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应制诗第一,王维和唐玄宗的这首诗,写出了大唐盛世的风流

应制诗,是古代臣子奉皇帝命所写的诗,这样的诗多歌功颂德,鲜少佳作,唯唐王维唱和唐玄宗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一诗,较为经典,被蘅塘退士选进了《唐诗三百首》,成为应制诗的代表。清人沈德潜评价此诗是应制诗第一。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古代应制诗第一,王维和唐玄宗的这首诗,写出了大唐盛世的风流

奉和圣制,即奉皇帝命,唱和皇帝写的诗。圣制就是皇帝写的诗。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筑阁道联通大明宫和兴庆宫,题中蓬莱就是大明宫,阁道,即联通楼阁的复道。唐玄宗在阁道中游览,途中遇春雨,写了一首《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并命王维唱和,王维写下此诗以和,现在唐玄宗的诗没有留下来,王维的诗却成了应制诗中不可多得的经典。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首二句写帝都形胜。渭水曲折地流过秦地,渭水边的黄山,盘绕在汉代的黄山宫脚下。这两句一是以全景的视野写出唐国山川拱卫长安城的宏大气势,二是以“秦”、“汉”二字点出长安城的历史厚重感,出笔不凡。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颔联方点出唐玄宗在阁道上雨中春望。銮:[luán]舆,是皇帝的车驾。迵出,远远高出。皇帝的车驾,远远高出宫门的柳树,皇帝站在阁道上,回看园林中的繁花。

阁道是架设在空中,就像现在的天桥,所以皇帝的车驾才会高出千门柳。

古代应制诗第一,王维和唐玄宗的这首诗,写出了大唐盛世的风流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颈联写皇帝雨中春望的美景,是写景名句。

云气迷漫,一对凌空的凤阙高耸,春雨茫茫,春树掩映着万千人家。

这一联既然写皇宫,也写百姓之家,展现出长安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云”、“雨”二字的渲染,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景象似乎隐含着皇帝和臣民的和谐关系。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应制诗,免不了要歌颂皇帝,王维也不能免俗。最后一联说,唐玄宗出行,是为了乘着阳气要把农事的政令传布,不是单纯地为了游玩。

也许唐玄宗当时也就是为了赏玩景物,不过,这样的歌颂有了一种委婉的规劝效果,下次唐玄宗想游玩,还得找点正当的理由了。

古代应制诗第一,王维和唐玄宗的这首诗,写出了大唐盛世的风流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评说:“结意寓规于颂,臣子立言,方为得体。应制诗应以此篇为第一。”

今天来看,这只是一种确实只是一首歌颂太平的诗,然而王维写得高华典雅,他优美的语言写出了那个令人向往的大唐盛世的风流,诗中描写的景象至今令人神往,所以这首诗能从万千应制诗中脱颖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