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少奶奶”越來越多,是為什麼?

新大風歌


不管什麼時代,孩子最怕窮家富養。孩子小時,父母可以不顧父母,不顧自己,但一切都要滿足孩子,即使借債也要給孩子買名牌,嬌生慣養。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自私、自我、懶惰、不知感恩,而且好高騖遠,不務正業,很可能就成為父母擺脫不掉的啃老一族。






阿山175145796


昨天回老家看望老父親,和他老人家聊起一些農村老家的趣事,其中有一個話題引起了我的注意。

父親說,在咱們鄉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適齡女青年大多數都去城裡打工了,留在鄉下的女孩很少很少,適齡男青年找媳婦是很很困難的事。我們鄉總人口不到一萬人,可25歲至45歲的單身男人就約有好800百多人,這是一個大問題,長此以往會演變成大的社會問題。

父親還說,他的一個老同學,是一位農村中學的公辦教師,十幾年前退休了,家裡的經濟條件不錯,但是他的孫子今年已經35歲了,就是找不到媳婦,一家人都愁死了。若是那家的女孩願意嫁他的孫子,他這個當爺爺的願意拿出來30萬做聘禮。

由於女少男多,就算二婚的女人也不愁嫁,所以,婚嫁成本很高。結婚有三個條件:一是高額彩禮。二是縣城有房。三是有車。很多父母為了給兒子娶媳婦,揹負鉅額債務,後半生壓的喘不過氣來。

正因為娶媳婦難,哪些娶了媳婦的家庭,對媳婦百般優待,唯恐她不滿意,捲鋪蓋走人。

哪些年輕媳婦們在婆家恃寵而驕,對公婆頤指氣使,丈夫外出打工,家務和農活都由年邁的公婆承擔。她們年紀輕輕,每天打扮的像城裡人一樣,要麼打牌,要麼跳廣場舞,要麼上網聊天。她們把以前農村人會的手藝活如:種莊稼、飼養家禽、種菜、蒸饅頭、烙餅等都丟了。每天在街上買菜、買燒餅吃。這些年輕女人們在農村過著少奶奶一般的生活,無極限的壓榨著老人們,他們把農村人吃苦耐勞,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都丟光了。

我在想,等她們的公婆離世以後她們還能依靠誰,坐吃等死嗎?



天媛姐姐


現在家庭裡孩子較少,隨著生活水平提高 ,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被爸媽寵著,很多孩子都是什麼都不會做,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生活,用我家叔叔的說法是現在的孩子被慣的,家裡油瓶子倒了也不會扶一下.所以現在女生嫁到了男生家多數家務活是婆婆做,一是不會,二是自家兒子不做,那好讓自己媳婦做。女生也會認為我在自家都不做,憑什麼來你傢什麼都做,嫁給你是來享福的,又不是來受苦的。且現在男女比例失調,男少女多,結一次婚會花費很多錢,家長也是不願意因為一此小事情搞得家庭不和,主動承擔家裡的大小事情。雖有意見也會在心中保留,避免家庭不和。總的來說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幸福,但我認為家和萬事興,雙方都在付出才行,老一輩多數還是不容易的,我們做媳婦的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還是應該分擔一些家裡的事情,將心比心一下,不為別的,為自己孩子做榜樣不是很好嗎?不然下一個同款婆婆可能會是你哦。另外若孩子上幼兒園後還是應該找個工作,女生還是應該有份正經的工作才有會體現自身的價值。


蘭戀花zyl


“農村少奶奶”越來越多,是為什麼呢?

現在,農村青年出現了娶媳婦難的問題,也出現了“農村少奶奶”的不正常現象。

所謂的少奶奶,泛指舊社會,大戶人家的少爺,好吃懶做,娶了老婆,天天崇著慣著,使少奶奶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成天不幹活,不照顧子孩,東遛遛,西逛逛,過著無憂無慮的浪漫日子。

“農村少奶奶”現象,,隨著農村青年娶媳婦難的問題,而越來越普遍,這也使天天和兒媳婦打交道的婆婆,苦不堪言,敢怒不敢言。平時對兒媳婦說輕了當成耳邊風。說輕了跑到孃家不回來,說重了就二個字離婚,為了成全兒子有個家,畢竟花了幾十萬才好點娶個媳婦,只能忍著,委屈求全。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農村少奶奶”越來越多呢?

