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稱中國85%的企業難熬3個月,不知道各位老闆們怎麼看?

厚德載物20101104


如果是員工費用這部分,看老闆之前對員工如何 一般中小型企業3個月是可以挺過去的


黑曉555


其實在武漢實行封城以後,對於封城這件事情,我本身還是比較贊同的,畢竟這反映出了一個城市領導的魄力,雖然這個決定有點晚,並且是中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一次決定,但是也是一個正確並且艱難的決定。

但是很快我就發現了其中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當武漢封城以後,作為過年期間有物流派送經驗的順豐快遞,居然在整個湖北地區出現了物流停擺的現象。

這就讓我感到有點恐懼了。順豐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並且有那麼多年在春節進行運營的經驗,如果因為封城造成派送出現停擺,大量的快件滯留,這說明封城這件事情已經做的有一些矯枉過正了。

封城以後,湖北省內的人民肯定是要通過網購來獲得他們想要的食物,藥品,防護物資,以及其他的生活相關的物資,這些物資都是必須要通過物流來進入的。

我個人理解的正確意義上面的封城應該是封鎖人員的流動,但不封鎖物資的流動,畢竟一個城市的人要生存下去,物質的流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地方最後把封城變成了交通管制,變成了封路,這樣就不太對勁了,如果一個城市裡面物資的運輸斷了,就意味著食物會越來越少,生產需要的物資會沒有辦法及時運進來,企業就會停擺,這樣經濟上的損失就非常大了。

可是封城這件事情,慢慢就變成了交通管制。順豐的物件沒有辦法順利的運送。可想而知,其他小型的物流企業在這個春節必然也沒有做生意。本來願意在這個非常時期做運輸的人就非常的少,再加上封路有可能要白跑,還賠上一大筆錢。所以物資的運送就變得感覺非常的困難。

於是我就發現我樓下的那些小超市裡面的食品一天天的減少,貨架慢慢的變空。讓我不得不做起了囤積食物的打算。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上游的企業開工生產,可是它生產的產品沒有辦法運送到下游的企業去,下游的企業即使開工員工到位,可是原材料沒有辦法到位,那麼就沒有辦法完成訂單。因為道路的封鎖造成物流沒有辦法正常的運輸,這件事情讓我覺得比較可怕。

除此之外,很多地區都實行了封村的操作。可是又有很多的企業是把自己的公司地址安排在村內的,特別是一些城市的城中村,有很多的物流企業都在裡面上班。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上市公司的圓通公司在1月31號就已經開始上班了,他們的官方網站上也是這麼宣佈的,可是事實上,各地出現了快件能收不能派,能派不能收的情況。我所在的地區,圓通公司的地址就位於城中村內,由於封村,圓通的員工根本沒有辦法正常上班。

明天是另外一個上市物流公司中通正式上班的日子,可是,和熟悉的中通裡面的人聯絡以後,發現他們也因為公司的地址位於城中村,由於封村操作,他們沒有辦法進入到村內正常的上班。他們在外地的貨物已經運來了一些,可是貨車跟沒有辦法到達倉庫,只能停在村口。所以和圓通一樣也出現了能收不能派,能派不能收的情況。

我也經營著小型的企業資金流上面還算可以,可是上游的原材料馬上就要斷了。可是物流還沒有正常,很多東西沒有辦法及時的運過來,現在只能節省節省再節省。由於普通的物流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往下游運輸貨物的成本也是成倍的往上翻。

所以,曹德旺說中國企業在這場風波中可能存在著倒閉的風險,我覺得是一種靠譜的表述。個人覺得要緩解企業這方面的壓力一定要先解除對物流企業的封村,封路,保證這些企業的開工。

只有物流企業能夠正常開工,上下游企業才能夠真正的對接起來,最起碼手頭上的庫存還能夠消化一陣。物流不正常,對於本身利潤就不高的企業來講,那是致命的。

除此以外,企業就算正常開工那些依賴於大量外地員工的企業,還會面臨著用工荒。如果一個企業本來就以臨時工為主體的員工配置,那麼在這場風波之中,可能將面臨好幾個月無工可用的情況。如果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員工沒有辦法到崗,那麼訂單就沒有辦法完成,沒辦法按時完成訂單的情況下,可能就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索賠,如果這個時候向你索賠的公司來源於國外,可能情況又更加的危急。

