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决胜孩子挑食

挑食是很多家长育儿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让孩子吃好长身体,家长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经常变着花样给孩子做菜,又是哄又是说,但孩子挑食的问题依然存在,成了父母心里的一块大石。

三招决胜孩子挑食


为了更好地解决孩子的挑食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快速解密孩子挑食背后的原因。


1.孩子的挑食是被暗示出来的

挑食能被暗示出来?你是不是在瞎扯?莫急莫急,且听我一一道来。

亲朋好友聚餐的时候,平时不常见的二姑妈热情地想给孩子夹一块鸡肉,还没有等孩子应答,这时母亲就先替孩子说:“他不爱吃鸡肉,平时老李在家给他做,他都不吃。”二姑妈和孩子相互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类似的情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家长根据自己平日对孩子的观察,觉得自己很了解孩子,能够很清楚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和不喜欢吃什么,有时候甚至直接帮孩子做了决定而不自知。

三招决胜孩子挑食


孩子曾经某一两次拒绝吃鸡肉,家长看在眼里放在心里,然后就误解孩子永远都不吃鸡肉。

误解一旦固化,当孩子想吃鸡肉是就觉得“对不起”这个判定,觉得想吃鸡肉这个欲望是对父母的攻击,为了不产生内疚感,他把攻击向内就只能压抑自己的愿望而配合父母。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家长永远不要僵化评判孩子,不要总是说——我家孩子不喜欢吃青菜,我家孩子就是挑食。更进步一步说,不要把孩子评判得僵化,不要说我家孩子不喜欢运动,我家孩子不喜欢看书等等。


2.挑食是权利斗争的结果

家长为了让孩子吃得均衡有营养,面对孩子的不配合,家长有时候迫不得已只能采取较为“强硬”的措施让孩子合作,当孩子攻击向外的时候,挑食就成了孩子与父母权利斗争的结果——你要我吃,我偏不吃。你不要我吃,我偏要吃。

三招决胜孩子挑食


在有些家庭中,孩子的吃饭问题甚至严重到不是挑食的问题,而是上升到吃不吃的问题。每当孩子完全不能好好吃饭的时候,餐桌上就会弥漫着恐怖的气氛。本来只是孩子的纯生理需要,硬是被弄成了家庭战争的导火索。仿佛只要孩子有进一步的“反抗”举动,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孩子难免会把进食当成一种负担,进食障碍就会在不经意间形成。

建议家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建议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挑食的问题,平时可以多一点积极暗示,具体怎么做呢?方法有下面几个:

(1)以自己亲身的良好体验鼓励孩子尝试。比如“妈妈觉得爸爸今天做的鸡肉很好吃,很鲜嫩,口感特别滑,吃起来特别香,你要不要试一下?”


(2)告知吃某个食物的好处邀请孩子进行尝试。比如“多吃青菜,可以补充维生素,身体抵抗力提高了,就没那么容易生病,你要不要尝试一下?”


(3)通过让孩子合作烹饪吸引孩子进行尝试。比如:“今天妈妈看到了一个特别棒的做三杯鸡的菜谱,但妈妈需要你的帮忙 ,可以吗?”事后借助孩子的劳动成果(如三杯鸡)再进一步鼓动孩子就行尝试就会简单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解决孩子的挑食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长期有耐心进行,切忌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直接旧态复燃,这样反而更容易激化矛盾。

三招决胜孩子挑食


3.零食是挑食的促进物

毫无疑问,零食对孩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如果孩子可以选择的话,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毫不犹豫地投向零食的怀抱。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太挑食,但因担心孩子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吃不饱,就会在家里做好“干粮”储备,这样孩子饿了的话就不用担心没有吃的。

这本是出自家长内心真切的关爱,却没想到在不经意间激化孩子挑食习惯的养成——反正我不吃饭,家里也有零食,不用怕吃不饱。一旦孩子这种想法固化,零食只怕会成为他的“正餐”。

三招决胜孩子挑食


建议家长不要再家里备过多的零食,可以和孩子商量决定家里零食的用途,避免零食的过度食用,并且家庭成员要一起坚守定下的规则,“特权”的存在会增加规则破裂的风险。

孩子挑食不可怕,关键需要我们懂得见招拆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