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左宗棠和李鸿章谁对清朝的贡献大?

游振偉


李左清末两名臣,

担了不少大事情。

抬棺平息新疆乱,

贡献岂能只满清。


饶強711


李鸿章虽然作为洋务运动的主将,致力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为此他领导开展了洋务运动,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以及当时的中国整体落后,其对中国现代人做出的努力付之东流了。

总而言之,李鸿章没有左宗棠贡献大,不论是初期的实务的建议,还是对抗外国侵略积极抗击主张,李鸿章面对伊犁问题,为了不得罪俄国和英国主张不用耗费巨大去收复西边的蛮荒之地,而应当留下资金保护东部,李鸿章前后签订了三十多个条约,损失大量白银。而收复新疆在左宗棠建议下设立了新疆省,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左宗棠保全了领土,而这些领土的资源是我们国家永远的财富。


心中的莲花55


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从洋务运动后来90年的引领者,两人属于不同阵营,却出自同一集团,都出自于曾国潘的湘军之下,不过当李鸿章还只是一介文书之时,左宗棠已是杨秀清的座上宾,不仅是杨秀清,即使是当时的元首慈禧太后心中,左宗棠的地位也是明显高于李鸿章的。

从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来看,应该李鸿章更大一点,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跟随曾国潘平定太平天国叛乱起家的将领,但是在曾国潘逝世之后,在朝中被公认接替曾国潘成为洋务运动的领秀的还是李鸿章,在当时同光新政当中,李鸿章的影响举足轻重,他在各个领域都发起了向西洋学习的热潮,兴办的企业编及当时清朝各大领域,于此同时,李鸿章还具备了杰出的外交才能,如果说左宗棠也参与了洋务运动的兴办的话,那么在外交上,李鸿章的影响应该完全盖过了左宗棠,当时西洋社会称李阁老和德国的俾斯麦,美国的格兰特为世界三元老,由此可见,李鸿章的影响不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若干年后,梁启超在他的《李鸿章传》中称李鸿章是古今中外第一人。


南巷清风


论左宗棠和李鸿章谁对清朝的贡献大。先看看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贡献。


第一, 先简单说一下李鸿章的主要经历和贡献。李鸿章,字渐甫、子黻[fú],安徽合肥人。

他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进士,名列二甲第十三名。他在咸丰九年(1859年)十二月赴江西建昌,加入曾国藩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他屡立战功,官越做越大。

他的主要功绩有(1)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2)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创建中国第一支新式海军北洋水师,组建江南制造局,兴建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等。(4)对内,李鸿章坚决使用武力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在面对西方列强和日本时,往往采取妥协退让的求和政策,多次代表满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如《越南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是满清的忠臣,却也是祸害国家和人民的罪人。真不明白,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为李鸿章歌功颂德。甚至有一部电视剧《走向共和》为他洗白。

第二、再介绍一下左宗棠。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二十岁时就已经在乡试里中举,但在此后的会试中屡试不第。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使左宗棠的仕途有了转机。在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金田村爆发。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组建的太平军攻城略地,连战连捷,连续转战数省。在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在长沙危急之际,左宗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出山,做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为张亮基出谋划策。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都打不下来,被迫撤围北去。1858年(咸丰八年),在湖南巡抚骆秉章的保荐下,左宗棠加四品卿衔。1860年(咸丰十年),在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加入曾国藩的湘军效力。此后,他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的过程中,多次立功,战功显赫。从此,左宗棠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左宗棠的主要功绩有(1)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2)兴办洋务运动,筹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也称马尾船政局)等。(3)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等等。



第三、谈谈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共同点(1)他们都曾经加入曾国藩的湘军效力;(2)都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多次立下战功,因此在官场上步步高升;(3)他们都在战争中见识到洋枪洋炮等西方武器的威力,从而开始大力推动洋务运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购买西方的先进武器等等。(4)他们都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左宗棠创建“楚军”。 李鸿章创建淮军。(5)他们都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

第四、左宗棠和李鸿章不同的地方:(1)左宗棠虽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是一个屡试不中的落第举人出身。而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按现在的话说,李鸿章就是班科出身。

