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横行欧洲的黑死病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后续是怎么结束的?

l刘祖德


1352年,黑死病消失,你以为是人类克服吗?

不,黑死病是自己消失的,作为中世纪欧洲的梦魇,它是如何消失的呢? 1347年,欧洲、地中海西西里港口,满载货物的船只从黑海驶来,这是当时人们最期待的时刻,可是,这次随船而来的,不只是香料和胡椒,在它的船舱中带来的最致命的旅客,那就是鼠疫杆菌。

中亚旅客

发源于中亚地区的鼠疫,顺着地中海的贸易航线来到了欧洲,带来了一场空前灾难,爆发于中世纪后期的鼠疫,在欧洲肆虐了四年。欧洲人口损失人口近1/3以上,很多重灾区如佛罗伦萨,几乎人口绝迹,80%以上的人感染黑死病死亡,黑死病并不仁慈,无论男女老少,穷人富人,黑死病都毫不偏袒的收割者着生命。


鼠疫杆菌通常寄生在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体内,老鼠百毒不侵的体质,感染的老鼠通常不会马上死去,老鼠身上的跳蚤吸食老鼠体内的血,鼠疫杆菌进入跳蚤体内,堵塞跳蚤的消化道,饥饿的跳蚤只会疯狂觅食,所以,人类成为跳蚤叮咬的对象。

欧洲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欧洲的城市建设并不像罗马时代或者同时代中华大地城市那样的规划,中世纪欧洲的环境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居民的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自家门口,人们更没有洗澡的意识。据记载,整个城市只有臭水沟排污系统。上浮也认为卫生问题是个人问题,没有公共的卫生设施,同时成为寄生虫和老鼠繁衍的绝佳场所。

14世纪,全球进入小冰期,温度下降,老鼠等啮齿类动物食物会减少,纷纷涌入城市。宗教意识等导致医学的当时形同虚设,最常见的就是通过神职人员让上帝免除对自己的责罚。

大爆发时期

作为地中海最大贸易城市君士坦丁堡首先沦陷,随后,沿着他的贸易线路向整个地中海扩散,接着巴尔干半岛沦陷,而希腊向南的航线,将黑死病带入了北非和中东,埃及、叙利亚、接着是耶路撒冷,同时感染了亚平宁半岛,接着法国,西班牙,威尼斯、巴黎、佛罗伦萨几乎成为了重灾区,英吉利海峡也没能阻挡传播,伦敦陷落。



绝望之中,人们只能通过鞭打自己,向上帝祈求饶恕自己的罪过,祈求造物主的宽恕,不要再散布死亡。同时,人们开始寻找责任人,将疾病的传播和死神的降临归咎给犹太人异教徒,认为他们与死神达成了交易,传播疾病和死亡,对她们实施监禁,抓捕和屠杀。有资料显示,在美因茨,有1.2万犹太人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被活活烧死。

神职人员的大量死亡,人们的精神再无依靠,上帝又在哪里?整个欧洲都在灭亡前的最后挣扎。

黑死病消失原因

据推测,可能是由于重灾区人口损失过快,疾病传播被阻断,同时,城市内啮齿类动物大量死亡,加上商业人口流动减少,小冰期导致温度越来越低,细菌传播途径被阻断,缺少没有新的宿主,细菌的传播和蔓延减少,随之消失,所以这场恐怖的瘟疫暂时停止了。当然,生存能力极强的细菌,在之后几百年来仍然出现在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万人死亡之后,再次隐藏起来。明朝末期的属于感染,感染了整个明军,所以李自成的农民军才可以指导皇城。

直到近代以来,法国耶尔森通过解剖尸体发现了鼠疫杆菌,耶,弄明白了,从老鼠到跳蚤到人的传播途径,了解到了传染源,随着二战以后青霉素等抗生素的量产,现在的鼠疫也不再是不治之症。

但鼠疫并不像天花霍乱那样会被人彻底根处,它会在老鼠等啮齿类不断繁殖,而彻底消灭老鼠,将会破坏自然界生态链,所以人类必须时刻警惕,提防它在卷躲重来。


膏车秣马a


“黑死病”在十四世纪恣虐欧洲大地,引发了著名的欧洲中世纪大瘟疫,这是中世纪欧洲最黑暗的时刻,欧洲文明差一点被摧毁。

一、“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

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黑死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鼠疫引发中世纪欧洲大瘟疫的起因

