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年人的尷尬,從沒有朋友開始”,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說話只釣魚]個人觀點:中年人的尷尬,從沒有朋友開始。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比較認同這個觀點。我曾在一段文字裡寫到,現在的單位裡,無我同行之人,無我容身之地,無我留戀之事,只是苟且偷生罷了。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了想我周圍的朋友。

我是一箇中年人,現在最大的苦惱是,沒有一個可以吐露真心的知心朋友。

我想了想我周圍的朋友。有一個年齡比我稍大一點的長輩,他人很好,經常幫助別人。我們一起共事有十餘年,一起經歷過困難和快樂。原來,我平時心裡有什麼不痛快或者抱怨,都會找他訴說。但是現在不會了,一方面是因為他退休了,另外一個主要方面就是,他的一些做法我不是很認同,所以就很少在找他吐槽了。

還有一個朋友,我們是老鄉,一起釣魚,一起出去玩,可以說無話不說。但是他的家庭矛盾比較多,有時候有意無意的扯到我的身上。為了不影響他們的家庭關係,我漸漸地故意和他疏遠起來。後來他搬了家,離得比較遠了,聯繫也就少了。

再看看其他的朋友, 現實中好像沒有可以吐露真心的了,是不是有點尷尬?我曾在一段文字裡寫到,現在的單位裡,無我同行之人,無我容身之地,無我留戀之事,只是苟且偷生罷了。

為什麼呢?

難道是因為人到中年,四十不惑嗎?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人到中年,生活閱歷豐富,知道的道理太多了,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知道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利益為先。有的時候交往,帶著一幅微笑的面具,讓人心寒。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工作。為了賺錢養家,身心每天都比較疲憊。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時間都不想說話,導致給人的感覺就是冷漠。在這種壓力下,沒有心思去交知心朋友。

人到中年,和年輕人有代溝,和老年人也有代溝。有時行為做事,年輕人看不慣老年人也看不慣。比如說見了人點頭哈腰、對陌生人微笑對家人冷漠,加班多不顧家等等。

不想找一個真心的朋友嗎?想。可是於茫茫大海,左右尋覓,未可見。也許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都是獨特的,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裡,不容外人侵犯。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個青春。霍華德在想玩的年紀遇到了認真的科比,霍華德在認真的年紀遇到了初出茅廬的哈登。人與人總是不經意的錯過。

怎麼辦?

就個人而言,目前還沒有找到好的辦法。唯一的笨辦法,就是寫東西。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寫在文字裡。放到陌生的網絡裡,供大家一笑。

也或者不需要朋友了吧。中年人的尷尬就是孤獨。學會面對和享受這種孤獨,靜心修養,提高自己的境界,也許可以用修養來化解自己的尷尬。

也或者可以在歷史長河裡尋找朋友。歷史就是一面鏡子,總能找到能夠照出我們自己影像的鏡子。在這面鏡子前,我們或者可以認清自己,或者重新認識自己。你自己和自己和解了,也許會微笑。

和這個世界和解吧!尤其是和這個世界的缺點和解,或者我們會找到真心朋友。

結語:中年人的尷尬從沒有朋友開始,讓歷史和學識來緩解我們的尷尬吧。

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不說話只釣魚,歡迎關注留言交流,一起解讀人生,品味人生,過好人生。


不說話只釣魚


成年人友誼的過期都是悄無聲息

水果會過期,蔬菜會過期,就連保鮮膜也會過期,而成年人的友誼也會過期,還是悄無聲息。

01

前些天,跟老媽一起去逛街,在街拐角處,老媽突然兩眼發光,一臉震驚的樣子。而此時,對面正走過來一箇中年婦女,也是滿臉不可思議的表情。

隨後我才知道,這個中年婦女是老媽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好閨蜜,在我小時候就經常有聽老媽提起過,可我長這麼大,這還是第一次真正見到老媽的兒時閨蜜。

老媽跟她兒時好閨蜜一陣熱情寒暄後,就各自都以還有別的事情為由分別了,我想象中的要聊很久的情況並沒有發生。

我問老媽:“怎麼你那麼好的兒時閨蜜我從來沒見過,也不見她來我們家做客,不會是塑料姐妹吧?”