(2)李鸿章更加重视海上防御,而左宗棠主张海防与(边)塞防并重。

(3)李鸿章在面对西方列强和日本时,往往采取妥协退让的求和政策,多次代表满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沙俄的支持下,中亚的阿古柏出兵占领我国的新疆地区。沙俄也趁机占领我国新疆的伊犁地区。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包括伊犁地区。而左宗棠坚决反对。他大力主张用武力收复整个新疆。他不顾自己已经年迈,亲自带兵出征,大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大部分地区。接着,为了收复伊犁地区,1他整顿军队,在哈密大本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2做好部署,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东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为西路,准备与沙俄开战。满清政府派曾纪泽前往沙俄,与沙俄代表谈判。曾纪泽在左宗棠武力支持下,要求沙俄归还伊犁地区。沙俄政府被迫将伊犁地区归还中国,但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

总之,左宗棠为了维护满清统治,东征西战,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打败阿古柏,先后收复新疆大部分地区,为伊犁地区也立下大功。中法战争开始后,他不顾自己年迈和疾病,自请赴边督军。1884年(光绪十年),,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不久,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他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包括收复新疆,东征西战,立下汗马功劳。而李鸿章只知道对外一味的妥协退让,他的行为丧权辱国。所以左宗棠对清朝的贡献比李鸿章大。


寒松722


当然是左宗棠对清朝的贡献大,左宗棠刚出道就协助巡抚章亮基为保卫长沙立了大功,击毙了西王萧朝贵,接着曾国藩推举他为浙江巡抚,1875年3月,授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制订“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次年抬棺率军大举进攻新疆,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左宗棠还大办洋务,首创中国第一个船政学堂,是中国笫一所海军学校,为中国海军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在兰州、新疆创办了纺织厂、毛纺厂,他在新疆大办军垦农垦,开拓大批农田,实现了农产品的自给。晚年他应朝廷的征召,坐镇福州全面负责对法国侵略者的抵抗。打退了法军对台湾、广西、浙江等地侵略。

而李鸿章一心想升官发财,拼命做官,把北洋水师、淮军当成“个人私产”,大搞个人“小圈子”,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任人唯亲,把并不称职的叶志超、丁汝昌分别任陆军司令和海军司令,使日军在海陆两路轻松获胜,中国战败由此赔偿日本2.3亿两银子,使国家背上沉重的包袱,中国进一步沦为殖民或半殖民国家。另外,李鴻章在与俄国洽谈《中俄密约》收受300万卢布的贿赂,他为个人和亲友捞了不少“黑钱”,他死后给后人留下四千万兩银子的财富。更可恨的是,李鸿章在中国打赢了法国的情况下仍然与法国签订了卖国条约《中法密约》,左宗棠闻讯后,愤怒地说:“十个法国将军也不如一个李鸿章坏”,“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被中国人咒骂千年”!

由此可知,左宗棠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李鸿章是中国的大卖国贼,是中华民族的败类!


船到桥头直—3586FQI


从中华民族大义讲,左宗棠收复新疆堪称功比天高,对清朝之贡献远胜于李鸿章。只是当今左公的社会认知名度不高,亦因古装影视渲染,左似逊于李鸿章。缘由如下:

其一,左无门生和后继者,亦无视他为栋梁的后台。一朝辞世,自身的政治影响力也就完结。而李鸿章是曾国藩的衣钵传人兼门生,胡林翼是他的羽翼,丁日昌是门下军人,杨岳斌、彭玉麟是他慧眼识珠发掘出来的。仅这五人,在剿灭太平天国后都拜为一省或身兼几省的总督,控制着大清的半壁江山,而这五人以后又去在李鸿章那边,成了李鸿章的淮系。

第二,李鸿章是被电视剧,网文捧红。而左宗棠曾经镇压过“回变”,至今无人为此说公道话,从而把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收复新疆给磨灭了。

第三,曾国藩在太平天国打了半壁江山才把太平天国平定,李鸿章是等日本都把中国快打崩溃了才跟日本谈和,左宗棠是在阿古柏冒头的时候就给他摁住了。所以历史评价是曾国藩“拯救了半个中国”,李鸿章“挽救了整个中国”,而左宗棠只是平定了一个省的叛乱。

其实不然。倘若左未平定判乱,任由阿古柏打出新疆,占领青海、甘肃、西藏、蒙古甚至陕西呢?从这个角度考量,左比李对朝庭贡献要大。


三峡孬张


有句话叫“内战内行李鸿章,保国卫家左宗棠”