個人建議是儘快恢復物流,正常解除對物流公司的交通限制。先解決老百姓網購以及小型企業網絡採購的問題。與此同時分批有序的安排,各個企業的員工陸續到崗。按非典時期的操作,做好體溫的檢查工作,可能社會經濟所要承擔的損失會更小一點。


外語那點事


不得不說,曹德旺所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此次病毒所爆發的特殊時期性,以及它的範圍影響程度都是超出了我們想象的,所以對於大部分的企業來說,是一個“黑天鵝”!

舉個例子你就會明白了:

要知道1-2月是一個春節週期,大部分的企業為了在春節行情期間撈一筆金都是鉚足了勁的。

就好比,許多實體影院和製片方都是在春節前就大肆傳播,撒了不少錢在廣告上,那麼春節一停當,無疑就是讓他們前期的投入打水漂,還沒有春節檔效應的後期收入。

就算到了5、1和10/1 這樣的黃金節假日再次上映,也是要重新投入宣傳費用,做一個二度宣傳的結果,可以說損失不小;

又好比,許多餐飲企業本來可以在春節期間人滿為患的,而它們又是在春節前就早早囤積了大量的海鮮,食材等等。

如今春節全部關門謝客,無疑讓他們的食材浪費了,還面臨著鉅額的房租和人口成本壓力;

還比如那些服裝行業,本來藉助這春節的期間可以清理冬裝,上春裝的,現在大量的冬裝和春裝在手裡,不僅沒有達到清庫存的目的,還限制了資金流水,導致了沒有錢可以滾起來的局面;

所以,如果疫情導致大部分中小企業不能繼續開門,甚至沒有回到之前的正常運營狀態,那確實影響很大。

要知道,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是一個負債經營的狀態,現金流好的本來就特別少。這個時候還來那麼一出,實則給老闆們加上了許多壓力。

我身邊就有一個小夥伴的父親是一個染料廠的老闆,這次疫情導致了他回款拿不到,訂單又做不了。可能未來就需要“節源開流”以保自己平安了。

真的希望疫情快點過去!!!!!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曹德旺稱中國85%的企業難熬三個月?這個鍋估計曹德旺自己也不背,雖然曹德旺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針對當前疫情可能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做出了一些評價,但他並沒有說85%的企業難熬三個月。

85%的企業難熬三個月,這個觀點是由清華、北大的一些教授提出來的。2月6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魏煒共同撰文稱,他們對995家中小企業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收入下降幅度、可維持的時間、成本支付壓力、自身對策及對政府訴求等8個問題。



根據他們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就是說,67.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此次調研高科技企業佔18.51%,零售服務業佔17.1%,餐飲住宿娛樂及文化旅遊佔15.69%,加工業佔14.19%,物流運輸批發貿易分別佔比8.35%、8.15%。74.04%的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在5000萬元以下,10.36%的企業營業收入在5000萬元~9999萬元,營收1億元以下的企業合計佔比84.4%;營業收入1億元~5.9億元的企業佔13.38%)



從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個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他們所調查的覆蓋面還是相對比較多的,從大型企業到中型企業再到小微企業都有覆蓋。但是相對來說,這個調查所採用的樣本相對比較少,只有995個,所以調查結果跟真實的情況肯定會有一些出入的。

但從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個調查結果至少可以看出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的日子相對來說確實是比較難過的,很多企業日常的經營支出都是依靠日常的經營收入來支付,而目前大部分企業的現金只能支撐1~2個月時間。



在現金儲備有限的情況下,企業還要面臨員工工資,租金,到期債務等各項支出,如果企業不能正常復工,沒有收入來源,很多正常的開支確實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很多企業說很難熬過三個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這個所謂的難熬三個月也要看具體情況,有的企業可能三個月之後他們就倒了,更多的企業我覺得只會做出減薪或者裁員的處理,不至於走到倒閉的那一步。

