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南明-大順政權的成與敗(二)

本文為大家介紹大順政權退出北京後到李自成犧牲,大順軍的主要活動。

大順軍在東北的作戰失敗了,遺憾,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將是他們在西北的失敗。

大順軍於四月二十九日西撤。五月,清軍追上大順軍,連破數陣,大順軍退入山西后繼續西撤,沿途李自成留下一些將領,如明朝降將姜瓖、陳永福、唐通,大將馬重禧、劉忠等,雖然兵力充足,但是山西缺少一名有威信的大將統領全局。五月初十,姜瓖在大同叛亂,先“復明”,後降清,而後,唐通在晉陝交界叛亂,擊敗陝北的大順亳侯李過,降清。牆倒眾人推,大順政權早已失去官紳的心,加上不知京城實際情況,山東德州官紳推朱帥釒炊(朱元璋乾的好事,這個字實在打不出來)為“濟王”(山東境內藩王不是被俘就是逃走,將就一下這位),佔領了山東、冀南、豫北部分地區。

淺說南明-大順政權的成與敗(二)


甲申年十月,山西平陽和河南西部的大順軍在河南懷慶地區取得了局部勝利,但是,此舉引來了原計劃南下攻打南明朝廷的多鐸部清軍。加上北面阿濟格部清軍,大順軍被兩面壓制,李自成只得按兵,見機行事。

十二月,東面清軍由豫親王多鐸、智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統領,渡過黃河,於二十二日駐紮於潼關外。潼關是西京(西安)的門戶,李自成與劉宗敏、劉亮芳等大將帶領大順軍主力趕赴潼關。清朝又從山西調派援軍及紅衣大炮協徵。十二月二十九日至次年正月初六,大順軍多次出戰、夜襲,不利。初九,清軍紅衣大炮抵達,十一日開始攻關,大順軍加強防守,並展開反擊,未取得成效。此時在陝北作戰的清英親王阿濟格,留下少許部隊牽制陝北大順軍,率主力南下竟取西安。自成恐後有失,於十三日帶領兵馬回西安,又率軍撤向河南。留潼關將領馬世耀使計詐降失敗被殺。正月十八日多鐸佔領西安。大順軍在南撤時由於戰況急劇變化,形成了李自成率領的主力東路,以及陝北的李過高一功部西路。

淺說南明-大順政權的成與敗(二)


西路的陝北大順軍由李過守延安,高一功守榆林,與清英親王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等率領的清軍作戰,不利,在李自成放棄西安後,延安、榆林先後為清軍佔領。這支部隊向西轉移,會合沿途大順軍,經由寧夏、甘肅,在漢中衝破降清的原大順將領賀珍等等放線,由四川順江東下,到達湖北荊州地區。

東路主力由藍田、商洛向河南地區進軍,因攜帶非戰鬥人員和輜重,速度相當緩慢。阿濟格被多鐸搶了頭功,奮起直追,多次擊敗大順軍。李自成於三月抵達襄陽,會合留在此地的精銳大順軍,共計二十餘萬人。他決策放棄襄陽,東下南京。李自成重蹈了高迎祥的覆轍,清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荊襄四府,李自成失去了所有根據地,大順軍又回到了流動作戰的狀態。南明武昌守將左良玉,江西總督袁繼鹹於武昌、蘄春形成守勢,而大順軍從沙湖一帶渡江,擊敗左良玉部下,左良玉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東下,於三月二十三日焚燬武昌。大順軍進駐武昌,清軍隨後趕到圍城。大順軍出擊不利,自成放棄武昌,在湖北一帶流動作戰。四月,清軍再次擊敗大順軍,下旬,於九江附近攻破大順軍老營,大將劉宗敏及自成的兩位叔父被俘後遇害,軍事宋獻策被俘降清,丞相牛金星攜子叛逃降清。

淺說南明-大順政權的成與敗(二)


‍‍‍ 大順軍被清軍重創,元氣大傷,士氣低落,船隻也盡數為清軍所獲多鐸部清軍又直趨南京,李自成只好改變戰略,準備轉入湖南作戰。

乙酉年五月初,自成行軍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下,遭到當地地主武裝襲擊。當時他身邊只有義子張鼐(李雙喜)和二十餘護衛,當地團練一擁而上,自成遇害。大順軍於五月初四掃蕩了通山縣九宮山地區,五月十三日,大順軍進入鄰府寧州。據推測,中間的將近十天可能是為李自成秘密安葬所耽擱。

李自成犧牲,大順政權失敗了。從此,大順軍餘部開始了以西路集團為主力的聯明抗清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