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为什么取名叫焦作?

麦子Villa7


焦作当年挖煤炼焦很兴旺。焦作由煤业作坊而得名。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焦作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拥有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3个5A级景区,CCTV焦作影视城、圆融无碍禅寺等3个4A景区,韩愈陵园、群英湖、穆家寨生态农业观光园、蒙牛乳业工业旅游区4个3A景区,朱载堉纪念馆1个2A景区。

扩展资料焦作地貌:焦作市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北部山区及晋东南山地约14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均为焦作地下水的补给区,这些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控制下,汇集到该市,形成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着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同时也非常适宜建造高层建筑。参考资料来源: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柠檬爱游泳


焦作市城区周边有许多地名前面带姓名的姓,后面都带“作”字,如:马作、靳作、上白作、下白作、苏家作、李贵作、韩郭作、赵郭作等等,由此可见,极有可能是由某姓人家的作坊而取的地名,“焦作”也一样,是由“焦家作坊”而来。至于是什么作坊就暂时还没有依据考证了。以后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极有可能会解开这一谜团的。


用户52041980528


焦家作坊,姓焦的开的作坊,焦作。


九天牧马


焦作名字,1,来自焦作建市前焦作市内有个村的村名叫焦作村。2,"作"是指"作仿",在焦作各县区地名中很多以"作"为名。据说在焦作以前的焦作村以打造铜器为业,其村民又以姓"焦″为主,故名焦作村。3,在建市后,焦作村位于市区又有知名度,故命名此地为"焦作″。


周明建16


焦作”据字意分析,“作”即于“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智力的煤窑业颇多,围绕窑业的发展,相继出现手工作坊。1913年英商公司开凿二十四号井时,曾挖出唐代“开元”(742年前)铜钱,说明早在1200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挖煤了。1976年市博物馆在庙河、寺河两村发祥两个古碑,也记有宋代在这里开煤窑、修窑神庙——老君庙。除煤窑以外,宋代烧制瓷器的窑业也很兴旺。据文献记载,宋代当阳峪(焦作偏东北四公里)就有当时已姓氏取名的。而古代已姓氏取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据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多有姓氏的记号。东焦作人世代相传,该村古时原有姓焦姓,还在村里开办打铁作坊,因焦作作坊,后简称焦作。  此外,群众多年还有这样的传说:在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了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物,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储藏起来,这种枣果经过晒干胶酥可口,解决了人们的越冬口粮困难,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功绩,就以“焦枣”作地名,表示人们对“焦枣”的怀念。历代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使荒野变为大片良田,在生活中逐渐把“枣”字串读成“作”字,把“焦枣”称为“焦作”。


半句真言


焦作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大家可能只听说过焦作,我给大家说一小点,自己去脑补吧!

焦作市区边还有很多XX作为名的地方,比如苏家作、靳作、上白作、下白作、六家作、车家作、李贵作、大家作、马作、耿作


不戴头盔是猩猩


原名焦家作村。以前属于武陟县一个小村 是焦家作坊的意思,清末发现煤矿。英国福公司来采煤。修建道清铁路。慢慢发展了.。四五十年代建城市。就这么简单。来源 河南历史 教科书


对牛弹琴真累


关于“焦作”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煤业作坊”说 由“煤业作坊”而得名。据字意分析,“作”当取于“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这里挖石取煤的窑业颇多,围绕窑业的发展,相继出现很多辅助工人生活的作坊以及挖煤取炭的作坊。据《焦作市志》记载,早年英商福公司在十四号井下,曾挖出过唐代“开元”铜钱。唐代开元年号是公元741年以前,那就是说早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挖煤了。1976年焦作市博物馆在庙河、寺河两村发现两幢古碑,也记有宋代在这里开煤窑、修窑神庙——老君庙。《修武县志》上说,光绪年间这里有小煤窑一百多家,这说明当年挖煤业很兴旺。再从“焦”字来看,《说文解字》:“焦,火所伤也,从火雥声”。由二字字意,说“焦作”为煤业作坊也不无道理。 “焦家作坊”说 由“焦家作坊”而得名。传说:焦作名源,出自因开窑挖煤,烧制瓷器、石灰而设作坊,由此认为“焦”是姓氏,作坊简称为“作”,合为“焦作”名称。另据东焦作人世代相传,该村古时曾住有焦姓,还在村里开办了打铁作坊,所以焦家作坊后简称为“焦作”。同时,从焦作附近的村名来看,诸如上白作、下白作、南靳作、北靳作、马作、李贵作、耿作等,都是当时以姓氏取名的。而古代以姓氏命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据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也多有姓氏的记号,直到今天仍有以姓氏命名的手工业作坊。如北京的王麻子剪刀、天津泥人张等等。所以说,可能是姓焦的在这里开了个作坊而出了名,因而以姓命名为“焦家作坊”,人们为了图省事,便简称为“焦作”。现在,人们公认焦作原取意焦氏作坊,较有历史真实性。 “焦枣”谐音说 由“焦枣”谐音而来。多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人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贮藏起来,以备过冬。这种枣果经过晒干焦酥可口,解决了人们越冬口粮问题。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功绩,就以“焦枣”作地名,表示人们对焦枣的怀念。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荒野变成了大片良田,人们思想上“枣”的概念也就淡薄了,把“枣”字也就写成“作”字,以后也就称为“焦作”了。至今在当地农民土语中也还有称“焦枣”的。


卷毛小叔去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