一般认为,这场大瘟疫起源于中亚,公元1347年蒙古军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将瘟疫传入,之后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 。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再到俄罗斯等地。

蒙古军队攻城,经常将鼠疫死者的尸首,用抛石器,投入围困的城市,造成城内的大量死亡。鼠疫造成的大瘟疫在人口密度较高之处造成大量死亡,鼠疫不论陆路还是海运,都比较利于传播顺畅,疾病又经过海道和商路,扩散蔓延。最终在欧洲引起大爆发,成了中世纪欧洲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二、黑死病造成的恐怖后果

当时中世纪欧洲各地和城邦卫生条件都很差,到处都是鼠类和跳蚤,非常利于鼠疫的传播,所以瘟疫一经传播,便无法控制,成燎原之势,全欧洲都沦陷了。

在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国受灾最为严重;在欧洲城市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城市是佛罗伦萨,将近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在亲历者薄伽丘所写的《十日谈》中,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

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更有学者认为黑死病及其造成的饥荒、战乱造成了欧洲高达五千万的人口损失。

三、黑死病恣虐的原因

黑死病能在欧洲恣虐数十年,造成数千万人的死亡,后果如此严重主要是这几个方面造成的。

其一:当时欧洲各国即使是主要城市也是非常脏乱的,老鼠、跳蚤随处可见,而这些都是鼠疫的载体和传播媒介,当时的卫生条件基本上人人身上都是有跳蚤的。

其二:黑死病就是鼠疫,但是当时绝大部分欧洲人并不这样认为,尤其是教会认为瘟疫是上帝的惩罚,反而藉此大搞宗教屠杀,乱上加乱。

其三:由于对黑死病缺乏认识,欧洲人普遍认为洗澡会带来瘟疫,结果瘟疫的整个过程中,人们都不鼓励洗澡,结果全身都是细菌和跳蚤,对防治瘟疫起到了负作用。

其四:医疗的落后让当时流行的治疗方法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瘟疫的蔓延,比如芳香疗法是黑死病时期的一种最流行疗法,尿液和粪便也是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为了避免犯虚荣心的罪过,人们被劝阻不洗澡和换衣服。

其五:当时欧洲国家众多,互有战争,交战双方经常故意向敌方军队、土地散播瘟疫,这让本就惨烈的大瘟疫雪上加霜。

四、大瘟疫是如何结束的?

黑死病导致的欧洲大瘟疫造成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损失,但是黑死病的最终结束与其说是瘟疫被消灭,不如说是巨量的生存条件恶劣的人口的消失让瘟疫传播速度最终变缓,人类历史上那些惨烈的瘟疫一般在造成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损失后就基本开始稳定了,毕竟大批的死者被焚烧,无数村庄连人烟都没有了,活下来的人大都免疫力强身体自身产生了抗体。

五、鼠疫的发现和防治

导致黑死病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才被发现,而经由鼠类、蚤类传染的途径也迟至1898年方大白于天下。14世纪的欧洲人对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肯定是很难防治的。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基本绝迹,只有极个别的病历。

我们普通人要在生活中多运动,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免疫力。避开传染源。不要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严禁打猎、剥食动物,避免处理不明死因的动物。跳蚤叮咬是腺鼠疫的重要传播途径,生活中可使用驱虫剂驱赶跳蚤。若近期去过疫区或接触了鼠疫患者,事后应隔离观察9天,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我家的猫叫皮蛋


十四世纪的黑死病,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二人的生命,全球三亿人命丧其手,它堪称世界历史上最可怕的瘟疫,那么它是怎样消失的呢?

这得说到它的起因,黑死病是老鼠身上携带的病毒传染到人的身体上引起的。症状为一开始腋下生出淋巴肿瘤,之后大腿后背胳膊陆续生出黑斑,黑斑逐渐扩大,最后全身腐烂而亡。

十四世纪的欧洲人都非常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教徒普遍认为猫是一种邪恶动物。于是他们呼吁人们捕杀猫,从而导致了欧洲猫的数量急剧下降,老鼠自然猖狂起来。黑死病发生时,欧洲人并没有认识到是动物携带病毒的原因导致了黑死病扩散,就算有人知道也不敢大胆提出来,那时宗教最大。于是欧洲人尝试其他方式驱赶病毒,他们有的把刚杀死的蛤蟆敷在黑斑上,有的甚至用尿洗澡,还有一些人把中了病毒的人绑起来鞭打,让他们喊“我有罪,我有罪”,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试了,始终不见得有效果。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病毒是通过老鼠传播的时候,他们便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防止黑死病的传播。