主要是計劃生育,重男輕女帶來的負面效應。現在男女比例失調。農村大齡青壯年越來越多,而農村少則又少的女青年又進入城裡生活而不回農村了。留在農村的一個個小夥,誠實肯幹,一旦由於家庭貧困和鉅額的彩禮,是很難找到對象的。很多父母為了給兒子娶上媳婦,不惜拉饑荒,也要給兒子成個家。因此,把進門的兒媳婦當成寶貝,家裡的座上賓,

再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由於計劃生育,每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父母把孩子當上了掌上明珠,極度滿足孩子的物資需求,而忽視了培養教育。特別有不少父母,習慣於富養女兒傳統。對女兒弱愛有加,要錢給錢,百依百順。因此長大了到了婆家,不是“少奶奶”才怪呢!

對於“農村少奶奶”越來越多的問題,也屬正常現象,也不奇怪。這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就要面臨婚姻危機,甚至離婚,家庭解體。要維繫完整家庭,只能選擇委屈求全。對於這個問題,你是如何看呢?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


沙塵暴5478


如其說農村少奶奶越來越多,不如說是男權在慢慢的減弱,女性在追求男女平等佔據了上風!

前幾天我們的朋友跟我說了一段話:等再過個30年50年,到了那個時候,女孩應該比男孩多了,到時候看看誰說了算!

雖然這是一段氣話,但是也不是沒有道理,中國現在處於一個男多女少的社會,很多城市裡的小夥子都找不著對象,更別說農村了!

現在農村進城務工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女孩不願意窩在農村,或者鄉鎮,掙那一點點的工資,都想去大城市看一看!

農村的男女比例過度的失調,是導致出現“農村少奶奶”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這一點,還有幾點也是要說的!

農村家庭的女孩不再吃苦受累!

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農村依舊存在,現在農村生活越來越好,就算是重男輕女,女孩也大多不幹活!

窮養兒,富養女,很多女孩從小在家裡就是嬌生慣養,回到農村跟父母住在一起,不用自己做飯,不用自己洗衣服,結婚之後肯定也是保持這種狀態!

結婚不易,娶妻不易!

一個男孩在農村基本上20幾歲就要被催著結婚了,20幾歲正值花季,年輕人的心裡還是不穩定!

結婚彩禮花了,要是離婚了那可以說是人財兩空,所以男方家裡,婆婆就必須要好好的照顧著!給洗衣服做飯,在很多地方這種情況還是存在的!

那麼很多人就說了,這樣的女人,不要也罷!

但不在那個環境真的不懂那個環境的痛,找個老婆實在是太不容易!

農村家裡有個好點的姑娘,很多媒人就能踏破你們家的門檻!

農村包圍城市讓很多的年輕人進入城市,雖然現在鼓勵農村人返鄉,但農村的環境讓很多普普通通的少年連個對象都找不到!

因為少所以縱容,這可能就是農村少奶奶產生的原因吧!


小哪吒的娛樂圈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現在農村90後一代,基本上處在生活優越的進期,這個時期的農村家庭大多都一個孩子,最多的也不過兩個孩子,因為父母一代受過生活艱辛,他們不想把這種艱辛重現兒女身上,於是在管教孩子時,以家庭經濟寬裕的情況,全部予以滿足;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孩子處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穿著品牌,生活豐足,物質極度滿足的狀態,加之父母嬌生慣養,從小不幹農活,不好好學習,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前進動力,這種現象在農村還是有一定的存在。有些現代媒體就給這群孩子取名“大少爺”。的確,這個群體的人數越來越多。那是為什麼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農村新一代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下。