比如對我們來說我們只是一家小企業,日常的各項開支主要依靠當月的經營回收資金來支付,如果疫情持續下去,我們的生意肯定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日常的營收跟平時相比肯定會有較大的下降,因此未來肯定會面臨較大的壓力。

但是在當前疫情特殊時期,深圳以及龍崗都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從稅收,租金,水電費,金融政策等全方位給企業推出了很多實惠的政策。比如給企業返還社保繳費,企業可以延期繳納社保,降低公積金繳費比例,部分企業不裁員還有10萬到20萬不等現金獎勵,租用政府機構或者國有企業物業的可以減免兩個月租金,企業借款可以享受10%左右的利息優惠等等。

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些政策,即便營收有所下降了,但是通過借錢仍然可以維持幾個月的。即便有些企業確實比較困難,但我相信大部分企業也不至於走到倒閉那一步,大家完全可以通過降薪或者裁員等方式來維持企業的生存,所以我覺得現實當中,大部分企業應該可以熬到三個月以上的。

而且按照目前肺炎疫情的發展趨勢來看,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在不斷下降,我相信這一波疫情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這一波疫情應該很快就可以得到控制,不出意外,到了3月份左右,大部分行業都會恢復到正常的營業狀態。

所以大家要積極樂觀地看待當前形勢,在做好防控工作的情況下,大家儘可能的恢復一些生產經營活動,熬過這一關了,說不定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貸款教授


我個人覺得說的很對。理由如下:

一、目前中國的企業看起來市值很高,可流動資金都不充足。現在疫情發展下去,企業復工遙遙無期,而房租、人工費、貸款等等不停的支出。還有各種損耗。沒有幾個企業抗的住!

二、員工忠誠度低,現在疫情發展,員工根本不願意出來打工,說句不好聽的,誰願意為了幾個錢,把命都搭進去了。

三、訂單違約,中國好多企業做外貿的,中國停擺可外國沒有啊,人家不可能跟著你來停擺,好多都在找下家了。甚至要企業賠違約金。

綜上所述:中國企業停擺3個月,真會倒閉85%.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路邊小友


3個月不開工真的可能讓很多企業關門!

做過企業的人都知道,企業運轉的資本,場所,人力資源等是不因你的企業停擺而消失的!

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才,但要留住人才是需要高薪的,要保證高薪必須有很好的現金流!大部分企業的現金流只能夠支撐1.5個月,如果一個半月沒有現金流入,就會出現發工資困難,一旦優秀人才沒有能夠及時收到工資就會考慮跳槽!但要白髮三個月工資,那可能就是一個企業一年的利潤!

企業的房租也是固定成本,不會因為歇業而減免,雖然國家號召國有物業公司給企業減免,但大部分中小企業租的都是私有業主的物業,能不能減免不可預測;

企業的資金成本也是不可少的,企業融資的成本在三個月成為了無效益成本,加大了企業回收難度,尤其對於面臨還貸的短期週轉資金來說,企業沒有回籠資金,就可能導致違約和銀行抽貸風險,直接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

還有企業不能正常運營導致的國際貿易和服務違約風險以及訂單取消風險,都可能對企業造成致命打擊!

中小企業大都利潤都很薄,如果停業三個月,各種不可降才能必將導致企業的破產!尤其是實體型企業!

祈求疫情早日過去,最好別超過一個半月!


郭建蘭文旅大視野


如果一個企業連三五個月停擺期都熬不過去那是個什麼企業?又是首富,又是幾億幾十億上百上千億富豪!那不全是吹牛逼嗎?好比一個家庭,三五個月一天沒有一分錢收入這個家就會破產嗎?我想不可能。那些熬不過三五月的企業就是泡沫企業吧!!!


依戀的海A


太誇張了吧,有點不著調!!!若有15%企業倒閉就會是經濟大地震!!!


純清世界


曹德旺稱中國85%的企業難熬3個月,不知道各位老闆們怎麼看?