一,不再捕杀猫,人们也逐渐喜爱养猫,老鼠的生机渐渐缩小,病毒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欧洲人开始讲究卫生,他们不再乱扔垃圾,一件衣服也不会穿一年这么久了。他们懂得了如何处理污水,如何改善环境。

三,病人隔离,村庄隔离,城市隔离。通过这些隔离抑制了病毒的传播途径,世界历史上后来的各种瘟疫也都模仿了这种隔离方法,非常见效。


黑死病是通过这些途径消失了,但它有没有被消灭呢?我想没有。英国也有几位教授和博士认为黑死病只是暂时蛰伏,环境如果受到重创的话,黑死病很有可能会再次爆发。


如史如画


中世纪黑死病的终结,对策其实就是隔离、清除。

隔离,据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米兰。当时,在米兰的三所房屋内发现了黑死病疫情,于是米兰大主教迅即下令,在这三所房屋周围建起一道围墙,墙里的人不许出来,墙外的人自然也不能进去。

这种对策,对于墙里的人自然是残忍的,等于说他们被这个世界抛弃给了死神——但是,在没有任何医疗手段能够应对的情况之下,这其实是唯一正确的办法。正因为有效,米兰主教的这一方式,迅速在欧洲各国得以推广。在很多地方,你会发现一些村舍墙壁上划着一个大写的“P”字,但这绝非是什么停车场的标示,而是在告诉你:此处为黑死病病人聚居区!而这个“P”字,来自拉丁文“pestis”。在欧洲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这个拉丁单词都演变而成了英语“pest”一词,意义所指,那就是:瘟疫、黑死病!

在威尼斯这样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人甚至专门圈出了几个小岛,他们把所有黑死病患者,包括所有出现疑似症状的人,不论真假,全部送到岛上,他们说:你们必须至少滞留四十天,如果在四十天之后,你们的症状消失了,那就表明你们没有染病,可以顺利归来。

2004年,后人曾在这个小岛之上,挖掘出上千具尸骸,这就是当时所谓绝望四十天的见证。也就是说,实际上绝大多数上岛者,都未能安全归来。一旦被送上岛,基本上最终的命运,就是死在岛上。

对于这些人而言,威尼斯人很无情,但留在城市里的大多数市民,却获得了安全。英语“检疫”(quarantine)一词,就来自这个岛上的绝望四十天(quaranta)。

正是这样做很无情,这些记载都很少见诸大众媒体。但对于当时的那个时代来讲,黑死病其实验证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八个字。黑死病在当时其实是没有药物可以应对的,所以能够活下来的人,他们的存活唯有一个解释,就是体质不易被这种病毒感染——在一样的环境之下,面对同样的病毒,他们活了下来。

换句话说,他们的智商与身体素质,都高于其他人。

而黑死病的另一个结果,是社会体制的更新。我们可以举个例子,14世纪的英国,也遭黑死病的袭击,因为人口大量减少,导致了劳动力的短缺。也就是说,地主想要雇佣到合适的人手,就要给他们支付更多的工资,要给他们吃新鲜蔬菜和鲜鱼鲜肉,更重要的是,不能再把他们当作农奴,而要采用把地租给他们的所谓”自耕农“模式。

更进一步说,因为黑死病,一部分农民甚至不再愿意耕田,他们觉得养羊的收益会更高,一旦黑死病再袭来,他们甚至可以驱赶着羊群离开,这样损失也会小很多。

由此,羊的生意成为英国的新宠。随后更是因为太多的羊毛,催生了羊毛纺织业的革命,即所谓”工业革命“!

