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1301需要测量体温,1209需要再拿一床被子.....”

桌上的对讲机传来了90后年轻小护士邵妗妗略显疲惫的声音。“收到,马上就来.....”值班室内的葛晶晶回复道。说完,刚刚值完6个小时班的她,便一转身,急匆匆的前去更换防护服,赶往隔离房间。

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这是位于义乌市东郊的廿三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名年轻护士的对话,也是她们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第13个夜晚。

她们面对的服务对象,有被集中隔离的辖区居民,还有每天来中心预检分诊的发热、咳嗽病人或普通就诊病人,再有时候还要和网格员一起去乡村社区进行人员摸排。

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医务工作者承受着更多的防控压力。在义乌确诊的病例也超过了10例,这其中也包括廿三里辖区。

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吴金花是廿三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部护士长吴金花,和邵妗妗、葛晶晶一样,她这位有着20多年工作经历的资深护士也有10多天没有回家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吴金花的激情和热情丝毫不亚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在这些天,她带领着住院部护理组按照医院部署,理流程、顺步骤、做培训、搞演练、防护宣教,一刻不停。

“疫情如此严峻,我的经验总丰富些,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吴金花沙哑地说道。

义乌:有基层护士因为疫情防控连续10多天没有回家

就被隔离观察者而言,他们既不同于已进入医疗救治阶段的确诊患者,又不同于那些有相对自主和安全状态的普通民众。在被动监测、社交限制、环境封闭、患病暗示和信息缺失的状态下,他们更需要尊重、关怀与呵护。住院部护理组护士朱静,用一颗真心温暖着他们。

一位孩子的母亲因对疫情的担忧,情绪很低落。值班护士朱静发现这个情况后,主动安慰她,消除她对疫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也许,这就是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吧。

“您好,给您测一下体温。请问您去过湖北,或者接触过从湖北回来的人吗?最近有没有发烧,咳嗽?”“您好,体温有点高,请您再用体温计测一下体温。”“您好,您体温38.5℃,有咳嗽,现在您需要去发热门诊就诊,请随我来!”这是廿三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门入口,预检分诊医护人员何超燕这些天来最常说的话。

看似简单的询问、登记、测体温,却也会遇到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每当此时,何超燕总少不了用温柔的话语、诚恳的眼神做好解释说明。

何超燕是一名供应室护士,也一名家庭医生,只要一个电话、一声呼唤,不论凌晨黑夜,不论风吹雨打,她都会及时赶到签约居民家中提供服务。疫情初期,输液室人满为患,她忙完手头的工作后马不停蹄的赶到输液室帮忙输液、配药。疫情防控,何超燕还是下乡摸排人员,她经常和镇村干部一起顶着寒风,冒着大雨,每家每户进行湖北回义人员排查。

吴金花说,“我们和武汉前线的医务工作者相比,不算什么。”为了早日战胜疫情,她和其他护士愿意每天像战士一样坚守,守护好辖区群众的健康。

作者 | 吴婷 江胜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