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距離地球130億光年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距離地球130億光年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Eduardo Bañados領導的一個團隊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因為它噴射出了一股極其快速的物質,它的射電輻射是早期宇宙中觀測到的最亮的。

該小組的發現接著由國家射電天文臺的Emmanuel Momjian繼續研究,該天文臺望遠鏡使得研究小組能夠空前詳細得看到宇宙最初十億年裡形成的類星體的噴射。

這一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兩篇論文中,它將使天文學家能夠更好地探測宇宙的年輕時期,這是到當前狀態的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距離地球130億光年

類星體是由巨大的黑洞組成的,黑洞在大星系中心吸引物質。這顆新發現的類星體被稱為PSO J352.4034-15.3373,是一種罕見的類型,它不把物質吞入黑洞,而是釋放出一股等離子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傳播。這個噴射物使它在射電望遠鏡探測到的頻率上非常明亮。雖然類星體在50多年前因強烈的射電輻射已被識別,但現在我們知道只有大約10%的類星體是強大的射電發射體。

更重要的是,這顆新發現的類星體的光已經在宇宙138億年曆史裡傳播了將近130億年,抵達了地球。P352-15是第一個觀察到在宇宙最初十億年裡有明確射電噴射證據的類星體。

Bañados表示,目前缺乏宇宙年輕時期已知的強大射電發射體,這是那個時代最亮的有一個數量級的射電類星體。Momjian表示,這是如此遙遠的距離內這樣一個明亮星系的最詳細圖像。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距離地球130億光年

​宇宙大爆炸使宇宙以極高能量粒子組成的一鍋熱湯開始,並迅速膨脹。當它膨脹時,它冷卻併合併成中性的氫氣,使宇宙變得黑暗,沒有任何發光來源,直到引力將物質凝聚成第一代恆星和星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8億年裡,第一代星系釋放出的能量導致宇宙中分散的中性氫受到激發,並失去了一個電子,或者說離子化,從那時起,這些氣體就一直保持這個狀態。

在宇宙的光重新出現之後的那段時期,發現這種射電噴射的類星體是極其不尋常的。Bañados表示,這顆類星體的噴射物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校準工具來幫助未來的項目洞察黑暗時代,也許還能揭示出最早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