当然,一样是闹黑死病,各国的反应也各有不同,但以国家的力量实施隔离、清除,是最主流的措施。也正是因为这些措施,西欧各国,最终先后走出了黑死病的魔掌笼罩。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所谓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14世纪传入欧洲以后,因为欧洲人恶劣的生活习惯和糟糕的医疗条件而大爆发,几千万人因此而死。而最后结束原因是因为死的人太多,降低了人口密度,加上幸存者多少有了些免疫能力,才最终得以终止。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由老鼠和跳蚤船舶。据说是蒙古人在1347年攻打意大利商人控制的克里米亚半岛港口城市卡法时,因为无法破城,为了泄愤而把感染了鼠疫而死的尸体用投石车扔到了城内。结果引发了城内爆发鼠疫,并迅速随着逃难的人群而蔓延到黑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

法卡的意大利商人仓皇逃回意大利,再次把带着病菌的老鼠引到了意大利。随即随着商队和老鼠们的活动,鼠疫在欧洲大陆迅速蔓延。自罗马灭亡以后,欧洲的城市建设非常落后,公共卫生条件很差,城市内垃圾成堆,这有助于老鼠活动。

而且由于当时医学条件落后,人们并不了解鼠疫的发生原因,反而认为洗澡会导致皮肤毛孔打开,感染病菌,于是减少了洗澡的次数。恶劣的个人卫生习惯导致跳蚤滋生,反而加剧了鼠疫的传播。

另外当时也没有什么治疗鼠疫的方法,传统的放血疗法等医疗手段对于鼠疫毫无作用。当然,由于医护人员经常和患者打交道,很快大批医护人员也被传染死亡,因此很快连这种毫无效果的治疗手段都无法进行了。

鼠疫的快速传染,让很多城市成为死城。不过随着大批居民死去,城市的人口密度下降,有效的减缓了传播速度。加上此时人们发现通过隔离患者、焚烧尸体可以阻止鼠疫传播,剩下的人逐步有了一些抵抗力,所以鼠疫最终慢慢偃旗息鼓,不过此时已经有几千万人丧命。


不沉的经远


十四世纪黑死病,太过残酷,用尸横遍野来形容绝不为过。受灾最严重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竟然有80%的人死亡。

总共,在欧洲死去了2500万人,全球高达5000万人左右。

问题来了,这个瘟疫横行的时间在1347--1353年,之后,如何结束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西方的防疫病专家和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到现在都没有个完全定论。但,事实就是如此,病人从多到少,最后没有了。

总结原因,大体上是这么几个。

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看到题目,大家就知道这是免疫专家们的论点。在他们看来,扛不住鼠疫的,就是身体比较弱的,都在鼠疫中自然淘汰了。

而没被传染,或者传染了没有死去的,说明身体条件不错,抗住了鼠疫,并且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这类鼠疫有了预防。这类人的后代,因为基因的遗传作用,对同类鼠疫的抵抗能力更强。

一句话,这是自然界的法则,适者生存。不适应的人都死去了,留下来的都是适应的。因此,瘟疫逐渐结束。

卫生习惯的改善

以前中世纪的人们,饮用水被极大污染,大部分人并没有养成注重清洁的习惯。

黑死病的教训,让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有了重视,没有烧开的水,喝的人少了。对于肉类的摄入,变得谨慎多了。勤洗手、勤洗澡的人变多了。喝酒的人也变多了,众所周知,酒精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因此酒在那个阶段成了人们非常重要的饮用选择。

一个又一个卫生习惯的建立,让疾病的传染急剧下降了。

有组织的对待黑死病人

隔离这个词,并不是现代人发明的,也并不是现代人独家用的。

中世纪大瘟疫的中晚期,就开始有集体性的如此对待黑死病人了。

这时的隔离,有这么几重意思。

首先是隔离黑死病人,让其不能参与到公众活动当中。这时,如果病人抗不过去了,就死了。如果扛过去了,那是可以重新回到大家怀抱的。

其次,隔离,是要和死人隔离,每个黑死病的尸体必须进行焚烧。然后再进行深度埋葬。如此一来,传染源会大大减少。

第三,保护水源,捕杀老鼠,集中老鼠等的粪便进行集中处理。

如此,三板斧下来,传染情况得到了控制,疫情慢慢消失。

综合来说,黑死病的消失,主要原因就是这三个:一是可能的自然选择,二是卫生习惯改善,三是有组织的进行隔离对待。


蓝风破晓


黑死病是欧洲人心中的一个噩梦,死了上千万人,至今仍有!中国2014年都发生了一例。

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而黑死病的爆发又使其晚期被称为“中世纪最黑暗的时代”。当时那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


