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推遲開學,原來的寒假作業看來是不夠了。按理說,閱讀就是最好的語文作業,但是,也不能光讓學生看書,還是要有一些實質性的書寫作業。所以想到讓學生寫一寫這次人生少有的大災難。也希望學生通過這次疫情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從而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今天收到以這次疫情為主題的徵文比賽信息,居然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不敢說自己有啥遠見,只能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處處皆有教育,事事都能教育,這雖然是一次巨大的災難,但也是一次難得的教育之契機。
青年就是要不斷地書寫,不僅要書寫自己的青春,也要通過書寫來塑造自己的靈魂,引領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觀摩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深化。所以,寫作就是自我教育,就是對靈魂的洗禮。
那麼,關於疫情的作文應該怎麼寫呢?怎麼樣選擇視角才能寫出大氣而靈氣的文章,才能寫出一箇中學生的擔當精神?
第一,要有大書寫視角。這次疫情是一次全中國的戰爭,絕對不能小家子氣拘囿於“我”自己。“我”的感受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是,我感受的不應該只是“我”自己怎麼樣,而是感受到時代的脈搏,感受到民族的責任,感受到社會的道義,感受到人道的溫暖,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美好。說白了,也就是從小“我”上升到大“我”,跳出小“我”,走向大“我”。或者換個說法,就是立意要高。
第二,關於疫情的新聞報道可謂是鋪天蓋地,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很容易陷入被新聞牽著鼻子走的窠臼。如果這樣,肯定就寫不出新意,也寫不出自己的特色,千遍一律的書寫不如不寫。每一種書寫都是在表達自我,帶著自己的眼睛,帶著自己的思考,帶著自己的情感,帶著自己的味道,這樣的書寫才會有意義,才會有意思。所以,一定要找好一個切入口。一個好的切入口不要那麼宏大,越小越好,以小見大,更能寫出真實,寫出真情,寫出特色。
找好了作文的切入口,寫作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們就重點談談這個。下面舉幾個例子拋磚引玉,相信大家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和思考。
1.前幾天網絡上流傳一個拾荒者向慈善機構捐贈善款一萬元的新聞。這位老人對疫情的理解,他對社會責任的思考,就是一個很好的視角。這個老人雖然只是一個老人,但是也是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生活在社會底層百姓的代表。如果能從這位老人的“小”視角寫出“小人物”的擔當精神,一定會打動很多人。
2.醫生不用說絕對是一個我們最容易想到的視角,因為他們是和疫情聯繫最緊密的人,他們是戰疫的最前線,他們最有話語權。作為一個學生,我們也只能呼籲呼籲,喊喊加油,但是,如果我們給自己安上一對醫生的眼睛,我們看到的東西肯定會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有適當的藝術創造力,要在現實和虛構之間騰挪轉移,靈活轉換,而不能拘囿於自己的一雙眼睛,兩隻耳朵。網絡上那麼多的資源都是我們創作的材料。
3.病人本身呢?他們面對病魔的時候會想到什麼?他們會有怎麼樣的絕望,有什麼樣的痛苦?在死神面前,他們是白衣勇士們的隊友和見證者。有的勇士自己可能也倒下了,但是總會有後繼者繼續他們的工作。當你自己都想放棄的時候,如果聽到著白衣的天使不斷跟你說“你一定可以挺過去”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想?或者,當你看到你身邊的病友一個個離開你的時候,當你和死神站在一起的時候,你想對親人說什麼,或者你最想留給這個世界一點什麼?哪怕是一句話?
4.或者,“我”可能是一個疑似病例者?當你被隔離醫學觀察的時候,看到外面自由來往的腳步,聽到外面或焦慮或無聊的閒談時,是否會心生嚮往?這個時候,時間於你可能無多,驀然而驚,你是否感受到了時間的珍貴?你可能會希望每一分每一秒都慢一點再慢一點,然後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看看天上的白雲,陪伴自己最親的人。十四天後獲得自由,你的人生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其他的視角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呈現了,說的越多,可能對同學的創新都是一種壓制和誤導。
找好了視角,故事自然就在你的筆下。我想再囉嗦一下的是,最好的文章絕對不是指文辭的優美,而是文辭背後的胸懷和精神。
閱讀更多 小陳會計聊教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