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昨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本來是個在家吃湯圓出門看花燈的日子,一場肺炎疫情把我們與外界隔離,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疫情發生期間,每天我都被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的最新報道所刷屏,全國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不斷增加,讓每一個國人揪心不已,同時我也看到醫學專家和醫護人員為了救治病人不顧個人生命安危始終戰鬥在第一線,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同時也引發了我深刻思考。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疫情當前,非常時期,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當之無愧稱得上我們國之脊樑?

魯迅先生關於中國脊樑是這樣說的: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何為國之脊樑?

是那些在國家,民族和團隊中起中堅作用的人。

是那些在國家和民族有難的時候臨危受命,奮不顧身,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人。


01

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道醫學專家鍾南山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鍾南山(1936年10月-),福建廈門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間質性肺炎等呼吸系統疑難雜症方面的研究。其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時期主持了廣東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

鍾南山不僅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他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的道德風骨和學術勇氣更令人景仰。他勇敢地否定了衛生部所屬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觀點,為廣東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論據,使廣東成為全球非典病人治癒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他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標準》。他帶領課題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這套經驗被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組認為對全世界抗擊非典型肺炎有指導意義。(央視國際)

據廣州日報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給出建議:“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但18日傍晚,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連日來,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佈會、連線媒體直播、解讀最新情況……鍾南山院士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一位83歲的老人,本應過著晚年的幸福生活,可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捨棄了自己的小家,馬不停蹄地與醫護人員一起研究病情,制定醫療方案,給人們提出疫情防護的各種警示,廢寢忘食鞠躬盡瘁。這位老人那忘我的精神讓我們所有的人為之動容!

02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李蘭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李蘭娟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 。

我們常說醫者仁心,而在李蘭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那些最光輝偉大的人格,並不是儒家編造的童話,而是真實存在著。本可安享榮華,卻“哀民生之多艱”,不惜深入險境。李蘭娟和鍾南山,要是在古代,是會被封神立廟的。站在他們面前,我們感到自豪。

自武漢疫情發生以來,每天傳來的都是確診病例增加的負面消息。今天,一條微博熱搜振奮了整個中國:李蘭娟院士團隊在武漢發佈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雖然目前還僅僅是體外實驗,但這無疑是疫情戰役逆轉的重要信號。

最近,“李蘭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研究肺炎疫苗、親赴武漢、建議封城、怒懟謠言……

這位73歲的女院士,引來了多方關注。

有人說,她是一個可以和鍾南山院士相媲美的人物。

有她在,就更加心安。

03

疫情“吹哨人”武漢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李文亮醫生7日凌晨不幸被新冠肺炎奪去了生命。他的英年早逝令我們非常難過。新冠肺炎迄今的死亡病例大多發生在中老年身上,年僅34歲的李文亮醫生是逝者當中非常年輕的之一,這尤其令人唏噓,令人悲慟。

疫情突如其來,讓人猝不及防。病例初現,李文亮曾經在微信群提醒身邊親友提防。不成想,身為眼科醫生的他也不幸中招。在發佈病情的微博裡,他表示“等我病好了我就會上一線,現在疫情還在擴散,我不想當逃兵。”這份醫者的樂觀與頑強,令人動容。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李文亮醫生是武漢中心醫院的一名醫師,他是去年12月最早預警這場危險病魔的8名醫生之一。回過頭看,他的專業性警覺和責任感尤其令我們為之動容,他當時發出的警報沒有立即受到重視,反而被訓誡,這件事為社會開展反思提供了一個有觸動的樣本。


2019年12月,人們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還很有限,李文亮能夠把這個消息傳出去,率先在專業人員的範圍內拉響警報,這是他高度專業性表現的一部分。在人們後來的追述中,發現他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展現了令人尊敬的醫德。

李文亮的身上,閃耀著醫德之光。他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優秀代表,是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

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開道者,不可令其困厄於荊棘。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經中央批准,國家監察委員會決定派出調查組赴湖北省武漢市,就群眾反映的涉及李文亮醫生的有關問題作全面調查。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李文亮生前曾經經歷的某些遭遇,正反映出我們在疫情防控和應對中的短板和不足。

我們要吃一塹長一智,進一步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我堅定的認為,國家相關部門對李文亮醫生生前的工作行為會給出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

中國的醫療領域太需要像鍾南山,李蘭娟,李文亮這樣有社會責任感,有醫者仁心的醫護工作者,他們才是我們中國發展建設真正的人才,他們才稱得上是我們當之無愧的國之脊樑。

在當今和諧社會,人們衣食無憂,很多年輕人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過多的迷戀娛樂明星,促使明星們水漲船高,從而出現了很多天價片酬的不良現象,而我們那些科研,教育,醫療工作者做著我們我們平常人無法體會的高強度高負荷工作,而卻拿著與明星片酬相差甚遠的薪水,他們才應該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真正尊重和重視的人才,他們才應該是我們國家真正的脊樑。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

不要在餓的時候,才想起袁隆平;

不要在病患的時候,才想起鍾南山;

不要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才想起人們警察;

更不要在酒足飯飽的時候,反而想起了網紅、明星。

最近劉蘭娟院士的一段話引起熱議: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適當管控娛樂圈那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希望媒體,教育部門,全社會能夠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教育我們的孩子要崇尚科學,要尊重科學家,要努力成為科學家。


元宵佳節已過,可是這場肺炎疫情的戰鬥還在繼續,這注定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殘酷,我們醫學專家和千千萬萬不知名的醫護工作者依然工作在最前線,他們還在努力研究新的抗病毒疫苗,他們還在每日每夜地在極力的挽救病人,他們無私奉獻精神讓人尊敬和感動,他們稱得上我們國之脊樑。


疫情引發的深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國之脊樑


我衷心的希望,這次疫情過後,人們要更多的關注那些真正為祖國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是他們促進了國家繁榮和富強,同時也期望國家和社會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重視與尊重,傳遞出更健康更有正能量的社會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