瑞典病理学家福尔克·汉申说“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这场席卷欧洲的瘟疫在欧洲步出中世纪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冲击了中世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死亡人数之多,堪称空前绝后,这场生态灾难带给欧洲的悲惨后果,成为中世纪黑暗的另一个写照,并由此引发了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危机,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黑死病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个噩梦,是人类历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黑死病开始于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或中亚,随后传入欧洲,开始在全世界肆虐。黑死病造成全世界7500万人死亡,其中欧洲的死亡人数达到4000万左右,差点就摧毁了整个欧洲。

黑死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在十四世纪中期,黑死病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并在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区。它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约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只有路途遥远和人口疏落的地区才未受伤害。

根据今天的估算,当时在欧洲、中东、北非和印度地区,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的人口因而死亡。许多城镇因此人口大减,上至领主下到农奴都不能幸免,而这些人都对社会都有一定价值,他们若非从事农耕便是其它工作,一旦他们移居到城市,就会加速瘟疫的传染。黑死病盛行的后期,由于肥皂的发明,使其感染几率下降,最后直到灭绝.目前有黑死病病毒仅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实验室存在。


黑死病是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疾病。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在今后300年间,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尽管准确统计欧洲的死亡数字已经不可能,但是许多城镇留下的记录却见证了惊人的损失:1467年,俄罗斯死亡127000人,1348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90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1500人!在维也纳,每天都有500-700人因此丧命,根据俄罗斯摩棱斯克的记载,1386年只有5人幸存!

黑死病去哪了?

黑死病不是被消灭的,它是自己突然消失的。

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专家、历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但通常认为与当时西欧各国家有组织的集体性抗黑死病行动有关。在这些行动中,隔离是最有效的手段。

黑死病是指从13世纪一直持续到17世纪的欧洲大瘟疫,因患者晚期的皮肤会因皮下出血变黑而得名。它在14世纪中期杀死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欧洲人。也是在那个时期,各个西欧国家先后开始采取集体防疫措施。从最早的各个国家自顾自的到国际间相互合作。这些措施最有效的就是严厉的隔离制度:患者隔离、村庄隔离、往来人员隔离、往来货物也隔离。每个国家的隔离都举全国之力全力而为,从国家机构到宗教,到平民百姓,最终,在1656至1721年间,西欧诸国就先后走出黑死病的阴影。



但当时的西欧人并未发明出医治黑死病的药物,对这种疾病的起因和传播渠道也不清楚。

现代通常认为,黑死病是由鼠疫引发的,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黑死病是当时欧洲几个鼠疫的统称: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 。

现代科学认为黑死病病毒已基本灭绝,但鼠疫却仍然是有发生。

我国1935年沈阳康平曾暴发鼠疫,致78人死亡。

2014年,甘肃玉门市还发生一例鼠疫病例,患者已死亡。

现在,黑死病是鼠疫的别称。

还有更多爆款回答,如:胡雪岩临死前说“白虎勿近”白虎是什么?西游记女儿国真的有吗?青楼女子生活?日本“帝银事件”?阿房宫有多大?“试婚格格”是什么?等有趣的历史问答?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带你了解历史的故事。{!--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9834126097271423"} --}

黑白史


14世纪横行欧洲的黑死病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后,突然就莫名消失了,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直到1894年,我国香港再次爆发鼠疫之时。法国人伊尔森通过解剖尸体的病变部位才发现鼠疫杆菌。这才整明白了从老鼠、跳蚤再到人的鼠疫细菌传播机制。

然而一百多年前,1352年的时候,当不再有新的居民感染发病,人们开始走出家门,面对荒芜冷清的城市,开始处理尸体,重建秩序。贸易也被重新启动,生活开始恢复。

当时的史学家与病理学家也没有弄明白。欧洲的黑死病到底是如何消失的?