現在農民的生活條件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種地不用繳納農業稅,還享受全額種地補貼,農村先後實現村村通,戶戶通,家家通的現代化生活設備和用品,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人人擁有手機,實現微信視頻通話等等,在這樣的農村環境中,大多數人家的小孩嬌生慣養,一直長大成人。他們長大後不會幹活,也不願意做工,且養成許多壞毛病,讓人看來起來“很不順眼”。

第二,家長供給生活所需。

這些在溫室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經不起社會狂風暴雨的擊打,即使長大成人,也很難適應社會生活,或者在社會上獨立生活。於是,他們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族”,他們不種地,也不會種地,不打工,不從事其他社會勞動,自然沒有經濟收入。那生活中的所有所需就依靠父母的收入,來自然而然的悠然生活。

第三,奉勸農村家長從小教育孩子自立。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教課書,父母的言行時時都在為孩子樹立榜樣,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農村的父母應該從小好好教育孩子,不應讓他們在溺愛中成長,不能嬌慣孩子,更不能縱容他們“無所謂”的荒長,而要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的人生品性,要在生活中磨礪他們,在人群中鍛鍊他們,不斷在社會中豐腴他們的羽翼,使其健康茁壯成長,才能經得起社會的風吹浪打。

總之,有其因,必有其果。農村社會中出現了這種“大少爺”的現象很不好,這是農村教育的敗筆,也是農村父母做人的失敗,勢必在一定階段時,就要受到社會生活的懲罰。我們誠然希望農村的家長們,從小教育好孩子,給孩子言傳身教,灌輸生活常理,教育他們自立自強,從溺愛嬌慣生活的泥淖裡走出來,這才是正道,是希望,也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人生財富。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城市的女孩沒有那麼嬌慣,婚後她們照樣去上班,從不偷懶耍嬌,都說城市的女孩嬌生慣養,並不是那麼回事!她們會把自己的房間收拾的乾乾淨淨,井然有序,飯前洗手,幹家務,還會理財,是媽媽的乖乖女,老公的嫻妻。城市沒有少奶奶了,倒農村多了,農村男人娶媳婦難,多大了,還沒有媳婦,愁壞了爹孃,如果有女人願意嫁給他,他會把她敬上天,地裡的農活也不讓幹,家務也不著一指頭,聽說碗都不知道刷,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惡習,除了打牌還會什麼?所以造成了農村的少奶奶越來越多





潘英子


農村少奶奶已經是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出現呢?我總結了幾個原因。

第一現在的農村少奶奶的年齡都是80後至90的人了,大約在三十多歲或三十不到二十七八的年齡。這個年齡是個分水嶺,正是中國當初實行計劃生育以後而產生的一批獨生子女,也是男多女少的比例失調的原因。讓許多獨生子在花費大量的金銀才娶回來的媳婦特別看重。

第二由於都是獨生子女,好多女孩在孃家都是嬌生慣養,沒有真正的做過家務,嫁到婆家也是新人,現在的婆婆也是思想開放,自己的兒子都不曾命令他做過什麼事情,何況是媳婦就更加不用強迫她去學做家務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就都做了,這樣也免得有婆媳矛盾,不至於讓兒子為難。

第三由於現在婚姻自由,好多孩子在婚前都在一起同居,有的是奉子成婚。公婆自然高興的接受,於是就為了她養胎,一進門就伺候著她盼望著早點抱孫子。

第四現在的離婚率上升,讓許多為了兒子傾家蕩產而娶進來的媳婦更加重視,一旦出現家庭瑣事害怕媳婦抱怨或指責而鬧離婚,這樣家庭的結局是可悲的。所以為了兒子的幸福,為了家庭的和諧,婆婆是做牛做馬也甘心。

這都是做婆婆的想法,如果兒子媳婦離婚,有的人都會指責有一半的責任歸結在婆婆身上,認為她不重視媳婦,不擔待媳婦。只有媳婦在你家日子過長了,心也安定下來了,才能真真正正的做到家庭主婦了。


