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哪怕20多歲的孩子都需要

之前我見過一個媽媽開車帶著兒子去了一個村子的路口,然後把她兒子從車上拖下來衝他喊:

我不要你了!去吧!找你爸爸去!跟著你爸爸過去吧!

說完,這位媽媽就回到車裡,發動車子準備離開,孩子也就七八歲的樣子,開始哭著追著車喊:“我不要!我不要!媽媽……”,那個樣子讓人看了都心碎!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位媽媽對孩子的愛不是無條件的,孩子感受不到無條件的愛,而且這種傷害在孩子心裡留下了特別深的傷痕。

等孩子到青春期之後他就會更加強力的去叛逆,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還好帶,長大了就不好帶了,因為他擁有了反抗的能力。

今天我們分享樊登老師講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金伯莉·布雷恩,她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兒童教育專家,註冊家庭與兒童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哪怕20多歲的孩子都需要

管教孩子的常見誤區

控制型父母:這種父母一般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會講“1、2、3!”,會講“停下來!”

這樣的父母總是想著去控制孩子,這種孩子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要麼變得非常懦弱,要麼就有特別強的控制慾,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可以被控制的事情非常少,所以孩子會感到特別痛苦。


放任型父母:這種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覺得孩子哭沒有關係,沒有人管孩子!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他缺乏團隊歸屬感,或者會具有依賴性,在青春期的時候嚴重的話容易加入黑社會,吸毒常見的就是上癮,也就是我們講的成癮性人格


賄賂型父母:這種父母一般表現在跟孩子說“不要哭,我給你買糖吃”,“你不哭就給你看動畫片”。或者你考好了,給你一個什麼樣的獎勵。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還是以後在做任何事的時候,他都沒有來自內心的動力,他做好孩子本身沒有樂趣,他的樂趣是有人會給他糖,會給他小紅花。

一個人找不到事情本身的樂趣的話,我們思考一下會覺得一個人做什麼事永遠需要有人給他一個外部確認嗎?將來他很有可能對人生喪失興趣。他甚至可能會抑鬱,他會覺得沒有意思。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哪怕20多歲的孩子都需要

忽視、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我想大多數的人都經歷過。最常見的就是比如孩子說:媽媽,我腰疼!一般家長會說:小小孩子哪來的腰!這就是典型的忽視孩子的感受,這樣做的孩子將來他也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

所以很多孩子有的時候把媽媽氣個半死,然後他會跟你說:“別生氣,你生什麼氣?有什麼好生氣的!”因為你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忽視過他的感受,跟他說不哭,所以孩子也會忽視他人的感受。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摔跤了,媽媽常說:不疼不疼快起來!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在廚房裡摔跤了,你的老公過來跟你說:不疼不疼,快起來!你會怎麼辦?或者當你和你老公吵架,他把你惹哭的時候,你老公跟你說:不要哭!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你會怎麼辦?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他們把很多人的表情畫成簡筆畫,有高興的、有傷心的憤怒的,然後他們把這些簡筆畫拿給孩子們看。大量的校園小霸王他們分辨不出哪些是憤怒的,他們會認為這是很正常,這個表情挺好的!因為他們欺負人的時候他們就覺得我沒有把他弄疼呀!我覺得他挺正常的啊,所以他會忽視人的感受,這樣的孩子他將來很難融入社會當中,因為他感受不到別人的感受。

對孩子採用直接後果而非消極後果:什麼是直接後果呢?比如我們規定好六點吃晚飯,跟孩子說好了,如果還是六點的時候還在看動畫片,或者一直在玩不回來,這個時候家人就可以先吃飯,等孩子再回來的時候就沒有飯可以吃了。

就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餓,但是我們已經吃完飯了,你可以忍耐一下等明天早上再吃早飯!

什麼是消極後果?比如:孩子把杯子摔碎了,父母跟孩子說把杯子打碎了所以今天晚上的動畫片就不可以看了!孩子就不理解打碎杯子和看動畫片之間有什麼關係,所以在今後你沒有讓孩子變得更乖,而是他學會了如何欺騙你,他學會了撒謊!