老媽氣笑道:“什麼塑料友情,我們那可是實打實的好姐妹,小時候經常睡一起的,無話不談,也總感覺有說不完的話,小時候的小秘密彼此都知道。”

然後老媽又感慨道:“只是自從我們各自結婚後,聯繫就變少了。你出生的時候,她有來過,還給你包了個大紅包,後面就沒來過了,所以你沒見過她很正常。如今一晃二十多年過去,我們也有二十幾年沒見了,我本以為再次遇到時會有說不完的話,卻不曾想已經找不到當年那種無話不談的感覺了。”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水果會過期,牛奶會過期,麵包會過期,就連友誼也都會過期不候。

小時候總傻傻的相信,友誼會地久天長,一起瘋一起鬧,一起哭一起笑,有過吵鬧有過和好,總覺得彼此永遠不會分開,就這麼一起相伴到老。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關係再好的姐妹,交情再鐵的兄弟,都抵不過時間的摧殘。

就像莊心妍唱過的一首歌,裡面的幾句歌詞是這麼說的:“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人想著想著就忘了。”

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本就稀薄寡淡,就像是一本書中提到過的:旅途中遇到的人多是清塵濁水,後會無期。

02

曾在書上看到過一句話:當友誼走向盡頭的時候,都是悄無聲息的。

對此,深有同感。

曾經無話不談的好閨蜜好兄弟,某個時刻一別,就從此天涯陌路,再見時,再也找不回當初無話不說的那種默契。思想、閱歷上的差異造就了今天的彼此。當友誼走遠的時候,都來不及說聲再見。

在某次公司團建的時候,我跟幾個同事在聊天,這時一個同事看了下手機上的信息後發出一聲長嘆。

我們忙問她怎麼了?

她說:“沒什麼,也就一個曾經的好姐妹發拼多多的鏈接過來,叫我幫忙砍價。”

我們都建議說:“不用理她算了,見過太多這種叫朋友幫忙砍價的,我們一般都選擇無視,假裝沒看見。”

那個同事說道:“要是一般朋友,我也懶得理,只是這個朋友曾經是我的好閨蜜,後面好幾年沒聯繫了,這幾天突然找我聊天,還叫我幫忙拼多多砍價、微信朋友圈點贊。你說不幫忙砍價、點贊吧,又感覺對不起曾經的友情,幫忙砍價吧,又還要去下載這個APP,就感覺很煩。”

過幾天后,碰巧跟那個同事一起下班,我問她,還有給她那個曾經的好閨蜜砍價、朋友圈點贊嗎?

她搖搖頭說道:“現在沒有了。”

我問為什麼?

她說:“分開多年後,曾經的友誼已經漸漸淡去,話題也聊不到一塊去,僅剩的最後一點交情都被拼多多給砍沒了,最多也就偶爾在朋友圈給她點下贊,僅此而已。”

其實,很多人都這樣,拼多多幫忙砍價、朋友圈幫忙點贊,一開始看在曾經的情誼上會幫忙,次數多了之後,那僅存的最後一點友誼都被砍沒了,甚至連朋友圈點贊都懶得點。

那些因為大吵大鬧不歡而散的友誼不常有,而同事這樣的友誼收場卻更為常見。

然而,這樣也沒什麼不好的。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只是彼此的生活軌跡不同,交際圈也不同。

只是有時候偶爾會想起曾經彼此的友情,有點懷念,但也只是懷念罷了。若是打破這種平衡,想回到以前的關係反而會使彼此都尷尬。

有句話說得好:一別兩寬,各自安好。

人生始終逃不過青春終將散場,友誼靜默收場。

有時候,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畢竟,什麼東西都會過期,友誼也是,而且悄無聲息。

03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句話:人的一生是萬里河山,來往無數過客。有人給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無光,有人改他江流,有人塑他梁骨。大限到時,不過是立在山巔,江河回望。

回望的有過去的事,過去的人,還有過去的友誼。

成年人的友誼過期,走向盡頭的時候,都是悄無聲息的。既沒有充滿儀式感的送別,也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悲壯,有的只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跟往常一樣的道別。