平靜珍惜


如今的農村已不再是以前的貧困山區,隨著國家的發展,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如今的農村備受人們的關注,農村最近幾年已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生活也是顯然的提高,但是呢在農村卻有一件事讓人們頭痛不已,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婚姻的問題,這一問題在農村可以說最煩惱最讓人心痛的事情,真的是成了農村人的一大難題。相信在農村生活的小夥子都聽說過這樣一個詞“農村少奶奶”,這個詞很多人都有可能聽不懂,為什麼在農村會有少奶奶呢,這應該是以前的地主家或者有錢人家才有稱呼呀。可是生活在農村的小夥子都知道,自己家裡都會有一個這樣的少奶奶,她在家庭裡佔著非常高的地位,似乎一家人都要聽從於她,也沒人敢招惹她,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下邊我來給大家說幾點原因。

一、富養女的思想

隨著生活的水平越來越好,在農村的人們呢思想轉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曾經是男孩是家裡的寶貝,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的發現女孩才是家裡的寶貝,所以就有了一個窮養孩富養女的思想。人們呢也將富養女的的思想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女孩在家裡什麼也不幹,而且還指揮自己的父母幹這個幹那個。所以在農村呢娶到一個這樣的女孩,那真是不僅花費鉅額費用,還付出慘痛的代價,才能保住這樣的一個妻子。所以說在家裡真的是像少奶奶一樣伺候,生怕人家不高興,跟你離婚。所以說這樣的問題在農村就很常見了,那麼少奶奶的稱號也是隨之而來的。

二、男女比例失調

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農村人普遍重男輕女,再加上過去的農村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妻只允許生一個孩子,所以基本上都會選擇要男孩,這樣的結果使男女比例失衡特別嚴重,也間接導致了現在農村“結婚難”。未婚女孩成了香窩窩,彩禮也水漲船高。在農村,有不少家庭為了兒子能結婚,不僅花光了辛辛苦苦打拼一輩子留下的積蓄,甚至為了買房,還得舉家貸款。所以對於好不容易娶回來的媳婦,自然是要被全家當作寶貝一樣,小心翼翼的伺候著,生怕哪點讓媳婦不滿意。這種高待遇自然也就造成了一些女性的“任性”,連基本的家務活都不去做。

我覺得“農村少奶奶”這種現象在每個農村都會有,個人認為農村出來的姑娘大都是勤勞苦幹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這種被環境滋生出來的現象,我認為還是不能要的,要發揮自立自強的傳統美德,夫妻倆共同掙錢養家,不能僅僅依靠男人。不知道你們那裡是否有這樣的人存在呢?你對“農村少奶奶”有何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小雨農村記錄


農村少奶奶越來越多,是為什麼?

農村人現在手頭寬裕了,日子越來越好過但還是有一些不好的現象層出不窮,就像題主所說的“少奶奶”現象,那是越來越多。

少奶奶越來越多的原因有無可奈何

現在農村想取個親男方這邊得要捨得出一大血,很多更是傷經動骨,家庭外債高築,家有外債那就繼續一家人在外打工賺錢一起還錢。而年輕人在外花錢大手大腳,又不肯下力氣吃苦力,所以一個月能賺到錢也就剛剛好夠花沒有存餘,這對一個有外債的家庭來說並沒有幫助多少。結婚後有孩子還得有個人專門帶孩子,這時出於隔代教育問題及賺錢綜合考慮會讓小媳婦在家帶孩子,老公公老婆婆在外做工。老輩人節省習慣了,這樣一年下來還能有存餘,過幾年就把外債還了。這在外人看來一家人在外打工,只有小媳婦在家就成了“少奶奶”。其實這種情況只是家庭內部分工協作,並不是我們所說好吃懶做的“少奶奶”。



少奶奶越來越多原因有不求上進

小媳婦在孃家嬌生慣養習慣了,什麼家務活也不會都是婆婆代勞,孩子也由婆婆照看。自己不會做也不想做任何事情,在家就玩手機、打牌、逛街等,這樣家庭責任都交到公婆、老公身上。這種“少奶奶”主要的形成主要是老公的責任怪不得別人。


大家覺得農村少奶奶現象還有哪些原因,請發表你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