我认为他们两人各有各的活动重点。知乎中有关于曾李左三人关系的问题,其中一个回答分别概括了曾李左三人所长:曾识人,李时务,左军略。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不过还需要说明——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左宗棠半生戎马倥偬,安定闽、浙、陕、甘、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为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带来了安宁,尤其是将新疆收复,称得上左公的最大遗产。然而左公同样熟稔民政,每安一地都尽力恢复民生;同样主持洋务,兴办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兰州制造局、兰州织呢局,沿长江架设电报线。李鸿章兴办洋务,有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企业,建立北洋水师,建设唐胥铁路。然而李鸿章同样习知兵略,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对清廷而言功劳甚大,比如捻军,东西两支最后都是李鸿章剿灭的。不过相较而言,左宗棠在洋务方面较李鸿章为保守,直到1875年接见俄国索斯诺夫斯基一行时尚不接受电报与铁路;李鸿章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也因为甲午一败大打了折扣。总体而言,李鸿章在当时,甚至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力较左宗棠为大。他久居中枢,又总督直隶,淮系以及北洋一派均出自他,深刻影响晚晴乃至民国的政局——然而,影响不等于贡献。要论贡献,左宗棠似乎更胜一筹,我们今天还能清楚地看到这种贡献——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

近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反侵略求民主,求民主两个人都没多少贡献。在反侵略方面,李鸿章主张一心海防,左宗棠则主张海塞并重:在这场国防战略方向之争中,左宗棠赢了,但李鸿章也没有输——毕竟左宗棠说的是“海塞并重”。最终的结果是,左宗棠大体上完成了塞防的任务,并在海防上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李鸿章对塞防基本无所助益,一心海防,中国的海防在他那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海防的崩塌与“有海无防”局面的出现,也是在他在任时出现的,他是重要责任人。所以概括来说,左宗棠塞防功大,海防贡献亦不小;李鸿章海防功大,过亦大。当然或许有人会说,是左宗棠的海防拖累了李鸿章的塞防。的确,左宗棠塞防耗资甚巨,尤其是向洋人借的高利贷,成为清廷的一项负担。然而,只要查一查北洋舰队各主力舰是什么时候添置的,又是什么时候停止添置的,此说便不攻自破。更何况,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临终前不久还上书清廷,促成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成立,表现出他并非单纯的塞防派。无论如何,左的海塞兼顾,体现出的气量、战略眼光,是李鸿章所不及的。权势大于左宗棠,并且在左宗棠死后又活了十几年的李鸿章,不是在丧失政敌后拥有了更好的兴办海防的空间,反而是盛极而衰,最后身未败、名已裂,一生事业在甲午、庚子两次外敌入侵中化作灰烬,既是时势使然,但李鸿章自己也需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一些研究文章曾李比,左曾比,唯独忽略最有比头的左李比,为啥,因为不敢比,不愿比,比较后要现原形的。所以当驼鸟也是李吹的从李鸿章就一以贯之的天性使然,假装看不到的精神胜利法用得很溜的,本人也耻于左李的对比,但只有比较,才能谁是爱国,谁在卖国,谁在破坏挖坑,谁建设搬砖,也只有比较才能凸现左的伟大,左的无可替代,左的战略家,政治家风采才能光照后人,不能让一个卖国贼来占据本应给左宗棠的评价,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光辉必将在中华文明历史中熠熠闪光,泽被苍生万载。可恨当下的政治正确风疯狂,将左宗棠隐没,朝代是可以变幻的,而历史终将是由学术精神记录的,让我也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名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朝赴黄梁。


Aries隽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晚晴的头好重臣,在整个晚晴朝局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两个人的为官处事风格确实截然不同的,以至于后人在评价晚清四大重臣时,对左李二人的评价分别是:左宗棠会做君子,李鸿章会做官。

对于左宗棠,历史上基本都是一致的正面评价,看看左公的功绩,中法战争主战得以让世界看到清国的洋务运动还是很有成果的、收复新疆保证祖国统一、在荡平太平天国邪教运动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做官做人方面,左公大公无私,一心报国,为官清廉,不搞小团体,可以说是官员中的楷模。而且就是这么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竟然还混到了政府高层并且多次手握大权,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是说实话,左公固然优秀,但是他所立下的功勋多是些面上的东西,比如收复新疆,照晚晴的这个军队战斗力(新军不算),纵然七十年代左公收服了新疆,它还是会很有可能在九十年代被沙俄给兼并了。

