萬左右,想想就知道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成本,是很難承擔得起的。

三,散養型風險低

相對於規模化養殖場來說散養型風險比較低,就拿這次非瘟的例子來說,同樣是感染非洲豬瘟,那麼規模化養殖場可能一下子損失幾百萬,但是散養型就不一樣,飼養幾頭或者十幾頭不等,損失可能就幾千到幾萬塊而已,這對於散養戶來說完全可以承受得起,所以說這就是散養型的優勢。


匯聚會


很高興能參與評論,為什麼有些人提倡散養豬呢? 我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散養豬,較低了飼料的成本,優質牧草能夠減少營養缺乏的危險,更好地隔離和控制疾病。草地養豬與圈養相比,互相接觸的機會更少,因此,與封閉環境下養豬比起來,相互傳播疾病的問題就少得多。 同時減少豬場的資金投入,節省了養豬所需要的購買設備的資金,從而降低了每頭豬的成本問題,有些不適合種地的土地的放養。減少糞便處理問題。當動物在草地上飼養時,動物的糞便可以直接回歸到土壤,使得土壤肥沃 。 對於散養豬,豬肉會更加結實,因為豬經常走動,哪些肥肉很大一部分會變成肌肉,對於口感來說散養豬相對美味,好吃。還有就是能夠大大提高豬的免疫力,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豬肉也是更加綠色健康,但是散養豬對於場地的要求,以及管理方面都相對論而言不是那麼好管理的。





三十歲的阿海


大家好,我是頭頭是道201,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養豬業作為我國的重要產業之一,一直都是一個討論不斷的話題,經常聽見有人討論養豬到底是傳統養殖模式好還是新型養殖模式好,是集中養殖好還是散養好。但是從目前的這種形勢來看,集中規模化養豬的養殖戶還是挺多的。

隨著非洲豬瘟對養豬行業帶來的影響,導致了國內生豬存欄量不足以支撐市場需求。從而造成了國內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在這種情況下,生豬養殖這個話題又被逐漸的帶動起來了。


生豬集中大型養殖是減少傳染病,減少環境汙染的根本辦法。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提倡散養?

生豬集中大型養殖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大型集中養殖生豬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生豬,可以及時掌握每一頭豬的動態。而且方便餵養,減少不必要的勞動力支出。

壞處:這種集中養殖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處理好糞便和汙水的話,容易汙染環境和水質。而且一旦發生豬瘟的話,很容易造成集體傳染。有沒有發現在非洲豬瘟期間,往往是那種大型集中養殖生豬的養殖場,比較容易感染豬瘟,一般那些散養的生豬比較不容易感染豬瘟。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提倡散養

生豬散養也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養殖方法,目前來說也是普遍得到養殖戶的認可。我認為散養生豬可以增加豬的運動量,減少豬的脂肪,還可以提高豬的精肉含量。而且散養生豬的糞便比較分散,比較容易發酵,不會造成太大的環境汙染。還有一個就是集中養殖豬飼料的添加劑比較多,豬肉吃起來口感沒有那麼好。對於散養生豬來說,因為都是生態養殖,餵食的都是一些粗糧,所以說它的肉吃起來口感比較好,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提倡散養。


總述:對於生豬養殖來說不管是集中大型養殖還是散養,我感覺都是可行的,而且這也是目前國內的主要養殖方案。之所以那麼多人提倡散養,我個人認為主要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對於豬肉的質量要求也高了,畢竟散養的豬比集中大型養豬的豬肉口感要好。


深漂的寧寧


你真的理解散養嗎?

德國等發達國家,人家走過集約化,現在又返回小型養殖了(類似散養)。

以前農村那種散養肯定不行。但結合環保和消納科學設計的散養,將來一定是主流。

這幾年大搞集約化了,非瘟死豬最多的就是大豬場。山溝裡小規模的反而還能存活一部分。


yjmlzhj


老百姓幾千年都是這樣過的,都是家家戶戶養一頭豬為了過年,有一些牲口專家閒著沒事事情幹,就出一些亂七八糟的壞主義


用戶8153224337020


真的很不理解,在一些人眼裡,什麼叫做汙染?豬糞尿是天然的有機肥。餵養的是剩飯菜,田間的野草和多餘的粗糧,按照時髦的說法,吃的都是有機食物。只要吃一次農村自己養的年豬肉,你就會知道大城市裡的豬肉有多麼難吃。


推肉拿骨


國內做的規模最大的上市豬企業溫氏,他的模式都是集中和散養結合的模式,任何模式都有優缺點,事物的兩面性這是真理,現實生活之中好多事物的對立面或者後遺症都被短期的利益矇蔽了,也有可能是後遺症潛伏期比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