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星系中心存在四個超大質量黑洞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星系的核心發現了4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個發現為了解黑洞系統提供了新的線索。

位於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被稱作活動星系核。研究小組首次觀測了一個有活動星系核的類星體,這個類星體距離地球10光年。科學家通過位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山的兩臺“凱克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它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學和紅外線望遠鏡。

研究小組還使用了英國紅外天文望遠鏡來進一步跟蹤觀測,以便獲得目標星系的近紅外圖像。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羅伯特·安東努奇說:“天文學家一直在不斷努力,想要直接看到這些不斷吸積的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發生的真實情況。”安東努奇解釋說,星系的活動星系核顯示出強烈的輻射,從X射線見光、紅外線到無線電波,可在星系核心形成巨大的線性射流一一這是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輸送粒子和磁場能量造成的。科學家相信,不斷吸積的超大質量黑洞為活動星系核提供能量。這些吸積的氣體和塵埃在可見光和紅外波譜範圍內非常明亮。

為了觀測如此遙遠的位於紅外波長範圍的天體,需要使用一個直徑至少在100米的天文望遠鏡。現在不可能建造這麼大一個紅外天文望遠鏡,更為實際的做法是結合2個或多個相隔約100米的顯微鏡的光束。這種方法10年來一直用於射電天文學中,新近用於紅外波譜範圍,這種類型的設備稱為長基線干涉儀。

德國波恩的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解釋說,“凱克天文望遠鏡”相距85米,可以用作一個干涉儀。天文學家可以檢測由這兩個顯微鏡光束產生的干涉圖樣,這個干涉圖樣暗示了黑洞附近的情況。

2003年,天文學家馬克斯維恩在噴氣推進實驗室和他的合作者利用凱克干涉儀觀測了名叫NGC4151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物質吸積現象,NGC4151是在可見光和紅外波譜範圍的最亮的黑洞之安東努奇說,這個觀測首次為天文學家提供了超大質量黑洞系統內部區域的直接線索。 Kishimoto說:“在2003年,這個結果看起來非常令人費解,伴隨著新的數據,我們非常肯定我們所看到的。”

根據研究小組的測試結果,凱克干涉儀初步解釋活動星系核外部區域吸積氣體現象,在這個區域還有塵塊顆粒存在,由於高溫,塵埃顆粒被氣化,直接從固體變為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