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鄂同心」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黨員衝鋒在前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將發揚先鋒模範作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打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2月7日,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仙桃組隊員、共產黨員董瑛對記者說。連日來,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醫療隊全體隊員,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疫情當中。

據瞭解,在1月26日出發當日,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就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到達駐地後,臨時黨支部分別組建仙桃、潛江、天門臨時黨小組,任命黨小組組長,並按要求選舉產生黨小組成員,召開臨時黨支部支委會。援助工作中,黨員幹部不畏艱險、衝鋒在前。

在實際工作中,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分別來到仙桃、天門和潛江三地,積極為援助醫院提供醫療診治和技術指導,全面投入到院感防護、危重病例會診、重症患者護理、專業技術指導等工作中。其中,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仙桃組危重症小分隊進駐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病區開展危重症患者治療,針對收治患者以病情較重的疑似和確診患者為主的現實狀況,仙桃組危重症小分隊以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為護理組長,積極開展各項護理服務,不僅提升了護理水平,也受到患者的普遍稱讚。仙桃組危重症小分隊還對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開展氧療、氣管插管、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技術方面的培訓。在潛江市,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潛江組在組長、共產黨員成孟瑜,副組長、預備黨員吳玉枝的帶領下,積極組織培訓潛江市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並協助制定各項防護規範,有力地促進了該院院感防護體系建設。與此同時,天門組則在黨小組組長李軍的帶領下,協助當地配合開展醫療救治、危重症病例會診、專科人員培訓等工作,受到當地醫護人員的讚揚。

「晉鄂同心」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黨員衝鋒在前

醫護傳聲丨一碗山西面

一碗山西面

「晉鄂同心」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黨員衝鋒在前

今天是元宵節,睜眼已是9點。習慣性的打開山西仙桃群,裡面早已人聲鼎沸。原來是我們的“後勤部長”省人民醫院的何華老師經帶隊領導和酒店大廚同意後,正組織大家親自下廚做飯。按理說,元宵節當吃元宵才對,但對於離開家鄉半個月的大家來說,沒有什麼比一碗熱騰騰的家鄉面更來勁了!

省衛健委帶隊領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大家過一個快樂、祥和的元宵節,讓大家暫時忘卻工作的勞累和疫情的恐懼,為大家加油打氣,早日戰勝疫情凱旋而歸。

主意打定,何老師一聲招呼,群內瞬間歡呼!劉欣娟、車國柱、楊靜、張贇、吳丹等同志紛紛報名“參戰”,要求過一過做飯的癮。當然,任何事都逃不過隨隊記者《山西日報》袁兆輝的眼,這位年輕帥氣的小夥子也加入了我們的廚師隊伍。

不到九點,大家已將所用廚具酒精消毒,進入廚房的隊員全部佩戴口罩、帽子進行了全身消殺。緊接著,大家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開始洗菜、切菜、剁肉、絞肉、炒菜、和麵、擀麵……一切緊鑼密鼓又井井有條。沒想到的是,最後的大廚是來自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呂國峰和劉彩飛兩位年輕的護師!

各位老師各顯神通,分工協作。不到11點,熱騰騰、香噴噴的家鄉飯已然出鍋!西紅柿雞蛋、雜醬、土豆絲小炒肉、辣子炒豆芽以及久違的面香一股腦飄到了餐廳外,沁人心脾。

大家接到通知後陸續去餐廳就餐,儘量錯開時間避免人群聚集。雖然場面冷清,但心裡都是熱乎乎的,每個人的臉上都盪漾著幸福的笑容。每當一鍋出來,無論有手擀麵、揪片以及寬寬的油潑面,無一不被秒殺!平素吃膩盒飯自言胃口不好的女同志們,此時再不說沒食慾了,吃了一碗還等著第二碗呢!

在大家盡享美味期間,何華等老師和各位“廚師”們只顧忙著為大家做飯、端飯,直到中午13點,下早班的同志咂巴著嘴滿意而歸,他們才開始品嚐自己的作品……

緊張的抗疫前線,一碗熱乎乎的山西面!

一碗山西面,吃出了鄉情,吃出了激情,吃出了力量!

最後借用群裡山西中西醫結合醫院王素娟的“語錄”表達大家的心情:

有一座城,叫眾志成城

有一群戰士,叫白衣戰士

有一種精神,叫科學精神

有一顆信心,叫萬眾一心

有一種思念,叫回家吃麵


“你是山西來的專家嗎?”

「晉鄂同心」山西支援湖北首批醫療隊黨員衝鋒在前

2月6日,是我們來到仙桃的第10天。

天氣陰沉沉的,外面下著小雨,這樣的天氣最能代表目前疫情不斷蔓延之下人們的心情。今天白班,我很早收拾完等待出發,但心情卻十分複雜:

既想盡快衝到病房開始工作,盡我的微薄之力。但又怕見到患者們用渴望的、無辜的、可憐的眼神望著我問:你是山西來的專家嗎?我能確診嗎?我能治好嗎?

有一名患者是急診骨科大夫,今年56歲,本來年前打算和家人們一起借用春節假期度假團圓,但由於工作原因,家人們都出去了,他一個人留守在仙桃市繼續工作,守衛他們的家園。春節前後他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1月31日因發熱、咳嗽、肺炎收在了我們疑診組隔離病房,檢驗及影像學提示:病毒性肺炎,兩次咽拭子均陰性,目前無法確診新冠肺炎,只能持續在隔離病房觀察。每次查房,他的表情中都留露出沒有家人陪伴的孤單、沒有朋友談笑的寂寞、整晚不睡覺,需要鎮靜藥對抗那份焦慮、對抗對疾病確診的擔憂。

無論自己多忙,我都會每天去看他一次:幫他打壺水、給他安慰,給他鼓氣,提醒他好好吃飯、按時吃藥、陪他說說話,告訴他目前又有多少病人治癒出院......其實我不敢和他對視,我害怕回答他的疑問,有時候真的感到無能為力!但我依然每天去看他,希望能對他有所幫助。現在,從他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對我的期盼。

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患者,需要我們去關心與幫助。我們要充分發揚大醫精神,發揚白求恩精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一定能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世界將再次變為美好的人間。

山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