然而,有些人就留在了昨天。

人生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健在的父母、盜不走的愛人,還有友誼永不過期的知己兩三。


暖色度餘生


中年人的尷尬,從沒有朋友開始。這也是對的。人到中年都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經歷的事情也多了。成熟了。所以一般人都入不了自己的法眼。交的都是有用的朋友。但是朋友還真不是用來用的。能用的不是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是另外一個我。這樣一來朋友就少了。我只有一個。所以尷尬出現了,成了沒有朋友的人。獨立自主處理一切事情。這就是中年人的悲哀,孤獨無助。但還得面對現實。


GUOKE123


在冬日的深夜,我迎著凜冽的寒風,站在居住的十八樓陽臺上。一個人靜靜的看著眼前這座自己暫以棲身的城市,放眼四處高樓矗立、燈火闌珊。這一晃就過去十三年了,城市變了,我也變了。

深夜的酒早已離我而去,清晨的粥就如同朝霞還未到來。被我捧著手上的,是一杯自己剛泡好的枸杞黃芪茶。在這個寒冷的冬夜,我必須學會給自己溫暖。

如今的我已到了一個相對尷尬的年紀,談愛已老,談死還早,血依然熱,卻已不再燃燒。

只是為了自己心裡一件一直很很想做的事,這幾年來,我刻意把自己的圈子不斷的縮小,一縮再縮,直到把自己縮成了孤家寡人,縮到了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在每一個輾轉難眠的深夜裡,與我相伴的,不是看別人所寫的文章,就是碼自己想寫的文字。為了填充寂靜的空間,我會用手機播放一些隨選的音樂。為了驅散冬夜的寒氣,我只能借助於滾燙的熱茶與溫暖人心的文字。

生活總是在不斷變化著,也在悄然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在改變中成長成熟,漸漸的也就明白了,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美妙時刻,不是高朋滿座、笑聲鼎沸的那些瞬間,而是自己在孤獨時與自己的靈魂對話的每一個時光。

無人陪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能知我軟肋,無人送我以盔甲。已經習慣了一個人,不再長吁短嘆,不再無病呻吟,只是默默的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變成一個個文字,不求有人共鳴,只為自我溫暖。

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來。未來充滿著未知,也總是讓人充滿著期待。在黎明的曙光即將到來的時刻,我還是想再對自己說上一句:

歲月還漫長,你心地善良,終會有一人,陪你騎馬喝酒走四方…


牛哥談人生


這個問題我深有同感,我來回答你。

步入中年,孩子自立,原先的家長群散了,或者很本還未活絡起來,就成路人了。

步入中年,父母老了,週末的時間都去陪老人,做飯洗衣忙家務了,原先的幾個說得上話的知己同樣境遇,被菜籃子和老伴的牽絆指使,拴住了手腳,棋友丟了,釣友冷淡了,沒愛好的更是連個原先的同事的電話都很少接到一個半個,都鎖家裡過自己的小日子呢!

步入中年,很少單位還景氣的,老同事下崗的,分流的,病退的,拆分的七零八落,很難有聚在一起的時候,時間長了自然就生分了,除非誰家紅白事,隨禮能短暫溝通一下,話題少,熱情下降,興奮度沒了,應付的成分居多,朋友越走動越情深,通訊工具發達了,微信聊天把一切都省略了,聯繫方便了,人之間的距離遠了,遠了聯繫也漸漸少了,都成孤家寡人了。


大洋煮紅日


不能不承認,我已經步入中年。其中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想多說了。

以前,有了什麼事情,總是會找閨密、死黨訴訴苦、問問計,大家湊在一起熱鬧一番,解不解決問題反正是覺得心裡舒服了。現在,遇到事情了,首先是沉默的在心裡盤算一番,即使有時候拿起電話也還會放下,然後告訴自己說,算了吧,能解決就靠自己的能力解決,解決不了也不要強求了,別給朋友們添麻煩,誰不是頂著一腦門子官司啊!都不容易。

而且,中年,是負重前行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形成一個小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和事都在無形中被隔離了。中年人,是真正的”套中人“。

我是這樣,我周圍的朋友們也好像都慢慢變成了這樣。這個尷尬的循環到了最後就是,大家都忍住不說,最後越來越淡漠了。


曉萍時間


說到:“為何男人下班了開車回家了,卻不立刻下車回家了,只是選擇坐在車?”