根据之前的史料记载,现代人猜测的可能就是,重灾区人口损失过快,导致疾病的传播被阻断。同时城市内的啮齿动物也大量发病死亡,加上商业人口流动被切断,小冰期导致的温度越来越低。

野外食物的匮乏,减弱了老鼠城际活动的能力,细菌传播的途径被阻断,缺少新的宿主之后,细菌的蔓延和生长也就被控制,随后消失,所以这场恐怖的瘟疫也就暂时停止了。

近代之前,人们对鼠疫杆菌一直束手无策。因为人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当弄明白了传染源以后配合现代医学的疫情防治也就容易多了。1894年的那次瘟疫虽然爆发于中国南方的人口密集区。但却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印度造成了千万人的死亡。

但是鼠疫并不会像天花、霍乱那样被人类根除。因为它可以在野生动物尤其是杀不尽的聂齿类动物身上繁殖。如果有方法灭绝老鼠,就会斩断食物链,造成生态灾难。

所以人类只能与之共存,并时刻提防他卷土重来。

我是@知猪经,分享女性成长故事,用智慧解决成长困惑,一个有趣的情感条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如果喜欢这个故事,记得留言、点赞、转发哦~


知猪经


因为一场扩散至全国的疫情,这个“家里蹲”的春节,一定会成为大多数人一生之中最难忘的一个春节。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在面对大自然的疯狂反扑时,仍然虚弱地像只瑟瑟发抖的小猫。

从目前公布出的数据来看,由引起此次肺炎的病原,其致命程度比不上十七年前的非典,更是远远低于同样具有很强传播能力的鼠疫。

说到鼠疫,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欧洲中世纪发生的“黑死病”,一场夺走欧洲几千万人的重大疫情。其实严格说来,黑死病在欧洲的爆发不止一次,而是至少两次,分别是1348年~1351年的全欧洲大爆发以及1664年~1665年的伦敦大爆发。据考证,黑死病的这个名称,就是伦敦大爆发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十四世纪的全欧洲鼠疫大爆发,夺走几千万人的性命,使欧洲人口丧失1/4

现代人谈“黑死病”色变,主要是因为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那就是黑死病曾让欧洲的人口减少了1/4。

这到底是不是事实呢?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考证,就算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却也差不远了。但这里的黑死病,指的是十四世纪的那场全欧洲大爆发,而非黑死病得名的伦敦大爆发。学界关于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的死亡人数,还有争论,有的说死了3000万,有的则认为高达6200万。

如果采取最高数值的话,那就差不多是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说黑死病夺走了欧洲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命,确实是有一定依据的。当然了,按照少的估计,就不足八分之一了,只是这个比例,仍然是相当惊人的。

黑死病如此厉害,却又早已销声匿迹,中世纪的欧洲人究竟是如何战胜它的?

从上面的死亡人数来看,黑死病的致死率是相当高的,即便按照最低估计3000万人来计,倘若当时全欧洲的人都被感染了,那致死率也超过了12.5%,比十七年前的非典还要高。

如此厉害的传染病,当年的欧洲人究竟是如何战胜的?这个问题,也是当今许多学者感兴趣的。然而就如同黑死病的致死人数一样,同样没有确切的结论。关于中世纪欧洲人“战胜”黑死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种观点。

观点一:黑死病不是人类战胜的,而是自然消亡的

最主流的一个观点,就是认为黑死病并不是被人类战胜的,而是经历过一个发展周期后自然消亡的。

学者们通过分析和研究史料,发现除了集中爆发的那几年(1348~1351),黑死病在欧洲也有零星的爆发,甚至1664年的伦敦的那场大爆发,也可以看作是三百年前的那场大爆发的延续。

所以一些学者就认为黑死病至少在欧洲蔓延存续了三百多年,这也就足以说明当时的欧洲人并没有战胜黑死病,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人类的功劳。通俗地说,就是导致黑死病的细菌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传播之后,被自然界给淘汰掉了,从而导致了黑死病的结束。

观点二:黑死病的结束,得益于宿主的减少,容易传播黑死病的黑鼠,被更凶猛的棕鼠以及挪威鼠给取代了

虽然有足够多的史料证明黑死病一直笼罩了欧洲三百多年,但除了十四世纪的那场大爆发以及十七世纪的伦敦大爆发之外,其间并没有其他大规模的爆发,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黑死病是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黑死病的传播元凶——黑鼠的生态位受到了威胁,在自然界中,黑鼠竞争不过更加凶猛的棕鼠或者挪威鼠,从而导致生态位被这两种老鼠不断剥夺。而这两种老鼠,却不是黑死病的传播者。此消彼长,缺少了传播者后,黑死病的发生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观点三:欧洲人经历了黑死病后,卫生习惯大为改善,还发展出了比较健全的隔离制度