像我們家,在我小的時候,如果你吃飯的時候從餐桌上跑開了,要去看電視。那麼你再回來的話可能就沒有飯吃了,因為從餐桌上離開就代表你吃飽了,或者如果你生氣說不吃飯了,那麼你真的沒有飯吃,而且也沒有零食吃,你只能等下一頓。這就是直接後果。

但是小的時候父母也會用消極後果對待過我和弟弟,比如因為我書寫很亂,撕掉我的作業,然後也不讓我看電視,撕掉我的作業雖然我很傷心,但是我可以理解,但是不讓我看電視我就理解不了!我相信很多的父母對待孩子上還用消極後果。

體罰孩子有分寸:很多父母在體罰孩子的時候是沒有分寸的,因為大量的父母在體罰孩子過程中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我們不提倡體罰,但是偶爾打個手心打個屁股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怕就怕在體罰的時候父母情緒失控。

其實孩子並不害怕父母揍他,孩子怕的是父母會突然翻臉,父母在揍孩子前醞釀的氣氛是很可怕的。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會失控,他整個人生的安全的屏障就摧毀了。孩子的安全屏障來自於父母。

這個會埋下一個種子,就是這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感會造成巨大裂縫,從而還是今後有任何錯誤,你都不能指責他,因為你指責她,他就擔心會有後面那個摧毀,他會擔心父母可能會突然不要我了。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哪怕20多歲的孩子都需要

看到以上這幾種誤區,我們會發現我們對孩子的愛並不是無條件的,但是如果我們問父母你們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嗎?

大多數父母都說:無條件!我很愛他為他做什麼都可以!但是很多跡象都表明我們並沒有無條件的愛孩子,起碼我們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我們沒有表達出來。

所以不管孩子是0-3歲,3-6歲還是7-14歲,甚至是20多歲長大了,他們都需要無條件的愛!

情感引導

教孩子情感類詞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大多數教給孩子一些什麼詞語都是名詞,例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

所以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會出現撒潑打滾的現象,家長會認為孩子覺得這樣做是他覺得有效。其實是孩子除了這個行為外,他沒有別的辦法去表達他的感受,因為沒有人教過他用什麼方法是有效的。

很多父母教給孩子很多名詞,實際上最應該教的是:這種感覺叫做“沮喪”,這種感覺叫做“快樂”,這種行為叫做“堅持”。

因為情感類的詞彙比較難教,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問一下,你覺得動畫片你現在哪一個人物他現在的感覺是什麼?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建立情感類詞彙。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哪怕20多歲的孩子都需要

首先給孩子埋下一個種子:比如要去吃飯的時候跟孩子說:我們要去什麼地方吃飯,在我們進入房間的時候你不可以亂跑亂叫了,你能做到嗎?

在出門前跟孩子講一次路上講一次,在飯店門口再和孩子確認一次。我們不要跟孩子講,你要聽話,你要乖!

這是很難做到的,我們要提具體要求,因為這都是些形容詞。就像有人告訴你:你把文章寫得好一點,你把曲子彈的優美一點。這是很難做到的!更何況是跟孩子說!我們不要把孩子想象成跟我們一樣懂事。

其次是觀察孩子教給孩子反映情感:因為有的時候告訴孩子怎樣做,孩子還是很難做到。我們要學會觀察他的情緒,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要教他表達出他的感受,不要和孩子講“生什麼氣,你再這樣就不帶你出來玩兒了”。這叫做指責而不是反映情感。

什麼叫反映情感,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媽媽或老師理解你現在很難過對嗎?有什麼是媽媽或者老師可以幫助你的嗎?

例如:孩子摔倒了,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摔倒後感到很害怕,你哪裡疼?媽媽可以幫你嗎?

很多的父母根本不考慮談話的氛圍,他們只管把自己想講的話講出來,孩子已經聽不進去了,已經不想聽了,這個時候父母還在講,這就叫做嘮叨。嘮叨的結果就是你說的越多孩子越不聽。

父母首先要學會問孩子情緒怎麼樣,能不能先把孩子的情緒安穩下來,讓孩子感受到有人能夠關心他,然後再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哪怕20多歲的孩子都需要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安穩下孩子的情緒之後,我們可以問一下孩子,你怎麼才能解決問題,怎樣才能跟你的好夥伴成為好朋友,如果孩子做對了,就要告訴孩子剛剛這個行為做的很好,這個行為叫做什麼。