確實,在疫情面前,很多中小微企業日子都非常難過,如果沒有政策扶持,會撐不過去。至於是不是三個月都撐不過,也是一家之言。但難過度確實非常高。也正因為如此,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之後,全國多個省份和城市密集出臺應對措施,支持企業共同“戰疫”。據中國經濟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6日18時,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山東、山西和四川等12個省市相繼出臺政策為中小企業紓困、減負,支持它們渡過難關。

這些政策包括融資、稅收、社保、房租、逾期利息、勞動用工等,且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都明確要求,疫情防控期間,不得盲目對企業抽貸、斷貸、壓貸等,全力支持企業恢復生產,減少損失。同時,確保市場供應,不因疫情而丟失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

應當說,此次出臺的各項政策,力度是相當大的,也是針對性極強的。所有政策,都是實打實的,是能夠給企業恢復生產、恢復市場帶來實實在在幫助的。只要企業能夠處理好疫情防控與恢復生產的關係,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是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消除的,是不會對企業的長遠利益產生多大影響的。


譚浩俊


中國企業難熬3個月,應該指的是疫情條件下的經營壓力和風險,並非是常態的經營條件下熬不過3個月,對此,首先要客觀理性認識。而疫情條件,則有其複雜性和艱鉅性,主要是疫情條件下,人員流動和產業鏈整體由春節長假突然切換到疫情延長假期以及疫情後復工過程相對緩慢等因素群共同決定的。

從某飲食連鎖品牌說公司資金撐不過3個月的新聞報道後,有銀行迅速和該連鎖品牌取得了聯繫,並在接洽後通過視頻會議,在4天內就發放了貸款1.3億元和授信額度4億元。這個新聞的過程,說明了我國金融產業對實體經濟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尤其是對一些有前景,有明確市場需求,但是因為疫情而沒法正常開門經營的企業還是給予了大力的信貸支持。

從中小企業來看,最大的困難在於產業鏈的整體復工。對於一個產業鏈來說,如果僅僅幾家企業復工,並不能解決產業鏈的問題,而是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整體復工:

第一,產業鏈的現金流影響:如果沒有收到應收貨款,就沒有辦法給下游應付貨款,企業自身也就沒爆發發放公司和啟動正常資金週轉。

第二,產業鏈的物料供應:任何一個產業鏈,都不是一兩件物料組成的,都是一個集成和配套產品的關係,而如果有幾個物料或者上游沒有復工則導致下游企業沒有辦法順利投入生產——在庫存物料消耗完之前。

第三,稅費:在企業正常的現金流回籠前後,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會陡然上升,包括了到期的債券和融資等需要兌付,而沒有正常的應收貨款回籠,整個資金鍊條就沒爆發運轉起來。而一些諸如水電費,廠房廠租,以及稅費和人員社保等費用就會在企業現金流還沒流轉起來之前給企業資產負債表平衡造成巨大的壓力。

第四,復工人員到位情況:因為疫情在全國各地進度不同,疫情條件也不同,包括了人員流動的管控條件也不同,這就必然造成了一些產業傳統勞動力來源地的人員到位的參差不齊,也就影響了企業的復工進度,從而延長和加大了企業復工的難度。

因此,如果說,在目前的疫情條件下,企業撐不過3個月,那一點也不誇張,但是,要相信國家對實體經濟的重視和協調:

以央行為例,組織再貸款,貼息支持產業的政策近期頻繁出臺。包括了預期沒的20日lpr報價利率的大幅下調預期在內。

以各地來看,對復工的積極態度,既嚴防嚴控,又積極扶持企業復工復產,包括並不限於復工前對廠區衛生條件的檢測和驗收,對人員進出廠區的紅外檢測和疑似病例的隔離要求,甚至包括企業因為復工需要的口罩等防護用品的調撥支持。

從地方來看,積極給予三個月或者以上的廠房免租和金融過度扶持政策,以及相關稅費優惠減免和延長政策,都在積極配合企業和產業鏈的復工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