正下方有一條高讚的留言板留言:

“下車回家了並不是簡易的開車門,進電梯轎廂,進家門口。只是要應對拉開家門口後的油鹽醬醋,應對媳婦絮絮叨叨的絮叨,及其飾演貼心的老公、承擔責任的爸爸、聽話的孩子等真實身份。但在這種真實身份中唯有沒有方法做最真正的自身。只能靜靜地坐在車內,靜靜地抽支菸的那時候才算是自身。”

我想要許多中年男性常有那樣的感受吧。

有時衣食住行的工作壓力,把人們壓著喘不過氣。

每日睜開眼睛將會應對著就是說高額的負債,購車貸款、住房貸款、油鹽醬醋全是必須花錢的地區。

因此只有賣力勤奮,賣力工作中,只不過以便飾演好自身日常生活的每一人物角色。

也更是由於這般,車內的窄小室內空間裡,揹負著她們無處置放的心態。點上一根菸,任憑心緒飛翔,它是她們覺得最輕輕鬆鬆的時刻......

不僅對中年男性來講,實際上所有人成年人都遭遇那樣的窘境。

正前方還有十分漫長的一段路,可是肩膀揹著過多義務,也讓自身無路可退。

因此她們只有咬緊牙,一步一步往前。

在許多那時候,成年人應對工作壓力,還是喜愛自身一個人默默地的承擔。

由於即使開啟手機通訊錄,也不清楚打給誰,終究你也搞清楚分別有分別的苦惱與工作壓力,大夥兒都是那樣默默地承擔這痛楚。

因此盆友,好像不謀而合地在一個時間點,就剛開始漸漸地的降低,直到沒有。接著再好的痛楚,都只有自身默默地的承擔。

不得不承認,當代人對中老年的界定愈來愈嚴苛,已過三十歲都被稱之成年人。

可是成年人這一個環節,確是人生道路中,最有經驗的那時候。

家中中,油鹽醬醋的衣食住行,小孩子的文化教育;

工作上,領導的不友好,與朋友的耍心眼。

因此即使有時間,也期望能夠 一個人靜靜地平躺著,本質沒有活力去保持情義。即使歡聚一起,也會由於分別的辛酸與無可奈何,而勤奮的將自身扮成很幸福的模樣。

在歡聚的時光,將自身打扮起來,以便就是說不許人憐憫,以便就是說不許人玩笑話,以便就是說不許人擔憂。

因此,在這一帶著面罩的聚會活動中,盆友二字也被慢慢的看透。

一樣,成年人的友情,通常沒有那麼單純性,都沒有這麼簡單。

就例如,如果你有一天,由於一些事兒必須一筆錢,也許的盆友也無嘗地將錢出借了你。

在這時候你也許會很感謝,也會很打動,但往後面接踵而來的,就會是各種各樣的求助。

人情世故這物品,確實太很難說了。

有時你也理不清,今日他欠你的,明日你欠他的。

看起來互相幫助,但每一心理過程都是有一杆秤,來考量自身的付出與收穫。

一些人情世故,一旦欠了,就彷彿終生都還不清。

因此許多成年人並不是喜愛不便盆友,由於她們都瞭解這一大道理。

我認為,成人,有著單獨的人格特質,與單獨的精神境界。在許多那時候,不容易追求完美表層的喧鬧,及其在他人的認可裡找尋使用價值。

因此她們對盆友的規範,也會跟著更改。

人到長大後,要剛開始學好對衣食住行減法,它是對自身人生道路的清洗與蛻變。

成年人的朋友不在多,而取決於質,盆友知己就能夠 。


暮然一笑終成夢


中年人沒有朋友,寥寥幾個字,讓人無限唏噓。

確實,人到中年,面對壓力的時候更願意獨處。當你打開幾百人的通訊錄,卻不知道可以找給誰,這似乎成了公開的秘密。

一,在增量上,不願意在交朋友了,雖然工作交際中遇到不少的人,卻很少可以走進自己的心裡。

二,在存量上,生活壓力大,沒有太多精力維繫朋友。主動精簡朋友了,只減不增了,相比較年輕時的朋友三五成群,嬉戲打鬧,現在沒有了那個心勁,只願意和自己走得近的朋友接觸。