学界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那就是认为黑死病的结束,还是有人类的功劳的。

中世纪的欧洲人,并不怎么讲卫生,但是黑死病的爆发,让人们认识到了卫生的重要性,于是从那以后,欧洲人的卫生习惯就有了长足的改善。不仅如此,当地的政府也开始有组织地采用隔离等手段来对抗黑死病,以至于后来就算有小规模的爆发,也会被迅速压制住。

以上三种观点,也许都是对的。黑死病在欧洲的消亡,既有自然选择的成分,也有人类的主观贡献。但从根本上说,中世纪欧洲人对抗黑死病的战绩是不太漂亮的,当然了,这也是时代的限制。

现在的人类,已经有了更高的技术以及更完善的社会管理制度,有理由相信,倘若再来一场黑死病,人类是一定能用很小的代价打出一场漂亮战役的。黑死病尚且如此,目前的这场战疫,在全体民众的坚持和奋战下,我们也会度过难关。


汗青正浩


问题描述:14世纪横行欧洲的黑死病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后续是怎么结束的?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之一,爆发于1347年-1351年,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很多出血点,然后变成黑斑,长则四五天,短则数小时,便失去生命。黑死病对欧洲社会产生极大的冲击,社会经济崩溃,食品匮乏,物价飞涨,道德败坏,教会崩溃,政府瘫痪。拿英国为例,黑死病前夕,英国总人口在 400~500 万之间 ,黑死病过后下降到 250 万人,比英法百年战争的死亡数还多。

那么,黑死病是什么?怎么出现、传播的?

泛泛地说,黑死病就是鼠疫,鼠疫杆菌。但细分下来,并非一种鼠疫,而是三种,分别为腺鼠疫、肺炎鼠疫和败血症鼠疫。三种鼠疫以混合的形式传播,使病毒的破坏力极大提升,死亡率高、反复性强、传染性强。

腺鼠疫

跳蚤吸取了携带鼠疫杆菌动物的血后,再叮咬人时候,病菌便注入人体内,使之感染。鼠疫杆菌会攻击淋巴系统,造成腹股沟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细菌从淋巴转移到肝脏、脾或大脑,使病人突体温上升、呕血便血、产生幻觉。发生于黑死病流行初期主要为腺鼠疫传播,潜伏期为2-8天,死亡率约为50%。

肺炎鼠疫

这种就比较猛了,分为原发性和续发性两种,原发性还是跳蚤传播,续发性则通过空气传播。人类通过呼吸,将空气中带菌飞沫吸入肺部,就会被传染。当时的伦敦人畜共处一室,五、六个人挤在一张床上,这种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极易被感染,被感染后,器官衰竭、呼吸困难、紫组、血痰,数小时就有可能死亡,死亡率90%。

败血症鼠疫

鼠疫杆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引起体内腔道、皮粘膜出血,出血性休克,心力衰竭。潜伏期二十四小时,死亡率100%。

腺鼠疫、肺炎鼠疫和败血症鼠疫,这三种鼠疫一个比一个猛烈,但最开始只有腺鼠疫传播,接着才是续发性肺炎鼠疫与败血症鼠疫,然后大规模传染蔓延就开始了,呈现的特点是范围越大,破坏力越强。

黑死病的传播来源

<strong>有两个观点。一、黑死病起源于中国,并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东,然后由船舶带到西欧。

二、黑死病起源于蒙古,随着蒙古帝国的军事和贸易扩张,向西穿越中亚到达中东和地中海。据说在1346年,蒙古狂揍欧洲时,曾把生病患瘟疫的士兵尸体直接用投石车抛到城里,让欧洲人极其惊恐

如此可怕的瘟疫是如何结束的?

在当时的欧洲没有药物治疗黑死病,当时的欧洲人对黑死病的认知很不全面,教会的 “天谴说”成为社会的主流认知,教会带领人民开展各种忏悔、祷告和宗教仪式,当然,没有任何用处。民间还有熏香驱毒,多吃水果,少吃肉等各种无效的努力。所以黑死病持续肆虐了好几年之久,反复流行,反复爆发,每一次都带走一大波人。

在后期,欧洲人实行了最严格的隔离制度,患者隔离、村庄隔离、货物隔离,死者第一时间掩埋处理,将病原体尽可能隔离开来,这种方法有效的阻止了黑死病的传播,再加上人们的免疫力逐渐增加,实际上挺不住的都死了,剩下的都是硬生生挺过来的。逐渐的,黑死病就被控制住了。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谢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