而真正给大清立下不世之功的,恰恰是这个饱受争议的李鸿章。

李鸿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因为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并且主张对法战争议和,还有出卖东北的铁路权益,以及贪污了数量相当庞大的钱。

但是他也有好的一面,像组建北洋海军,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曾经辉煌过。而且近代的很多兵工厂和制造厂都出自于李鸿章派系下。为了中国的近代化,李鸿章也是出了不少力。

李鸿章的闪光点,在于他的外交能力和世界观上,可以说他的功绩来源于此,但是他的污点也是由此而来。

之所以说他最有世界眼光,是因为他很清楚整个世界的形式,明白大清国在世界上是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因此在镇南关大捷后,李鸿章极力主张议和,因为他清楚,一旦法国大举进攻,那么大清损失的利益会远比《中法新约》中的损失还要大,权衡利弊,最小的损失就是赚了。

但也是因为李鸿章过于相信列强之间的制衡之术,以至于在甲午战争中,始终不敢放开了和日本人打,以至于从开始就陷入被动局面,而西方列强也是看出了大清中干外强的本质,转而纷纷支持日本,也实在是李鸿章的失职。

至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并非李鸿章的本意。在前往日本之前,李鸿章曾静告诫过光绪和慈禧,日本方面有他拖着,但是北京方面也一定要拖住。这点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的变化上也可以看出,李鸿章确实尽力了。赔款从4亿砍到了2亿,这确实是靠李鸿章的外交能力解决的。因为当时清朝就是打不过日本,百姓浑浑噩噩,朝廷懦弱可欺,财政濒临崩溃,不是说你吆喝着打下去就能打的。因此割地赔款已经是个定局,屈辱是必然的,而怎么减少损失,才是关键。

另外一说,这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是清政府要求李鸿章去签的,多少受一定愚忠思想的禁锢,李鸿章只能去做这个背锅侠。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洗白李鸿章,贬低左宗棠,而是说我们既要看到左宗棠的优秀,也要看到李鸿章的努力。近代的民族工业,多半是起源于清帝国的官营工厂,而这些近代工厂中,大半都是由李鸿章所支持创办的。比如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等等这些重头老牌,多半都是李鸿章所把控。而这些工厂再后来民国时期又为中国的民族工业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我说,真的从实际的经济角度出发,李鸿章对清朝的贡献确实是要大于左宗棠的。


火器工坊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先说说左宗棠

左宗棠虽然也剿了太平天国,搞了洋务运动,但是左宗棠最大的贡献是平定回乱,收复新疆,这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但是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得到一块没多大用处的土地,却耗费了亿万钱财,这生意亏本亏到姥姥家了。毕竟此时的清朝不是康雍乾时代的清帝国,而是列强林立,弱肉强食时代的一块肥肉,一个落后停滞的古老封建国家。



再说说李鸿章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旗手,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创建了近代中国早期四大军工企业中的三个(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后来又创建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等企业,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先河。还创建了中国第一只近代海军,虽然他签署了不少卖国条约,但是这些条约也不能全怪在他身上。




总而言之,李鸿章对清朝贡献大,对中国贡献也不小。他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

论对清朝的贡献,李鸿章远远超过左宗棠。

而论对中国的贡献,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有巨大的功劳,一个为国家开疆拓土,一个为国家打上了工业的楔子。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左宗堂跟李鸿章都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各有千秋,

左宗棠半生戎马倥偬,安定闽、浙、陕、甘、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为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带来了安宁,尤其是将新疆收复,称得上左公的最大遗产。然而左公同样熟稔民政,每安一地都尽力恢复民生;同样主持洋务,兴办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兰州制造局、兰州织呢局,沿长江架设电报线。李鸿章兴办洋务,有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企业,建立北洋水师,建设唐胥铁路。然而李鸿章同样习知兵略,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对清廷而言功劳甚大,比如捻军,东西两支最后都是李鸿章剿灭的。不过相较而言,左宗棠在洋务方面较李鸿章为保守,直到1875年接见俄国索斯诺夫斯基一行时尚不接受电报与铁路;李鸿章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也因为甲午一败大打了折扣。

总体而言,

李鸿章在当时,甚至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力较左宗棠为大。他久居中枢,又总督直隶,淮系以及北洋一派均出自他,深刻影响晚晴乃至民国的政局——然而,影响不等于贡献。要论贡献,左宗棠似乎更胜一筹,我们今天还能清楚地看到这种贡献——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