三,在結構上,優化交往結構,合理分配時間,老朋友之間交往增加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增多了,吃吃飯,聊聊天的交往增多了,那種吃吃喝喝的交往減少了,胡吃海喝的交往減少了,因為利益,人脈,面子的交往減少了。

人到中年,減少朋友,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不是因為孤僻,利益,中年以後減少朋友,是一種看淡之後的從容,中年人生,朋友不在多。

人到中年,不再被浮華迷惑,明白了專心去做自己,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經營好自己的世界便可,不需要浪費太多的精力把人和人粘連在一起,然後以朋友相稱。

曾經,那種看起來朋友很多,而需要幫忙時沒一個人伸手幫忙的傷感,那種看起來朋友很多,而傷心難過時卻找不到一個人傾訴的淒涼,在人到中年時經歷了太多,所以,對朋友二字逐漸看淡,也逐漸看重,是不在輕言誰是我的朋友,也不再輕言我是誰的朋友,看得淡了,是不在強拉別人做自己的朋友,也不會硬湊上去做別人的朋友,你說對嗎?


自由先生


感同身受。中年人不但沒朋友,而且丟朋友,現代老年人苦苦尋找的鄉友、學友、戰友等等老朋友,都是在他們的中年時段失聯的。

爬過山的人都知道,中間偏上的那一段是最最吃力的,中年人的人生,就像爬山者到了中間那一段: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子女靠自己養育,單位裡還是骨幹力量,除了經濟壓力之外,時間永遠不夠用,而朋友是用時間泡出來的。

君不見,無論是最初的qq聊天,還是後來的百度貼吧,再後來的微信,到現在的頭條、公眾號,主力軍是年輕人和老年人,中年人不太多,因為他們是中流砥柱,正在為社會為工作為生活拼博奮鬥,實在無暇無心在網海遨遊,別說結識新朋友,老朋友都慢慢疏遠了。

所以我認同您的觀點,什麼時侯您覺得自己身邊的朋友少了,那就說明您已步入中年人生的路段,且行且珍惜,珍重!當然,家庭、工作、友情等方方面面都能兼顧無一偏廢最好,只是那需要充沛精力和超強統籌能力才能做到。我不行。


詩瑪芊


人到中年的尷尬是沒有精力交朋友。大部分都是泛泛之交,交心的朋友很少。

不知不覺間,新來的同事已經開始稱呼你為大叔了,杯子裡也多了幾顆枸杞,白髮日漸增多,爬個樓就開始喘得像條狗。人到中年,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了,可是人生卻在上坡路上,你說尷尬不尷尬。

中年人已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過去工作都聽領導的,現在自己也得做決定了。過去一個人吃飽了不餓,現在一家老小等著你照顧。人到中年,工作和生活讓你精疲力盡。中年累,人類心更累。

人到中年,對朋友的定義不同了。見面打過幾次招呼,工作中有過接觸,酒局上觥籌交錯,都可稱為朋友。為了更好的工作和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中年需要結一張人脈的網。

這張網是很容易破,因為網的嚴密程度取決於互相的社會認可。說白了,中年人的朋友,是用的,而不是交的。

人到中年,朋友很多,知己難尋。兒時的夥伴,散落天涯,曾經我們發誓一輩子好哥們,如今也很少聯繫了,忙碌的生活,談友誼彷彿很奢侈。

人到中年,在上坡路上齟齬前行,所有苦痛自己扛,也曾默默流淚,也曾黯然心碎,故事說與誰人聽。人到中年得二三知己,以心交心,無話不談,即使不談,一切也盡在不言中,實屬人生幸事。

人到中年,卻很難尋到知己。沒有精力是主要原因,更在於看多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不願意再一次被友情所傷。過去一句話可以換來了真心,現在一堆鈔票換不來一句謝謝。心越來越寒,只想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其他都不重要了。

人到中年,就是尷尬的年紀,從你步入中年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