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最難的是哪一塊?

屁哥學日語


學習中醫,最重要的是系統化學習,最難的是整體理論和辯證論治。因為,古醫家大多是各承家技,利用祖傳秘方,一招鮮吃遍天。而大師級老中醫能夠迅速的通過望聞問切準確辯證施治救人於危急之時,靠的是豐富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和不間斷的臨床實踐經驗,準確的分析病理病機的變化過程,理法方藥,一線貫穿,那是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的啊!這需要學者們在浩瀚的古醫籍中吸取精華,在臨床實踐中熟練運用,還要傳承下去啊!當然了,學習中醫首先要有愛心才行。


玫瑰一號


中醫裡最難的就是騙錢的那一塊,只有用《玄而又玄》的《中醫理論》,從而《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你撓昏,進而開些《連他自己都不敢吃》的中藥,迷了你的精、神,毀了你的身體,掏了你的腰包[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兔子6224


中醫最難的是其核心指導思想陰陽五行如何讓大眾理解。

現在學生從小都要接受自然知識的初淺教育,初中要學數理化。化學裡的元素週期律講的是物質是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陰陽五行認為萬事萬物都是陰、陽、金、木、

水、火、土相互作用演變而成的。

要人相信陰陽五行的正確性,必須捨棄化學、生物等學科,兩者確實是水火關係,只有一個選項。要使人接受陰陽五行的最佳辦法是從娃娃抓起,不學理化生,只學陰陽五行。時代允許嗎!大眾同意嗎!國家批准嗎!

中醫第二難是診斷疾病的方法被不懂醫學的人懷疑。摸脈咋那麼神奇呢,啥子病一摸就曉得了,這方法太好了。西醫咋那麼複雜呢,又是抽血化驗,又是B超CT。

中醫第三難是藥物的療效是否可靠。一種西藥上市要經過多重關卡才能放行,藥理作用、治療範圍、藥物劑量、藥副反應都標的一清二楚。中藥是否經過西醫那樣過五關斬六將,一般人就不清楚了!


辛福先


中醫最難的是,莫過於診斷,不輪用任何手段和任何方法,診斷不明確,就無法用藥!

西醫也是如此!首先要診斷明確!

現在的中醫內科醫生,普天之下,沒有一位能達到中醫的中等水平,都是在中醫門口,裡外附近打轉的人,屬於盲人摸象狀態!

現在的西醫醫生也只是,儀器和物理室極化學室的導遊!根本就談不上醫生兩字,只能說是為病人在門口的傳達人員。

西醫外科手術比中醫外科,高出了孫行者的一個筋斗雲!


無名1898146086933


中醫最難的就是沒有辦法現代化。

作為一個醫學體系,最重要的就是診斷。

作為醫生,沒有準確的診斷,就不是合格的醫生。

因此,診斷技術就是這個醫學體系的生命線。

中醫要現代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西醫創造的診斷儀器或設備直接拿過來。

這些儀器設備本來就是按照西醫的理論設計的,顯示的項目和數據都是西醫的,連分析病情也是西醫的,中醫醫生就必須具有西醫理論基礎。

西醫分工具體,醫生不是直接操作設備,而是有專門的西醫操作人員操作設備。

也就是說:中醫要現代化,還需要西醫的設備操作人員協助。

這樣一來,中醫的四診八綱就沒有用了,中醫就沒有中醫的特點了,還能稱為中醫嗎?

中醫如果想自己創造設備,但是陰陽五行學只能解釋中醫,和數理化不能交流,也就沒有辦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醫設備。