樊登老師舉例了他兒子喝牛奶的例子,他的兒子哭鬧然後要喝大牛奶,這個時候媽媽就去給他衝牛奶去了,樊老師就問他:你知不知道什麼叫做耐心?(播下種子)
孩子就一邊哭一邊說不知道,這個時候樊老師說:耐心就是在沒有大牛奶的時候也可以做到不哭。
然後第二天的時候,他兒子又哭,樊老師就問他什麼叫做耐心,他的兒子一邊哭一邊說:沒有大牛奶也不哭,這個時候樊老師就問能不能表現出耐心,他的兒子就開始忍著不哭。
等他的媽媽衝完奶的時候回來看到還是沒有哭,這個時候,樊老師就會說:兒子,這個行為就叫做耐心,你真棒!你做到了!這就叫做耐心。

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產生偏差

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產生偏差,這也是一個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這個時候父母要注意夫妻關係遠遠優於親子關係,所以讓孩子覺得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父母關係要好,所以不要在管教孩子方面跟另一半吵架,要在孩子不在的時候跟另一半探討這件事情。

我至今記得我小的時候父母吵架的樣子,而且小的時候大家庭裡也會吵架。在我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感覺也是非常恐怖的!


所以我是一個特別害怕別人吵架甚至打架的人,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自己告訴過自己將來長大結婚了,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因為深深地感受到那種恐懼,簡直是沒有辦法用語言來表達!我至今都記得我當時哭著求父母不要吵架的絕望的樣子。

長輩教育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

現在很多年輕爸爸媽媽都比較忙,孩子都有爺爺奶奶帶大,但是長輩帶孩子容易出現挺多的問題,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容易表現出一類是溺愛的要命,另一類就是特別嚴厲。

很多年輕父母說我們也是他們帶大的,也長得很好,沒有什麼問題,我們只不過是長大了,但是心靈受到摧殘,我們能跟自己說我們內心真的沒有受到摧殘嗎?

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會有很多的侷限,我們很多的不自信,很多上心裡的盲點,我們根本就不敢去探索,難道不是嗎?這就是教育留給我們的傷痕。

所以我們要和長輩溝通怎樣帶孩子,在教育孩子上要觀點一致。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哪怕20多歲的孩子都需要

保持孩子探索的樂趣

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好奇的,他什麼都想探索,這個時候我們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孩子探索的慾望,要讓孩子找到事物本身的樂趣。

例如還是在剛剛學寫字的時候,不要告訴孩子:你這個字寫歪了,這個字寫的不對,應該怎樣,你的筆畫怎樣!這樣孩子就沒有興趣了。

像我剛上大學有鋼琴課,我知道學校有鋼琴的時候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我沒有接觸過鋼琴所以特別想學習!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對鋼琴的熱愛僅僅保持了一星期。
學完之後那一星期我非常努力地練琴,我們每天下午或者是晚上跑到地下琴房練琴。可是第一次鋼琴會課,由於鋼琴老師太嚴厲,就已經把我練鋼琴的興趣給我打沒了,你坐在鋼琴老師旁邊的時候,鋼琴老師一直皺著眉,她對你特別不滿意,而且彈不好說不定還會打你的手,她會說:你這個音不準,你的拍子沒有彈夠,你這個指法不對,你又折指了。
從那我就對鋼琴沒有了興趣了,我覺得太難了!而且每次會課的時候,我坐在鋼琴老師旁邊,我的手放到鋼琴上的那一刻就開始抖。所以在我上大學的過程中,我覺得讓我最痛苦的課程就是鋼琴課!並不是說我老師教的不好,但是我覺得她作為我的一個鋼琴上的啟蒙老師,雖然只教了我一學期,她這樣對待我已經讓我喪失了學習鋼琴的興趣!

所以我也建議讓孩子學習新事物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探索的慾望,因為每個人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他都有好奇心的,我們不要去把他打掉!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益智玩具也不是看電視看動畫他需要的是和父母在一起!

我們首先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其次我們要學會改正我們自己的問題,然後要學會情感引導的方法教孩子情感類的詞彙。最後,我們要看重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給孩子有效的陪伴,跟孩子一起共度快樂的時光,給孩子一個非常好的童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