比如經絡,那些奇談怪論的理論,數理化沒有辦法解釋,也就沒有辦法設計設備。

中醫的虛火,數理化不能解釋,也就沒有辦法創造檢測虛火的設備。

所以,中醫多一份現代化,就少一份中醫特色。

中醫徹底現代化,就不是中醫了。


紅色土地640


中醫藥八綱辨證。八綱辨證為辨證總綱,既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困難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簡單八字,是中醫藥人值得終生參悟的中醫真諦。理解並實踐八綱前四個字為下工,理解並實踐前六個字為中工,理解並實踐八個字為上工。掌握並實踐治癒這八字的疾病,可以說就可以治癒“百病”。問中醫藥人一個問題“陰陽表裡寒熱”六字,每個字都可以分陰陽。那麼“虛實”兩字,怎麼分陰陽?百分之九十的中醫藥人的答案是錯誤的。一講“實”,就聯繫到“實熱”,就認為“實”屬於陽,這就是典型的中醫藥西化。其實,“實熱”兩字包含“陰陽”兩種屬性,類似於“表裡”(陰陽)兩字,單就熱看,熱是一種性質為“陽”,實則是一種方向(有往裡發展的趨勢)為“陰”。虛,虛空,有氣化為空的趨勢,為陽。實,果實,吸收天地之精華為實,(形成“器物”)為有形之物,為陰。實與虛相對。所有疾病不過“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而已。1,陰陽為總結一切的本質,萬物皆陰陽。2,表裡指方位方向。3,生命在於運動,生命的起源靠宇宙冷熱(寒熱)變換。4,虛虛實實,真假難辨,暗指疾病是個無底洞,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敬畏生命,疾病。亦印證萬物皆空,乃迴歸本真之意。讓人們順應自然。5,中醫藥言理法方藥,必先明理法,後言方藥。做個比喻:把理法比作是數學公式的話,那麼方藥不過是數字的變化。如正方形周長=邊長X4,公式是不變的(就是理法),而邊長是變化的(就是方藥)6,現在的中醫藥探討研究的處方,有本末倒置的情況,重點研究的是藥的有效成份,藥起的作用,藥對病的作用,疾病的本質,根源卻作為次要研究方向(受西醫的影響,對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基本不知曉)。而古中醫藥講究的是抓住疾病的“根”(本質),不管疾病隨環境變化表現出許多新的“標證”,但仍然能準確辨證其根源。7,能夠以準確辨證為前提,然後做到“勝手拈來”即可“藥到病除”,才是中醫藥的本真。方無定方,法無定法,藥無定藥,關鍵是“辨證準確”。8,中醫藥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準確的說是“文理結合”。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中醫為文科,只因中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中醫藥需理科思維,只因中醫藥對疾病的分析,需抽絲剝繭,層層分析,逐步推理辨證,然後用“公式化”般的處方治癒疾病。這一氣呵成式的過程,各個環節都有理性思維的作用。9,作為一名中醫藥,以上僅供參考,閒暇之餘,聊以自樂。


群信


都是理論派,其實實踐過程是最難的。將書上的理論聯繫到實際的時候,你會發現病人的症狀和體徵根本就不像書上說的那麼明顯,怎麼在這些臨床紛繁複雜的症狀當中找到病人的主因,八綱辯證,六經辯證,三焦辯證用哪一個?外感還是內傷,或者是既往內傷又合併外感,或者脾腎陽虛又合併肝膽溼熱?怎麼判斷分析?用藥遣方怎麼樣?藥物的冷熱,補瀉……孫思邈曾說過:學醫三年,自謂天下無不治之症。行醫三年,始信世間無可用之方。沒有幾年的反覆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及病人反饋,是不可能出師的。這個過程是最難的,很多人一輩子也看不了複雜的疾病,只能看很簡單的疾病。還有些保守派盲目崇拜日本的做法,只用原方,不改變一個字,不知道張仲景看了會不會氣死。


古方破解現代病


用藥最難!人概生病類似,可以參照類比。而用葤一道,實簡單明瞭。

如經方可折可變,內外皆通,然治病原理是內外環境不同,內部需保壓保溫,外部多消炎止痛活血。

對人體致病體系不全,是當今中醫的通病!

西醫主要就是殺菌消炎,中醫一樣可為,只不過被西醫打傷打殘,腦袋暈了!不知變通。

中醫能對客觀的病症,陰陽表理互動激活協調治療,這是西醫做不到的。

西醫猴孑摘桃般的治療和竊取中醫成果,是西醫壯大自身的手段。


非才


哪一塊都難。如基礎知,藥性七千多種要熟讀,理解性能功用,幾千方劑要牢記,十八反,十九畏,任娠禁忌等要牢記。診斷,四診八綱,寸關尺三部脈,九候,二十四脈象,你多少年才能準確掌握理解,以脈象診斷病,要有豐富臨床經驗,診斷正確,用藥恰當,藥方又分,湯,散,敷,貼,塞,浴,下藥考慮五臟六腑統盤考慮,體質,氣候,環境,其它老病影響,主次用藥方法等等,窮其一身,醫海浩翰,再加上針灸,經穴,氣機,原理,取穴,配方,罐,推拿,正骨,刮莎,等,十年可以學個秀才,十年不能學個良醫!光學古代名醫名著,掌握理解都不是十年八年可以完全辦到的!


看看44975


自從研製成功《陳氏中醫專家系統》,治療方面已不是問題,最難的應該是辨證,好在軟件上有明確的證候表現,供我們對號入座,所以也不算難了。只要多實踐,多治病,多觀察,多體驗,你會覺得中醫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